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利用黑曲霉菌丝体制备壳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试验室发酵的黑曲霉菌丝体为原料,采用酸碱交替法从中提取甲壳素,然后将甲壳素脱乙酰转化为壳聚糖。运用碱煮法由甲壳素脱乙酰基制备壳聚糖时,在反应前采用盐酸对甲壳素进行预处理,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反应时间、碱液浓度、温度等对壳聚糖脱乙酰度和产率的影响,得出了制备高脱乙酰度壳聚糖的最优条件为:NaOH浓度40%,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6h。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废弃红曲霉菌丝体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对红曲色素和粗蛋白的提取条件、麦角固醇的皂化条件及壳聚糖的脱乙酰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红曲色素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温度为50 ℃,时间为30 min,料液比为1:34 (g:mL);粗蛋白提取条件为pH为9,温度为45 ℃,时间为2 h;麦角固醇皂化条件为NaOH溶液浓度为14%,温度为90 ℃、时间为2 h、料液比为1:8 (g:mL);壳聚糖碱法脱乙酰条件为碱液浓度为45%,温度为110 ℃,时间为3 h。采用该工艺,最终红曲废渣中红曲色素、粗蛋白、麦角固醇和壳聚糖的得率分别达到94.41%、65.23%、4.16%、3.64%。通过该途径可一次性综合提取红曲色素、粗蛋白、麦角固醇和壳聚糖,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以提取蛹油和蛹蛋白后的蛹渣为原料,提取蛹渣甲壳素,研究制备蛹渣壳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产品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间歇碱处理制备壳聚糖方法的脱乙酰度高于连续碱处理方法,制取蛹渣壳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溶液浓度为50%,处理温度为95℃,处理时间为14h,甲壳素与NaOH溶液配比(m:v)为1:25,每2h换碱一次,产品水洗至中性,反复进行7次,可得到脱乙酰度为80.61%,黏度为245mPa·s,水分含量为7.68%,灰分含量为0.40%的白色粉末状壳聚糖,产率为56.38%.产品质量指标符合相关企业标准,本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黑曲霉电解法制备甲壳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健  代养勇  李浪  王中泰 《食品科学》2006,27(2):186-192
本试验以实验室发酵的黑曲霉菌丝体为原料,采用电解法从中提取甲壳素,再将甲壳素碱法脱乙酰转化为壳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电解时间、电压、碱浓度及料液比对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得率、粘均分子量等指标的影响,以此间接反映电解法各因素对甲壳素产品的影响。黑曲霉电解法制备甲壳素的最优条件为:电解时间1.25h,NaOH浓度3%,电压8V,液料比12:1。试验证明,利用电解法从黑曲霉中提取甲壳素实践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波提取方法,对壳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其最适提取方法:将菌体放入浓度为0.8mol/L的NaOH碱液浸泡,菌丝体和碱液体积比为1∶30(w/v),加热至50℃超声波400W处理时间50min,再经过离心取沉淀、水洗、离心,2%乙酸95℃加热萃取12h,得壳聚糖溶液,经过中和沉淀,再经过真空干燥得壳聚糖,最高得率为16.5%。其干菌丝体壳聚糖的得率和优化前相比较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梭子蟹壳酶解余料制取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采用酸碱法从梭子蟹壳再利用后的余料中制取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工艺条件。提取甲壳素工艺中,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脱钙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30℃、盐酸浓度6%、酸浸时间4h;脱蛋白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90℃、NaOH浓度6%、碱煮时间2h。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制取壳聚糖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90℃、NaOH浓度50%、时间9h。制取的甲壳素和壳聚糖质量指标均达到食品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采用25%脱乙酰壳聚糖滴入15%的NaOH与30%的CH3OH组合的成球凝结溶液制备中空球形脱乙酰壳聚糖。适量的β-葡糖糖苷酶用4%戊二醛与中空球形脱乙酰壳聚糖偶联,实现β-葡糖糖苷酶的固定化。中空球形壳聚糖固定化的β-葡萄糖苷酶适宜pH值为4.0、适宜温度为68℃、相对酶活力为87.9%。在50℃用60%乙醇提取大豆异黄酮糖苷,得率约为4.0mg/g。再用固定化β-葡糖糖苷酶水解异黄酮糖苷,70℃、1h后,再经超滤、固定化酵母细胞等处理,可制备纯度达94%的大豆异黄酮甙元。  相似文献   

