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制了一种集成于硅基电泳芯片分离沟道末端侧壁的新型二电极非接触电导检测器.讨论了影响电导检测响应灵敏度的相关因素;采用MEMS分析软件及等效电路模拟仿真,确定了检测器的相关参数,电极长度为550μm,宽度为15μm,间距为80μm,绝缘层厚度为1μm,电导检测工作频率为300 kHz.在加工技术中,选用SOI(sili-con on insulator)基片制作十字形微沟道及集成电导检测电极,采用深刻蚀和隔离技术使检测电极被完全隔离成孤岛,利用硼掺杂技术在分离沟道末端侧壁形成立体电极,获得了集成非接触电导检测电极的硅基电泳芯片.在外加Vpp为10 V、工作频率为300 kHz的正弦波激励下,进行了Na+无机阳离子浓度梯度实验以及Na+和Li+混合无机阳离子的电泳分离检测.结果表明,Na+浓度在1×10-9~1×10-4 mol/L范围内,电导响应信号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检出限达到1×10-9 mol/L;Na+和Li+混合无机阳离子的分离度达到2.0,实现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2.
研制了一种集成于硅基电泳芯片分离沟道末端侧壁的新型四电极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研究了该电导检测器的等效模型,对等效电路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公式推导,并讨论了影响电导检测响应灵敏度的相关因素.采用深刻蚀及离子注入加工技术制得了用于电导检测的立体电极.制作了基于锁相放大原理的信号处理电路,对该电导检测的频率响应及灵敏度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激励信号频率为300 kHz时,该电导检测器具有最佳线性度;不同浓度Na+溶液响应电压差值为5 mV;检测限达到10-8mol/L;且成功实现了Na+和Li+混合无机阳离子的电泳分离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四乙烯五胺作为毛细管电泳的电渗流抑制剂,以10mmol/L 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0mmol/L H3BO3(硼酸)+0.2mmol/L EDTA(乙二胺四乙酸)+0.2%(V/V)四乙烯五胺为电泳运行液,负高压分离(-15kV),电导检测,对饮用水中的Cl-、NO3-、SO42-三种阴离子进行了直接分离测定,并考察了分离电压,pH值,电解质溶液的组成及浓度,电渗流抑制剂,有机添加剂组成等对分离的影响。建立高效、快速的饮用水无机阴离子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简易的基于SU8和PMMA的电泳芯片的制作方法,研究了PMMA基底上SU8胶微管道的光刻和薄膜微电极的lift-off制作工艺,探讨了PMMA材料特性对薄膜微电极和SU8胶光刻的影响,通过热压方法完成芯片的键合封装,实现了一种快速、高质量的电泳芯片制作工艺,同时与电泳芯片的UV-LIGA工艺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5.
在非水毛细管电泳中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改变分离的选择性,提高分离度和分离效率,因此对溶剂系统的选择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就此对非水毛细管电泳溶剂系统的选择与优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采用毛细管电泳—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测定土壤中的苯酚,经过对不同性质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及质控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检测饿回收率为98.4%,说明该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质量分析求,成功地应用于土壤中苯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提供一种带非电导火管雷管的传导工作步着火、无爆炸事故的非电导管工作用的小型雷管。  相似文献   

8.
王延宝 《硅谷》2010,(11):67-67
在毛细管电泳中选择合适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改变分离的选择性,提高分离度和分离效率,因此对电解质溶液的选择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对毛细管电泳水相电解质的选择与优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以熔融石英毛细管柱(60.2 cm×50μm,有效长度50 cm)为分离柱,70 mmol/L Na2B4O7、70 mmol/LNa2CO3和80 mmol/L羟丙基-β-环糊精(pH 9.7)为分离缓冲溶液,测定了纯化后的大黄素的主成分含量为98.50%,方法精密度为0.1%(n=9),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玻璃基片上毛细管区带电泳集成系统的进样及其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在本实验模型中 ,分离管道长 4cm ,10 0V/cm电场下的理论塔板数可至 4 50 0 0。  相似文献   

11.
陈进  王伟  程抒一  倪一 《光电工程》2012,39(1):140-144
本文研究了成像检测方式以及阵列检测器在DNA毛细管电泳的荧光检测中的应用,目的在于减小检测过程引起的样品区带增宽,提高DNA毛细管电泳的分辨率和分离速度。依据分离度理论以及模拟计算结果,归纳了检测宽度的影响规律,指出减小检测宽度对于高效分离,特别是高速微流控系统电泳分离的重要性。实验测量并比较了成像检测与传统光强检测的结果。提出阵列检测器的信号增强方法,并进行了模拟验证。研究表明,成像检测可显著减小毛细管电泳的检测宽度,提高分离效率和分离速度。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中的N-甲基吡咯烷(NMP)含量的方法,讨论了检测波长、电压、进样时间、缓冲溶液的pH值等因素对盐酸头孢吡肟中NMP的影响,获得了优化的分离条件.结果表明,以含0.01 mol/L咪唑和1 mol/L的醋酸(pH=4.7)溶液为背景电解质.在电压为3.00kV,检测波长...  相似文献   

13.
利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检测了抗坏血酸,考察了缓冲液的pH值、缓冲液浓度、分离电压、检测电势等实验参数对检测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检测抗坏血酸的浓度范围是(1.0×10-5-5.0×10-3)mol.L-1,线性回归系数为0.9995,浓度检测限(S/N=3)为3.7×10-6mol.L-1,并以此方法检测了新鲜水果中的抗坏血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减小光源的体积、简化光路系统结构,消除毛细管电泳芯片诱导荧光检测系统中激发光源的反射光和杂散光的干扰,设计并建立了垂直层叠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诱导荧光检测系统。针对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发光强度较低的问题,采用在器件的玻璃基底表面贴附微透镜阵列薄膜的方法,提高了入射光的强度。在对CCD积分时间、PDMS微透镜直径及两偏振片间的偏振角度等参数进行优化之后,利用检测系统实现了罗丹明B样品溶液的毛细管电泳分离。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完成了PMMA电泳芯片的热压键合,研究了键合温度对电泳芯片电渗流流速的影响.通过采用2%HEC+1×TBE的筛分介质对沟道进行改性,以硼砂和TBE为缓冲溶液,对相同沟道截面的电泳芯片的电渗流流速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PMMA电泳芯片的电渗流流速随键合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改性后比改性前电渗流流速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光纤型PDMS电泳芯片,该芯片主要由多模光纤,PDMS盖片和基片组成.通过浇注PDMS的方法制成电泳芯片,盖片上的微流控沟道和光纤沟道的深度分别为50 μm 和90 μm,基片上的光纤沟道的深度为40 μm,实现了微流控沟道中心和光纤的中心在同一个平面上.用蓝色发光二极管作为激发光源,以异硫氰酸酯荧光素为分离物质,在自制的电泳仪上对该芯片进行测试,最小检测浓度达到1.1×10-7 mol/L,信噪比S/N=3,在1.8×10-7 mol/L~4×10-5 mol/L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6,结果证实了该芯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