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平坦开阔,构成“南阳盆地”。全市土地面积2.66万km^2,耕地8733km^2,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境内有丹江、淮河、唐河、白河、湍河、洪河等12条流域面积1000km^2以上的河流。  相似文献   

2.
董西平  张忍  杨升东 《治淮》2008,(9):11-12
一、基本情况 阜南县位于淮河中上游结合部,国土面积1768km^2.境内主要河道8条.其中外河2条(淮河与洪河)、内河6条。堤防总长390km,保护面积510km^2,耕地51万亩,人口46.7万。其中漾洼蓄洪区是淮河进入安徽境内处第一座蓄洪区,保护面积180.4km^2、耕地18万亩、人口16.74万,设计防洪水位29.30m,库容量7.5亿m^3。  相似文献   

3.
张领见  吕金宝 《治淮》2008,(2):18-20
一、概述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淮安、宿迁两市境内,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km^2面积来水,是淮河中游最大的拦洪蓄水平原湖泊型水库,也是规划中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湖泊之一,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城镇港口供水等综合效益。主要入湖河流有淮河、怀洪新河、濉河、老濉河、徐洪河、新汴河、池河等,其洪水出路主要有三条:一是入江水道,  相似文献   

4.
1 概述 扬州地处江苏腹地,长江下游、淮河尾阊,市域总面积6638km^2,其中长江流域1766km^2,淮河流域4872km^2。针对地形和水系情况,又分为里下河、通南和丘陵三个片区。其中,里下河地区包括高邮和宝应运东及江都北片面积,区域面积3360km^2;通南地区西起江都芒稻河,东至引江河与泰洲市接壤,南临长江,北抵新通扬运河,总面积425km^2;丘陵区包括仪征、邗江全境、扬州城区及高邮、宝应的湖西部分,面积2853km^2。  相似文献   

5.
刘爱军 《江苏水利》2012,(10):39-40
1 概述 扬州地处江苏腹地,长江下游、淮河尾阊,市域总面积6638km^2,其中长江流域1766km^2,淮河流域4872km^2。针对地形和水系情况,又分为里下河、通南和丘陵三个片区。其中,里下河地区包括高邮和宝应运东及江都北片面积,区域面积3360km^2;通南地区西起江都芒稻河,东至引江河与泰洲市接壤,南临长江,北抵新通扬运河,总面积425km^2;丘陵区包括仪征、邗江全境、扬州城区及高邮、宝应的湖西部分,面积2853km^2。  相似文献   

6.
顾宏  戴桂忠  李敏 《水利发展研究》2010,10(6):55-56,73
高邮市地处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区上游。有19个镇,1个乡(菱塘回族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城南经济新区。总面积1963km^2,其中陆地面积1175km^2、水域面积788km^2。全市总人口82.4万人,总耕地面积115万亩。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45万元,财政收入22.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41元。  相似文献   

7.
王琳菲  韩新庆 《治淮》2008,(2):20-21
一、流域概况 沙颍河水系属淮河流域,是淮河的主要支流,发源于伏牛山脉,地处河南省腹地,贯穿平顶山、漯河、周口三市区,在河南境内全长410km,流域面积28800km^2,漯河以上河长260km,流域面积12580km^2,其中山区面积占74%,是沙颍河洪水的主要来源地。  相似文献   

8.
一、流域概况及特点 淮河流域面积27万km^2,由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组成,分别为19万km^2和8万km^2,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地和能源基地。由于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天气系统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经常发生暴雨洪水。流域平原广阔.地势低平,水系复杂,洪涝灾害严重;人口密集,人水争地矛盾突出;河流上下游、左右岸等水事关系复杂。特殊的气候、地理和社会条件决定了淮河治理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9.
宝应县地处淮河下游、里下河腹部的西部,东有射阳湖、广洋湖等湖泊,西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等湖荡,全县总面积1467km^2,其中水面积219km^2,占总面积15%。境内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以里运河为界,分运东、运西两部分。运东面积1190km^2,地势南北高、中间洼,向东倾斜,呈簸箕状,地面高程一般在1.8~2.5m.沿运一带在3.5~5.5m之间。运西面积277km^2,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4.8~8.8m之间。  相似文献   

