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焦作煤田有大面积的石炭一二叠系含煤地层,煤层较为稳定,储量大,作为焦作矿区主力矿井之一,古汉山井田具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以此为依据,对古汉山井田煤层气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煤层气试井资料,分析了古汉山井田二1煤储层特征;利用瓦斯地质图法对二1煤煤层气资源量进行了计算;运用等温吸附曲线法对可采资源量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所建立的煤层气可采性指标体系,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古汉山井田二1煤煤层气可采性进行评价,认为其开发前景类别属较为有利区,具备煤层气开采条件.  相似文献   

2.
焦作煤田古汉山井田受水害威胁严重.结合典型实例,针对古汉山矿11012回采工作面底板突水成因进行分析,对堵水技术和堵水效果进行总结.认为古汉山井田L8灰岩水是二1煤层底板的直接充水水源;断层沟通L2、O2灰岩水是易导致矿井突水淹井的主要原因.对生产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蒙特卡罗法计算了恩村井田二1煤层的煤层气资源量,采用等温吸附法估算了煤层气理论采收率和可采资源量。以此为基础,结合对煤层气试井资料的分析,讨论了该煤层中煤层气的可采潜力。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阳泉矿区保安井田煤储层特性和含气性的基础上,计算了8号、9号、15号煤层的煤层气资源量;提出15号煤层的煤层气渗透性较低,可能对煤层气抽采带来不利影响;建议注重煤储层渗透性的有效改善,提高矿井的抽采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煤炭资源枯竭矿井残煤、残气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煤层气资源量估算方法,服务于我国报废矿井煤层气资源潜力初步评价及开发有利矿井筛选工作。资源可采性分类法基于"涌出下降曲线"与"物质平衡原理"分别对煤层气可采及不可采资源量进行估算,该方法涉及数据量少,适用于当前尚未关闭的煤炭资源枯竭矿井煤层气资源量估算。解吸过程法对具不同解吸特征的残煤分别计算其残气量,涉及参数的获取难度小,适用于当前已关闭的煤炭资源枯竭矿井煤层气资源量估算。  相似文献   

6.
基于贵州松河井田薄-中厚煤层群普遍发育的特点,以可采煤层为主要目标,依据沉积环境、储层特性、煤层间距等因素,将龙潭组主要煤层划分为5个煤组。结合我国北方有关合层排采的经验和松河井田的煤层气地质特征,分析出该区煤层气合层排采的主控因素包括2个方面:一是储层能量,具体参数为压力梯度、含气饱和度和临储比;二是储层导流能力,具体参数包括原始渗透率、煤体结构;根据松河井田储层测试及煤层气生产试验数据,分析得出第1煤组和第2煤组是合层排采的最优组合;第4煤组不适合与其他煤组进行合层排采;第3煤组、第5煤组均不适合与第1煤组及第2煤组进行合层排采,但第3煤组可以与第5煤组合层排采。  相似文献   

