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分形是对欧几里德几何体系的拓展和深化,其本质却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借助分形原理,人们一方面可以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和手段,使建筑更加贴近自然和人性。另一方面,分形可对建筑进行量化的评价,这些无疑为建筑设计和评价提供了更科学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应用分形思想研究岭南建筑学派与其创作,旨在探求一种具时效性、操作性的创作思路。从分形视角对岭南建筑学派及其建筑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其实质与设计策略。岭南建筑整体表现出对地域环境的维度一致性,呈现对气候、自然地理的分形同构。岭南建筑根植于地域,成为一种经过逻辑推导而形成的有理建筑,属于建筑与地域分形相似对称的建构手法;从地域文化入手,通过诠释事件意义,以空间作为语言表达事件,这是文化相似性迭代;各种建筑文化信息通过不同的尺度层级展现于建筑空间之中,衍生出尺度层级的设计手法;岭南建筑与园林空间相互嵌套,由于尺度不同而构成多重镶嵌互含关系,属于是分形镶嵌韵律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空间维度的扩展--分形几何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欧几里德几何是对自然的高度抽象,分形几何则更为真实地反映了自然的形式结构。自相似性、分维以及尺度层级等原理为建筑设计与评价提供了新的更为科学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顾红男  詹巨聪 《四川建筑》2011,31(1):73-74,77
分形几何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具有自相似性、反复迭代和标度不变性的特点。自二十世纪70年代初诞生以来,分形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包括表皮的分形、体的分形、细部构造的分形直至分形图解的转译。  相似文献   

5.
建筑与艺术领域中分形建筑不仅能够显示出独特的魅力,而且能使建筑理论体系得到拓展、使设计创作得到指导。本文概括了分形的意义以及分形建筑对理性思维的体现,并分析了分形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分形美学--超越传统形式美的全新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小松  吴越 《新建筑》2004,(3):70-71
提出分形美学是超越传统的统一与变化原则的全新的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全息论与分形理论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研究物体的自相似关系。分形对传统形式美的超越表现在三个方面:局部和更大的局部或者是局部和整体的对称;分形图形的丰富性和不规则性,对人的思维和想像力的启发性。并以三个具有分形意义的著名建筑实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8.
分形(fractal)是非线性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分形是人们用来描述在自然界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不规则事物的一种数学抽象方法。分形最显著的性质是:本来看来十分复杂的事物,事实上大多数均可用仅含很少参数的简单公式或几何方法来描述。这种分形理论已经开始在城市设计中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尝试,设计研究者试图运用分形来描述大量自然环境(包括地理,植物,气象等)的几何与数学特性,同时将这种描述运用在城市设计之中,从而获得对城市本土性最符合自然环境特性的城市设计方法。 本文从分形几何入手,运用城市设计和分形几何学的基础理论,通过研究城市分形设计理论与方法,对城市自然环境的特性进行分形几何总结,并将此成果运用于本土性的城市设计之中。这种研究与设计模式的提出,对城市本土性的保持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设计方法,由于每个城市的自然环境的独一无二而发展出独具本土性的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9.
廖继勇 《中外建筑》2011,(5):98-100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高速沿线供驾乘人员休憩、供应与保障的驻留场所,也是重要的道路景观节点,探讨其设计新理念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实用价值。应用人本主义和分形等建筑设计新思维与方法,探索了宜人温馨的服务区驻留空间设计。高速服务区总体布局应安全便捷,交通组织人车分流、客货分区,驻留环境设计以人为本,并运用分形尺度层级理论设计建筑各部分轮廓,突出建筑形态的人本性、丰裕性和趣味性;建筑文化分形赋予服务区传承地域文化,融入现代科技,推动新地域主义的服务区建筑创作之旅,倡导自然生态的人文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0.
应用分形理论进行地城性建筑创作,旨在延续和传承地城文化的分形基因,拓展建筑师的创作思路和认知维度.该文从分形的分维一致性、自相似、尺度层级、时空分形、文化分形五个角度出发,以赣州南部旅游集散中心项目为例,探讨分形地域性建筑创作途径和设计策略,总结分形空间生成规律和设计方法,为今后的地城性建筑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朱博 《华中建筑》2008,26(2):39-42
20世纪70年代西方建筑界兴起了一股“后现代主义建筑”热潮。1980年起,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和作品开始传入中国。该文对后现代建筑在中国出现的背景、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后现代建筑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2.
傅岩 《规划师》2003,19(4):50-53
介绍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七大项评估指标之一—有关绿色建筑之场地选择和建设的具体条款内容,试图从中解读怎样的建筑用地规划才符合绿色建筑精神,探讨如何在规划层面促进绿色建筑的推广以及如何借助绿色建筑发展策略实现更趋合理、高效益的土地规划。  相似文献   

13.
高勤  刘畅 《时代建筑》2011,(2):128-131
2010年的概念建筑教学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葛明老师的概念建筑教学系列的一个小结,此次的主题是"从诗歌到制作",那么什么是"从诗歌到制作"?又如何"从诗歌到制作"?文章试图对此进行简要的解答,同时也是对大制作"白天和黑夜/白天/黑夜"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常青 《建筑师》2019,(4):19-23
根据2018年教育部对全国专业硕士学位必修课程的设置要求,在被认定的建筑学硕士学位专业必修课中,包含了"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本文从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出发,针对适应建筑学硕士学位培养目标和学生未来主要职业生涯的特点和需求,在以往相类教学课程的基础上,以理论诸范式及其相互关系为主线,提出了"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对讲授内容和方法作了新的系统梳理和概括,列出了部分比较重要的教学参考书目,以为日后课程设置在全国各建筑院校的实施提供前期研究和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贵祥 《建筑师》2013,(5):101-108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世界建筑理论的基石。30年前中国出版了《建筑十书》的一个版本,2013年一个新版的中文《建筑十书》译本的问世,使我们再一次回到建筑理论与建筑历史这一话题。本文从建筑是否有理论,中国人是否需要自己的建筑理论,如何为建筑理论定位,中国当今在建筑理论方面的现状如何等方面的问题,加以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此外,本文对于新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地形图中的居民地和交通路网为研究对象,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借助Arc GIS技术,运用居民地的聚集维数模型和交通路网的长度-半径维数模型,分别测算了天山北坡伊-霍经济区1∶25万、1∶50万和1∶100万地形图中居民地和交通路网的加权分形维数,对两大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该经济区内居民地和交通路网的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第二,在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中,同一制图区域内随比例尺变化居民地和交通路网的分形维数基本保持不变,分形维数能为制图综合评价、地图质量评价提供一个量化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山区建筑的结构设计特点,并提出了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岭南近代著名建筑师杨锡宗设计生平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长歆 《华中建筑》2005,23(Z1):121-124
杨锡宗是岭南近代著名建筑师,在他的一生中,设计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建筑作品.本文根据杨锡宗设计作品的时间序列,以及设计风格的转型与发展,将其设计生涯划分为三个阶段.此外,对三个阶段的设计作品进行形式的分析与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杨锡宗设计思想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