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水布垭水电站的前期工作情况以及项目法人在前期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为了高质量地建设好水布垭工程,提出了尚需研究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国家批准,将清江作为“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的试点,由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发,公司“首战隔河岩,再战高坝洪,决战水布垭”,水布垭水电站是华中电网调峰调频骨干电源,是长江中游的重要防洪控制性工程,是一项经济效益较好,保持清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必将推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目前,有了政策,体制,人才,管理和资金的可靠保证,公司高度重视科技攻关,正确处理质量与投资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团结协作,重视环保,必将加快水布垭工程建设,实现清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布垭水电站机组稳定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布垭电站的基本参数及运行特点,结合对国内外一些大型混流机组运行不稳定的成因分析,阐明了水布垭电站机组稳定运行的重要性,提出了改善水布垭电站机组运行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地理信息系统在水布垭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对地理信息系统理论的相关研究与水布垭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出了基于MapX控件技术的水布垭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架构方案,以及该系统功能的具体实现措施.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地图变换;对象编辑;数据库绑定;信息查询;三维可视化模拟仿真等.该系统对水布垭水利工程中的面板堆石坝的土石方平衡计算、大坝施工调度、生产和施工管理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水布垭电厂水轮发电机转子变形及磁轭键上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改造措施,采取改造措施后,发电机转子变形及磁轭键上窜问题得到解决,机组运行工况优良。  相似文献   

6.
清水水布垭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为实施水布垭水电工程现代化综合管理的物理平台。结合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给出了适合大型工程项目管理以及大型企业网络建设的设计原则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水布垭高面板堆石坝变形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在坝体分区、坝料选择方面进行精细处理的经验.指出大坝变形控制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坝料参数和选择恰当的面板浇筑时机;提出浇筑面板时应保证面板顶部高程对应部位坝体大变形过程已经完成,该结论已在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建设中得到检验,相信对今后面板堆石坝的建设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把水布垭工程建设在一流的水电工程是清江流域可持续开发的必然要求。一流的工程包括一流的安全管理,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建设速度,一流的文明形象,一流的社会效益。清江公司充分认识到建设一流的水布垭工程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注意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强化安全可靠意识,抓好质量安全管理;强化效益意识,千方百计降低造价,强化环保意识,坚持文明施工,强化规范意识,改进党风廉政建设,清江开发的宏伟目标必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9.
清江水布垭枢纽地下厂房岩石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布垭地下厂房岩石力学问题主要表现为复杂的岩体结构及软岩对洞室围岩的控制作用。针对水布垭地下厂房岩石力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力学研究,包括地应力分布特征、岩石力学特性、工程岩体分级、岩体稳定与支护数值模拟、洞室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超载安全度以及洞室围岩开挖与支护措施等。结果表明:水布垭地下厂房洞室开挖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所采用的软岩处理、洞室围岩喷锚支护以及尾水管槽间留隔墩并加锚桩的综合处理措施是合理的,作用效果明显。并综述了主要相关内容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鉴于水布垭电厂机组频繁穿越振动区,会引起机组零部件金属和焊缝中疲劳破坏区的形成和扩大,从而使之发生裂纹,甚至损坏而报废等。为避免水布垭电厂频繁穿越振动区,引起机组损坏,分析了引起机组穿越振动区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使机组运行在最优工况下。  相似文献   

11.
就水电工程而言,高陡边坡岩体卸荷可能导致边坡整体或局部失稳,对水电工程的施工及运行安全构成威胁。以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高陡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在边坡卸荷岩体宏观地质特征、渗透特征及弹性波特征3方面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确定了坝址区边坡岩体卸荷的水平深度及特征,并就卸荷带岩体总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总体认为,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边坡岩体卸荷变形微弱,边坡总体稳定性较好。   相似文献   

