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桑黄固体和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及菌丝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是玉米粉和黄豆粉,最佳氮源是酵母浸出汁和黄豆粉,最佳碳氮比25∶1,温度28℃,装液量80 m L,转速110 r/min,发酵培养时间9天。以巨菌草为主要基料进行固体发酵培养,桑黄菌丝长势良好。巨菌草发酵培养的桑黄菌丝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90℃,料液比1∶40,提取时间1.5 h,以3倍体积的乙醇醇沉多糖的条件下多糖得率最高,达到12.06%,高于其他栽培方式的桑黄菌丝体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珍惜食药用菌桑黄菌丝的活性物质。方法:设置超声波功率、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4个因素,提取其主要活性物质多糖和三萜化合物,得到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多糖提取条件为:提取功率120 W,料液比1∶40(g/m L),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30 min,该条件下桑黄菌丝多糖提取量可达107.324 mg/g;三萜化合物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150 W,料液比1∶50(g/m L),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25 min,该条件下三萜提取量为15.102 mg/g。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可显著提高桑黄菌丝活性物质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3.
桑黄菌液体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能够提高桑黄液体菌丝体粗多糖产量,通过单因素试验,以菌丝生物量及菌丝多糖产量为指标,考察了接种龄、发酵液初始pH、装液量、接种量以及摇床转速等因素对其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较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当装液量130mL/500mL,pH5.5,摇床转速180r/min时,菌丝生物量达18.2g/L,桑黄胞外粗多糖产量达6.02g/L。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菌丝体多糖热水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考察提取时间、温度和料液比及提取次数对桑黄菌丝体多糖得率的影响。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100℃,时间2 h,料液比1∶15 g/m L,提取2次。在该条件下,桑黄菌丝体多糖得率为6.64%。该粗多糖含量为69.29%,蛋白含量为3.20%。浓度为0.2 mg/m L的桑黄菌丝体多糖对超氧负离子清除率为49.4%,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8.7%,还原力为0.072,低于V_C相对应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秀珍菇、香菇、雪玉松茸和灵芝4种食用真菌为发酵酸枣叶菌种,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和分析发酵茶黄酮、三萜和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确定灵芝为发酵酸枣叶的最佳食用菌。以灵芝发酵酸枣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酸枣叶发酵茶制备工艺,确定酸枣叶发酵茶黄酮含量最高的制备条件为:5g酸枣叶添加2g小麦米、接种量为5L、28℃发酵3d;黄酮含量为3.50mg/g。三萜含量最高的制备条件为:5g酸枣叶添加2g薏仁、接种量为15 mL、28℃发酵9 d;三萜含量为16.90 mg/g。多糖含量最高的制备条件为:5g酸枣叶添加2g薏仁、接种量为10 mL、28℃发酵9 d;多糖含量为172.99 mg/g。  相似文献   

6.
邹祥  郭霞  孙敏 《食品科学》2010,31(21):262-265
考察不同类型前体对桑黄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在全合成培养基中添加乳糖前体有利于桑黄菌丝的生长和胞外多糖的合成。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获得乳糖补加条件:发酵初始补加30g/L 乳糖,3L 发酵罐发酵168h 验证实验获得的桑黄菌丝量最高可达13.18g/L,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可达1.21g/L,比对照组提高了25%。而植物油类前体筛选发现菜籽油能明显促进桑黄菌丝的生长,7L 发酵罐中发酵144h 桑黄菌丝量最高可达23.77g/L,比对照组提高了207.1%,但抑制胞外多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薛桂新 《中国酿造》2015,34(10):151
以干燥的养心草为原料,开发养心草发酵茶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养心草发酵茶饮料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0(g∶mL)、白砂糖添加量5%、冲茶水温度70 ℃、发酵时间2 d,在此工艺条件下,养心草发酵茶饮料具有养心草天然的茶香味、呈淡黄色、口感浓郁,感官评分为98.9分。  相似文献   

