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九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承上启下、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特别是1998年大水后,全社会对水利减灾兴利作用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加之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九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海河流域以骨干河道治理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建设规模之大、投入力度之强、建设速度之快均为历史罕见.大规模的投入已获得巨大的回报,水利工程特别是堤防工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防洪减灾效益;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实施"十五"计划,开始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水利投资大幅度增长,初步形成了多元化投入机制,累计完成投资127亿元,其中中省财政投资58.3亿元,地市县财政投资13.2亿元,信贷资金21.3亿元,群众自筹34.2亿元,是"八五"期间的4倍,与建国45年水利总投资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九五"水利成就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春生 《中国水利》2001,(Z1):85-86
"九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太湖流域水利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特别是国家利用国债资金加大水利投入,极大地推进了治太工程、城市防洪、堤防海塘建设和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已建水利工程在流域防洪减灾、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解决流域水质型缺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和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海河流域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水利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一、“九五” 回顾 (一)“九五”期间,全省继续按照“一头两翼” 的总体思路发展水利经济,与“八五”相比,发展成果更加显著。 1.水利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九五”末,水利经济总收入预计可达105亿元,比“八五”末翻了一番。“九五”期间,全省水利系统累计行政事业性收费27亿元,是“八五”期间的4倍;供水累计收入37亿元,是“八五”期间的1.7倍;实现营业收入  相似文献   

6.
董哲仁 《中国水利》2001,(Z1):56-58
"九五"期间,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发展,为水利科技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以三峡、小浪底工程为代表的大型枢纽工程的设计论证工作,提出了在极为复杂的地质、地震、水流和泥沙等特殊环境下建造巨型、大型水利枢纽的一系列高难度课题,带动了结构、岩土、水力学、机电、自动化等学科分支的长足发展.大江大河流域规划工作促进了水资源合理配置方面的宏观战略课题研究,也推动了我国河流动力学的发展.我国防洪减灾的艰巨任务,又为高新技术在灾害预报、监测及评估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广大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水利科技在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及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具有时代特点的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从研究内容方面,既为工程建设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又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宏观战略决策支撑;在科学研究的组织方面,从单一学科研究向交叉、综合、边缘学科研究发展,实行联合攻关,加强了科技成果的组装和集成;在研究方法方面,突破了传统的以试验研究为主的方法,采用了试验研究、计算分析和野外观测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成果转化方面,坚持了面向水利建设,转化周期大为缩短.  相似文献   

7.
本文全面分析了水利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全过程应关注的关键环节及风险点,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日常管理和对外投资后续管理的具体对策措施,对于水利事业单位规范对外投资、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1数字水利的定义及其作用1.1数字水利的定义数字水利是指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仿真、多媒体和大规模储存等技术,以通信网络为纽带,以多比例尺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框架,对水  相似文献   

9.
冯吉录  牛富 《治淮》2000,(3):37-38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产业,其特点是工程设施的规模、投资大,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大,而本身的财务效益低。这也是水利产业不同于其他基础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深刻认识水利基础产业的特点,正确划分水利产业中具有不同经济属性的部门或项目,明确筹资和财务收入渠道,对于制定有效的水利项目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项目责任制,实现水利产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九五"期间,水利部与国家计委、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有关部门配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贯彻落实,加大节水灌溉推广工作力度.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特别是基层水管单位周密组织,精心实施,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及广大用水农户广泛参与."九五"期间,节水灌溉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12.
赵春明  王翔 《中国水利》2001,(Z1):20-22
"九五"期间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时期,1996年长江发生了大洪水;1998年长江发生20世纪第二位全流域型大洪水,松花江发生20世纪最大洪水;1999年长江再次发生大洪水,太湖流域发生超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1997年和2000年尽管以旱为主,但局部地区仍然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军民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效益,战胜了各大江河发生的洪水,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取得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回顾"九五"防汛抗洪,可谓惊心动魄,波澜壮阔.  相似文献   

13.
一、背景 1.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和缺乏必要的工程,农村许多地方存在饮水困难.根据现行的农村饮水困难标准(即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于1~2km或垂直高差超过100m,正常年份连续缺水70~100天;水源型氟病区为饮用水含氟量超过1.1mg/L,当地出生8~15岁人群中氟斑牙患病率大于30%,出现氟骨症病人),按照1993年制订<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的统计基数不变,至1995年底,全国农村尚有6630万人饮水困难.  相似文献   

14.
"九五"期间,黄河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政府和流域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奋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统计,1996~2000年,全流域共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约6万km2,较"八五"期间的4.6万km2提高了近30%.平均年治理速度1.2万km2,较"八五"每年增加治理面积约3000km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到1998年后,每年完成的治理面积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达到1.25万km2,2000年超过了1.3万km2.在这5年中,共安排建设治沟骨干工程547座,使1986年以来开展的这项治沟工程总数达到1400多座;建设水土保持林草植被443.5万hm2;整治坡地142.5万hm2;建设淤地坝1.4万座,配套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00多万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水资源储量少、时空分布极度不均,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季节性、区域性的干旱缺水问题十分严重.灌溉农业之路与我国的国情越来越不相适应,农业发展与水资源的矛盾愈发突出.干旱缺水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节水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16.
邓坚  束庆鹏 《中国水利》2001,(Z1):26-28
一、防洪法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97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以下简称<防洪法>)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江泽民主席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8号)予以颁布,并于1998年1月1日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中防治自然灾害方面的第一部重要法律,是防治洪水的基本法.<防洪法>从全局的高度,规定防洪工作要实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重申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当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实行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的原则,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这些统管防洪全局的指导原则,为制定有关行政法规提供了基本依据.<防洪法>总结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制定了防洪工作的多项法律制度,用法律形式进一步规范了我国防治洪水、防御和减轻洪涝灾害等各项社会活动,为依法防洪,确保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防洪法>的颁布实行,为夺取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九五”水利科学技术重大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五”期间水利科学技术取得的重大进展主要有10个方面:西北地区水资源和全国水供求计划研究,使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系统研究的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水文内循环研究开拓了联系水圈和大气研究新领域,无人水文站测报技术和水文计算研究成果显著;黄河、工部分河段和重点工程泥沙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河口海岸泥沙研究为国家重大工程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长江防洪决策支持系统和洪涝旱灾测评 估业务系统研制成功,为防洪减灾决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调亏灌溉技术、引黄高含沙水滴灌成套技术及喷微灌关键设备研制成功,我国现代农业用水的理论框架及技术体系初步形成;水土保持基础理论研究、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全国土壤侵蚀本底数据库的建立是水土保持监测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六大江河和若干湖泊的治污研究全面展开,为水资源保持、水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高拱坝、碾压混凝土坝、面板坝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获得突破,筑坝水平居于世界前列;三峡、小浪底等重点工程建设取得多项重要技术突破;新型垂直防渗技术,提高了堤防工程的机械化施工水平和新技术含量,保证了堤防防渗效果和安全。  相似文献   

18.
钱敏 《中国水利》2001,(Z1):76-78
"九五"期间,是我国水利建设取得重大发展的时期,也是治淮的一段黄金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水利建设的方针政策,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的投入,淮河流域豫、皖、苏、鲁4省团结治淮,及时调整治水与治淮思路,水利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投资效益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九五"期间治淮建设的指导思想、政策保障和工作重点等,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变革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九五"治淮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十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焦居仁 《中国水利》2001,(Z1):35-36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水土流失类型多样、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治理难,是我国头号环境问题.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九五"期间,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治理成效、体制创新、国家投入和发展规模上,均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