8.
对蚕蛹甲壳素脱乙酰制备壳聚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NaOH浓度、处理温度、时间以及甲壳素与NaOH溶液的配比对脱乙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经正交实验优化蚕蛹壳聚糖制备条件。结果表明,NaOH浓度对蚕蛹甲壳素脱乙酰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和固液比影响较小,优化后的处理条件为:NaOH浓度50%、处理温度90℃、时间10h、固液比1:15。经验证实验,在该条件下,制得的蚕蛹壳聚糖脱乙酰度可达到74%。  相似文献   

9.
2003年8~12月,以华溪蟹蟹壳为主要原料,采用稀盐酸脱钙、稀碱脱蛋白和浓碱脱乙酰方法并经正交试验,得到不同粘度、不同脱乙酰度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几丁质和壳聚糖产品。结果表明,制备高粘度可溶性壳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用9%的酸处理蟹壳至无气泡为止,水洗至中性,再经8%NaOH70℃处理1h脱色得到几丁质产品;所得几丁质经50%NaOH95℃处理3h,水洗,干燥,得到粘度为1125mPa·s的高分子量壳聚糖产品。经测定,几丁质在蟹壳中含量为13%左右,壳聚糖收率为8%~9%。  相似文献   

10.
卤蝇蛆壳甲壳素的提取及壳聚糖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利用盐场废弃物卤蝇蛆壳提取甲壳素和制备壳聚糖的方法及工艺进行初步探索。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为 :蝇蛆壳∶盐酸 ( 2mol/L) =1g∶5mL ,在室温下反应 1h即可除去无机盐 ;另在室温下 ,先用质量分数 2 %NaOH与样品反应 4h后 ,过滤 ,再用质量分数 10 %NaOH于沸水中与样品反应 4h ,可有效去除蛆壳中的蛋白 ;脱乙酰基采用质量分数为 4 5 %的NaOH ,10 0℃ ,反应时间为 1h。在该条件下可得脱乙酰率较高的壳聚糖 ,制成的壳聚糖成品为白色 ,脱乙酰度为 78 90 % ,粘度为 1 12Pa·s。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探索了蝇蛆壳制备壳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蝇蛆壳中甲壳素为原料,采用碱液法制备壳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碱液浓度、液料比、反应时间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脱乙酰基反应条件,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工艺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壳聚糖脱乙酰度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值线图。通过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得出脱乙酰基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57.49:1(V/m),碱液浓度50%,反应时间7.3 h。在此条件下所得壳聚糖的脱乙酰度理论值为83.18%,实测值为79.45%,并得到白色粉末状壳聚糖。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啤酒废酵母中核糖核酸(RNA)、β-葡聚糖、蛋白质的综合加工工艺。以干燥啤酒废酵母为原料,采用弱碱工艺加工平台,最佳提取RNA条件为NaOH0.4%、碱料比150∶10、醇料比100∶10;提取β-葡聚糖条件为NaOH3%,碱料比150∶10、碱性蛋白酶600U/g;提取蛋白质条件为:第一次等电点pH值4.5,第二次pH值3.7。结果表明,RNA提取率为5.25%;β-葡聚糖提取率13.8%;蛋白质提取率13.2%。  相似文献   

