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北冰红山葡萄为原料,酿制山葡萄酒,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酵母添加量160 mg/L,发酵温度26℃,发酵天数7 d。制得北冰红山葡萄酒的平均酒精度为9.81%vol,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北冰红山葡萄为原料,进行了冰葡萄酒酿造研究实验,旨在初步确定北冰红山葡萄冰葡萄酒酿造工艺,为山葡萄冰酒的开发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温度控制为13~15℃,经过25~30 d后原汁完成酒精发酵,原酒理化及感官指标均满足优质冰酒要求,感官品评总分96.75分。结果证明,北冰红山葡萄是一种理想的冰葡萄酒酿造原料。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北冰红冰葡萄酒的品质与口感,以北冰红山葡萄为原料,制备北冰红冰葡萄酒。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及初始pH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北冰红冰葡萄酒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4%、发酵温度16 ℃、葡萄汁初始含糖量360 g/L、初始pH值为3.7。在此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北冰红冰葡萄酒的感官评分为88.3分,酒精度达11.6%vol。北冰红冰葡萄酒澄清透明,果香浓郁,口感酸甜协调,具有冰葡萄酒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针对CO2不同浸渍时间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CO2浸渍时间对葡萄酒理化指标与感官质量都有明显影响;随着浸渍时间延长,酒的色度、香气浓郁度、pH值及挥发酸都明显增加,而总酸降低;室温条件下,浸渍240h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CO2浸渍法对两性花毛葡萄NW196葡萄酒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测定了传统工艺和CO2浸渍工艺酿造的NW196葡萄酒中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和传统工艺相比,CO2浸渍工艺酿造的NW196葡萄酒中总酸、单宁、花色素苷和主要单体酚等成分的含量较低,这为改善该葡萄酒品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经不同浓度的4种澄清剂进口皂土、国产皂土、蛋清粉和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处理后的山葡萄北冰红冰葡萄酒进行浊度、沉淀量、色度、总酚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分析,旨在探明不同浓度的4种澄清剂对山葡萄北冰红冰葡萄酒澄清效果及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使用蛋清粉和PVPP对北冰红冰葡萄酒澄清没有明显效果,1000 mg/L进口皂土和600mg/L国产皂土对北冰红冰葡萄酒澄清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晶  王华  李华  米思 《中国酿造》2012,31(7):159-163
为研究CO2浸渍工艺对干红毛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仪器辅助液液萃取方式提取传统工艺和CO2浸渍工艺酿造的干红毛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机分析.结果表明:2种葡萄酒中共鉴定出48种香气化合物,主要为醇类、酯类、酸类和酚类物质等,其中传统葡萄酒中鉴定出32种,而CO2浸渍葡萄酒中鉴定出41种.和传统葡萄酒相比,CO2浸渍酒中仅有酸类物质的含量发生轻微下降,其他物质(如醇类、酯类和酚类等)的含量以及香气物质的总含量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综合来看,CO2浸渍工艺酿造的干红毛葡萄酒的香气质量比传统工艺酿造的葡萄酒要好.  相似文献   

8.
加糖方式对干红葡萄酒浸渍发酵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干红葡萄酒的浸渍发酵过程中,发酵速度的快慢,不仅直接影响浸渍的效果,而且影响浸渍发酵罐的使用效率:发酵速度越快,浸渍效果越好,浸渍发酵罐的周转速度也越快,使用效率就越高(李华,2000)。此外,在采收季节温度较低、气温下降速度较快的地区,如昌黎地区,浸渍发酵的速度还直接影响至采收季节后期的葡萄酒酒精发酵的启动和正常结束。但是,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由于葡萄原料的成熟度不够,含糖量较低,往往需要在红葡萄酒的浸渍发酵过程中,用人为添加白砂糖的方法来提高葡萄酒的酒度。所以,在生产条件下研究加糖的方式(包括…  相似文献   

