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HAS-8为出发菌株,利用氦—氖激光进行诱变育种。通过透明圈筛选和酶活力测定,筛选得到1株细菌HAS-8D,其纤维素酶活力提高68.2%。遗传稳定性试验证明它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经过正交试验优化,最终得到菌株HAS-8D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麸皮2.0%、玉米粉1.0%,培养时间24h,起始pH为7.0,发酵后活菌数达到1.1×109CFU/mL,酶活力为684.35 U/mL。 相似文献
2.
3.
在对菌株Mys-5发酵条件优化中,采用单一因子试验法,探讨不同营养元素对发酵的影响,从而确定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成。培养基组成为:CMC—Na20g,(NH4)2SO42g,CaCl20.3g,MgSO4·7H2O0.3g,K2HPO4 2g,FeSO4 0.005g,MnSo4 0.002g,ZnCl2 0.002g,CoCl2 0.002g,加900mL水,另配10%的Na2CO3,分开灭菌后与上述培养基成分按1:9的比例混合均匀,使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9.5—10。Mn2+、Zn2+、Co2+能较大地激活酶的活性,Cu2+、Ag+明显地抑制了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5.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91-95
以Thielavia terrestris(ATCC38088)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碳源(CMC-Na、Avicel、稻草粉、滤纸、麦麸、可溶性淀粉、葡萄糖)、不同氮源(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铵、黄豆饼粉、酵母提取物、硫酸铵)、不同的初始pH(3.06.0)等培养条件对该菌株滤纸酶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其产纤维素酶的佳条件为:以2.5%的麦麸为碳源、以2.0%的黄豆饼粉为氮源,初始pH值为4.0,在此条件下,45℃产酶发酵培养48 h,滤纸酶活力可达1.39 U/mL。 相似文献
7.
8.
纤维素酶菌株的选育及其产酶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以具有一定纤维素酶活力的黑曲霉菌株A.niger598为出发菌株,经紫外光、甲基磺酸乙酪(EMS)的复合诱变,选育出一优良的突变株An—238,其产生的纤维素酶活力是出发菌株的2.48倍。同时对菌株An—238的产酶培养基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最终测得纤维素酶活453U/g。 相似文献
9.
香蕉及茶叶中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从香蕉茎叶、茶叶及香蕉土壤、茶土壤环境中经初筛和复筛分离纯化出16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对其菌株的外在特性和产酶活力进行了研究和测定。结果从培养基来看,产酶菌株以从牛肉膏蛋白胨中性培养基里分离出来的为最多(5株);体原料来源,以从土壤环境中分离出的菌株居多(10株)。菌株多为乳黄色(8株)和蓝绿色霉菌(3株)。水解圈以半透明的居多(12株),且16株菌株的水解圈与菌落直径比在1.0-2.0之间居多(10株)。产酶菌株的酶活和水解圈的透明状态基,树目符,即水解圈为透明状态的菌株酶活值较大,而水解圈为半透明状态的菌株酶活值相对较小;其中以查中香土10^-2-2-1的酶活值最大,为4.5。 相似文献
10.
纤维素酶产生菌黑曲霉的选育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进行优良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并研究其发酵条件.以黑曲霉菌株S1为原始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经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突变菌株的产酶条件.获得一株高产纤维素酶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S12,其最佳产酶条件为:在pH6.0、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6 h条件下;秸秆粉2.5 g、麦麸2.5 g、1%(NH4)2SO410mL.在此条件下,滤纸酶活力为3.79 IU/mL,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19.06 IU/mL,β-葡萄糖苷酶活力47.33 IU/mL,其酶活分别是原始菌株的1.20倍、1.70倍和1.13倍.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从自然界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HJC-79,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菌株HJC-79被鉴定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最佳培养基成分为蔗渣、麸皮和Mandels营养盐液的添加量分别为2%、9%、89%;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3 ℃,初始pH值为4,接种量9.0%,发酵时间48 h。在此优化条件下,葡聚糖内切酶、β-葡萄糖苷酶和滤纸酶酶活分别为2.22 U/mL、1.93 U/mL、1.53 U/mL,分别比优化前提高了125.55%、76.37%和172.47%。 相似文献
14.