13.
以银杏为原料,NaOH为浸泡剂,进行银杏淀粉提取工艺研究。探讨了碱液浓度、料液比、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对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确定了银杏淀粉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银杏淀粉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液质量分数为0.4%,料液比1∶7,浸泡温度45℃,浸泡时间3h。在此条件下,银杏淀粉的提取率为73.5%。  相似文献   

14.
以虾仁加工的副产品龙虾头壳为原料,采用酸浸碱煮工艺制备甲壳素,得率为(16.11±0.73)%;浓碱处理脱乙酰基制得壳聚糖,得率为(68.07±1.60)%(相对于甲壳素);选用纤维素酶对壳聚糖进行降解制备低聚壳聚糖。分别研究了加酶量、pH、温度、时间、底物物浓度对壳聚糖降解为低聚壳聚糖的影响。选择0.5%的壳聚糖浓度,通过优化设计试验,确定纤维素酶降解壳聚糖最佳条件为:加酶量8IU/(g底物),pH5.0,温度60℃,时间4h。取最佳工艺条件下降解的低聚壳聚糖,采用乙醇分步沉淀,EP75为(2.36±0.15)%,平均聚合度为9;EP87为(0.85±0.15)%,平均聚合度为7;ES87为(79.84±0.10)%,平均聚合度为5。龙虾头壳制备壳聚糖,纤维素酶降解制成聚合度10以下的低聚壳聚糖,平均得率为8.8%。  相似文献   

15.
木聚糖是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重要聚合糖,玉米芯是木聚糖含量较高的农业纤维废弃物。采用不同的碱性物质对玉米芯中木聚糖进行提取,结果发现Na OH更适合木聚糖的提取。Na OH碱液提取木糖醇的最适提取条件为:Na OH浓度2.5 mol/L,料液比1 g∶10 m L,115℃提取60 min。在此条件下,木聚糖的提取率达到23.5%,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金针菇菇脚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素蕊  郑淑彦  桑兰  侯波  刘蓓  高观世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300-302,311
采用碱性提取法从金针菇菇脚中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对液料比、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进行单因素实验,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可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0∶1mL/g、NaOH质量浓度0.5g/100mL、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h、提取次数2次,提取率为11.4%,所得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1.495g/g,溶胀性为55.55mL/g。  相似文献   

17.
以梨渣为原料,用酶与碱结合提取的方法,探讨了酶用量、料液比、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温度和时间对酶碱法提取梨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并对其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淀粉酶4 U/g在p H6.0下处理后,在料液比1 g∶15 m L、氢氧化钠溶液浓度1.0 mol/L,温度50℃,时间1 h的条件下提取,梨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最高,达到12.9%。最优的脱色条件是H2O2溶液体积浓度8%,温度60℃,时间3 h。产品的膨胀力、持水力分别达到6.167 g/m L、7.1 g/g。  相似文献   

18.
以NaOH为催化剂,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为阳离子醚化剂,干法制备了高取代度的阳离子壳聚糖。研究了阳离子醚化剂的制备、NaOH用量、阳离子醚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阳离子壳聚糖的得率和取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壳聚糖用量为0.5g时,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为1.41gGTA、0.005gNaOH、反...  相似文献   

19.
赵维  李建科 《食品科学》2010,31(20):121-126
制备高脱乙酰度蛹渣壳聚糖。在蛹渣壳聚糖制备工艺单因素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无水乙醇浸泡时间、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及料液比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建立脱乙酰度对5 个试验因素的正交回归模型,通过频率分析法确定蛹渣壳聚糖较优的制备条件范围并得到蛹渣壳聚糖的最佳制备工艺。最佳工艺为:无水乙醇浸泡1.7h、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44%、处理温度94℃、处理时间9h、料液比1:28(g/mL)、每2h 换碱1 次。在此工艺条件下,壳聚糖的脱乙酰度95.96%、相对分子质量7.45 × 105、产率56.98%、水分含量3.20%、灰分含量0.35%,产品为原白色,外观色泽好,主要指标均达到相关企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