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发林  李峰 《山东水利》2003,(10):34-35
东明县是个农业大县,地处鲁西南,是黄河入鲁第一县。全县有72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5%。2002年农业产值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10%,现有耕地面积6.67%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31万hm~2,农业灌溉以引黄为主,另有一部分引用地下水灌溉。 1 农业灌溉的现状 黄河在东明县境内绵延61km,引用黄河水是东明县的一大优势,境内有闫潭、谢寨和高村三个引黄灌区,设计总引水能力145m~3/s,设计灌溉面积6.46万hm~2。其中闫潭、谢寨灌区还担负着向曹县、定陶、成武和单县等县的送水任务。 根据引黄灌溉条件的不同,分为自流灌区和提灌区。自流灌区耕地面积为4.07hm~2,提灌区为2.7  相似文献   

2.
东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 ,地处豫鲁之交 ,是菏泽市南部重要的粮棉基地县。东明县西、北面临黄河 ,黄河蜿蜒县境 6 6 km,引黄灌溉条件得天独厚。建国后 ,东明县先后建成闫潭、谢寨、高村 3处引黄灌区 ,总设计灌溉引水流量达 14 5 m3/ s,控制灌区面积10 73km2 ,设计灌溉面积 5 .5  相似文献   

3.
东明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的豫鲁之交,西、北两面濒临黄河,沿黄总长66km,沿黄河大堤建有3个引黄灌区,修建4座引黄闸,设计流量为175m~3/s,16条干级渠道遍布全县,有着得天独厚的引黄灌溉优势。引黄供水为东明县的工农业生产、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近年来黄河来水量逐年减少,城市和工业用水比重增大,灌区工程配套差,管理模式陈旧,水资源浪费严重,致使东明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相似文献   

4.
1工程概况及灌区现状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引黄灌区灌溉影响处理工程项目涉及国那里和陈垓两个灌区,均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境内,分别始建于1965年和1959年,总控制土地面积910.2km2,占梁山县总土地面积的94.55%;两灌区总灌溉面积6.05万hm2,引黄灌溉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0.79%,灌区范围涉及梁山县总人口67.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15万人.  相似文献   

5.
徐芹  蔡月冬  陆萍  张淑英 《治淮》2005,(4):31-33
山东省梁山县地处鲁西南大平原,濒临黄河,具有得天独厚的引黄自流灌溉优势.自1956年发展引黄灌溉事业以来,相继建成了陈垓引黄自流灌区和国那里引黄自流灌区.  相似文献   

6.
1概况东明县位于鲁西南平原,是黄河入鲁第一县,总面积1369.84km2,人口75万。现有耕地面积69330hm2,宜井区面积57640hm2,非宜井区面积17490hm2。境内地下水具有较好的储存与补给条件,蕴藏量丰富,全县地下水资源量为3.08亿m3,可开采量为2.31亿m3,是当地人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也是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2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东明县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县,农业用水占全县总用水量的80%,境内有三个引黄灌区,控制灌溉面积5506hm2,农业灌溉主要依赖黄河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据统计,全县现有机井7800眼,其中1/3为病…  相似文献   

7.
1 水资源状况 东明县属黄泛平原,地面覆盖层较厚,地下孔隙水较为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1亿m~3。地下水资源分布受气象降水、下垫面条件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全县境内下垫面基本相同,地下水埋深差距不大。但黄河滩区以及引黄自流灌区的地下水较提灌区相对丰富,水位埋深浅。根据东明县水文地质情况,开采系数取0.75,全县地下水可利用量为  相似文献   

8.
闫潭灌区位于菏泽市南部,灌区范围涉及曹县、单县的大部及东明县、成武县、牡丹区的一部分,包括51个乡(镇),受益总人口2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8万人。送水干线长133km,前进防沙闸是该送水干线的渠首引黄水闸,该闸引水能力的大小关系到闫潭灌区18.7万hm2农田的灌溉,其重要性显而  相似文献   

