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Al-Mg-Si合金板材的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的测试,研究了采用不同变形量的3种轧制工艺对Al-Mg-Si合金板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该合金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轧制工艺对Al-Mg-Si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均有显著影响.在总变形量相同的条件下,经47%、53%、67%的热轧,然后进行73%、80%、87%的冷轧的板材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布氏硬度(HB)分别为398.4 MPa、325.8 MPa、20%、112.0;其强化是形变强化、细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多向锻造AZ31镁合金为板坯进行高应变速率轧制成形,研究轧制温度对板材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镁合金高应变速率轧制成形前期,孪生作用增强,形成大量的■拉伸孪生和■二次孪生;变形后期,由于孪生诱发动态再结晶的作用,合金晶粒组织明显细化。在压下量为80%的高应变速率轧制下,轧制温度为250~400℃时,轧制板材组织均发生了完全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从6.97μm增加至8.13μm,但由于轧制板坯的初始晶粒尺寸较小,晶粒尺寸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小;轧制板材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高于315 MPa和25%,表明高应变速率轧制工艺可以在较宽的温度区间内制备力学性能稳定的镁合金板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化学成分的优化,设计了2种不同成分的试验钢.分别采用4种不同试制工艺,得到具有良好塑性和焊接性的低成本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观察和测试了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及强度、塑性、冲击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并分析了轧制工艺对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能获得良好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为778 MPa,强塑积为17759 MPa·%,室温冲击功为135J,硬度为249HV.  相似文献   

4.
利用正交试验法,选择轧制温度、β处理、轧制方法以及冷轧变形量作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对其力学性能和组织、晶粒度及表面缺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轧制温度、道次压下量以及轧制路径等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AZ31镁合金板材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由623K升到723K时,晶粒发生长大,孪晶消失,板材的抗拉强度由275MPa降到250MPa,伸长率则由14.5%增加到18%;当道次压下量从5%增加到20%时,晶粒逐渐得到细化,板材的抗拉强度由道次压下量为5%时的265MPa增加到20%时的300MPa,伸长率则由18%降到15%;轧制路径的改变,使不同板材中孪晶的数量产生改变,路径A中的孪晶较多,伸长率较低,强度较高,路径D中的孪晶较少,伸长率较高,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异步轧制对AZ31镁合金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轧制温度、道次压下量以及轧制路径等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AZ31镁合金板材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由623K升到723K时,晶粒发生长大,孪晶消失,板材的抗拉强度由275MPa降到250MPa,伸长率则由14.5%增加到18%;当道次压下量从5%增加到20%时,晶粒逐渐得到细化,板材的抗拉强度由道次压下量为5%时的265MPa增加到20%时的300MPa,伸长率则由18%降到15%;轧制路径的改变,使不同板材中孪晶的数量产生改变,路径A中的孪晶较多,伸长率较低,强度较高,路径D中的孪晶较少,伸长率较高.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钨板轧制过程中的各项轧制参数得到有效控制,对钨板轧制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在Gleeble热模拟机上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抗力与各种变形条件的关系,确定了变形抗力模型:通过550mm轧机轧制钨板时采集到的有关数据,建立了应力状态影响系数数学模型、变形区长度等模型:最终建立了550mm钨板轧机轧制力模型。利用模型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参数进行了对比,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8.
在250 ℃对轧制-热处理态ZK60镁合金板材进行9道次不同路径的轧制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SEM、XRD等研究了轧制试验后ZK60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室温拉伸性能、断口形貌及晶粒择优取向。结果表明:轧制路径对ZK60镁合金板材的晶粒尺寸变化无明显影响,但压下量对镁合金组织内的孪晶变化有很大影响;轧制路径的变化对ZK60镁合金板材的各向异性和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在交叉+45°的路径下轧制后ZK60镁合金板材,各向异性较弱,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轧制成形能力,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244.31 MPa、371.14 MPa和25.46%;交叉+45°路径轧制对ZK60镁合金的晶粒择优取向有明显影响,能够改善镁合金板材的晶粒择优取向和各向异性,提高ZK60镁合金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2800 mm热轧生产线的装备特点,对TC4中厚板材进行了控制轧制工艺的开发,以提高它的强韧性。为了对比工艺效果,对同一规格TC4合金板材分别采用常规轧制与控制轧制工艺进行热轧,经800℃×1 h/AC的普通退火后,对板材试样进行了金相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常规轧制工艺相比,控制轧制后的板材室温强度提高了约30 MPa,而伸长率与常规轧制板材的基本相当;由于轧透性大大提高,板材断面组织更加细小均匀。  相似文献   

10.