15.
从沂蒙地区灌木枯枝中筛选到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初步鉴定为绿色木霉(T.viride Persex Fx NS90).该研究考察了不同浓度阻遏剂甘油、葡萄糖、纤维二糖对菌株生长和产酶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生长的生物量随发酵培养基中甘油、葡萄糖、纤维二糖的浓度增加而提高,当培养基中分别含0.6%的甘油或0.4%葡萄糖时,菌株的相应发酵产酶活力较高,葡萄糖的浓度达2%时,菌株发酵产酶能力受到明显抑制,纤维二糖浓度对菌株发酵产酶没有明显的影响.实验采用紫外和微波对筛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在含一定浓度阻遏剂的分离培养基上进行修复筛选,对选育出突变菌株的显微形态、抗阻遏性能和发酵产酶能力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经紫外照射90s,微波辐射60s,结合2%葡萄糖平板修复选育,筛选到的突变株在生长过程中,菌落由黄色逐渐变为绿色,呈现黄色孢子,相对于出发菌株其抗阻遏性能明显提高,摇瓶发酵产CMCA和FPA酶活分别提高了41.0%和44.95%. 相似文献
16.
高产纤维素酶生二素链霉菌的鉴定与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朽木中分离到1株产纤维酶活力高的NC-7菌株,经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初步鉴定为放线菌,链霉菌属,生二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mbofaciens)。采用硫酸二乙酯60min与紫外70s、硫酸二乙酯60min与紫外80s的复合诱变方法对NC-7孢子进行诱变,得到产纤维酶活力高的2株菌,即X402菌株、P303菌株,其FPA酶活力分别为2.85IU/mL、2.52IU/mL,比NC-7出发菌株分别提高38.95%、22.44%;CMC酶活力分别为4.83IU/mL、5.29IU/mL,比NC-7出发菌株提高13.21%、23.92%。 相似文献
17.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得出麸皮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及发酵温度是影响菌株产酶的3个最重要的 因素。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N30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产酶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 结果表明,单因 素试验优化结果为麸皮添加量2.5%、蛋白胨添加量0.5%、初始pH值为7.0、发酵温度37℃、接种量1.5%、转速150r/min、装液量 125mL/250mL、种龄32h、KH2PO4 0.2%;响应面优化后发酵条件为麸皮添加量2.8%,蛋白胨添加量0.5%,发酵温度38℃。 在此优化条 件下,纤维素酶酶活为42.5U/mL,是优化前酶活(12.1 U/mL)的3.5倍。 相似文献
18.
从西藏阿里地区冈仁波齐山脉附近筛选得到了一株产纤维素酶的细菌G1,经形态观察与16S rDNA的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该菌株在30 ℃、pH 7的初始条件下培养76 h后产酶量达到最高,酶活力为0.3 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B. licheniformis G1所产纤维素酶的分子质量约为65 ku,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 ℃,在30~60 ℃范围内保持50%以上的活力;其最适反应pH为6.0,在pH 5.0~6.0范围内保持95%左右的酶活力;此外,Mn2+对其纤维素酶活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Cu2+、Mg2+、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该酶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发酵产凝乳酶的活力,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解淀粉芽孢杆菌凝乳酶活力的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培养基初始pH及发酵时间等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摇床转速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凝乳酶活力影响最大,其次是发酵时间,培养基初始pH的影响较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确定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在100mL三角瓶中装30mL发酵培养基,接种量3%,培养温度39℃,培养基最初pH为6.0,发酵时间为14h,摇床转速为120r/min,凝乳酶活力可达923.1Su/m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