9.
1井灌区概况茌平县位于位山引黄灌区中下游,涉及16个乡(镇、办事处),总面积1105km2,耕地7·2万hm2,年均引用黄河水量2·0亿m3,为确保当地的农业灌溉用水和补给地下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灌区在大力发展引黄灌溉的同时,十分重视机井灌溉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以井保丰、引黄补源”的用水原则,大力提倡和鼓励发展机井,提取地下水抗旱保收。灌区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层中的空隙水,开采和补源条件较好,宜成井面积为964km2,占灌区总面积的87·3%,地下水补给量2·46亿m3,具有发展井灌的基础条件。2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不良后果2·1存在的问题2·1·1…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4,(5):87-89
人民胜利渠自1952年开始引黄灌溉,至2012年累计引黄河水360亿m3,引入泥沙5.1亿t,为灌区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物质基础。开灌前占灌区耕地面积34.6%的盐碱地、低洼沼泽地以及黄河故道的沙荒地得到改良,成为稳产、高产田;灌区对黄河泥沙的控制性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黄河背河洼地的排水条件,消除了该区的渍、涝灾害;引黄灌溉对灌区地下水的补充以及"井渠结合"灌溉维持了灌区地下水的动态平衡,苦咸水区的地下水水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1谢寨引黄灌区现状 谢寨引黄灌区位于菏泽市南部,地处东鱼河两岸的狭长地带,区内地势平坦,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灌区土壤以砂壤、轻壤及中壤为主,砂土次之.灌区水资源为引黄河水、地表水、地下水、灌溉回归水等,水资源总量约为5.04亿m3,实际利用量4.77亿m3.灌区总耕地面积为8.1m3万hm2,设计灌溉面积为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4.83万hm2.1989年对灌区进行扩大和扩建,初步形成骨干供水、排水系统.目前,防沙闸、引黄闸运行状况良好,但灌区内部分建筑物标准低、年久失修、退化老化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2.
吴颂平 《人民黄河》1998,20(2):24-25
赵口引黄灌区是河南省大型引黄灌区之一。该灌区包括开封县、通许县、尉氏县的大部分,以及中牟县、开封市郊区的少部分,总面积2352km2,设计灌溉面积15.3万hm2。1970年原水电部批准将该灌区建成黄河下游大型放淤试点工程,70、80年代在灌区内淤地近1.3万hm2,使沿黄乡村的沙荒、盐碱不毛之地变成了良田,取得了显著成效。自1988年以来,灌区因地制宜采用多种灌溉模式进行了配套建设,西南部以自流为主,灌排分设、井渠结合;东南部为引黄补源区,以井灌为主,灌排合一,井灌和分散提灌相结合。经过赵口一期工程(为河南省”八五”重点基…  相似文献   

13.
皋兰县是甘肃中部的18个干旱县之一,十年九旱是皋兰的特点。建国后,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先后建成了大砂沟、西电等19处电力提灌工程,加之引大工程效益的发挥,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1.6万hm2,人均0.1hm2。建成各类渠道2217km,泵站202座。皋兰农业发生量的变化,就是从上下抓水开始,实现了历史性的大飞跃。如何促使发生质的变化,关键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1总体思路根据甘肃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近期水利工作以小型为主,节水为主,效益为主的基本方针,皋兰县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的指导思想是:因地制宜,分灌区指导,全面实施搞…  相似文献   

14.
高唐县地处聊城市最北端,是位山灌区和徒骇河、马颊河聊城市段的最下游,现有耕地5.59万hm2,设计灌溉面积4.45万hm2,实灌面积3.83万hm2。农业灌溉既受上游客水的影响,又受制于本地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现状,灌溉水源的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面对现实,高唐县大力实施工程和非工程灌溉措施,深度挖掘自身灌溉潜力,强化客水资源的引进与管理,为全县农业灌溉提供了保障。1灌溉现状1.1工程现状高唐县有包括引黄一、二干渠在内的48条县管沟渠,总长576km,占地0.22万hm2,县管沟渠以下配套有乡级沟渠和村级沟渠,多为灌排双用,配套分水…  相似文献   

