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波 《广西机械》1998,(2):40-41
本文介绍了以“问题”展开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这一方法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以“问题”展开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这一方法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机械原理”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我国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机械学科的发展和机械原理课程在机械类人才培养中所处的地位,就机械原理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思路与措施,在学生机械设计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结合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探索适合于机械原理课程特点的高阶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运动副的分析与设计进行实践。实践证明:高阶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契合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科学生的培养要求;高阶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达到“教为不教”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5.
机械原理主要是围绕机械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后续机械设计学习和机械制造工作的知识和理论支撑,具有实践性强等显著特征。鉴于此,本文主要就提高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为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地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设计的能力,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简述教学成果"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立体化、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情况,介绍机械原理课程立体化、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创新点和应用,实现了信息技术手段在机械原理教学中的立体化、全方位应用以及课堂教学、实验、课内外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活动等各个环节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第三方认证、应用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人才等基本概念,对第三方认证与机械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阐述,构建了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对其运行管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看法,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如实验内容单一、操作简单、缺乏创新等,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对传统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改革措施,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将实验内容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表明,改革后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论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申燚  王明强 《广西机械》2012,(2):184-186
针对《机械原理》课程知识点多而难,且与工程结合紧密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发挥板书、课件和教具的各自优势,紧紧围绕知识点将三者有机结合,实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和由理论到工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学生网上评教结果表明,采用该教学模式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机械原理》课程知识点多而难,且与工程结合紧密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发挥板书、课件和教具的各自优势,紧紧围绕知识点将三者有机结合,实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和由理论到工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学生网上评教结果表明,采用该教学模式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为我国的船舶工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有力支持了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发展,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已经势在必行。只有通过工程专业认证,我国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才能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尤其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因此,有必要进行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船舶原理”课程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涉海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针对工程专业认证需求,结合广东海洋大学的具体情况,对“船舶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出了若干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船舶原理”教学的若干方法与建议,对指导涉海高校进行“船舶原理”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自动控制原理”是高校自动化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是该课程内容涉及多种学科,交叉综合,抽象晦涩。为了解决本院学生基础薄弱、数学和综合学科的应用能力不强、学习本课程存在畏难心理、教师教授本课程偏重理论及教学枯燥缺乏趣味性等问题。主要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自控课程进行改革。教学过程融合思政元素,教学内容侧重工程背景,注重知识和价值的双重引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加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摒弃纯理论的单调模式,辅以例证的案例,在案例中剖析相关理论的应用;对于复杂的公式理论以先导知识的形式加以总结,将公式中的物理含义渗透在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理解抽象的数学推导;以赛促学的方式,采用情景教学,由简到难的情景设置,使学生掌握不同情景下如何实现工程应用的方法,进而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应用场景,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不仅运用MATLAB仿真软件实现虚拟仿真,而且借助实验室的自控实验箱进行实际操作;丰富教学评价手段,注重过程考核。在建设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式更加灵活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逐步强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传统的牛头刨床设计为例,阐述了用Authorware3.0等多媒体软件为载体,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过程用CAI表达出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当前军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机械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并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探索.实践证明,机械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能有效提升教员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素质,完善与丰富课程内容体系和资源,显著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专业课“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重要使命的关键手段,本文以电类专业核心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师团队、教学内容、学生情感、推进手段四个维度,探讨了专业课“课程思政”创新模式,建立健全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主体和评价反馈机制,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初步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农业大学机械类专业核心课机械原理为例,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案设计、考核评价体系改革4个方面的改革举措,总结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成效。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设计,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也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同一”与“差异”原理对振动机械创新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自然辩证法中的“同一”与“差异”原理,对新兴学科——振动机械的演化、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分析,表述了该原理对振动机械创新设计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制造业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迅猛发展,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适应我国机械工程专业领域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需求,探索“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机械设计能力培养教学改革意义重大。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在长期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从课程大纲、教学内容、课程目标、质量监控等方面,对北部湾大学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机械设计类基础课程“三维实体建模与仿真”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基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以“三维实体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实践改革过程为依托,介绍机械工程专业学生三维设计能力培养教学改革过程,对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及创新能力为目的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同时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和学校定位,以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港口机械”的发展提供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推动学校教学体制改革,旨在提升机械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和推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高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推进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20.
“自动控制原理”是机械类、机电类和控制类专业理论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内容主要有数学建模、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稳定性分析、系统及校正以及线性离散系统等经典控制论的相关知识,以工程应用为背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复杂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金课建设以及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高质量、应用型的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从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优化教学内容、重视实验教学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等4个方面提出改革,同时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融入专业课课堂,通过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以赛促学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课程思政的融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了专业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科技报国思想、爱国情怀和大国工匠精神,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达到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