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实现机械产品并行设计的方法和关键技术 ,给出一种基于STEP标准的并行设计框架以及支持并行设计的产品信息模型体系结构 ,并成功应用于汽车后桥主传动器系统的开发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基于模型参数的产品族设计方法。在功能、装配和成本三个约束目标下设计模板产品和产品族结构,建立产品族评价系统。通过各零部件参数的交联变化,实现产品族的设计。最后,以减速器为例,用VB对SolidEdge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减速器族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面向产品协同设计的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平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并将其引入产品协同设计与研制,提出面向产品协同设计的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层次结构,实现了模型库系统、知识库系统、数据库系统、交互系统以及系统集成和运动的协调控制。以某产品协同设计为背景,实现了产品设计、仿真的工作流建模、并行协同机制以及应用软件模型化方法,为产品设计与研制提供一个集成开发平台PCDGDSS。  相似文献   

4.
型号产品生产计划和工艺计划并行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工艺计划,基于并行工程建立了型号卫星产品制定生产计划和工艺计划的过程模型,实现型号卫星产品企业生产计划和工艺计划的并行设计,同时用启发式算法解决制定计划过程中不同型号之间车间资源平衡问题。该资源平衡算法考虑了不同型号卫星产品的工期,实现了制造过程的节点控制,保证了不同型号卫星产品在车间的生产进度,可以应用于卫星等型号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产品并行设计多Agent系统中任务分解和协调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适当的任务分解是网络式分布环境下进行产品并行设计的关键。本文分析了产品并行设计中任务分解的原则,提出了一种进行任务分解的与或树方法,探讨了在多Agent系统中并行设计各任务间的组织方法和协调策略,并对KQML语言作了扩充,这些工作为减少多Agent间的通讯量,加强多Agent间的相互协作,提高产品并行设计效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个面向产品方案设计CAD系统的产品模型,它采用了层次-关系混合模型,能支持设计版本和复杂递归关系的描述,该产品模型已成功应用在细纱机产品CAD动态数据库存系统的研制中。  相似文献   

7.
质量、成本和时间三要素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在产品设计阶段,这三要素关系更是复杂,主要是因为设计过程自身存在大量的耦合活动,导致设计过程重复,因此,如何模拟设计迭代过程在满足设计资源许可的前提下来平衡设计三要素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点,建立在工作转移矩阵(WTM)基础上的分析模型(M-WTM),分析设计活动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模拟、评价迭代设计过程,根据设计资源许可条件,实现完全串行、完全并行和混合三种方式进行产品设计迭代,型钢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的模拟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快速原型技术带来产品创新设计开发的革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指出传统成型技术和设计技术的致命缺陷基础上,简单介绍了快速原型技术的原理,着重讨论了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和技术来改造产品设计开发方法,应用快速原型技术能够促进设计创新(虚拟设计)、产品创新(全新产品)、工艺创新(并行模式)和管理创新(分散网络化制造),从而形成数字化、并行化、智能化与集成化,带来了产品创新设计开发的革命。  相似文献   

9.
产品模型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早期的产品几何模型,当前的产品特征模型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产品模型的发展趋势-PDM环境下面向对象的集成产品信息模型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PDM环境下面向对象的集成产品信息模型利用PDM提供的产品结构树有效地,直观地表达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以及产品和零部件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建立产品模型,并提供对象管理机制实现产品数据的管理,使得产品信息在结构化的基础上得以充分集成,从而实现产品信息的共享以及一致性维护,避免信息的冗余。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机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各种设计信息的模型化方法,着重讨论了产品概念设计中的机构运动模型,机构结构模型和装配简图模型之间设计信息的传递和迭代,装配图和零件图之间存在的双向联系:通过零件的装配定位求解和图形轮廓搜索,图形裁剪运算可以实现从零件图到装配图的信息转换;通过产品设计信息的继承可以实现装配图中零件图的自动拆卸。  相似文献   