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北冰红山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共检测出36种香气物质,其中醇类物质7种,酯类物质23种,酮类物质3种,醛类物质1种,烯烃类物质2种。根据葡萄酒香气轮盘对香味类型进行划分,包括果香味、花香味、刺鼻味、化学味、焦糖味、坚果味6大类。其中酒精味(刺鼻味)含量最高,占总香气的48.505%,其次是果香味、焦糖味、花香味、坚果味、化学味。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香气化合物的演变规律,以R2酵母发酵威代尔冰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发酵过程中样品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冰葡萄酒的挥发性组分发生了明显变化,醇类、芳香族类、酯类、酸类、萜烯类、酚类、含氮类、呋喃类、内酯类、醛类化合物的总含量随着发酵的进行逐渐增加,并在发酵第14天时达到最高,随后含量降低并趋于稳定;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随着发酵的进行呈下降趋势,在发酵14 d后趋于稳定;含硫类化合物则是随着发酵的进行含量逐渐升高,并在发酵第28天达到最高,随后又逐渐降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前期(0、7、14 d)挥发性化合物变化较为显著,到发酵中后期的样本则比较聚集,挥发性化合物趋于一个较稳定的状态。该研究可为冰酒生产中风味的进一步调控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新疆红提葡萄为主要原料,加入酿酒葡萄(宝石解百纳、赤霞珠)后制备红提葡萄与酿酒葡萄复合果酒,探讨最佳酿酒葡萄种类,并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探寻红提葡萄与酿酒葡萄复合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酿酒葡萄为赤霞珠,红提葡萄与赤霞珠的质量比为4∶1;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0 ℃,初始pH值4.4,初始糖浓度28 °Bx。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所得红提葡萄与酿酒葡萄复合果酒的感官评分为95分,酒精度为8%vol,残糖量为13 °Bx,其色泽透亮,口感酸甜,果香浓郁,典型性明显,其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2.
延迟采收对北冰红葡萄及蒸馏酒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延迟采收对北冰红葡萄果实、原酒以及蒸馏酒的品质与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期确定合理的采收期。分别对正常采收期(9月17日)、延迟采收期(10月13日)采收的北冰红葡萄进行果实外观与产量检测、果实品质测试,并进行酿酒、蒸馏试验,测定基本理化指标以及挥发性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延迟采收的葡萄总糖含量(173.18 g/L)显著提升,挥发性成分总量(9.58 mg/L)更高;原酒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较果实有大幅提升,且种类丰富,两次采收的原酒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差异不大;延迟采收的蒸馏酒中挥发性成分总含量低于正常采收,但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多于正常采收。北冰红延迟采收具有更佳的果实品质,而正常采收果实所制蒸馏酒中挥发性物质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13.
By texture analysis tests, the ability of berries to resist rupture under compression load during intracellular fermentation was studied for twenty‐three red wine grape varieties. The softest berri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ncellotta (1.72 N), Dolcetto (1.79 N), Gamay (2.26 N) and Schiava gentile (2.29 N) cultivars. The hardest berries corresponded to Franconia and Bonarda cultivars (4.02–4.03 N). High resistance to splitting was also detected for Grenache, Raboso, Marzemino, Negramaro, Montepulciano and Croatina cultivars (3.50–3.95 N). The differentiating power of the mechanical variables of the whole berry and skin was assess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instrumental berry hardness and other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obtained suggest that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ic macerated wines should be planned considering the berry hardness, and it represents a new variable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selecting the most appropriate wine grape variety to elaborate these wines.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二氧化碳浸渍法酿造蓝莓酒,对比二氧化碳浸渍法和传统酿造法酿造的蓝莓酒在各理化指标方面的不同,探究该方法对蓝莓酒品质的影响。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CO2不同浸渍时间对于蓝莓酒中10种有机酸酸、9种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酒中含量最高的有机酸是柠檬酸,最主要的酚酸是绿原酸;二氧化碳浸渍法相比于传统酿造法能够降低蓝莓酒的酸度(P<0.05),但浸渍时间越长,有机酸含量越高;二氧化碳浸渍法蓝莓酒总酚含量低于传统法(P<0.05),但能提高总黄酮和酚酸类物质的浸出。  相似文献   

15.
以吉林通化柳河与集安产地北冰红冰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基于北冰红冰葡萄果汁及冰酒基本理化指标、冰酒香气物质含量以及感官特性,对不同产地冰酒进行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柳河产地冰酒的干浸出物、残糖、总花色苷、单宁、总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集安产地(P<0.05)。两地冰酒均共检测出46种香气物质,包括酸类3种、酯类19种、醇类9种、酮类6种、醛类9种,其中酯类总含量最多(分别为16.38 mg/L、15.43 mg/L),主要呈现果香味。将气味活度值(OAV)>1的关键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等对冰酒香气影响较大。柳河产地冰酒颜色及香气评分较高,分别为9.30分、27.04分,集安产地冰酒澄清度与口感评分较高,分别为9.43分、32.84分。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以红枣、枸杞、葡萄为原料,并选择20 ℃条件下进行低温发酵制作复合甜酒,较大程度地保留原料本身的特有风味和 营养成分。 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考察初始糖度、初始pH、酵母添加量对红枣复合甜酒品质的影响,并优化其发 酵参数。结果表明,红枣复合甜酒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初始糖度24 °Bx、初始pH 3.8、酵母添加量0.03%。在此条件下,甜酒酒体金黄透 亮,果香突出,酒香醇厚,口感绵柔,酒精度为8.5%vol,感官评分为92分,符合甜型果酒相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成正龙  王千存  彭涛  潘涛 《中国酿造》2012,31(6):150-152
研究了冷浸渍、传统浸渍、冷浸渍结合热浸提3种不同浸渍方法在红葡萄酒酿造中应用.结果显示,发酵前冷浸渍与发酵后期热浸提相结合的浸提方式适宜嘉峪关地域气候特点、耗能低,适宜嘉峪关地域气候特点、耗能低,有利于葡萄果皮中酚类物质的浸出,且能够增强其葡萄酒果香,改善口感和色泽稳定性,有利于酿造陈酿型红葡萄酒.  相似文献   

18.
不同发酵温度和浸渍时间对红葡萄酒理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温度和浸渍时间对葡萄酒理化指标的影响。温度控制在24~26℃,26~28℃,28~30℃;浸渍时间控制在5d,7d和10d。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在24~26℃时有利于葡萄酒酒精的转化和色素的浸出;在浸渍时间为7d时有利于对葡萄酒的色素和酚类物质的浸提。因此,发酵温度24~26℃为葡萄酒发酵最适温度;浸渍时间7d为葡萄酒最适浸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