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4块涂层印花法制成的光致变色织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照射时间和不同光源下光致变色织物的变色性能,以及不同恢复时间下光致变色织物恢复原色的性能。根据试验结果确立了测试此类光致变色织物的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光致变色织物的变色机理以及其应用范围,详述了E1前光致变色织物主要的生产方法及研究现状,并对光致变色技术今后的研究热点及主要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兼具光致变色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光致变色聚乳酸(PLA)纤维,将PLA和光致变色微胶囊通过熔体纺丝及热拉伸工艺制备出光致变色PLA纤维,并系统分析了纤维的形貌、结晶及热学性能,着重研究了光致变色微胶囊对纤维力学及可逆变色行为的影响,揭示纤维性能差异对其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致变色PLA纤维的断裂强度随着光致变色微胶囊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结晶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光致变色微胶囊质量分数为2%时具有与纯PLA相当的断裂强度,为4.15 cN/dtex,且结晶度达到最大55.42%;光致变色PLA纤维的光致变色性能呈现出高灵敏度、优异褪色性及光稳定性,且变色强度随光致变色微胶囊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但非线性上升,通过调整光致变色微胶囊的质量分数,可以达到纤维变色功能与力学性能兼具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光致变色纺织品由于其优异的可逆变色性能和优异的物理性能,在很多高新技术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提高光致变色敏感性,文中设计合成两支不同碳链长短的新型螺吡喃光致变色功能染料,将这些染料通过高温高压染色上染涤纶针织物,获得了具有光致变色功能的针织功能面料.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其在溶液中的光...  相似文献   

5.
具光致变色功能的长余辉发光织物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水印花方法将1,3,3-三甲基-9'-羟基螺{2H-吲哚-2,3'-[3H]萘并[2,1-b](1,4)嗪}光致变色化合物处理到纯棉织物上,通过对其光致变色性进行检测和对比,筛选出了较适于制备光致变色织物的粘合剂为脂肪族聚氨酯PUI-112.通过先制备光致变色色浆而后采用类似于颜料印花的方法将其印在纯棉织物上,获得了很好的光致变色效果.研究并探讨了粘合剂种类、用量及焙烘条件和长余辉夜光印花浆的使用对光致变色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制备具光致变色功能的长余辉发光织物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6.
染苑精粹     
《印染》2016,(18)
正商业化光致变色染料在PP纤维中的应用2016171将2只商业化的光致变色染料螺噁嗪和萘吡喃,采用熔融纺丝法成功地应用在PP纤维上,制备光致变色纤维,测试了纤维的光致变色性能。研究发现,相同的染料用量,PP纤维的光致变色性能优于其在棉织物筛网印花的效果,2只染料都出现正的溶剂化显色现象。棉和PP上的染料,当在紫外光下暴晒时,二者的显色速率相当。但去除紫外光源后,染料的变褪色现象不同。螺噁嗪染料在  相似文献   

7.
以光致变色潮牌服装为研究对象,从材料和潮牌的概念及特点出发,阐述光致变色材料与织物的结合方法。通过分析光致变色材料在潮牌服装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其对提升潮牌服装审美性、趣味性及附加值的促进作用。通过款式设计、色彩设计、图案设计与变色的关系,着重研究光致变色材料在潮牌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拓展创新设计思路,对设计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2,3,3-三甲基吲哚啉、8-溴正辛醇、5-硝基水杨醛为原料,合成了3,3-二甲基-N-羟辛基-6-硝基-苯并吡喃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结构,研究其在乙腈中的光致变色性能,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介质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溶剂效应,以及开环和闭环动力学。将该化合物应用于涤纶织物染色,可制备出光致变色功能纺织品,其敏感、快速的光致变色性能,在开发智能变色纺织品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设计光致变色斜纹织物,探讨光照时间与光照循环次数对光致变色纤维织物变色疲劳性的影响,测试光致变色纤维织物变色灵敏性与变色回复性。结果表明: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织物的光致变色明度增大,有色色相快速降低,变色灵敏度降低;长时间暴晒会导致光致变色微胶囊凹陷、破裂,最终丧失光致变色性能。光致变色微胶囊制备及光致变色纤维纺丝时应适当加入光稳定剂或光降解抑制剂;织物在日常使用和维护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晒,以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范菲  王潮霞 《纺织学报》2015,36(2):81-0
采用原位聚合法分别制备了聚氨酯微胶囊和以聚氨酯为内壳,壳聚糖为外壳的双壳光致变色微胶囊。所制备的聚氨酯-壳聚糖双壳光致变色微胶囊和聚氨酯微胶囊与未包覆的偶氮光致变色化合物相比,表现出增强对偶氮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密封性和通过双壳结构改变偶氮光致变色化合物所接受的光辐照强度的优势。在变色过程中,与偶氮化合物溶液相比,聚氨酯微胶囊和聚氨酯-壳聚糖微胶囊整理液使达到变色稳态的时间分别减慢了1.6 s和4.8 s。在褪色过程中,偶氮光致变色化合物溶液褪色达到稳态需要20 s;聚氨酯单壳光致变色微胶囊整理液的速度减缓至它的36%;而聚氨酯-壳聚糖双壳光致变色微胶囊整理液的速度减缓至它的40%。  相似文献   

