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赵伟  冯芳  孙珊珊 《酿酒》2013,(1):93-96
实验以保藏的黑曲霉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高温诱变处理,得到了一株变异株UT-8,高温发酵产葡萄糖酸钙比普通菌种提高了37.42%、酶活性提高了33.42%.通过摇瓶发酵试验,研究了菌株UT-8的遗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连续5次传代保存,菌株UT-8的发酵生产酸钙性能未出现较大的变异,表现出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极有潜力改良为工业化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黑曲霉AnM1摇瓶发酵产葡萄糖酸及利用黑曲霉AnM1纯化低聚异麦芽糖进行研究。根据葡萄糖酸生产强度和得率确定黑曲霉AnM1摇瓶发酵培养基。发酵后收集的黑曲霉AnM1菌体可重复利用产葡萄糖酸,重复利用3次后葡萄糖酸的生产强度仍在7 g/(L·h)以上,得率为1.02 g/g葡萄糖。利用黑曲霉AnM1菌体氧化低聚异麦芽糖反应液中的葡萄糖,可将低聚异麦芽糖含量提高至总糖量的90%以上,其中有效三糖(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含量占总糖的60%以上。黑曲霉AnM1具有较好的葡萄糖酸生产能力,菌体可用于纯化低聚异麦芽糖并能重复使用,在葡萄糖酸和低聚异麦芽糖生产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李忠英 《中国酿造》2014,(11):94-97
为了选育高产柠檬酸菌种,以前期分离到的一株黑曲霉(A spergillusniger)Y Z-35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U V)与硫酸二乙酯(D ES)复合诱变后,进行了产柠檬酸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选育出黑曲霉U V -D E-3是一株优良高产菌株,该菌株的产酸率达到11.54%,比初始菌株(Y Z-35)产酸率提高了69.70%;以红薯为发酵原料,在初始糖含量12%、温度35℃、起始pH 值为6.5,转速160 r/m in、发酵时间72 h的优化条件下,摇瓶发酵平均产酸率达到14.24%。  相似文献   

4.
该实验旨在获得克拉维酸高产菌株,并通过发酵条件优化提高其产量。以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ans)F613-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和亚硝基胍(NTG)联合诱变及含链霉素固定培养基筛选并在对突变菌株添加发酵前体研究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其摇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成功筛选一株棒状链霉菌衍生菌株,克拉维酸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19.9%;添加1.5%甘油和0.15%谷氨酸可大幅缩短突变株发酵时间;突变株前36 h时25 ℃培养,后37 h时29 ℃培养,发酵pH值为7,克拉维酸产量达5.44 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55.8%。棒状链霉菌高产菌株的摇瓶发酵条件优化效果显著,为进一步提高克拉维酸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紫外线和钴60放射线照射对产葡萄糖氧化酶的黑曲霉菌株P-9进行诱变,以含有2-脱氧-D-葡萄糖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共获得7个耐受菌株.其中产酶活性最大的U-69菌株的葡萄糖氧化酶活力是出发菌株P-9的2.5倍.研究了U-69菌株合成葡萄糖酸钙的发酵条件,结果显示,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150g/L,碳酸钙400g/L,硫酸铵3~4g/L,pH 5.5,250mL三角瓶装30mL发酵液,接种量10%,30~34℃发酵18h.  相似文献   

6.
采用γ射线(Co60)及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的方法对产柠檬酸黑曲霉菌株进行诱变。γ射线(Co60)诱变剂量为1400Gy,亚硝基胍的浓度为1mg/mL,作用时间为4min,在此条件进行复合诱变。经多轮筛选最终获得到一株产酸为15.5g/dL且遗传稳定性高的菌株。并对黑曲霉发酵产柠檬酸的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种子液的最适条件:氮源选取豆饼粉,糖浓度为10%;最适发酵条件:培养温度为35℃,初始pH值5~6,氮源选取豆饼粉且氮源用量为0.8%,在50L发酵罐中进行中试试验,试验结果为周期63h,产酸17.94g/100mL,转化率为99.7%,比出发菌株发酵周期缩短3h,产酸提高10%,转化率提高5%。  相似文献   

