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英特尔进驻中国市场30周年,也是英特尔发明“摩尔定律”的50周年。在这一敏感时刻,此前在移动市场有些失意的英特尔,极力向具有强大消费实力和“创新力”的中国市场示好,表明了这家公司希望“灯,等灯等灯”的旋律能够在这里更长久地鸣响  相似文献   

2.
英特尔“迅驰”移动技术平台的发布,无疑是笔记本电脑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但在为“迅驰”欢呼的同时,我们还需对其保持谨慎态度,在笔者看来,“迅驰”至少有3宗罪。一宗罪,遏止了产业进步。“迅驰”是把英特尔移动处理器、芯片组和无线局域网络芯片组集成为一个平台、捆绑销售。本来,厂商们利用已有优势向新领域拓展无可厚非,但这个组合却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事实上,在无线 LAN 芯片上,“迅驰”技术并不领先,芯片组也  相似文献   

3.
无可否认,英特尔是一个优秀的硬件芯片厂商,然而软件方面做得却不尽如人意,至少目前这款平台的两款与移动终端互联的软件方案与硬件性能相比尤显平庸。不过从英特尔历年战绩分析,虽也有平庸之作,但多数情况下依然稳定,为什么此次却在软件方面如此"疲软"呢?  相似文献   

4.
买电脑.要多核! 这当然不是笔者在做广告.而是对现下社会PC消费潮流的客观表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多核心(multicore)处理器渐成市场主流。从单核到双核,从双核再到四核以及今后可能的六核、八核等等,新产品频频地在抢夺着人们的眼球,消费者也在不断地将电脑更新换代.向“多核时代”看齐。但在不久前举行的“2008英特尔中国多核技术学术论坛”中,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郑炜民教授当着英特尔人的面,毫不留情地指出:“现在很多人使用多核电脑实在是种浪费!”语惊四座。  相似文献   

5.
进入2006年,英特尔变了。英特尔于2006年1月4日发布全新品牌标识,这是英特尔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91年,“IntelInside”标志出现在全球各大厂商的个人电脑产品上。“IntelInside”16年的历史见证了现在流行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这个概念萌芽到茁壮的历程。更准确地说,在这段历史中,英特尔与其他厂商一道,用数字让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英特尔新的标志。在新面孔当中,“inside”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Leapahead”(超越未来)。同时,人们还可以发现,原先略显严肃的“Intel”dropped-e标识也变得可爱许多。虽然“inside”正从电脑的外壳上消失,但“inside”的事实,或者说英特尔继续将大量技术产品“inside”在各式产品中的计划并不会有任何的改变。不论是欢跃,还是迅驰双核,Intel继续inside。淡化“inside”,而让平台战略全面开花,说明英特尔正在发展演变成为一个市场开拓型的平台化解决方案的公司。通过技术发展不断累积的系统性能的增强,其本质目的在于提升消费者整体的应用体验。对技术的执著是超越未来的根本,而对体验的关注,将使得人们感觉到英特尔正如新标一样变得更活泼——最好是一种温馨的前卫。  相似文献   

6.
日前,英特尔高调发布16款采用45nm工艺的四核处理器,这一革命性产品再次引爆了英特尔与老对手AMD的“核战”。 面对英特尔在制造技术、产品种类、产能以及资金的优势,AMD除了再次宣传其架构设计上的优势,宣布即将推出三核处理器外。[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日前,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可穿戴设备部门将会迎来一波大规模裁员,而且正在开发中的Basis Ruby智能手表项目也将被取消.这一消息曝光后,业界普遍认为这是英特尔退出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信号,但英特尔官方随即否认了这一猜测,并称自己绝不会裁撤可穿戴设备业务,且尚有“令人兴奋的”产品正在开发中.那么问题了,业内为何认为英特尔要退出可穿戴设备市场(至少是不看好)?英特尔坚持留在可穿戴设备市场是否真的有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6年11月28日,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杨旭与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在“‘芯’潮彭湃,创赢未来——浪潮-英特尔技术合作MoU签署仪式暨浪潮服务器打破SPEC世界纪录”主题发布会上的战略握手再次证明了英特尔自身对中国市场不遗余力的争夺。业内人士评价:浪潮签约成为国内首家PSR战略合作伙伴,进一步夯实了英特尔对中国市场应用趋势的把握和技术研发的前瞻优势。浪潮则获得了自主研发系统级硬件解决方案的能  相似文献   

9.
新闻点评     
《IT时代周刊》2007,(15):18-20
“我们不打算离开低端计算机市场。离开任何市场都是不正常的。我们将继续做我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放弃我们认为没有意义的事情。”英特尔总裁兼CEO欧德宁近日在讨论英特尔第2季度财务报告的电话会议上说。  相似文献   

10.
X86架构的嵌入式处理器市场终于迎来了第一款SoC。2008年10月30日,英特尔在北京的“英特尔首款嵌入式SoC应用论坛”上向中国市场发布了第一款基于英特尔架构(IA架构)的嵌入式SoC—EP80579集成处理器(代号Tolapai)。  相似文献   