11.
基于Petri网的并行设计建模和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机械产品并行设计过程具有多因素、离散、动态和并发等特点,尤其是疳发性,它影响设计结果的稳定性和精度,利用Petri网良好的离散事件动态表达和计算能力,以及图形表示的直观性,建立并行设计问题的Petri网模型,并结合应用实例,对模型的动态、并发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产品变型设计的建模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适应快速变型要求的产品建模。方法 建立了一种以分析计算模型为依据,以事物特性表模型为中心,以原理模型,装配模型,零件模型的层次结构的产品模型框架,结果 把设计知识和设计约束包含了产品模型之中,可以实现产品的快速变型设计结论其建模的框架,思路和方法在ObjectD平台上进行了实现,并运用到企业的变型设计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小型企业实现企业产品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对于提高其工作效率、缩短产品研制周期和达到在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取胜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信息模型,提出了一种面向中小型企业的基于SQL Server的柔性PDM系统设计模型,这对于中小型企业实施PDM技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产品人化设计作为非物质设计的一种,虽然没有被人明确地提出过,但实际上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工业设计领域当中。产品人化是产品拟人化的一种设计方法。研究产品人化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寻找赋予产品个性的有效实施方法,从而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文中首先分析了影响产品人化设计产生的主要原因。然后对产品个性、产品人格、产品性格、产品气质等等产品人化的具体概念进行了研究,并进而提出产品个性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编码、传递、解码的过程。最后对影响产品个性形成的三方面因素和进行产品人化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这些对于产品人化设计的实施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产品装配结构和装配过程协同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产品装配效率和产品装配复杂度等评价指标,建立产品装配性综合评定体系,采用知识库和网络技术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产品装配结构分析和再设计。在实现产品装配的相关设计知识及网络环境共享的前提下,支持设计者在网络环境下针对装配结构问题进行协同分析改进,能够有效克服面向装配的产品结构设计和装配过程设计的孤岛化问题,实现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的协调与并行。  相似文献   

16.
建筑工程并行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世界范围内市场竞争的激烈,以缩短产品开发时间为目的、综合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各相关环节的并行工程(或称并行设计、同步工程)日益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并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建筑工程CAD技术发展趋势,对建筑工程并行设计理论与方法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油料装备产品族及其设计概念,在分析传统油料装备设计和油料装备产品族设计的差异基础上,从油料装备产品族设计的技术性、军事性和经济性方面出发,建立了油料装备产品族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特点,提出基于AHP-云模型的评价方法,克服了以往模糊评价法存在的不足。用某型油料装备产品族的设计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融合产品静态特性信息和动态演变信息的集成化产品模型框架,该框架支持数据集成和设计过程集成。静态特性信息中的产品核心信息和领域公共信息封装在主模型中,包含领域相关信息的领域模型是外层衍生模型,通过对主模型进行信息抽取和补充来快速建立;动态演变信息记录领域模型的创建历史链,使一次生成的中间模型尽可能地为其他领域共享,从而显著提高模型的可重用性。讨论了主模型表达、从CAD模型抽取主模型、从主模型抽取领域模型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个集成化产品建模原型系统SCC-ProModeling,可以有效提高领域模型的重构速度。该系统在中国航天“型号工程”中得到了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9.
面向产品族的设计是实现大规模定制的核心,而对设计方法的研究则是面向产品族设计的关键.本文对模块化的产品族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在PFA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构造机制进行多样性生成的基本方法,并利用其进行产品族设计结构描述.最后进行了实例设计一客车座椅的模块化设计.设计过程表明,该设计方法简单易行,适合于产品中各个功能组件相对独立、模块化程度比较高的产品族设计。  相似文献   

20.
针时协同设计中存在着产品信息模型的描述缺乏足够的“语义”,无法表达基于描述的事实、公理、判断和规则,难以进行合理的推理和验证等问题,提出了在协同设计中引入本体论,利用本体构建产品信息模型,根据机械产品的特点构建零件本体。解决了协同设计中产品信息模型语义简单,不同的协同设计者无法进行语义层面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