7.
2-脱氧葡萄糖抗性高产木聚糖酶突变株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曲霉An54-2-1为出发菌株,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诱变处理,在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选育得到2-脱氧葡萄糖(2-DG)抗性突变株——5Hu-4菌株。5Hu-4菌株在以啤酒糟为主要原料的基质上,30℃培养64h ̄68h,酶活力达6925.997U/g,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7.87%。  相似文献   

8.
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能利用纤维素原料产柠檬酸的黑曲霉菌株S。研究表明:预处理稻草为菌株适宜利用的纤维素原料;以3%预处理稻草为基质,菌株的发酵特性是发酵12h时CMCase活力达218.4U/mL,FPase活力达44.1U/mL,12h后酶活力下降;发酵60h产酸率达22%。通过对菌株的产酸驯化筛选和复筛,获得一株产柠檬酸性能稳定的菌株黑曲霉S6。黑曲霉S6可作为利用纤维素原料生产柠檬酸研究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9.
以谷氨酸棒杆菌MH021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DES)三次诱变处理,磺胺胍和丙二酸抗性平板筛选,得到一株高转化率谷氨酸菌株。在含有80g/L葡萄糖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发酵28h,糖酸转化率较原始菌株提高了22.1%。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绿色木霉与黑曲霉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进行了黑曲霉接种时间和混合发酵时间的优化。研究了绿色木霉与黑曲霉4株菌单独发酵及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酶活的特点,调整黑曲霉NH11-1的接种时间与绿色木霉NM01进行混合发酵来寻找产酶能力最高的时间点。结果表明,黑曲霉NH11-1推迟48 h接种的混合发酵组产酶效果最佳。最佳混合发酵条件为30 ℃、200 r/min恒温振荡培养5 d,滤纸酶活力(FPA)达到242.80 U/mL,是出发菌黑曲霉NH11-1的2.66倍;β-葡萄糖苷酶活力(β-GA)达到297.35 U/mL,是出发菌绿色木霉NM01的1.94倍;β-GA与FPA的比值为1.22,符合纤维素酶水解天然纤维素的最佳比值范围(0.12~1.50)。  相似文献   

11.
对在工业生产中有较高性价比的产柠檬酸黑曲霉C9为出发菌株,航天诱变后,进行了透明圈初筛、耐酸度复筛、遗传稳定性和产柠檬酸发酵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选育出的黑曲霉AM-51是一株优良的高产柠檬酸菌株.该菌株的耐酸度能达到16%以上,产酸稳定性良好;以玉米粉为原料,在产酸温度为34℃~37℃、初始pH值为5.5~6.5、发酵时间为70h~96h的条件下产酸率基本稳定.当发酵温度为37℃、初始pH值为6.0、发酵时间为84h时,平均产酸率达16.50%,较出发菌株产酸率(12.80%)提高了22.42%.  相似文献   

