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4月至2005年1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与苏州市教育局和电教馆合作,以Blog为平台,开展研究型教师培训,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Blog营造的培训环境激发了教师的主体意识,促使其走向联合,进行教学研究,将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融入到教学之中,有效促进了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们校园信息化的宗旨是力求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把“日新集”定位在为学习服务上,即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为家长与班级任课教师的交流服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还与中山大学出版社合作推出了《教育Blog创新应用丛书》,这是国内第一套Blog教育应用方面的丛书。  相似文献   

3.
南先生为新版“东行记”题字 2003年3月,在南先生的支持下,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第一篇研究教育Blog的论文《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发表。此后,教育Blog引起了教育技术领域的许多研究人员和一线中小学教师的关注.一个推广教育Blog,健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热潮在国内兴起。  相似文献   

4.
转换心智,系统思考——Blog2005宣言(学习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文中,庄秀丽博士信导教师以个体发展为本,“转变习智,提升生命质量”,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明晰可行的发展之路:促进“自我价值意识”的觉醒。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利用Blog这种新技术成就教育和教师未来,一起推进“教育信息化生命环境”建设,一起构建出生生不息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自适应能力的系统发展生态结构。  相似文献   

5.
Blog展台     
“东行记”Blog网站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的老师和研究生教与学的Blog园地,供同学和老师们发表自己学习与研究的体会、文章、日志、随笔以及自己对人生、学问、科技的认识。我们还与各地参加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和研究的老师们共同交流,在Blog上发表了各地一线教师的学习体会和研究文章。我们真诚地希望,“东行记”上积累的文章、创意、灵感和丰富的资料能够为全国的老师和同学们共享,为祖国的现代化教育事业贡献我们微薄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欢迎来自祖国各地的老师和同学们访问“东行记”,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和头脑风暴,欢迎大家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信息化实践的深入,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都必须关注的焦点.新一代的网络工具Blog(博客)是一种理想的学习工具。文章阐述了Blog的概念,Blog在信息化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创建Blog。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教育》2007,(11):36-38
早在2003年,您就建起了个人博客“关注农村教育”(www.blogcn.com/user/dengzhengyi),被誉为中国校长博客第一人。在建立博客之初,您积极引导学校教师参与博客,博客给您个人以及您的学校带来了哪些改变?网络书签、Blog、Moodle等社会性软件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否能够适应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我看来,教育Blog是教师梳理教育教学思想、感受教育寄托与前瞻的一个友好平台,便于广泛交流教育教学思想与实践做法,最大限度地实现“多赢”,促进本人及组织的教育进步。于是,我同江阴教育博客“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9.
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形”与“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苏州市教育局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合作组织了信息化教育研究型教师培训班,黎加厚教授和他的研究生把互动培训方式引入培训,并把Blog这一社会性软件作为这次培训的信息化平台,激发了苏州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受训学员普遍反映,培训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现在,苏州市信息化研究型教师培训已经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网络科技时代》2006,(11):75-76
“请你尽快开博,让我链起你。”虽然只是茂名市教育局副局长梁旭全先生一句幽默的话,但是它也反映了“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主题活动的茂名特色。博客(Blog),这个新鲜的网络词汇,为我们带来了观念革新的风暴。它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开放性、交互性、“拿来主义”和个人性。茂名特色就是要让教师、学生和家长通过这个交流平台,切身感受到教育信息化为教育带来的新变化,在相互交流中“提供”、“拿来”、“给予”,提高教育信息化的使用水准,让茂名在广东省成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领头羊。感受博客魅力“今天早上,上了《一株紫丁香》,一节…  相似文献   

11.
在Blog中成长     
作为一种网络日志,Blog灵活、简单、开放的特点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喜爱,它的出现也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Blog已经与教育信息化紧密相连.2005年1月,"小露珠"的诞生,让我加入到"教师博客"的行列,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教学反思的工具平台、思想火花的冲撞专区、心灵交流的自由小屋".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炒热了几个词汇,而Blog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在2003年,Blog进入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Blog。用Blog来进行叙事研究;用Blog来记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用Blog来进行档案袋过程性评价;用Blog来开展班集体活动;用Blog来学习和探究,做一位科研型、学习型教师;……  相似文献   

13.
Blog作为网络时代信息化下的产物,以其自身的一些显著特点使得它在高等教育中大放光彩,它已成为继课件、积件、资源库、教育主题网站等信息化教学模式之后的一种新的网络教学模式。本文站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高度,分别从Blog可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的工具、教师进行叙事研究、反思的工具、作为师师、师生、生生交流的工具以及作为教学评价的工具四个方面阐述了Blog在教育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4.
“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是我们策划这个专题的由头之一,近期记者访问了“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黄荣怀教授,请他就“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成立的意义和目的以及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相关问题作了回答,对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宏观的分析,以下是采访的部分内容。同时,记者通过E—mail和电话采访了两名一线教师,请她们谈谈作为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直接对象,对教师教育信息化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信息化实践的深入,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都必须关注的焦点,新一代的网络工具Blog(博客)是一种理想的学习工具。文章阐述了Blog的概念,Blog在信息化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创建Blog。  相似文献   

16.
由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首届教师教育信息化国际论坛”,于2006年5月21日至22日在浙江金华召开。教育部师范司和浙江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10余位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就“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作了精彩报告。100多位与会代表围绕国内外高师教育、教师职后教育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实施等问题展开广泛研讨。  相似文献   

17.
我们校园信息化的宗旨是力求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把"日新集"定位在为学习服务上,即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为家长与班级任课教师的交流服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还与中山大学出版社合作推出了<教育Blog创新应用丛书>,这是国内第一套Blog教育应用方面的丛书.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教育博客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是宁波市江东区2006年度的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这一课题主要是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教师专题研讨、集体备课、视频案例分析、教育叙事案例研究等几方面来考察其对教师专业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本文作为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汇报,简要阐述了作为学校层面的校本教研,借助Blog这样一个网络工具,其意义就在于促进教师的反思,让教师“自己研究自己”,逐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Blog的教育应用面面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期闭幕的美国国家教育计算大会(NECC′2003)上,依然有很多创新的教育软件出现。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在各个交流场合都在谈论一个新的名词,这就是“Blog”。因为参加大会的很多教育研究、教育工作都有了个人的Blog,他们通过现场的无线网络向外公布自己的所见所闻。除了有这样的花絮,还有一个专门的小型讲座研讨Blog在教育和学习中的作用。Blog作为教育中的重要辅助应用,或说是个人的终身学习工具已经成为了普遍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Blog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交通工具,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Blog是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一种应用工具,在教学上可以利用Blog对教育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知识化管理,信息化时代的进步促进了Blog教学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促使了网络教学的革新与应用。本文将从Blog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而说明博客在网络教学中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