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纵观世界历史发展的轨迹,我们会发现,比较法学是获取人类社会共同法或普遍法的必要手段,是判断人类社会法律进步与法律文明的指标。而这一点在中国也表现的很明显: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进步过程,总体讲无不与法律比较或比较法学密切相关。本文笔者就是通过对比较法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的回顾来发现其对中国法制的影响作用,然后在最后对以后比较法学在中国的更好运用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侗族习惯法——"侗款"是侗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前国家组织结构的一块活化石,它在构建侗族和谐社会中起到了教育的辅助作用,是侗族和谐文化代代传承的法律保障。本文介绍了侗款的起源、发展、传承与变迁,并分析了侗款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玛曲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玛曲县由于自然条件及水文气候特征的变化,水资源短缺,致使区域内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水生态平衡被打破,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威胁到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对玛曲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及建议,对防止码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淮河流域各地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受聘娶婚传统习俗的影响,仪式"事实婚姻"长期存在。分析淮河流域传统婚俗作为习惯法存在的状况及影响,探究仪式事实婚与婚姻法律的碰撞,总结了《婚姻法》和司法解释关于事实婚姻的态度,指出了仪式"事实婚姻"的现代价值。在传统婚俗与婚姻法律相冲突时,婚姻家庭立法应做出理性的选择——充分尊重民族习惯和传统文化,对事实婚姻积极地加以调整,使法律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法律类影视作品的传播在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积极意义,但仍存在法律内容错误、法律价值异化和侵犯个人权利的问题,客观上使受众陷入法律认知的误区,对法治建设和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法律类影视作品将彰显其独特的法治宣传优势,但实现其创新发展须把握宪法意义上的表达自由与个人利益、公共利益的平衡,通过构建双重审查制度,避免影视作品中的法律错误和不良法律文化对现代法治观念的冲击,最终实现法律类影视作品法律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道德和法律是人类一个恒久而常新的理论课题,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对道德和法律的合理认识可以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困境提供理论依据,同性恋和动物福利问题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有效解决即是如此。道德法律是相对的;道德和法律目的是宽容的,使规则的遵守者更充分地享受自由;道德和法律的重要衡量标准应该是利益。  相似文献   

7.
人类对月球的利用应致力于为全人类谋福利,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一切以明确的军事目的所从事的探月行动都应该受到抑制与禁止。从月球非军事化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了国际法律文件对月球非军事化的规范作用,并提出了规制月球的探索利用行为,实现月球非军事化的国际法路径。  相似文献   

8.
宗教仪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在特定的区域里起到了强制性、权威性规范的作用.也就是习惯法的规范作用.哈尼族的丧葬仪式是具有代表性的习惯法性质的宗教仪式.通过对哈尼族喜丧仪式的调查,以其中的几个仪式为重点来论述习惯法的团结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法制社会,法律的基本作用被认为是约束与限制权力,而集权制政治的权力基础却来自内部,来自于领袖或一党制中的政党的威望或影响,社会环境包括法律制度对这种权力系统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集权制政治与现代法制在本质上是不相容的。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却错综复杂。一方面现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对传统权威有依赖作用,另一方面现代法律制度有助于现代法律文化的形成,而现代法律文化是对传统权威的一种挑战,现代法律制度还为集权制政治的改良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同时提出,解决目前我国政治体制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原则并没有对其域外效力有任何实质性影响,是否具有域外效力完全依靠于法院地国的承认.虽然尚无国际习惯法的强制性义务,但国家对于他国知识产权法律给予尊重和承认如同给予其它传统私法尊重和承认一样,是从国家主权原则出发所给予的国际礼让,通过这种互惠的方式使得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深入影响,科技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对整个社会正负影响范围越来越大,道德的有限性因此也逐渐凸显出来了,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多个角度加强对科技伦理与科技立法关系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是以“三低”为主要特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制度和技术创新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相一致的新经济形式,被认为是继工农业文明以后人类的又一次新文明。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大背景下,充分运用法律促进和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低碳经济促进法》,完善低碳技术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法律概念与开放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法律概念是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更新的过程中,立法者在法律调整中对欲规范事物所具有的各种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某种立法意图、规范意旨所规定的最基本的法律思维形式,是对欲规范事物在一定阶段上的兼顾社会心理的理性总结和定位.法律概念不断生成的过程是法律预见性和参与性的过程.作为法律思维的最基本单位,法律概念使法律法规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既是社会伦理、法律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理性认识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论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地球进化的历史便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人类与大自然艰苦的斗争中。人类不断地进化和完善,人类社会也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当人类社会以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存在时,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问题便由此产生.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社会环境之间相互结合与作用的方式是决定两大环境协调与否最直接而关键的因素.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的结合与作用方式也是不同的,由此导致它们的协调程度不同。随着历史的发展,两大环境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剧烈的,突发的,无规律的,并且这种变化受到两大环境结合与作用方式的极大影响.尽管这种结合与作用方式多种多样,但必定存在一种适宜的方式.这种适宜方式也正是两大环境协调发展的适宜方式.  相似文献   

15.
纪律、法律和道德(伦理)都是人们行为的规范,然而它们三者的内涵、表现形式特别是各自的社会功能既有着共同点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是.对于这些行为规范的理解和对待,任何片面性,都会对人和社会的正常与良好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在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做到依法治国(包括重视纪律的作用),又要做到依德治国,即法律(包括纪律)与道德相辅相成,德法并重,珠联璧合.由于道德伦理本身的特点,对于人性的陶冶与社会的整治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和潜移默化的深刻作用,同时道德伦理又有着从根本上促进和保障法律和纪律作用的发挥,所以对于优秀道德伦理的建设更应该予以关注和推行.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代理权的含义与性质入手,以界分法定代理权和意定代理权为基础,指出代理权授予行为只存在于意定代理,代理权授予行为与其基本法律关系的相互独立,进而阐释代理权授予的无因性及其对我国民法理论及民事立法的影响与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起源于人类传授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需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教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和功能,都受到社会的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制约,集中体现了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教育又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产生作用和影响,这种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方面。另一方面,教育的目的、功能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教育的目的、功能已由培养社会的统治者和为其服务的知识分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法律概念是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更新的过程中,立法者在法律调整中对欲规范事物所具有的各种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某种立法意图、规范意旨所规定的最基本的法律思维形式,是对欲规范事物在一定阶段上的兼顾社会心理的理性总结和定位。法律概念不断生成的过程是法律预见性和参与性的过程。作为法律思维的最基本单位,法律概念使法律法规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既是社会伦理、法律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理性认识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工业产权法律体系是我国一个重要的部门法律。工业产权与作权法一起称之为知识产权法,属于保护人类社会智力成果的法律。工业产权法主要由商标法和专利法两部分构成。本对工业产权法律特征共性与个性进行分析和阐述,从不同侧面说明工业产权在法律上所体现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的进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各种破坏性的影响,面向21世纪的持续发展,人类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努力降低环境代价,使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才能纳入21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