12.
以黑曲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高通量筛选葡萄糖酸钙高产菌株流程。结果表明:紫外线-LiCl复合诱变处理的黑曲霉孢子悬浮液,高通量筛选得到4株高产菌株,传代后发酵性能稳定。菌株P-9,其发酵液葡萄糖酸钙含量达到23.04 g/100 mL,比原始菌种高5.86 g/100 mL。相较于传统摇瓶发酵筛选工作量大,周期长,该方法显著提高了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13.
激光复合诱变选育木薯原料柠檬酸高产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柠檬酸生产菌黑曲霉 (Aspergillusniger) Wm -0 1为出发菌株 ,通过60 Co γ射线、硫酸二乙脂 (DES)及激光的复合诱变 ,采用高酸、高渗培养基筛选 ,从 2 46株突变株中筛选出一株木薯粉柠檬酸发酵高产菌株Wm 1 0 16,其发酵温度为 (3 9± 1)℃ ,周期 72h ,2 2 %木薯粉摇瓶 (平均总糖 17 9% ) ,产酸平均达 17 2 % ,15 0m3 大罐实验产酸 16 13 5 % ,周期 67h。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不同菌种麸曲酯化酶合成乳酸乙酯的能力,筛选适用于白酒生产的乳酸乙酯酯化酶高产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ARTP)诱变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结合三丁酸甘油酯平板透明圈法初筛,液态产酯化酶的二级快速筛选,结合固态培养产酶的三级筛选,获得一株乳酸乙酯酯化酶高产突变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T206。在液态产酶最佳条件下其乳酸乙酯合成量由出发黑曲霉T103的430.15 mg/L提高到530.18 mg/L,提高了23.56%,固态产酶最佳条件下由出发菌的727.88 mg/L提高到了892.15 mg/L,提高了22.71%。经5代传代培养,产酶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xj进行诱变,通过考察致死率与正突变率确定最佳诱变时间,通过发酵培养选育高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结果表明,黑曲霉xj的最佳诱变照射时间为90 s;经初筛共得到416株诱变菌株;经复筛得到10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诱变菌;再经同步发酵培养,比较突变菌的生长状态、絮凝活性及遗传稳定性,获得2株絮凝活性较高、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A90-34与A90-37,其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分别为94.12%和94.96%,与原始菌株相比,分别提高26.19%、27.03%,连续传代7次仍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絮凝率维持在92%~95%。  相似文献   

16.
以编号为Jl-1的黑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超声波和紫外诱变处理,在酪蛋白培养基上以凝乳圈直径为指标进行初筛,在基础固态发酵培养基上进行复筛,选育得到一株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的突变菌株.其经固态发酵凝乳酶产量为凝乳活力600U/mL,较出发菌株Jl-1提高57%.菌株经8次传代培养,凝乳酶产量仅降低7.1%.在此基础上应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对菌株产凝乳酶的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优化,得到最佳的试验组合为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为6d,加水量为20mL,加样量为4份.采用此条件,凝乳酶产量达828U/mL,比Jl-3优化前提岛38%.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FXY进行诱变处理,并对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及所产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得一株高产木聚糖酶且能稳定遗传的菌株ARTP-82,其所产木聚糖酶酶活为175.33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20.8%。酶活的提高与酶比活力增加有关、与菌株生物量增加无关;该木聚糖酶的最适温度为45.0 ℃、最适pH值为7.0,在该温度和pH值条件下酶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底物抑制效应,提高黑曲霉产果胶酶的能力,在黑曲霉发酵过程中引入酒精酵母,成功构建了黑曲霉GJ-2与酒精酵母J-1混菌发酵生产果胶酶的体系,确定了酒精酵母的最佳接入时间和最佳接入量分别为12h和5mL/50mL,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中发现高温对产酶有促进作用,确定最佳产酶条件为:橙子皮29.3g/L,麸皮30.0g/L,硫酸铵11.8g/L,吐温-802.0g/L,发酵温度34.1℃,在此条件下果胶酶酶活为188.12U/mL,比黑曲霉单一体系发酵生产果胶酶提高了63.6%。  相似文献   

19.
紫外诱变黑曲霉筛选高产果胶酶菌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曲霉(Aspergilus niger) CICC41254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初筛使用透明圈法,从果胶平板上的突变菌株中,挑取了26株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显著大于出发菌株的突变株.将这些突变株进行三角瓶固体发酵复筛,最后筛选出1株高产果胶酶的突变株CICC41254-D8.突变株CICC41254-D8经斜面传代培养了5代,产酶遗传特性稳定,其果胶酶活力最高可达1156.8U/g干基,比出发菌株酶活力(750.0U/g)提高了54.24%.  相似文献   

20.
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23798为原始菌株,对其进行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以磺胺胍抗性和氨基酸与茚三酮特异显色为筛选标记,以期得到高产L-异亮氨酸的诱变谷氨酸棒杆菌,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始菌株23798经过ARTP诱变处理180 s后,经0.4 mg/mL磺胺胍抗性筛选、多孔板高通量筛选、发酵培养复筛,选育出一株高产L-异亮氨酸诱变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B1。该菌株在摇瓶中发酵培养48 h,L-异亮氨酸产量达18.5 g/L,比原始菌株提高62.03%,且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