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岁月悠悠,《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以下简称《学报》)自20世纪80年代初创刊,一路走来,已步入而立之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自己先后在朱维申和冯夏庭主编的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编辑部的工作,有幸相伴《学报》10年光景,亲身经历《学报》在各方面的呵护关爱下从幼年学步发展到青春勃发不断成长的历程。从我2004年初退休离开《学报》编辑部至今已有八年时间,但每当想起当年大家对《学报》工作的热情呵护和帮助,内心仍感动不已。记得1994年夏天,  相似文献   

2.
2002年9月,学报完成了编委会换届工作,成立了第6届编委会(延续至今),周畅秘书长出任主编.这标志着学报又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随着共事多年的前辈张祖刚、齐立根、顾孟潮、曹达那一年的先后退休,不觉中我突然由编辑部最年轻的一员成了元老,随后被任命为编辑部副主任,从此和周畅一道担起了学报编辑部的领导重任. 学报的编辑团队一直以来都是以精干著称,尽管也有盛有衰,但是最盛时也超不过10人.记得当时科协对所属学术期刊的要求是月刊的专职编辑不能少于7人,而我们总是达不到,在年检时经常把兼职或编务人员填上凑数.到2002年底,人员少到了极限,由于老编辑相继退休,编辑部只剩我和周畅加上3名兼职编辑,周畅还要同时做秘书长的工作,我们只能疲于应付出刊,当时的工作状态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3.
从1955年到1969年这段时期,我在《建筑学报》编辑部工作了整整15个年头.这15年中,往事件件,历历在目,令我终身难忘.抚今思昔,不禁感慨丛生! “三停”和“三复” 《建筑学报》是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1953年10月中国建筑学会成立时,同时组成了第一届《建筑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为梁思成,副主任为汪季琦、朱兆雪,编委有林徽因、陈伯齐、莫宗江等13位专家,编辑为章宏序、葛毓麟.在梁思成和汪季琦的领导下,第一期创刊号于1954年6月出版,季刊,八开本,白色封面,红色刊名,四边印有一圈金色框线,故有“金边学报”之称.同年12月底出版了第二期.  相似文献   

4.
《岩土工程学报》编辑部:《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第八期上“弹性准饱和土中球空腔的动力响应”及《岩土力学》2005年第八期上“粘弹性准饱和土中球空腔的动力响应”两篇论文是由我指导,由研究生马晓华同学撰写的稿件。由于两篇文章投稿时间相隔较长,再加上工作较忙,我未对两篇论文进行认真比较、审阅,研究生又是第一次撰写论文,导致两篇论文在文字表述、参考文献、格式编排上存在诸多雷同之处,令读者产生了疑惑。由于我的工作疏忽,管理指导不力,以致对贵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此,我谨向读者及贵刊表示深深的歉意。同时也非常感谢编辑部及时对我予以指正批评,对我今后的工作敲了一记警钟,我将充分吸取这次教训,严把论文质量关  相似文献   

5.
读编往来     
有道是天凉好个秋,小苗这几天真真对这句话有了体会。并不是因为对什么事伤怀,小苗可没那么多时间去悲天悯人……小苗只是小苗我觉得前几天还是阳光普照,不想几场秋雨过后,气温骤降,编辑部里我在感冒榜上当了No.1……节日一个接着一个,编辑部同志们工作之余不忘娱乐,夜夜笙歌,灯红酒绿,彻夜不眠。无奈工作不等人,第二天照样要起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以后,我一出来工作,我还是关心人民大会堂的档案,为什么呢?这是我这一代建设的,假如下一代,那里边哪一个管线出了问题,哪一个管道出了问题,他要修理,一看什么档案也没有,他就骂我,你这个人连档案都没留存,要修理怎么办?所以,我在北京常说,所有的管线档案,无论如何要搞几份,规划局存一份,每个建设单位存一份,每个专业局存一份,这样将来一旦有事,可以马上  相似文献   

7.
刘廷彦 《建筑》2004,(5):13-13
1995年12月下旬,第六次全国建设监理工作会议刚刚闭幕,《建筑》期刊编辑部的马红同志又是打电话,又是到我办公室面谈,一定要我写一篇有关这次会议的综合述评。一是盛情难却;二是出于对监理事业的关爱和搞好监理工作的责任感,我在工作之余,迅即写出了“迎接建设监理事业的第二个春天”的会议述评(刊于1996年第二期《建筑》)。近10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这件事的前前后后,仍历历在目。何以至此?思虑起来,原因颇多,大体上可归纳为4点:一是我平生第一次遇到编辑部的同志如此执著地预约稿件,使我印象颇深;二是《建筑》为加大对监理的宣传,该期同…  相似文献   

8.
新年贺辞     
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告别了承载丰收和进步的2006年,迎来了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007年。值此新年伊始之际,我谨代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向给予学报工作大力支持、关心的朋友致以节日的祝贺和深深的谢意!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收获的一年,也是进取的一年。学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业内人士的帮助下,经过学报编委会和编辑部的辛勤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与进步。《土木工程学报》重新被EI收录为核心期刊(Ei Compendex);发稿周期和时效性得到了明显的改观;成立了理事会并增加了外籍编委;另外编辑部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积极主动地与读…  相似文献   