7.
黔西都格井田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可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预测评价黔西都格井田煤层气资源的可采潜力,推进黔西地区薄至中厚煤层群发育条件下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基于在该井田内实施的煤层气井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分析了可采煤层和顶底板发育条件、储层压力、含气性和孔渗性等重要储层地质特征,利用等温吸附曲线、相似地区储层类比和实际排采结果拟合等方法预测了煤层气可采性。结果表明:都格井田可采煤层含气量为3.94~29.95 m3/t,平均12.48 m3/t,含气饱和度平均为60%,煤储层以常压为主,含气饱和度较高,并有含气量高、孔渗性好的特点。通过等温吸附曲线法、类比法、排采试验数据拟合等3种不同方法预测都格井田可采系数分别为:0.49~0.68,0.40~0.53和0.41,综合评价可采系数为0.41~0.68,说明了井田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开发条件和可采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黔西松河井田煤层气资源的开发潜力,依托松河井田煤层气勘查开发示范工程,探讨了井田煤层气赋存及成藏特征,采用类比法、等温吸附法及数值模拟法综合研究了煤层气资源可采性。研究结果表明:松河井田煤层气资源主要赋存于龙潭煤系多个低渗薄至中厚煤层群中,煤系地温梯度为3.0~5.5℃/hm,储层压力系数为1.08~1.40,含气量为6.46~20.99 m3/t,含气饱和度大于70%,煤储层具有高温、超压、高含气量、含气高-过饱和的特征,有利于煤层气的地面开发。采用类比法、等温吸附曲线法及数值模拟法得出的可采系数分别为:40%~53%、64.4%~69.9%及43.6%~44.3%,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煤层气可采系数为45%~50%,表现出较好的煤层气可采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对江南井田煤层发育多,瓦斯含量高,煤层气资源量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高。采用体积法计算贵州省对江南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煤层气资源量,在评估前期抽采试验井效果的基础上,进行对江南井田煤层气抽采项目设计,并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江南井田资源潜力较好,资源量为31.05×10^8 m^3,资源丰度为1.56×10^8 m^3/km^2,是一个中型储量规模、中等丰度的煤层气田;煤层气井单井产气量高,最高可达1 803.94 m^3/d,累计排采10年,综合抽采率为31.26%~32.54%,主采煤层M78含气量可降至8.0~13.5 m^3/t,抽采效果显著;开发项目经济评价各项指标良好,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8.22%,略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税后财务净现值91.42万元,大于0,税后投资回收期6.98年,略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地面煤层气开发经济上可行。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织金县中寨井田煤炭资源丰富,为进一步分析该井田煤层气分布特征并对资源潜力进行评价,讨论了井田煤层气的分布规律以及赋存特征,并采用体积法估算了煤层气资源量。结果表明:井田东北部露头甲烷含量最低,井田中深部及三塘铺向斜轴部甲烷含量较高;煤层气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煤层厚度、煤层埋藏深度、围岩封闭性、地质构造等;井田内煤层气资源量预测为24.90×108 m3;三塘向斜为煤层气勘查的有利靶区,向斜轴部比翼部更有利于煤层气富集。  相似文献   

11.
根据煤炭及煤层气勘查数据,分析了松河井田煤层气开发地质、煤储层渗透性和含气性条件,估算了煤层气资源量,并结合松6井工程开发效果,综合评价了该区煤层气地面抽采潜力。结果表明:松河井田煤层气赋存及保存条件好,薄-中厚煤层群发育,且煤层埋深、煤体结构、渗透性及含气性相对较好,埋深对煤层含气量控制作用明显,300~400 m为含气梯度转折深度,煤层气资源量达66.96×108m3;松6井采用"多段合层压裂、合层排采"工艺,实现单井单压裂段产气量长期超过1 000 m3/d的突破,但产气量波动较大,建议加强合层排采层间矛盾问题研究;鉴于该区地形、交通及地质条件的制约,建议采用"地面丛式井钻井、多段合层压裂"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一、井田概况方庄井田地处太行山南麓,位于焦作煤田的东部.南及东南分别与冯营、古汉山井田相接,北东以沙墙断层为界,上部为煤层隐伏露头,深部暂定为-500米为界.走向长5.5公里,倾向宽1.6公里,面积8.8公里~2.可采煤层为二煤和石炭系底部的三煤.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准东地区煤层气资源量和资源丰度、煤层渗透性、埋藏深度及煤的吸附性等影响煤层气可采性的主要储层参数特征,利用模糊数学评判法计算准东煤层气可采性模糊评判系数为0.746 8。准东地区具备煤层气开采条件,开发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4.
王晶 《陕西煤炭》2022,(2):37-41
针对低煤阶煤层的煤层气抽采不均衡、可采性不明导致的选区难问题,为了实现快速、定量化煤层气开发选区,以彬长大佛寺井田为例,采用正交法,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对影响低煤阶煤层气产能的地质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最终筛选得到裂隙渗透率、煤层厚度、含气量是影响大佛寺井田煤层气产能的三大主控因素.进而以24口排采直井的实际产气效果为基...  相似文献   

