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传统浓香型固态酿酒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酿酒出酒率的关键响应因子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出酒率与糟醅酸度、水分、大曲蛋白酶活力组成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通过分析模型方程和3D响应图得到本实验方案固态酿酒出酒率最佳条件,即糟醅酸度A为1.87度,糟醅水分B为52.77%,大曲蛋白酶活力C为14.37 U。在此最佳条件下出酒率最高达到48.1%。  相似文献   

2.
赵建华  王桂茹 《酿酒》1996,(2):15-16
酿酒大曲强化的研究技术报告赵建华,王桂茹,杜洪文,王彦冰(河北廊坊市食品工业研究所)表6强化与不强化大曲对比试验(两房平均)三浓香型大曲强化与不强化对比采用一般浓香型大曲制曲工艺,强化大曲添加按原料量的:酵母0.5%,根霉0.6%,细菌0.2%,曲坯...  相似文献   

3.
初步探讨了采用大曲与红糁混合入缸发酵,并在1~5对时将酒醅挖出,按一定比例加入到红糁中的回醅发酵工艺对酒的风味等质量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安琪小曲复配不同比例浓香型大曲酿酒,探究浓香型大曲对小曲酒出酒率、主要风味物质及酒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安琪小曲酿酒比较,大曲添加量为5%时,出酒率提高4.23%;大曲添加量为20%时,所产基酒感官品质最佳,异丁醇及异戊醇含量分别降低0.44 g/L、0.40 g/L;大曲添加量为10%时,基酒中乙酸乙酯及乳酸乙酯含量分别增加0.78 g/L、0.04 g/L;大曲添加使酒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且不同大曲添加量使酒醅优势菌群与丰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浓香型大曲的添加能提升安琪小曲酒产品质量。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与根霉属(Rhizopus)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出酒率及乳酸乙酯含量与伊萨酵母属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乳酸乙酯含量与根霉属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5.
初步探讨了采用大曲与红糁混合入缸发酵,并在1 ̄5对时将酒醅挖出,按一定比例加入到红糁中的回醅发酵工艺对酒的风味等质量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太白大曲性能对出酒率和优质品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白大曲以大麦、豌豆为原料。采用中高温发酵而成。按培曲品温控制及大曲特性可分为青茬曲、红心曲和槐瓤曲。不同品种的太白大曲其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和生香能力各不相同。经试验证明。太白大曲科学搭配、合理使用是提高太白酒产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按青茬曲30%、红心曲30%和槐瓤曲40%组成混合曲,传统工艺操作,搭配使用,其出酒率和优质品率分别比单一大曲提高0.77%~2.40%和8.92%~13.80%。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特型酒生产中特型大曲蛋白酶活力对特型酒醛、有机酸、酯、醇等呈香呈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入池发酵酒醅中蛋白酶活力达到2~5 U/g糟时,所产酒的醛类物质、杂醇油含量较低,四大酯及丙酸乙酯含量较高,对应酸的含量也高;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此条件下所产酒的风格突出、口感较好、诸味谐调。  相似文献   

8.
应用糖化酶、干酵母生产普通大曲白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申朝兴 《酿酒科技》2002,(4):91-91,90
应用酒精活性干酵母和糖化酶代替3/4以下的大曲,生产浓香型大曲白酒,可降低生产成本,平均出酒率为55.85%;55度的白酒出酒率可达55%。(孙悟)  相似文献   

9.
酸性蛋白酶在生料酿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酸性蛋白酶适宜pH为2.0~6.0,适宜作用温度为30~55℃,它能有效水解原料中的蛋白质,提高醪液中氨基酸氮的含量,促进酵母生长繁殖,同时破坏原料颗粒间质细胞壁结构,有利于糖化酶的作用。在生料酒曲中添加2%~3%的酸性蛋白酶,以大米、玉米、高粱等淀粉质原料为主的生料酿酒生产中,能提高原料出酒率1.84%~2.68%,缩短发酵时间1~2d,提高设备利用率20%,降低生料酒中杂醇油的含量,改善酒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当前白酒生产的发展趋势,对生料固态发酵做了研究试验。以大米、玉米、小麦、高梁、青稞等为原料,麸皮、稻壳为辅料,添加量3%-7%。原料经粉碎赤40目筛85%,加40%60℃热水润料,以1:3-3.5加配糟,加香醅10%入池发酵,4-7天后出池蒸馏。试验结果表明,原料出酒率平均达60%(60度计),淀粉出酒率在88%左右,口感料熟料酒醇净,余香长,诸味协调,但较熟料酒辛辣。  相似文献   