15.
1存在的问题1.1现行农业水费标准过低,长期低于供水成本一是低于供水综合平均成本价水平。按照2000年省物价部门和省水利部门联合调查测算,全省按亩、年计费流灌和提灌综合成本价为476.9元/(hm2·年),而全省现行农业水费标准流灌为135~195kg稻谷/(hm2·年)计价(提灌减半),仅相当全省按亩、年计费综合成本价的30%左右。目前,全省国有水管单位绝大多数是按省里制定的以亩计收水费标准执行,实际水费水平在综合成本价40%以下;少数国有水管单位是按方计收水费,实际水费水平仅占当地测算按方计费综合成本价30%左右;还有一些水管单位甚至是无偿供…  相似文献   

16.
1 灌区概况 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的大型引黄灌区,设计引黄灌溉面积28.8万hm~2,现已扩大到36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0%。该灌区经过30多年的管理运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黄灌溉带来的增产净效益平均每年1.4亿元,同时还补充了地下水源,改善了水生态环境。 2 黄河限流对位山灌区的影响 黄河水是聊城市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是不可缺少的水源,已成为该市发展经济的重要保障。目前,位山灌区年平均需引黄河水是为14亿m~3左右,而黄委分配给该市引黄水量为8亿m~3左右,只占需水量的57%,远远不能满足用水需求。黄河限流后,位山灌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滨州地区,地处黄河下游。黄河纵贯东西,境内长度94km,是滨州地区唯一可靠的淡水资源。从50年代该区就发展引黄灌溉,目前已建引黄灌区12处,设计引水流量355m3/s,设计灌溉面积28万hm2。但黄河是一条多泥沙的河道,引黄必引沙。引黄泥沙的处理,以往主要靠在灌区渠首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灌区引黄灌溉需水预测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黄河下游灌区引黄灌溉需水量中期预测方法。分析了引黄灌溉需水预测基本原理,阐述了作物需水量、有效降水量、斗渠以下灌溉水利用系数、引黄灌溉需水量分离等引黄灌溉需水预测的关键参数和方法。作物需水量可采用修订的Valiantzas方程进行预测;有效降水量预测可采用美国垦务局推荐方法;斗渠以下灌溉水利用系数可采用该系数与末级渠道灌溉控制单元至支渠分水口的距离、渠道衬砌率等的线性方程估算;引黄灌溉需水量的分离可采用高精度遥感技术确定引黄灌溉面积,并通过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从灌区供水水源中分离出引黄供水需求量。上述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可以为黄河下游农业用水需求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较缺乏的国家.目前灌溉用水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0%,由于工业、城镇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间的争水局面已经形成,加之水源污染日趋严重,致使灌溉用水量和用水比例逐年下降.目前在占全国总耕地面积48%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占总产量2/3的粮食和农副产品,到本世纪末,为使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000亿公斤,还需增加灌溉面积3000万亩,即全国灌溉面积达到8亿亩.为此,需要开发新的水资源,需要发展节水灌溉.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浪费十分严重,不少灌区尤其是北方灌区,自流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到0.4,井灌区一般也只有0.6左右,同发达国家相比要低  相似文献   

20.
东昌府区十年九旱,当地水资源严重不足。如果没有引黄的入渗补给,地下水可利用量12788万m~3,远远不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为此,东昌府区大力开发引黄资源,多年平均引黄量2.3亿m~3,有效地缓解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促进了东昌府区国民经济的发展。 1 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提高引黄水的利用率 东昌府区位于位山灌区的上游。全区可分为自流灌区和提水灌区。即东部乡镇为自流灌区,引水条件相对较好。西部乡镇为提水灌区,引水条件相对困难。耕地比重约各占1/2。从多年引黄灌溉情况看,引黄水的利用程度还不高,传统的灌水方式与科学用水的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