15.
安阳-鹤壁矿区有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为了更好地指导该区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及煤矿瓦斯灾害治理,以煤田勘探、煤层气勘探资料为基础,对该区煤层气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探讨.通过对构造背景、煤的储层特征、煤的吸附特征、地应力特征、二1煤层气含气量等的分析,指出含气量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该区深部二1煤层煤层气含气量,评价了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二1煤层气含量和渗透性较高,煤层气资源较为富集,煤层气资源量达1132.98亿m3,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开发潜力,区内存在3个较有利于煤层气地面开发的区块,其中彰武伦掌-鲁仙-铜冶可作为首选开发区块.  相似文献   

16.
《煤》2017,(3)
煤层气储集层特征研究和评价是煤层气勘探开发战略选区的关键环节,文章采用瓦斯地质理论,对寺河井田3号煤层的含气性、含煤性、煤储层压力、煤层孔渗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煤层气储集层物性及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3号煤层是煤层气的良好储集层,亦是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17.
主要阐述了兴仁县新庄井田共(伴)生矿产煤、煤层气、硫铁矿、金矿资源的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评价。从区域及井田的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经勘查井田全区可采、大部分可采及局部可采的M1、M3、M5、M15、M17、M19号等6层主要可采煤层,均属WY2无烟煤,同时对区内的F_1、F_4矿化蚀变带及龙潭组与茅口组接触带的蚀变体(Sbt)进行了综合勘查、综合评价,认为该井田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和开发前景,并对潜在矿产资源远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全国煤层气资源动态评价与可利用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道勇  朱杰  赵先良  高煖  庚勐  陈刚  焦健  刘思彤 《煤炭学报》2018,43(6):1598-1604
按照统一的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框架,运用体积法,对陆上41个主要含煤盆地(群)煤层气资源的品质、分布状况以及可利用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全国埋深2 000 m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30.05×10~(12)m~3,可采资源量为12.50×10~(12)m~3。煤层气资源区域分布较为集中,鄂尔多斯、沁水等10个大型含气盆地煤层气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5%以上,层系上主要分布在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煤层气整体品质一般,类型以II类为主,其次为Ⅰ类,可采性差异大,可采性较好的地区有限。与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相比,本次动态评价地质资源量减少了6.76×10~(12)m~3,可采资源量增加了1.63×10~(12)m~3,主要由于含气量数据可靠程度增加和对埋深认识的变化。我国煤层气具有地面规模开发条件的可采资源量在4×10~(12)m~3左右。沁水、鄂尔多斯、滇东黔西、准噶尔等几个大型盆地具有优先开发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10年我国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掌握煤层气资源情况、阐明了我国煤层气资源分布规律,重新对全国30个主要含煤盆地埋深在2 000 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开展评价工作。第4轮评价继承并更新完善了以往的主要方法和成果,以体积法为主,按照计算单元-区带-盆地的层级顺序开展,将全国煤层气资源按照大区、煤阶、埋深、煤系几方面进行了分类。评价结果表明:全国埋深在2 000 m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29.82×10~(12)m~3,可采资源量为12.51×10~(12)m~3;首次建立了樊庄、三交、保德3个不同煤阶的解剖区,开展类比法评价,进一步落实了含气量、可采系数等关键参数;并且首次评价了埋深在1 500~2 000 m煤层气可采资源量,煤层气资源的最新勘探结果,有助于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快速推进和进一步落实并提高资源等级。  相似文献   

20.
分析贵州白布井田的煤层分布、煤储层地质、煤层气资源特征,应用CBM SIM软件对主采煤层的煤层气产能进行预测模拟,并分析了储层条件相似的官寨井田GZ 01地面煤层气井的开发试验效果,综合研究了白布井田地面煤层气开发潜力。白布井田煤层气成藏和开发地质条件较好,有利条件有可采煤层数多、厚度大,含气量较大,煤层气资源丰度较高;不利条件有煤层渗透性较差,储层压力偏低,属欠压储层。采用体积法估算,白布井田可采煤层煤层气资源总量为2905×108 m3,资源丰度为135×108 m3/km2。由产能预测及GZ 01井排采效果判断,对白布井田进行地面煤层气开发,产气效果较好,尤其是地质、储层条件相对较有利的区块,开发前景良好,能源效益可观。研究成果可为今后西南地区地面煤层气开发以及煤矿瓦斯治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