11.
《电子与电脑》2001,8(8):72-73
先谈谈AMD 760MP芯片组 一直以来,X86体系面向多CPU服务器领域的处理品市场一直完全被英特尔所垄断,英特尔的CPU成了众多服务器厂商“不得不”的选择,无论从利润还是销量来看零售市场在整个销售中都是一小部分,服务器的高端市场不但代表CPU生产  相似文献   

12.
市场汹涌向前 NetbooK的中文名称为“网本”或“上网本”,英特尔在2008年上海IDF大会上才明确推出了这一概念:“配备Intel Atom处理器的无线联网笔记本,具备互联网、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功能,并能作高性能的流式视频和音乐播放。”实际上是英特尔提供的一个采用英特尔技术及核心CPU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再由第三方厂商根据自身的需求开发出自己的成型产品。  相似文献   

13.
品牌战略并非日用消费行业的专利,技术企业同样适用名鼎鼎的英特尔,始终占据着CPU市场(PC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虽然老对手AMD曾估了英特尔以往的涉及品牌标记的全部资料与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一场“口水战”的焦点2009年2月底,英特尔(Intel)向法院提交申请,要求nVIDIA(英伟达)与其签订的芯片组侵权协议对于内置内存控制器的新款处理器无效。结果招来nVIDIA反击,称英特尔是在阻碍创新。随后英特尔与nVIDIA的口水战开始升级,互相对对方的产品评头论足、指手划脚。自涉足主板芯片组市场以来,nVIDIA与英特尔之间的关系还算说得过去,  相似文献   

15.
据市场研究公司IHSiSuppli周三发表的研究报告称,英特尔今年年初发布“SandyBridge”处理器之后很快出现的芯片组设计故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这个问题对于英特尔第一季度的市场表现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竞争越充分的市场,产品的价格越便宜。作为CPU的消费者,谁都希望CPU市场是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不存在英特尔的绝对垄断。因此大家都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能够起来挑战英特尔,打破英特尔在CPU市场的垄断地位。从维护商业利益的角度来挑战英特尔,作为消费者提出这种挑战需求,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挑战是无力的。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消费者虽然抱怨英特尔的CPU太贵,但在使用电脑的时候,仍然没有几个人去装国产的CPU;而另一方面,我们的CPU企业目前还不具备这个实力,不是技术上不成熟,而是经济实力、市场能力、营销渠道、品牌形象推广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实力还太稚嫩。  相似文献   

17.
有个年轻人忍受不了父辈们平庸而清贫的生括,决定远离故乡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梦想。本族的老族长知道了,特意写下“不要怕”三个字送给他:“这是人生六字真言的前三个字,已足够你半生享用。”年轻人顿时信心十足,从此便凭借着非凡的勇气战胜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人到中年的他逐渐觉得人生失去了意义,世人孜孜以求的那些东西对他也不再有任何吸引力。惆怅之余,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记者谷爽)全球芯片巨头英特尔于3月12日在京发布了名为“迅驰”(Centrino)的笔记本电脑核心芯片组。“迅驰”由英特尔奔腾-M处理器、英特尔855芯片组系列和英特尔PRO/无线网卡组成,在进一步缩小体积的同时,为笔记本电脑提供了更加强大的节能特性和支持无线局域网802.11b协议的无缝接入能力,使笔记本电脑用户在无线上网时不会再受制于电量有限的电池和价格不菲的无线网卡。英特尔在10年前发布奔腾CPU时,就曾花费3亿美元进行全球推广活动,此次“迅驰”又享有同等的待遇,由此可见英特尔对无线接入市场的前景十分看好。作…  相似文献   

19.
全球最大的芯片、计算机、网络产品制造商英特尔(Intel)正在加大对通信的关注,并且提出了融合通信的概念,这个概念在8月12日~13日由英特尔主办的“2004年英特尔融合通信解决方案峰会”上得到了更加全面的诠释。按照英特尔的说法,英特尔会建立起一个融合通信平台.而运营商们和企业用户则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方便地去开发自己想提供的业务和服务。在这个峰会上,英特尔和台湾厂商凌华(ADLINK)共同推出的两款基于英特尔HMP的应用服务器cPCIS-3300BLS/HMP和BX-200/HMP是对这个概念的有力注解。  相似文献   

20.
记得不久前有篇报道这样形容英特尔进军手机领域的尴尬:“英特尔进军手机领域已经10年了,但是仅仅在过去18个月中,才有摩托罗拉、H T C等少数企业开始采用英特尔的应用处理器,而其通信处理器的使用者依然寥寥无几。”言外之意就是说英特尔在手机领域投入巨资,但收获却不尽如人意,对于这一问题,英特尔一直讳莫如深。英特尔认为,市场正在向其预期目标迈进,经过10年的培育,英特尔在手机领域已经打开了新局面,甚至可以说已经到了收获期。最近,英特尔“Intel inside”这个一直出现在PC领域的广告品牌开始出现在摩托罗拉新推出的“明——尚品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