11.
该文综述了酸度对浓香型大曲酒发酵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低温入窖,缓慢发酵;使用陈曲,控制用曲量;加强滴窖,大汽冲酸;控制糠壳用量;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窖池管理等措施,从而控制大曲酒发酵过程中酒醅的生酸幅度,保证浓香型大曲酒发酵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高粱子粒理化特性与清香型大曲白酒酿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作为清香型大曲白酒生产中的原料,其子粒的理化特性对于白酒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试验选用粳高粱品种(晋杂22号、晋杂12号、晋杂34号、晋杂23号)与糯高粱品种(晋糯4号、晋糯5号)进行了清香型大曲白酒酿造试验,通过分析理化特性与白酒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较低的脂肪含量(≤4%)和一定的单宁含量(0.5%~1.5%)有助于提升白酒的品质。如果要酿造优质白酒,需要脂肪和单宁有一定比例关系(2.5∶1左右),并且含量相对较高(脂肪4.0%左右、单宁1.6%左右)。糯高粱比粳高粱出酒率高3个百分点左右,并且有突出的绵甜口感。  相似文献   

13.
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选育的晋糯5号糯高粱杂交种和晋杂34号粳高粱杂交种为对照(CK),分别采用添加4种不同辅料对晋糯5号糯高粱杂交种酿造清香型大曲白酒,并对其出酒率和基酒挥发性香味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添加16%谷糠的(配方1)出酒率最高为46.5%,比晋糯5号(CK1)出酒率提高1.2%,比晋杂34号(CK2)出酒率提高3.9%;对其基酒挥发性香味成分的分析结果显示,高级醇含量为909.48 mg/L,乙醛/乙缩醛为0.58,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为0.80。表明在晋糯5号糯高粱中添加16%的谷糠能够酿造高品质的清香型大曲白酒。  相似文献   

14.
为控制特香型大曲表面毛霉的过度生长,在不改变传统特香型大曲制作工艺的前提下,从缩短低温培菌期和减少毛霉初始接种量两个方面对毛霉生长进行控制,从而探究毛霉生长对大曲质量和基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处理一、处理二)大曲表面的毛霉生长量(19.8%、24.4%)明显减少;大曲的糖化力(822 mg/(g·h)、858 mg/(g·h))和液化力(4.00 g/(g·h)、4.80 g/(g·h))提高;基酒产量(571.7 kg、632.6 kg)无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一的总酯、乙酸乙酯及丙酸乙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总酸含量及其他7个主体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基酒的综合感官评价更优。综上,控制冬春季大曲表面毛霉的生长,有助于改善大曲的外观,提高大曲和基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将加热强化工艺制成的高温大曲应用于酱香型白酒酿造的第四轮次发酵,考察加热强化大曲对酿造过程及酱香型白酒酒质和四甲基吡嗪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强化大曲组在糟醅酸度、水分、发酵温度、乙偶姻含量等多方面指标与常规曲组差异较大。酒样分析结果表明,加热强化大曲组在控制酒体总酸、平衡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比例等方面表现较好,加热强化大曲组四甲基吡嗪含量由常规曲组的未检出提升至0.13 mg/100 mL。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加热强化大曲组酒样酱香突出,酒体醇厚,显著优于常规曲组,且各组酒样风味物质含量与酒体感官评价呈现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的局限性,提高了对于大曲中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认识。该文主要综述了研究大曲中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方法,传统可培养技术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各种方法,主要包括磷脂脂肪酸技术(PLF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基因克隆文库技术、高通量测序(HTS)技术以及组学技术,以及近年来传统可培养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在大曲中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应用研究进展,对深入研究大曲发酵过程中真菌多样性构成及变化规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酱香大曲中白地霉产蛋白酶固态发酵条件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酱香型酒大曲中分离得到一株白地霉MTBD,对其进行发酵实验,检测蛋白酶活力,测定其在不同原料比、不同培养时间、不同pH值、不同接种量、不同培养温度、不同料水比条件下产蛋白酶的情况,同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为45℃、pH值为3.5、料水比为1∶1、培养时间为6d。  相似文献   

18.
周新虎  陈翔  赵星辉  葛向阳 《酿酒》2011,38(5):23-26
采用盐析、离子交换、分子筛筛选等方法分离、纯化洋河大曲中糖化淀粉酶、液化淀粉酶和酸性蛋白酶,并研究了3种酶的相关酶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成品洋河大曲中,糖化淀粉酶活力均值为441.0u/g干曲,液化淀粉酶活力为5.68u/g干曲,酸性蛋白酶活力均值达51.2u/g干曲。糖化淀粉酶纯化倍数平均达2.44倍,酶活回收率2.51%,表观分子量2.5×104,液化淀粉酶的纯化倍数平均达3.24倍,酶活回收率28.28%。酸性蛋白酶纯化倍数平均达4.05倍,酶活回收率可达35.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