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生物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代生物能源—生物丁醇已进入人们的视野。综述了以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生物合成气为原料生物发酵法,以及热化学法制取生物丁醇的技术路线及研究进展;分析了生物丁醇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展望了生物丁醇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韩国SK能源公司将与釜山釜庆大学签订协议,共同开发海藻类生物能,未来3年内,在大德技术院(SK能源公司的研究所)选择商业性高的生物丁醇新能源替代技术,构建自动化培养设备。当前生物燃料主要是以玉米和甘蔗等为原料的生物乙醇,但生物乙醇易溶于水,故很难与汽油混合。对此,SK能源公司更倾向于生物丁醇的开发。生物丁醇的单位热量比生物乙醇高约30%。与乙醇混合汽油不同,生物丁醇具有可用油管运输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生物丁醇与乙醇相似,是生物加工的醇类燃料。汽油中的主要组成是C6~C8,因此丁醇比乙醇更类似于“油”,它与燃料添加剂和润滑油配伍性更好。同时,因其类似烃类的结构,丁醇不易于与水相混合,这与乙醇不同。  相似文献   

4.
美国Sill咨询公司2009年3月9日发布有关二种新的生物丁醇生产工艺的技术经济评价报告认为,按能量基准(美彤BTU)计,生物丁醇的成本与乙醇相当或稍好一些。  相似文献   

5.
生物丁醇与乙醇相似,是生物加工的醇类燃料。汽油中的主要组成是C6~C8,因此丁醇比乙醇更类似于“油”,它与燃料添加剂和润滑油配伍性更好。同时,因其类似烃类的结构,丁醇不易于与水相混合,这与乙醇不同。  相似文献   

6.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备生物乙醇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燃料乙醇是可取代石油的可再生新能源。但基于糖和淀粉类原料不能满足生物乙醇生产的巨大需求,各国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资源: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近年来,以这类原料制备生物乙醇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其产业化、商业化前景更加明朗。重点综述了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备生物乙醇的关键工艺:预处理、酶水解和发酵,以及这些工艺当中所采用的不同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本文还对发酵过程微生物的选择,发酵过程抑制物及其脱除方法进行了简单总结,并对我国生物乙醇研究的现状与国家政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BP公司2007年11月中旬表示,将在纤维素乙醇达到经济可用之前,先商业化生产生物丁醇。2006年,BP公司与杜邦公司组建联盟开发、生产并使新一代生物燃料推向市场,以有助于满足世界对可再生运输燃料增长的需求。该联盟的第一个产品就是生物丁醇。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些酶制备公司和乙醇生产商又签署了两项研发合同,双方目标是能经济性地将纤维素转化为燃料乙醇。  相似文献   

9.
萃取剂回收过程是生物丁醇原位萃取发酵工艺的一个重要过程。萃取剂的经济、有效、安全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是实施生物丁醇原位萃取发酵工艺的基础,本文针对油醇萃取剂的回收过程进行了研究,对油醇萃取剂回收塔进行了优化模拟计算,并提出萃取剂回收塔优化工艺条件为全塔理论级数10个或以上,塔顶操作压力0.025MPa~0.03MPa,塔釜操作温度宜控制在200℃以内。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柴油生物脱硫生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指出柴油生物脱硫和加氯脱硫的组合工艺将得到较快的发展,对柴油生物脱硫与加氩脱硫两种工艺技术进行了经济比较,简述了柴油生物脱硫的工业化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内外甲醇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传统生产工艺、反应器和催化剂的改进及新原料合成技术的开发,并对我国甲醇工业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介绍了当前国内外采油污水软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几种常用的软化技术的软化机理及其应用。提出各油田应根据采油污水水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污水软化处理工艺,研制新设备及药剂、开发新工艺、应用新技术是采油污水处理技术今后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张卫  郑春山  张新华 《录井工程》2012,23(1):1-4,24
从地质录井、工程录井、录井信息化3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国外录井技术进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录井技术的发展方向。国外在地质录井方面注重微观分析,以岩屑CT扫描、激光元素分析、现场伽马扫描等构成了建立地质剖面的重要手段;油气检测从烃类气体扩展到流体和非烃成分分析,半透膜脱气器、FLUX定量脱气器有效解决了样品定量问题;质谱、光谱、色谱的应用将分析范围从C1-C5提升到了C1-C10;在工程录井方面,国外注重提速提效和安全监控,在钻柱振动、井眼稳定性、井涌、压力预测等方面形成了特色系列产品。录井信息正在逐渐成h实时作业中心的重要信息源,录井仪正在成为井场的信息中心。未来录井技术研究将从地面采集延伸到地下采集,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着重打造井场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15.
文中阐述了国内外表面分析技术在催化裂化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结合催化裂化催化剂的研发趋势,指出了催化剂表面分析技术的研究方向,同时为开发新的超高活性的分子筛提供分析方法,使催化剂设计更为合理,对于指导开发新型重油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自升式钻井平台勘探二号在渤海某井作业中采用的一、二开合并钻进的开钻新工艺,并对新工艺与传统工艺对比分析,找出新工艺存在的优越性,以及使用新工艺的必要条件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叠前深度偏移是一项能有效解决我国东部深层和西部山前等复杂地质构造成像的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研究一直是近10多年来全球油气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热点。本文在简要回顾该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目前国内应用此项技术的现状、影响叠前深度成像的关键因素及适用条件。分析认为,影响叠前深度成像的关键因素有静校正技术、低信噪比处理技术和速度建模技术。我国应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条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指表层地质条件相对较好,仅深层构造复杂的地区,如我国东部地区、西部的准噶尔盆地腹部和四川盆地;第二类指表层速度横向变化较为剧烈,地下构造复杂,但地震资料品质较好的地区,如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和北缘、库车拗陷及四川盆地东部;第三类指表层地震地质条件极差地区,如祁连山山前、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和库车拗陷西秋地区。笔者认为,上述第一类地区应用此项技术的条件比较成熟;第二类地区基本具备应用此项技术的条件;第三类地区是应用此项技术的试验区,还有待此项技术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钱伯章  朱建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2,41(4):399-404,418,450
在天然气加快开发利用的今天,天然气制合成油(GTL)技术已成为天然气高质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汇总介绍了近年来国外GTL技术的最新进展,同时也介绍了GTL技术在国内的开发进展,可为GTL技术的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安塞油田属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产"油藏,新建油井只有通过压裂改造方能投产,大部分老井需进行重复改造保证持续稳产。为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探索和完善了安塞油田压裂工艺,已基本形成了控水和体积压裂两大技术体系。回顾了安塞油田压裂工艺进展,并分析了现有工艺技术的适应性,指出了下步发展方向,旨在为同类油藏压裂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CO_2干法加砂压裂是低压、低渗透、强水敏等非常规储层高效开发的有效措施之一。系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液态CO_2干法加砂压裂技术中增稠剂现状,对现有增稠剂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归类,指出了增稠剂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开发的难点。通过对目前国内液态CO_2干法压裂技术现状和现场试验情况梳理发现:国内液态CO_2增稠剂技术滞后于现场应用,压裂液携砂效率低,影响了压裂施工效果;分析国内外液态CO_2增稠剂研究存在的问题,借鉴现有研究成果,依据CO_2分子结构特征和理化特性,构建能使液态CO_2高效增黏的新型增稠剂分子结构,合成高质量的液态CO_2增稠剂,是实现液态CO_2干法加砂压裂的技术关键。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建议将液态CO_2干法压裂技术与常规无水压裂技术结合,既发挥了液态CO_2干法压裂技术优势,又实现了高砂比对压裂施工技术要求,满足非常规储层压裂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