轧制工艺对AZ31B镁合金薄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轧制温度和轧制速度对AZ31B镁合金薄板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辊加热有利于镁合金薄板成型;AZ31B镁合金在低温或低速轧制时薄板纵向组织为大量的切变带,切变带区域包含大量孪晶组织,横向组织为含极少量孪晶的等轴晶组织;在轧制温度为400℃和轧制速度为16m/min轧制时,由于动态再结晶,横纵截面组织均为等轴晶。AZ31镁合金薄板的最佳轧制制度为轧辊温度为70℃、轧制温度为400℃、轧制速度为6m/min,此工艺轧制的薄板横向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50MPa、300MPa和12%,纵向为345MPa、290MPa和11.2%,纵向与横向性能差别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1.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金相组织观察等手段研究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及热轧变形量对热轧钼板显微硬度和再结晶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提高退火温度及延长退火时间均有助于再结晶的进行,当总变形量为66%时,其最合适的退火工艺为l200oC下加热1~2h;随着热轧总变形量的增加,钼板的再结晶晶粒尺寸逐渐变小,其显微硬度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用热轧减径工艺轧制小直径外螺纹管时头部出现四方形断面的原因,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调整轧制工艺参数,控制轧制温度等措施,大大降低了螺纹管头部出现四方形断面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热轧钢板表面翘皮及线形条纹缺陷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鞍钢热轧钢板表面翘皮和线形条纹缺陷的研究 ,认为此类缺陷是铸坯表层气泡造成的。对该类缺陷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推理 ,认为是铸坯表层气泡在轧制延伸过程中造成钢板分层并在表层逸出导致开裂形成翘皮。大多数情况下 ,这种分层在随后的轧制过程中被压合 ,而线形条纹则是翘皮被压合后形成的两条边界。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板带热连轧过程中不同道次配置润滑轧制工艺对钢板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和织构的影响,发现采用润滑工艺对提高钢板n值、r值,降低Δr值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加强后段轧制道次的润滑,效果更加明显;采用润滑轧制工艺,钢板晶粒尺寸细小,钢板厚度方向上织构分布差异明显减小,进而改善了热轧冲压薄板的冲压成型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X射线四环衍射及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Ni-9.3at%W(Ni9W)温轧基带表面进行轧制织构与再结晶织构分析,研究了Ni9W合金基带温轧织构的形成与转变。结果表明,轧制过程采用温轧的方法能有效提高Ni9W合金基带轧制织构中的S取向与C取向的含量,并且随着变形量的增加Ni9W合金基带的形变织构由黄铜型织构向黄铜型和铜型的混合型织构转变,这有利于再结晶之后形成较强的立方织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终轧温度对高强热轧双相钢组织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分析以及拉伸实验可以发现.终轧温度对显微组织细化、马氏体体积分数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同时双相钢具有细化晶粒、晶界强化、第二相弥散强化、亚晶结构等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终轧温度的降低,使过冷度加大,铁素体的形核驱动力加大.形核率增加,使晶粒明显细化。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控制终轧温度,可以使热轧双相钢的屈服强度达到500MPa、抗拉强度在850MPa以上,并且伸长率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17.
热轧中厚板带状组织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热轧中厚板生产过程中带状组织的形成机理和主要原因,讨论了连铸过程中枝晶偏析控制,以及热轧过程中加热、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等对带状组织的影响,并提出了预防和减轻带状组织的工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终轧温度对高强热轧双相钢组织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分析以及拉伸实验可以发现,终轧温度对显微组织细化、马氏体体积分数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同时双相钢具有细化晶粒、晶界强化、第二相弥散强化、亚晶结构等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终轧温度的降低,使过冷度加大,铁素体的形核驱动力加大,形核率增加,使晶粒明显细化。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控制终轧温度,可以使热轧双相钢的屈服强度达到500MPa、抗拉强度在850MPa以上,并且伸长率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19.
通过热轧实验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和化学成分对两种含Nb微合金化钢厚度方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试样芯部到1/4厚度位置,再到表面层,铁素体晶粒和贝氏体束尺寸越来越小,相应位置处的铁素体量逐步增多,而M-A量则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并在1/4厚度位置处达到了峰值。在控轧控冷工艺参数相近的情况下,在厚度方向同一位置处,Nb-Ti钢的铁素体晶粒、贝氏体束以及M-A组元尺寸更小,并且厚度方向不同位置处的组织差异较Nb钢小,对减小厚度效应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20.
胡昌宗  付开忠 《轧钢》2014,31(1):45-46
本文从产品方案、生产工艺制度的选择、轧机规格选择等方面介绍了攀钢西昌基地新建的2050mm热轧带钢生产线,同时阐述了该套热轧设备在攀钢集团产业升级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