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探讨高邮凹陷断层发育时期和分布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油气分布特点,分析了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类型,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依据断层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分布环节中的作用,把断层分为控源断层、供烃断层、改向断层、成圈断层和调整破坏断层。控源断层控制有效烃源岩展布和生烃时期的早晚,高邮凹陷控源断层下降盘为有效烃源岩分布区,而且西部地区早于东部地区生烃; 供烃断层控制油气主运移通道的走势,其陡断面和凸断面为高邮凹陷断裂带油气的主运移通道; 改向断层影响油气的富集层位和油气富集区的位置,其对高邮凹陷油气分布的影响存在“分散”和“富集”两种效应; 成圈断层控制圈闭的类型及分布; 调整破坏断层导致圈闭充满程度和原油物性的改变,高邮凹陷调整破坏断层为盐城期和三垛期活动断层。高邮凹陷断层的多期性和多样性导致断层体系中各断层封闭性在时空上的差异性和多变性,从而形成对油气控制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勘探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深入挖潜的重要区带。在对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分布和油源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斜坡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源岩发育特征?断裂展布特征以及圈闭类型主控了油气分布;研究区西部多洼共生,沙河街组烃源岩发育,并且被长期活动性油源断裂深切洼陷,为新近系浅层油气成藏提供了优越条件;研究区南部由于缺乏深切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大断裂,难以将油气运移至浅层,不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因此,渤中凹陷西斜坡应该遵循“环洼选区、主断控带”的勘探理念,重视次洼周边的勘探,以寻找生烃次洼周边有效的运移断层为工作重点,研究区西北部为新近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3.
呼和湖凹陷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低含蜡量和低凝固点的特点。其正烷烃碳数分布范围为nC14~nC35,主峰碳数多为nC21,奇偶优势基本消失,nC2-1/nC2+2为0.55~1.186,为轻质油。原油姥鲛烷优势明显,且伽马蜡烷、β胡萝卜烷含量低,为淡水-沼泽环境。原油饱和烃含量高,非烃和沥青质含量低,轻重烃比值较高,C29甾烷20S/(20S+20R)和C29甾烷αββ/(αββ+ααα)均在0.45~0.58,C31藿烷22S/(22S+22R)为0.58,这些特征表明该区原油属于成熟原油。油源对比研究表明,研究区原油只具有与南二段煤系烃源岩大致相同的碳同位素、甾烷及萜烷分布特征,原油来源于南二段煤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4.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及对成藏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输导通道的构成及特征,认为砂体是该输导层的主要通道,断裂只起油气转向、汇聚和沟通作用.根据油气运移和优势路径选取原理,在古埋深恢复的基础上,确定了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3条优势路径:齐家—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二站、阿拉新、平洋;齐家—古龙凹陷沿滨州铁路至富拉尔基;齐家—古龙凹陷经巴彦查干至泰来.研究了油气运移优势路径与油气藏分布之间的关系,该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只有位于油气运移优势路径上的圈闭才是该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5.
基于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根据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和剖面,描述了该凹陷的构造特征,讨论了该凹陷西斜坡构造演化阶段,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金湖凹陷西斜坡地区断裂构造发育,大部分断层弧形弯曲,断层以小级别断层为主,断层组合以拉张型为主,断块圈闭发育;西斜坡在新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斜坡发育阶段(古新世阜宁期)、差异抬升阶段(始新世戴南期—三垛期)、逆冲褶断阶段(始新世三垛期末)、构造稳定阶段(新近纪和第四纪)等4个阶段;新生代构造活动强弱交替,断层活动差异性明显,古新世阜宁期和始新世三垛期断层活动规模和活动强度较大,新生代整体持续西抬东降,有利于聚集来自斜坡东部深部凹陷的油气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土方路基回弹弯沉检测标准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详细论述了土方路基回弹弯沉检测标准的确定方法.指出,用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确定弯沉检测标准时,应就同样的实测数据,同时建立具有足够保证率的以回弹模量E0为自变量、回弹弯沉l0为因变量和以l0为自变量、E0为因变量的两个回归方程;至于选用哪种形式的回归方程,应根据两方程对应曲线交点坐标与设计回弹模量大小关系而定.如果设计回弹模量E0小于交点纵坐标Ep,则采用以l0为自变量、E0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反之,则采用另一个.  相似文献   

7.
针对潜山表层风化壳油藏研究较多,潜山内幕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较少状况.从油源条件、构造活动对储层发育、输导方式和封堵盖层的配置等角度研究了桩西潜山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孤北洼陷和桩东凹陷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油源,储层、盖层、圈闭的发育主要受控于褶皱和断裂构造,由此形成以裂缝为主的复杂圈闭组合.油气沿油源断层和褶皱-断裂-裂缝进入潜山内幕溶蚀带成藏.油气分布主要受控于裂缝发育程度,正断层尤其是油源断层对下古生界储层改造是油气运移指向区,逆断层下盘地层挠曲形成缝洞发育带可形成富集高产油藏.  相似文献   

