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EDC)为催化剂,将脱氧胆酸接枝到壳聚糖主链的氨基上,得到疏水改性的双亲性壳聚糖;再将叶酸连接于壳聚糖氨基,可得到具有肿瘤靶向潜力的双亲性共聚物.利用红外光谱、1H核磁、X射线晶体衍射图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脱氧胆酸-壳聚糖、叶酸-壳聚糖-脱氧胆酸在水相中通过透析处理均能形成自聚集体,利用荧光探针技术研究其自聚集行为.制得的两种自聚集体均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10-2mg/ml),透射电镜和粒径分析测试显示制得的自聚集体为纳米级颗粒.随着脱氧胆酸取代度的增加,粒径降低,临界胶束浓度下降,但叶酸直接偶联壳聚糖导致自组装阻力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碳纳米管的羧基化改性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处理条件对羧基化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在碳纳米管/PVA复合材料的制备中采用不同的配比进行混合制备,再对此复合材料进行一系列测定以表征其电导性质.通过红外光谱及激光粒径分析仪对产品形态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碳纳米管,羧基已经成功接上碳管、表面形态较规整、纯度较高,具有较好的羧基化碳纳米管结构;热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复合材料膜的结晶温度有所提高;导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呈现出典型的金属性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3.
使用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制备了靶向药物载体-叶酸改性壳聚糖微球。首先通过碱法制备了高脱乙酰度的壳聚糖,采用酸碱滴定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脱乙酰化处理后的壳聚糖脱乙酰度高达93.8%。然后以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制备了叶酸改性壳聚糖,创新性地发现用1∶1的二甲基亚砜和水的混合溶剂可以得到壳聚糖和叶酸反应的均相体系。通过不同的改性方案,得到了不同改性程度的壳聚糖,改性程度分别达到了2.60%、5.10%、8.75%和9.49%。最后用三聚磷酸钠交联制备了叶酸改性壳聚糖微球,并用激光粒度仪系统地分析了三聚磷酸钠和改性壳聚糖的用量比例及浓度对微球的粒径、Zeta电位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三聚磷酸钠与改性壳聚糖的比值增大,微球的粒径和Zeta电位都增大,当比值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微球的粒径会快速增加。对三聚磷酸钠和改性壳聚糖加入浓度的研究,发现浓度的增大将导致粒径的增大和Zeta电位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以其节能、环保等优点在苯酚/水分离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研究采用β-环糊精(β-CD)对羧基化碳纳米管(MWCNTs-COOH)和羟基化碳纳米管(MWCNTs-OH)分别进行物理和化学改性,得到4种β-CD修饰的碳纳米管,将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填充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基聚氨酯。并对改性碳纳米管和PU膜进行了红外、拉曼和热性质表征,测试膜的渗透汽化脱酚性能。结果表明,4种改性PU膜中,物理改性的羟基化碳纳米管改性PU膜的渗透通量最大,β-CD化学接枝的MWCNTs-COOH改性PU膜的分离因子最大,80℃含0.5wt%的苯酚水溶液,其分离因子为4.81,渗透通量为156.16kg·μm·m-2·h-1。  相似文献   

5.
叶酸受体在实体瘤组织细胞表面的过度表达使得叶酸介导的靶向释药系统成为治疗癌症的研究热点;纳米粒子能够逃避网状巨噬细胞(RES)的捕获并加强渗透和滞留效应(EPR)是其应用于药物控释系统的主要原因。以聚乳酸、氨基封端的聚乙二醇和叶酸为原料,采用活性酯的方法合成了聚乳酸-聚乙二醇-叶酸偶合物,并以此为载体,采用溶液挥发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具有主动靶向性的纳米微粒。采用1 HNMR,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采用荧光探针法对微粒的稳定性进行检测;采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成纤维细胞(CCL-110)对微粒的细胞靶向选择性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成功合成材料的基础上,制备的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细胞选择性,和同类材料相比具有较好的稀释稳定性,有望成为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控释系统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6.
首先用混酸法对碳纳米管(CNTs)进行酸化,制得羧基化碳纳米管(C-CNTs)。以C-CNTs作为填料,采用溶剂混合法制备了羧基化碳纳米管/环氧树脂(C-CNTs/EP)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宽频介电阻抗谱仪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CNTs经羧基化后,长径比相对变小,搭接和缠绕程度相对降低,当C-CNTs质量分数为2%时,C-CNTs/E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分别比EP提高46.1%、27.1%和33.5%;玻璃化转变温度比EP提高8.6℃;当C-CNTs质量分数超过1%,C-CNTs/EP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C-CNTs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快速增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壳聚糖作为载体,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以叶酸靶向受体改性壳聚糖,然后选择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新型壳聚糖靶向缓释功能高分子载药微球。通过红外光谱和1 H-NMR核磁共振分析确定了叶酸改性壳聚糖化学结构,并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紫外光谱等现代仪器和分析方法对载药微球的形貌结构、粒径、包埋率、载药量和体外药物释放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药物被成功包埋到叶酸改性后的壳聚糖微球中,包埋率E和载药量L最高可达86.5%和32.7%,载药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251μm,多分散系数(PDI)为0.056,球形度、分散性良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微球为核壳结构;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壳聚糖靶向缓释功能高分子载药微球具有持久的缓释作用,24h后载药微球在模拟胃液(pH值=1.2)中释放率为70%,在模拟肠液(pH值=7.4)中释放率为40%,释药速度与释放介质的pH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在乙醚介质中,通过丁二酸酐与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后的纳米SiO2(即可分散的纳米SiO2,简称DNS)反应,合成了羧基化的DNS,经过壳聚糖与羧基化的DNS脱水生成酰胺的过程,制备了壳聚糖/DNS杂化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对杂化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壳聚糖及杂化材料微粒吸附Pb2+时pH值、时间、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羧基化碳纳米管(CNT-COOH)对羊毛织物进行静电自组装,以吡咯(PY)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吡咯(PPY)自组装于羊毛织物表面,得到CNT-COOH和PPY协同导电羊毛织物。研究了CNT-COOH质量浓度、PY体积浓度、自组装顺序对羊毛织物导电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导电羊毛织物的耐洗性,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NT-COOH和PPY组装羊毛织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CNT-COOH质量浓度2 g/L、PY体积浓度6 mL/L时,自组装羊毛/CNTCOOH/PPY和羊毛/PPY/CNT-COOH织物均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表面电阻值分别为9.22 kΩ/cm和5.42 kΩ/cm;羊毛/CNT-COOH/PPY和羊毛/PPY/CNT-COOH织物经过30次水洗后表面电阻值变化较小,说明自组装羊毛织物的耐洗性好;SEM表征也证实了CNT-COOH和PPY在羊毛织物表面的沉积。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壁碳纳米管为药物载体,采用酸化处理改进了材料表面的亲疏水性及在溶液中的分散性,叶酸改性壳聚糖修饰的碳纳米管表面,以布洛芬为模型药物,重点考察了其组装与缓释性能。研究表明,随着布洛芬药物浓度的增加,负载药物的速率加快,载药量也随之增加;温度对载药量无明显影响;叶酸改性壳聚糖修饰的碳纳米管无突释现象,是理想的药物载体;随着介质离子浓度的增大,释药速率加快,释药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