9.
王晓新同志,生于1953年,1968年参加工作,1988年电大新闻专业毕业,1983年由北京化工二厂调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学报》编辑部工作,任技术编辑、编辑,1996年至2000年初任《建筑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副处级干部,因病于2002年8月8日去世,终年49岁。王晓新同志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学报》编辑部工作的20年中,一直担任《建筑学报》的后勤编务工作,她对《建筑学报》的改革与发展作了大量的工作,在1995年酝酿《建筑学报》改版时,她积极建议,增大开本,改用铜版纸,增加正文彩页,适当增加广告,…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3)
<正>前段时间,班内一汪姓同学边吃东西边与同学说说笑笑从学校小店向教学楼方向走来。这边走边吃是我校本学期整治的一个内容。见状,加上他晚自修课上讲空话的事,我就将他找来与他谈话,当我向他指出边走边吃的行为时,没想到他非但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相反,他轻描淡写地说:我又没被抓住,没扣班级的量化分。当时我一下子愣住了。想想平时表现尚可的他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后来,我又跟他说:"难道真的没被抓住吗?你至  相似文献   

11.
圣诞节、新年和春节前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收到大量来自全国各地作者与读者的电话、贺卡、电子邮件与信函,对编辑部的工作表示慰问与祝福。对大家的友好情谊,我们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为了有效地解决来稿发表周期过长的问题,学报已由月刊转半月刊。学报转半月刊后,如何保持和提高学报的质量和水平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期待您的监督、批评与帮助。《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是我们大家的,愿您与学报相伴相依,一路走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2004年2月致谢广大作者与读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年初,《建筑学报》编辑部在电话里约我,说杂志社准备在7月搞一次面向青年建筑学者的写作班,希望我能讲讲建筑类访谈的经验。放下电话,我查了下存档,算上排在日程表里的两个访谈,发现在过去的5年间,我为《建筑学报》和《建筑师》这两家媒体做了面对15位建筑师的20个项目的 21次访谈,大抵凑得齐一堂课的素材。那天,我又记起了几年前在方家胡同座谈会后张路峰老师讲的一段话。张老师说,他刚带着大二学生去了上海嘉定,看了中心公园里  相似文献   

13.
我目前在中南医院住院,首先非常感谢编辑部佘诗刚总编、付少兰和林松清等编辑来病房看望和慰问我,而且给我带来信息——2012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创刊30周年,并邀我参加庆典大会。我非常高兴,即使是其他全部会议我不参加,我也要唯独参加这次《学报》庆典会议,希望能在2012年愿望成真!这好比  相似文献   

14.
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和阅读《建筑学报》? 《建筑学报》如何伴随您的职业生涯? |关肇邺| 我是一名《建筑学报》的长期读者.我于1948年入清华大学营造系学习建筑,当时基本上没有什么书刊可看.《建筑学报》建刊之前,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只能读到几种美国的建筑杂志如Pencil Point、Architectural Record、Architectural Forum及法国的Architecture dau jourd hu等.解放之后,又增加了苏联的几种杂志,如《莫斯科建筑与建设》等.从《建筑学报》发刊第1期起直至现在,我始终订阅.其中由于自第1期至1956年间我的住处在学校的分配下搬过7次家,丢失了不少东西.由1957年起,我便将每年的《建筑学报》装订起来以便于保存,以后再没缺失过.但是50多年来的“学报”占去了我不大的书房一大片墙面.对我来说它不仅是一种读物,也带有纪念和文物收藏的意义了.  相似文献   

15.
马中金 《建筑》2012,(3):28-29
2011年12月20日上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作为国资委系统代表,荣获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对新兴人来说,这是一个梦想,一个新兴人孜孜以求、不断超越的梦想;这又是一种鞭策,一种新兴人砥砺奋进、再创辉煌的鞭策。  相似文献   

16.
《建筑结构学报》2021,(1):190-190
在过去的一年中,《建筑结构学报》的编委及专家积极支持学报的审稿工作,不计报酬,为学报审阅了大量稿件,使编辑部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此深表谢意!  相似文献   

17.
<正>《岩土工程学报》第十二届编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4月20日在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为55人,其中编委代表49人,编委委托人代表6人。会议由《岩土工程学报》第十二届编委会主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陈生水教授主持,《岩土工程学报》第十二届编委会副主任汪小刚教授、孔令伟研究员和学报编委会前主任殷宗泽教授出席会议。会上学报编辑部主任明经平向大会汇报了《岩土工程学报》2018年的工作情况,学报主编蔡正银教授对《岩土工程学报》创刊四十  相似文献   

18.
周畅 《建筑学报》2004,(7):15-16
为了编辑《建筑学报》五十年精选本,我系统地翻阅了从创刊号到今天的《建筑学报》,面对眼前堆积如小山的一本本褪了色的杂志,仿佛打开了中国建筑界厚重的历史画卷,那一篇篇论文,一座座建筑,无不凝聚着我国几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才华;为了这本刊物,编辑部的几代编辑记者付出了多少心血和艰辛,转眼之间,50年过去了,半个世纪的征程,《建筑学报》历尽坎坷,饱经沧桑……拂去历史的尘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记录中国50年的建筑史料。50年过去了,《建筑学报》多次停刊复刊。编辑人员多次变换,主编换了一任又一任,唯一不变的是这凝聚了几代人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15)
<正>又是一年母亲节,我早早就与爸爸商量着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妈妈今晚要加班……正当我一筹莫展时,爸爸献出了良策……忙忙碌碌的妈妈也顾不上什么节日,扒了几口饭就要去单位。我也急忙穿上鞋,笑眯眯地对她说:"我还有作业没写完,正好可以到您单位用电脑查点资料。"妈妈说:"好,你快点啊!"来到妈妈的办公室,我放下书包,赶紧  相似文献   

20.
1985年12月16日本刊编辑部与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经济专业委员会,联合邀请上海市规划局副总工程师傅邦桂同志作了《城市基础设施与房屋建筑》的报告,并进行了座谈讨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同人民生活、城市建设乃至房屋建筑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然而,长期来又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这一问题已经使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