8.
缅甸安达曼海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的重要海外探区之一。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和西缅甸微地块多期斜向俯冲的影响,该区先后经历了被动陆缘、过渡型陆缘及主动陆缘的演化阶段,盆地属性与油气成藏特征极为复杂。通过系统梳理安达曼海弧后坳陷的烃源岩、储盖层、圈闭、输导体系与油气生-运-聚匹配史等成藏要素,总结出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本区发育渐新统—下中新统、中中新统与上新统3套泥质烃源岩,前二者为成熟烃源岩,后者为生物气源岩; 岛弧带上碳酸盐岩礁体与斜坡带上砂体的储集条件良好; 斜坡带继承性古隆起之上的断背斜圈闭容积大; 高角度张性断裂与连通性砂体分别构成以垂向、侧向为主的输导体系。结合油气成因、运移方式与圈闭类型的主要特征,建立了2种成藏模式:①中央凹陷带浅层生物气或混源气垂向运移断块圈闭成藏模式; ②东部斜坡带、西部斜坡和岛弧带热解气侧向运移断背斜-岩性圈闭成藏模式。西部斜坡及岛弧带上的碳酸盐岩礁体和东部斜坡带继承性古隆起之上的大型断背斜是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Sediments in the Liushagang Formation of Late Eocene form a group of key hydrocarbon play fairways in the Beibuwan Basin,South China Sea.As an important reservoir-forming combination,the Liushagang Formation consists of deltaic siliciclastic and show clear sedimentary cyclicity.According to paleontology research and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the boundary between Liushagang Formation(Els)and Weizhou Formation(Ewz)is regarded as the Eocene-Oligocene boundary.The oxygen isotope dating for well cores from the top of the first Member of Liushagang Formation(Els1)and the bottom of the third Member of Weizhou Formation(Ewz3)give an isochron age of 35.2 Ma.Here,we use GR logging data as a paleoenvironmental proxy to conduct a detailed cyclostratigraphic study of the Els1 in the Bailian Sag,Fushan Depression.Power spectra,evolutionary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 and wavelet analysis all reveal significant sedimentary cycles in Els1.The ratios of cycle wavelengths in these stratigraphic units are 21?5?2.8?1.2?1,and are interpreted as Milankovitch cycles of 400 ka and 96 ka eccentricity,52 ka obliquity,22ka and 19 ka precession cycles,respectively.An astronomical time scale is established by tuning filtered 96 ka eccentricity cycles to a target curve of Well L2 in the Bailian Sag.Based on regional stratigraphic framework,combined with seismic,cores and logging data,the HST of the first member of the Liushagang Formation(Els1)delta in Well L2 was divided into six parasequence sets named Ps1-Ps6.According to the spectrum analysis by Simple Lomb periodogram from PAST program packages,the sediment accumulation rate of each parasequence sets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as time went by.The sediment accumulation rate of Ps4 reached the maximum(0.127 m/ka)during the most prosperous period of delta prograding.Finally,the duration of each period of parasequence sets and more accurate geological age were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sediment accumulation rate.The ages of each depth are precisely estimated and provide new constraints on the Late Eocene.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天然气组分以及碳同位素和轻烃特征等资料,运用天然气成因理论并结合天然气成因类型判识图版和成藏条件,探讨了潍北凹陷孔店组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潍北凹陷天然气CH4体积分数大,重烃体积分数小,非烃组分极少;南部斜坡带的疃4井天然气属生物气;灶户鼻状构造带南部产出的天然气为混有生物气的油型伴生气;灶户鼻状构造带中部地区属典型的油型伴生气;北部洼陷区的东部和南缘产出的天然气具有煤型气,并有油型气混入;以昌1井为代表的北部深洼陷区是煤型气发育的有利地区。总之,潍北凹陷天然气可以划分为生物气、混有生物气的油型伴生气、典型的油型伴生气、混有油型气的煤型气、典型的煤型气等5种成因类型;孔店组天然气类型多样、分布复杂,这些与该区的烃源岩类型、成熟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下古生界油气分布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埕南断层及其派生断层长期不均衡活动的影响,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13个下古生界滑脱潜山,具有形成潜山风化壳油藏与潜山内幕油藏的有利条件。但油气分布规律十分复杂。通过区域地质特征、储层特征和含油气特征研究,认为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下古生界的油气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生油洼陷烃源岩的最大埋深控制油藏的含油底界,埕南派生断层控制油藏的平面分布。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控制油藏的垂向分布与富集高产。  相似文献   

12.
松北探区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中国石化松北探区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简称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条件,与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条件对比,分析松北探区成藏条件和预测有利区.结果表明:中国石化松北探区烃源岩处于未成熟阶段,萨、葡、高油层油气来源于三肇凹陷,虽然整体上在油气源、运移输导和保存3方面条件不如西部斜坡区;中国石化松北探区萨、葡、高油层也存在着油气富集条件,哈尔滨东和呼兰附近应是松北探区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天然气及其伴生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的地质构造形态,认为克拉美丽气田的油气在滴水泉西断裂两侧来源不同。断裂北部的油气来自滴水泉凹陷的石炭系腐殖型的烃源岩;断裂南部的油气主要来自石炭系烃源岩,混有部分来自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腐泥型源岩供给的油。  相似文献   