11.
光致变色涂布防伪纸及防伪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光致变色功能材料(稀土铕配合物)在纸张涂料体系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最佳涂料配方,研制开发了光致变色涂布防伪纸,并对其防伪性能从荧光发射光谱角度和相对荧光强度值方面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1,3,3—三甲基—9′—羟基螺[2H—吲哚—2,3′—[3H]萘并[2,1—b][1,4]噁嗪]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简单表征。制备了螺噁嗪/PUI-112脂肪族聚氨酯光致变色膜和螺噁嗪/聚丙烯酸丁酯光致变色膜,对其光致变色性质进行了检测和对比,筛选出了较佳的黏合剂。通过先制备出光致变色色浆,后采用类似于颜料印花的方法将其印在毛织物上,制得光致变色毛织物,对其光致变色性质进行检测,获得了很好的光致变色效果;测定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N-甲基-3,3-二甲基螺[吲哚啉-2,3’(3H)萘并(2,1-b)(1,4)噁嗪]光致变色化合物,对其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以及元素分析。以乙醇作溶剂进行无水印花,并对其光致变色性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纯棉织物较适合于制备光致变色织物,用PUI-112脂肪族聚氨酯作为粘合剂制得的印花织物,光致变色速度和回复速度较快。通过先制备光致变色色浆,再采用类似于颜料印花的方法将其印在织物上,可制得光致变色纯棉织物。通过对其光致变色性质进行检测,获得了较好的光致变色效果;测定了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染苑精粹     
《印染》2015,(19)
<正>光致变色聚合物性能改善研究进展2015181含光致变色染料的聚合物具有以下两个缺陷:光致变色反应往往伴随着副反应,可能会影响色变;可逆色变和光致变色疲劳与纤维类型有关。光致变色疲劳限制了其很多工业应用。迄今为止,其产品的耐光色牢度还不能与染料染色品相媲美。因此,这是生产光致变色聚合物(如纤维纺丝、挤出和注射模塑)时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为了丰富织物的多样性,利用光致变色纱线,结合表里换层双层组织,设计与开发了“P”字图案表里换层光致变色面料;并进一步设计与开发了上、中层表里换层结构的“E”字图案三层组织光致变色面料,实现了织物在光线照射下单面变色,而反面不显变色的特殊效果。将光致变色纱线与表里换层结构的双层或多层织物相结合,可以形成新型光致变色功能面料,为此类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光致变色材料变色机理的阐述,介绍了几类常见的光致变色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扩展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实现可逆型光致变色纺织品,针对光致变色材料容易受到光照、温度、氧气及pH值等因素影响而导致耐光照色牢度性能劣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双层光致变色微胶囊的包覆方法,成功将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包覆到微胶囊中,并在微胶囊表面形成外层由二氧化硅形成的无机囊壁,然后将制备的光致变色微胶囊掺入透明印花浆料,采用平网印刷工艺得到光致变色印花织物。结果表明:乳化剂添加量为40 g/L,硅酸钠质量浓度为14 g/L时,光致变色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成型状况很好、包覆完整;光变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即便是最低光辐照度2,光照8 s,光变印花织物变色前后色差可达11.39,且变色寿命高于40 h。  相似文献   

18.
探讨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接枝法、染色法、印花法、纺丝法、后整理法、化学交联法在纺织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有机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性能优缺点及适用性。指出:用涂层法通过化学交联反应将壁壳中含有功能基团的微胶囊共价交联到棉织物上,得到的光致变色织物具有优良的结合牢度、水洗牢度、热稳定性、耐酸碱性和较鲜艳的颜色。认为:微胶囊化光致变色化合物能够显著拓宽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赵博研  赵玉珠 《纺织学报》2019,40(8):124-129
针对光致变色纺织品变色性能检测方法缺失的问题,以商品化的光致变色纺织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光致激发环境,采用手持式分光测色仪测量样品的颜色变化,研究光致变色纺织品的变色和恢复机制,建立光致变色纺织品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受光照射后样品颜色变化呈先深后浅趋势,并在照射3 min左右达到稳定;太阳光辐照度不会影响样品的变色与恢复过程,采用AM1.5滤光片,辐照度为1 000 W/m 2的标准太阳光作为激发光源照射样品5 min,并遮光恢复30 min,分别使用人眼和仪器评级测定样品的变色和恢复色差,均可有效检测光致变色纺织品的变色性能;该检测方法简单易操作,可靠性强,可标准化。  相似文献   

20.
光致变色织物就是具有光致变色功能的织物,它的出现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作战的需要,目的是实现军事伪装. 1 光致变色织物的变色机理 目前光致变色织物都是通过某种处理手段使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附着在织物表面或者纤维里面,使其具有光致变色功能.虽然机理复杂,但是光敛变色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子结构的改变而发生变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