8.
桑黄胞内多糖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朔  丁一新  徐霁  李玉祥  赵明文 《食品科学》2006,27(11):236-240
本文对桑黄的液体发酵培养进行了研究,用L27(313)表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筛选出了较好的桑黄胞内多糖高产液体发酵培养基,产量达到2.70g/L,其配方为初始pH5.0、黄豆粉、可溶性淀粉、C/N为1:1;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胞内多糖含量的主控因素初始pH(A)与菌丝干重的主控因素氮源(B)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两者结果的相关分析得出r=-0.16(p>0.05),表明胞内多糖含量与菌丝干重之间没有可靠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桑黄菌丝体生物量及产胞内多糖的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盐对桑黄菌丝生物量、胞内多糖含量及产量的影响。在单因素筛选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桑黄产胞内多糖的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组合为:玉米粉3.9%、麸皮2.2%、KH2PO4 0.20%、MgSO4 0.10%,在此条件下的验证实验表明,胞内多糖产量可达233.107mg/L。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法优化桑黄发酵液总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大勇  赵晨  黄芳  宋爱荣 《食品科学》2013,34(4):114-117
为确定桑黄发酵液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桑黄多糖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桑黄发酵液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参数为提取pH12、提取温度96℃、提取时间1.6h。在此条件下,桑黄多糖含量达到11.67mg/mL。实验证明模型拟合程度良好,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1.
姬松茸菌丝体粗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响应面分析(RSA)法,优化了姬松茸深层发酵菌丝体胞内多糖的热水浸提条件,即提取温度为95℃,时间为3·5h,料(湿菌体)水比为1∶3·5(w/w)。结合得率及对体外静止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促进实验结果,确定了菌丝体粗多糖的最适醇沉浓度为85%。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实际测得姬松茸深层发酵菌丝体粗多糖的提取得率为77·26g/kg,所得粗多糖在20mg/(kg·d)的剂量下对小鼠的S180移植瘤的抑瘤率为59·84%。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茶叶对灵芝菌菌丝生长、菌体形态及灵芝多糖合成的影响。平板培养时,普通平板和茶叶平板菌丝增殖速率分别是13.5mm/d和6.4mm/d,表明茶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菌丝平板增殖速率。研究了摇瓶发酵时灵芝菌丝球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结果表明:与普通培养基相比,茶培养基菌丝球直径较大且结构疏松,菌丝球骨架菌丝较少,生殖菌丝和联络菌丝丰富,锁状联合明显,有利于菌丝球供氧平衡和灵芝多糖等代谢产物的合成;茶培养基中灵芝胞外多糖和菌丝体胞内多糖的含量分别比普通培养基的增加34.4%和25.2%。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柳蘑菌丝体高产多糖发酵条件并对其多糖组分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对柳蘑菌丝体和多糖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其培养基配方。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温度、接种量、pH和发酵时间对柳蘑菌丝体的影响,结合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并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其多糖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柳蘑菌丝体发酵最优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5%,蛋白胨1%,VB20.006%,硫酸镁0.1%,温度25℃,接种量15%,pH4,发酵时间10 d,在此条件下,柳蘑菌丝得率为(11.50±0.29)g/L,多糖含量达到(1.330±0.035)g/L。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柳蘑菌丝体分别由L-鼠李糖、L-阿拉伯糖和D-半乳糖组成。结论:本研究条件能够提高菌丝体多糖产量,可作为柳蘑菌丝体高产多糖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地生枝顶孢RCEF0260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地生枝顶孢RCEF0260菌株液体深层发酵液中胞内、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采用机械法处理RCEF0260菌丝体,多糖得率从21.5g/kg干菌体提高到27.0g/kg干菌体,利用正交试验结果得到胞内多糖的提取工艺参数温度60℃,加水量2.5mL.g-1,浸提时间为1.5h,次数2次;RCEF0260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参数乙醇终浓度为65%,发酵液浓缩到1/2,浓缩的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紫娟茶中甲基化儿茶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酸性乙醇为溶剂,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液料比对紫娟茶中甲基化儿茶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紫娟茶中甲基化儿茶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00 min,提取温度75℃,料液比(m紫娟茶∶V溶剂)1∶74(g/mL),此条件下甲基化儿茶素质量浓度为26.7 mg/g,与验证值的相对误差为1.48%。结论:运用HPLC分析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紫娟茶中甲基化儿茶素的提取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6.
以糯米和老鹰茶为原料制备低醇老鹰茶糯米酒,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醇老鹰茶糯米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糯米与老鹰茶浸提液料液比1.0∶0.6(g∶mL)、加曲量0.40%。在此优化条件下,低醇老鹰茶糯米酒的酒精度为2.21%vol,感官评分为88分,茶多酚含量为0.56 mg/mL。  相似文献   

17.
张涛  孙建  黄玲  娄恺 《食品科学》2010,31(20):31-36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多糖回收率为指标,对阿里红发酵液菌丝体胞内和发酵液胞外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阿里红菌丝体胞内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波功率90W、超声时间15min、热水浸提温度90℃、干菌丝体与蒸馏水质量比为1:20、浸提时间3h,每克干菌丝体可提取胞内多糖66.4mg。发酵液胞外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沉淀温度4℃、发酵液pH 值中性、沉淀时间24h,最高得率可达92.1%。  相似文献   

18.
研究九州虫草富锌条件下菌丝体、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含量差异。通过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测定不同因素的作用,菌丝体干重测定采用烘干称重法;胞内和胞外多糖测定应用苯酚-硫酸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结果表明,九州虫草在加锌条件下菌丝干重最优培养条件是葡萄糖2.0%,蛋白胨1.0%,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5%,硫酸锌200mg/L,装液量80mL/250mL,pH值6.0。最终结果菌丝干重为1.53g/100mL,是原来未加锌基本培养基菌丝干重的2.58倍。  相似文献   

19.
油茶饼粕茶皂素与多糖综合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茶脱脂饼粕为原料,对其茶皂素和多糖的综合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先提取茶皂素,再提取多糖,并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油茶饼粕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9(g/mL)、提取时间4 h、提取温度90℃,在此条件下茶皂素提取率为8.98%;提取油茶饼粕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5.88%。  相似文献   

20.
从茶渣中提取茶多糖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档茶叶提取茶多酚后的茶渣为原料,研究茶叶多糖的水提工艺及初步纯化技术。分别就提取过程中的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用L9(34)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用醇沉及脱蛋白技术对茶多糖进行初步纯化,得出优化的工艺为:料液比1∶3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h,浸提次数3次,浓缩液与95%乙醇用量1∶5,乙醇沉淀静止6h,Sevage法脱蛋白3次,茶多糖的得率为4.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