14.
临北地区位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中部,针对该区沙三中亚段基山砂体的储层类型、圈闭规模及储层有效性不清等问题,从烃源条件、储层物性、沉积相展布以及构造特征等方面入手,通过钻井和试油成果资料,综合应用地质、地化分析和地球物理研究手段,剖析了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紧邻的临南洼陷沙三段优质烃源岩是临北基山砂体的主要来...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盆地深水扇识别和油气成藏关键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地震剖面上识别出各种层序界面,并进一步识别出大量深水扇沉积体,这些深水扇体由众多的盆底扇、斜坡扇、低位楔和下切水道构成.盆底扇和斜坡扇多期叠加,平面上成朵叶状,并与下切水道相连.综合分析白云深水扇的成藏条件,得出控制深水扇成藏的关键要素有两点:(1)由断层、不整合面、横向连通的砂体以及流体底辟带组成的发达的输导格架,特别是能与深水扇相连的断层与流体底辟带,是深水扇油气成藏的关键所在;(2)油气运移的动力,盆地模拟结果表明,白云凹陷曾经历了三个地层压力演化旋回,超压的累积和释放对深部烃源岩的排烃并向深水扇体中运移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重点采用相干体技术与断裂解释结合的方法,研究桩南断裂带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发现桩南断裂带三段式分布规律及弧形弯曲的特征;并结合区域动力学背景,合理解释其动力学机制:沾化凹陷内部两条主要边界断裂(长堤断层、埕东断层)活动引发了桩南断裂带东、西两侧断裂的发育;边界断裂的活动强弱的差异性造成桩南断裂带发生弯曲变形;对桩南断裂带内部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源岩排烃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我系煤源岩排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煤源岩在埋深500m左右同时进入排甲烷气、排重烃气门限,并于2000m左右进入排液态烃门限,在埋深为3500m左右达到排烃高峰。现今1m^3源岩排出的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量分别为64.72m3、3.82m3、34.97kg。煤源碉主要以水溶、扩散、油溶和游离四种相态排运油气,其中油溶相和游离相起决定作  相似文献   

18.
利用钻井资料,在地层分析和沉积相研究基础上,结合油样、油苗、岩芯和露头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对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地区新生代盆地烃源岩发育时代、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苏拉威西地区新生代盆地主力烃源岩发育层位是古新统—始新统,普遍含煤或碳质泥岩,有机质类型为偏腐殖型,有机质丰度中等—好,具备油气兼生的能力;古新统—始新统烃源岩沉积相带为河流—沼泽相和潮坪—潟湖相,主要残存于裂谷期断层控制的坳陷内,主体部位烃源岩热演化已进入成熟—过成熟阶段,具备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充足烃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地表观察和钻孔资料,对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和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为江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补充了新的资料。凹陷总体呈南北向,周边为正断裂。凹陷内第四系厚一般为100~220m,最厚达300m,自下而上依次为早更新世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和全新世湖冲积。第四系以砾石层、砂层为主,次为(含)粉砂质黏土、黏土,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大。安乡凹陷西缘(即太阳山隆起东缘),呈自西向东缓倾的丘岗地貌。区内主要发育中更新世白沙井组,其中南部下部以砂、砾石层为主,上部为黏土;北部以粉砂质黏土沉积为主,下部可发育砂层。根据地貌、沉积及控凹断裂特征,重塑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活动与环境演化过程: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凹陷西边的北北东向周家店断裂伸展活动,安乡凹陷不均匀沉降,总体具河流和过流性湖泊环境并接受沅水沉积;同期凹陷西缘构造抬升,处于剥蚀的山地环境。中更新世中期断陷活动向西扩展,凹陷区为过流性湖泊环境;凹陷西缘地区转为河流(南部)和湖泊(北部)环境并接受沉积。中更新世晚期安乡凹陷及其西缘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凹陷西缘同时具有自西向东的掀斜。晚更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河流和湖泊环境;同期凹陷西缘遭受剥蚀。晚更新世末受区域海平面下降影响,安乡凹陷遭受剥蚀。全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泛滥平原之河流、湖泊环境。  相似文献   

20.
应用构造学、岩石学、矿物学和古热史等研究方法,证实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在中生代晚期 发生了强烈的构造热事件活动。生烃史表明,这次事件与烃源岩的主生烃期相吻合,它不仅使岩石产 生大量裂缝,为烃源岩排烃和油气二次运移提供了极好通道,而且还产生强大动力,促进烃源岩排烃和 驱动油气二次运移。结果,这次事件显著提高了烃源岩排烃率和油气运移效率,并控制了油气运移方向 和分布规律。中生代晚期的构造热事件不仅是重要的生烃事件,也是重要的成藏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