10.
黄克清 《江苏水利》2011,(1):13-13,15
淮安,地处淮河下游,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湖泊镶嵌其间,淮河入江水道、入海水道、灌溉总渠、京杭运河等流域性河道贯穿境内,其1万km^2的国土面积,要直接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km^2的来水,素有"洪水走廊"之称。  相似文献   

11.
韩国民 《治淮》2007,(3):13-14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承接上中游15.8万km^2面积的来水,最大入湖流量24600m^3/s,多年平均入湖水量330.4亿m^3,其中80%以上来自淮河干流。主要出湖河道有淮河人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淮沭新河、淮河人海水道,多年平均出湖水量342.0亿m^3。入洪泽湖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  相似文献   

12.
牛玉民 《治淮》2008,(8):46-47
一、基本概况 安徽省阜阳市南临淮河,沙颍河、汾泉河、洪汝河、茨淮新河、黑茨河等主要骨干河道纵横境内,辖阜南、颍上、临泉、太和县,界首市和颍州、颍泉、颍东区,土地面积9775km^2,耕地870万亩,人口930万。  相似文献   

13.
1概述 六合区位于长江下游南京市北岸,地处北纬39°9′~32°27′,东经118°34′~119°03′之间,滁河以北总面积1149.7km^2(包括长江水面),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面积为1026.4km^2,淮河流域面积128.5km^2;按地貌特征大致分为北部低山丘陵岗地区和中部沿滁平原圩区。  相似文献   

14.
梅梅 《治淮》2009,(8):46-48
一、淮河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 淮河区包括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总面积约33万km^2,其中淮河流域约27万km^2,山东半岛6万多km^2。1956~2000年多年平均地表、地下水资源总量916.3亿m^3,占全国3.2%,  相似文献   

15.
张红光  沈伟 《治淮》2006,(9):29-31
一、工程概况 正南淮堤位于安徽省寿县淠河、淮河右岸,堤线北自淮河正阳关下五里铺,南至迎河集泄洪闸,全长31.4km,保护面积344km^2,耕地37万亩,人口21万人。正南淮堤为砂堤砂基,主要险情为堤后翻砂鼓水和散浸,堤后30~120m范围内翻砂鼓水散浸现象十分严重,危及大堤安全。针对此险情采取堤基截渗等处理措施,主要工程内容:深层堤基垂直截渗墙长10.4km,防渗截面积13520m^2。  相似文献   

16.
吴际 《江苏水利》2004,(11):18-19
淮安地处淮河下游,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区.淮安市下辖金湖、盱眙、洪泽、涟水4县和楚州、淮阴、清浦、清河4区,总面积10022.6km^2,其中山丘区占18.9%,平原洼地占69.7%,湖泊水域占11.4%,耕地面积40.26万hm^2.总人口518万。80%面积土地在设计防洪水位线以下,境内洪泽湖承接淮河上中游15.8万km^2的来水,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7.
《水利发展研究》2006,6(12):57-58
最新的遥感临测发现,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在持续增加。青海省气象科研所遥感监测与评估中心9月卫星资料监测,青海湖的水域面积为4285.06km^2,比7月份又增大了10.99km^2,面积增大最明显的是在青海湖南岸地区。  相似文献   

18.
莱州湾滨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环境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莱州湾滨海地区1988~2002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8~2002年莱州湾滨海地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耕地总面积从2249.9 km^2减少到2223.5 km^2,减少了26.4 km^2;水域面积从433.5 km^2减少到414.8 km^2,减少了18.7 km^2;未利用土地面积从128.3 km^2减少到93.6 km^2,减少了34.7 km^2;草地面积从99.7 km^2增加到113.3 km^2,城镇建筑用地从824.4 km^2增加到919.3 km^2,分别增加了13.6km^2和94.9 km^2。  相似文献   

19.
洪泽湖水位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泽湖是淮河水系中重要的调蓄湖泊,也是作为淮河下游关键性的调蓄控制工程,其正常蓄水位为13.0m(废黄河基面,下同),相应蓄水面积为1698.7km^2,相应库容为30.11亿m^3(面积和容积根据1992年实测地形资料计算)。  相似文献   

20.
鲁肃 《治淮》2006,(10):7-8
河南省地处我国腹地,横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个流域。全省总面积16.7万km^2,其中山丘区7.8万km^2,平原区8.9万km^2。淮河沿线是我国气候的过渡带和分界线,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决定了河南省水旱灾害频繁发生,而且旱涝交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