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创新城核心区低碳发展综合规划,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低碳高地建设的要求,引入绿色、生态、低碳的理念和方法,探索低碳生态建设发展模式,在现状分析和国内外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低碳发展目标,分项开展土地利用、低碳交通、能源与资源利用、绿色建筑及综合环境专题研究,明确各地块的低碳控制指标和赋值,形成导控文件,确保科技创新城"低碳引领"发展战略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2.
绿色交通发展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构建绿色交通方式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形成绿色交通方式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从绿色交通与城市、绿色交通与小汽车交通的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了绿色交通规划三个关键问题,即绿色交通系统模式的制定、绿色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绿色交通体系中人、车、路关系的协调。在此基础上,以中新生态科技岛为例,对绿色交通规划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应用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低碳导向下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碳排放具有锁定作用.文章针对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从空间规划入手,提出了绿色城市规划策略:构建公交导向的绿色交通体系,发展混合密集型城市和城市单元,建设生态单元与楔形绿地系统,实现在碳来源、碳排放、碳捕捉三个方面的减碳化,真正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传统交通规划中逐渐暴露出的交通拥堵、出行困难等问题愈发严重,交通机动化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城市膨胀、环境恶化等现象。"绿色交通""低碳交通"等理念提供了新思路~([1]),而慢行交通作为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更多关注。通过构建生态导向下的新型慢行空间体系,在交通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寻求一种大众所接受的绿色、低碳和环保的出行方式,可谓是意义深远,也是"新城市主义规划"的转型。本文旨在基于绿色可持续理念,探讨生态导向下的新型慢行系统,为城市中慢行交通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中新天津生态城自规划建设之初就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着力推进城市建设绿色化,培育绿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昔日的盐碱荒滩上逐渐建起一座现代化的生态新城。为进一步探索我国绿色发展的基本模式和路径,推进集约、智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机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大中城市普遍存在交通拥堵严重、交通安全水平下降以及交通环境恶化等问题。作为全国第一个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的低碳生态示范市,深圳将绿色交通作为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市的重要抓手,并按照绿色交通的发展要求,系统性地建立了包括交通出行绿色化、交通模式绿色化、交通工具绿色化和交通环境绿色化的绿色交通发展框架。为深圳市制订重大交通发展政策,推进综合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和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块出入口设置的合理性关系到新城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用地开发效益,在倡导精细化城市治理和新城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加强新城地块出入口管控十分必要.结合地块出入口设置的理论基础,文章探讨了新城地块出入口设置要求,基于全要素、全过程和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思路,提出了新城地块出入口管控目标与策略.构建了出入口管控体系与流程,并从交通...  相似文献   

8.
绿色交通规划是生态城市的基础。 1990年代中期,德国展开了一系列生态新城 项目,以探索绿色、生态与人性化的未来城 市模式。本文在对中德两国城市交通安全、 交通规划用地与法规框架比较的基础上, 以德国慕尼黑里姆会展新城住区为案例,通 过对该生态住区的公交系统、非机动交通规 划和机动车交通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详细分 析,总结德国生态住区的绿色交通规划与管 理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推进我国建设人性化 的生态开放住区,促进城市居民的绿色出行 与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
新型城镇化下,经济发展要和生态、社会发展保持一致。本文对我国城镇化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绿色低碳城镇化发展要避开的误区和解决的困难,提出了应当从碳交易、碳汇系统、降低减排压力、倡导低碳交通、推动低碳建筑、发挥政府主导六个方面推动中国绿色低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了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试点城市名单。共有10个城市入选项目试点城市,珠海和洛阳列为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综合试点城市,常州、合肥、青岛、威海、株洲、柳州、桂林和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等8个城市列为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项目专项试点城市。试点城市将借助项目支持,围绕城市紧凑发展、清洁能源利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水资源和水系统、垃圾  相似文献   

11.
王磊 《规划师》2013,29(7):40-44
全球环境问题与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低碳、节能、绿色、生态"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主题。北戴河新区是秦皇岛市"旅游立市,建设宜游、宜业、宜居国际旅游城市"战略中重要的旅游业发展空间,其总体规划融入低碳、生态的理念,从生态敏感性分析出发,制定新区发展目标、战略和指标体系;将生态承载力作为新区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合理预测新区发展规模;从生态本底的用地适应性评价出发,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下的空间结构与布局;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产业发展目标为导向,引导生态产业发展;采用与新区发展相适宜的生态建设技术,建设绿色交通、绿色市政的新区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已经在低碳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两个层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性示范工作,形成了各自的指标体系,但绿色建筑如何与上位的低碳生态规划之间形成直接的指标对应关系,还是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低碳生态规划指标与绿色建筑相关指标的梳理研究,结合北京地方特点,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详细规划阶段切入,将绿色建筑与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目标相结合,建立起低碳生态详细规划阶段与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相衔接的指标体系。在详细规划阶段涵盖了空间规划、交通组织、资源利用、生态环境4方面、20项指标,在建筑设计阶段涵盖了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景观环境、室内装修7方面、27项指标,两阶段的各项指标相互对应,并在规划审批环节逐层落实,为世界城市推进低碳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一套可落实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产业新城作为新型城镇化探索性模式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针对现阶段产业新城产城不协调的问题,从绿色增长理念出发,以西安高新区集贤园为例,从综合维度、生态维度、经济维度、交通维度、社会维度五个方面构建空间整合模式,以要素为支点探讨基于绿色增长的产业新城空间整合路径,从而实现城镇空间的良性循环,以期能对我国西北地区产业新城的建设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沈克 《城市建筑》2014,(26):26-26
本文研究了低碳理念下的新城规划策略,对低碳理念和新城规划进行了阐述,并从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社区规划三方面,对新城规划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低碳理念下的新城规划策略,对低碳理念和新城规划进行了阐述,并从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社区规划三方面,对新城规划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全球变暖及温室气体过量排放的严峻形势,研究在对低碳导向与紧凑城市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倡导一种紧凑、低碳的城市发展模式,并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体系模式、开发强度模式、绿化碳汇和绿色建筑等方面,对低碳导向下的紧凑城市发展模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城市更新单元规划作为深圳挖掘土地资源利用潜力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低碳技术与城市更新规划的衔接薄弱,不能满足当前城市的低碳发展需求。该文基于对深圳市低碳生态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的研究,以SMART低碳生态规划方法为框架,从碳汇、微气候、资源利用和交通出行等四个方面,提出低碳生态视角下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编制要点,以期从中观层面衔接宏观理念与微观技术,并保证低碳生态理念在规划编制中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从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污染三方面分析了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绿色交通、低碳能量、生态廊道体系等方面介绍了城市规划设计措施,以达到提高城市生态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面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笔者对比分析了欧洲绿色城市指数评价体系、美国LEED-ND、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重庆市绿色低碳生态城区评价指标体系等4个国内外典型生态城建设指标体系,以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健康发展。各指标体系在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指导原则、城市功能与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交通与低碳出行、自然生态系统构建和保护、能源利用与资源节约、人的行为层面的管理等方面具有共性特征。此外,生态城指标体系的建设应充分结合城市所在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以及发展规划与定位,合理制定适合自身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2010年月3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无锡太湖新城合作框架协议》,并授予"太湖新城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区"称号,启动基于低碳生态理念的新城规划建设。无锡太湖新城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江苏省建设厅分别授予"国家绿色生态城区"(2012)和"江苏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2012),并且有两处保障房项目为绿色建筑(水乡苑和周新苑)。无锡太湖新城在良好环境营造的同时,取得较好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