12.
李安旗 《西北水电》2012,(5):12-16,22
研究表明,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往往表现为组合特征,为准确分析边坡的稳定性,充分的工程地质调查和变形机制研究是关键。文章通过在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上、下坝址比选设计过程中,针对下坝址左坝肩边坡综合分析了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岩体结构特征及变形特征,研究、预测了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和模式,提出了加固处理措施建议,为坝址的比选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倾倒变形体发育规律研究在倾倒变形防治规划及水电工程选址中具有重要意义。统计国内的倾倒变形体,有助于分析我国倾倒变形体发育规律。根据倾倒变形体的分布提出倾倒变形体区域地质易发性分区研究范围,选取地貌、地层时代、地震烈度、构造应力分布为影响因子,针对倾倒变形体进行区域地质易发性区划评价。选择在西部地区发育的11条主要河流上的水电工程倾倒变形体进行地理位置易发性区划评价,分析不同等级中倾倒变形体分布特点与发育要素(岩性、坡高、坡角、发育高程、水平及垂直发育深度)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倾倒变形体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云南3省;横断山脉“极大、大起伏高山”区属于倾倒变形体地质极易发区;雅砻江中游、澜沧江中上游、黄河上游、大渡河上游、岷江上游等河流属于倾倒变形体地理位置易发性较高区段。通过此研究,可为西南倾倒变形体防治规划及水电工程选址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边坡高达1 000m,属特高工程边坡,对工程有重大影响。本文有针对性地从坝址区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其对工程高边坡的影响、高边坡整体稳定性以及局部稳定性等方面对坝址区工程特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高边坡稳定性较好,对不稳定块体应及时采取锚杆及预应力锚索支护处理。  相似文献   

15.
马岩洞水电站采取高坝、引水式开发。规划坝址河段地处岩溶高山峡谷地区,为典型向斜走向谷,河谷自上而下从马岩向斜北西翼转折端-核部-南东翼转折端通过,两岸地形极不对称,河段内发育有巨型危岩体、高顺向坡、碎裂结构岩溶含水层、岸坡卸荷拉裂缝、河床深厚覆盖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对坝址选择、坝型选择、厂房布置、大坝防渗线路选择、引水隧洞进口段施工等起制约影响作用。故此,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选址中对大型不良地质体、已建库内淤积及工程开挖对高顺向坡稳定不利影响等应予高度重视,宜首先考虑避让或主动调整枢纽设计方案以适应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上海宝山钢铁连铸工程岸被基础的静、动力稳定问题,同时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和有限元计算进行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能相互印证,其结论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7.
水电站项目建设区一般都山高、坡陡,可供弃碴的场地较少,可供布设施工生产生活设施的场地则更少,碴场场平综合利用常成为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处理用地紧张矛盾的一种选择。澜沧江流域上游某二等大(2)型水电站,其4号碴场顶部场平需进行综合利用,碴场防护选择加筋格宾挡墙方案。实践表明,加筋格宾挡墙具有柔性、透水性及整体性的结构,占地面积小,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低,造价经济、水土保持效益好等优点,满足碴场综合利用的需要,同时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新疆布尔津山口水利枢纽坝址区两岸地形陡峭,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节理裂隙发育,边坡稳定性差,边坡开挖高差大,且同时紧临与引水系统和厂房标施工工作面,交叉作业问题突出。施工中采用了自上而下分台阶开挖,边坡加固以锚筋桩、预应力锚索为主,喷锚等施工技术,确保了开挖边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工程地质分类(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总结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是中、小型工程)的边坡工程地质分类,将示变形边坡概分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分别按其结构和岩性进行边坡分类;对变形边坡则按其变形特征进行边坡分类 。对各类边坡概述了其主要特征、影响稳定的主要因素、与水利水电工程关系、处理原则与方法和勘察应注意事项等。由于全文较长,本刊将分上、中、下三部分连载。本期刊登的为第一部分(上),文中概述了分类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上江坝址是虎跳峡高坝替代方案的比选坝址,是虎跳峡河段重点研究的开发方案之一,该坝址区域构造背景复杂、河床覆盖层深厚、两岸坝肩发育特大型滑坡等,工程地质问题突出。基于野外大量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表明:工程区域断裂构造发育,地震活动较频繁,但坝址避开了区域主干断裂和活动断层,位于地质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块,适宜建坝;在深厚的河床覆盖层上建高土石坝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沉降变形和防渗处理问题,筑坝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左右坝肩分布的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对大坝存在的影响主要为沉降变形、渗漏、高边坡稳定性等,筑坝技术难度较大。结果为上江坝址筑坝技术研究和本河段水电开发方案坝址选择提供依据,对类似水电工程地质研究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