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矿田或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模型以及不同剥蚀水平上的找矿标志组合,称为综合地学找矿模型。在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建立这种模型,为隐伏矿田隐伏矿床预测提供了系统的依据,该实例说明了模型研究在预测隐伏矿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物探组合方法在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一轮地质找矿的进行,地表易识别矿越来越少,找矿难度不断增大,寻找隐伏矿床成为地质工作所面临的紧迫课题,充分发挥地球物理方法在地质找矿中的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激发极化法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勘查手段,能快速圈定异常,确定找矿靶区,而EH-4是一种快速的电阻率测深方法,能完成剖面和测深双重功能,可以精确地探测矿体的三维形态、规模、产状变化和细部结构。激电和EH-4两者结合应用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达到更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3.
平桂地区不同隐伏矿床上方,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的特征不同。根据电导率异常的特征及其差异,能够进行隐伏矿床预测,区分隐伏矿床类型。本文以实例说明了电化学找矿预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青海拉水峡铜镍矿床综合找矿模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拉水峡铜镍矿区开展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电化学综合勘查方法找矿的基础上,通过对已知矿体的地质、地球电化学信息和低阻、高磁的地球物理找矿异常特征的研究,建立了拉水峡铜镍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电化学勘查综合找矿模型:以矿体的地质信息为基础,地球电化学异常、高精度磁异常及TEM异常的组合。利用综合找矿模型,进行了隐伏矿体的勘查和综合找矿预测,在矿区发现了4个地球电化学镍、铜的异常带,其中3个属于浅隐伏靶区,1个为深隐伏靶区。  相似文献   

5.
对已知矿田、矿床,经采样、加工、测试、慨括、抽象过程,建立起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模型。基于模型,通过理论标志正演和经济技术筛选确定最佳找矿标志组合。根据模型进行隐伏矿床预测的一般步骤是:初选靶区—优选判别—靶区验证。  相似文献   

6.
随着萤石矿找矿难度的加大,如何在浅覆盖区寻找、定位隐伏-半隐伏萤石矿体显得尤为迫切。以内蒙古林西俄力木台萤石矿为例,探讨了甚低频电磁法(VLF-EM)在隐伏-半隐伏萤石矿体定位预测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对该矿区甚低频数据进行Fraser滤波等技术处理,分析了矿区基本构造格局特征、异常体平面分布和产状特征,并结合矿区地质研究,圈出了7条成矿异常带。实践表明甚低频电磁法在萤石矿隐伏-半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研究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追索黑龙江铜山铜矿已知的隐伏矿体是否有向东南方向延伸的趋势,在铜矿区开展了以地电化学测量为主的找矿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地电化学测量在已知的矿体上方有明显的地电化学异常,说明地电化学测量在该矿区寻找隐伏铜矿是可行有效的;经过对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建立了找矿理想模型。结合本矿区的地质条件,在矿区外围开展了地电提取、土壤离子电导率、土壤吸附相态汞等研究,圈出具有找矿前景的靶区5处。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追索黑龙江铜山铜矿已知的隐伏矿体是否有向东南方向延伸的趋势,在铜矿区开展了以地电化学测量为主的找矿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地电化学测量在已知的矿体上方有明显的地电化学异常,说明地电化学测量在该矿区寻找隐伏铜矿是可行有效的;经过对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建立了找矿理想模型。结合本矿区的地质条件,在矿区外围开展了地电提取、土壤离子电导率、土壤吸附相态汞等研究,圈出具有找矿前景的靶区5处。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研究了河北省平泉县小寺沟铜钼矿床的航磁异常特征,新发现两条可能由隐伏中酸性岩体引起的磁异常带,推断在小寺沟含矿岩体南部存在较大的隐伏岩体;另外,在小寺沟铜钼矿床外围,依据1:25000高精度航空磁测固定了大量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并对矿床外围及深部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在已知矿床外围寻找斑岩型或热液型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该研究对解决危机矿山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对大红山铜矿以往地质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两年该矿山深部找矿工作中不断收集的地质资料及认识的矿床地质特征,提出了一些有关大红山铜矿深部Ⅵ、Ⅶ号矿带的控矿条件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布敦花铜矿床位于我国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区带——大兴安岭铜多金属成矿区带南部.经前人研究,认为布敦花铜矿床与燕山期中酸性杂岩体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但从1958年该矿床发现至今,对其成矿物质来源问题长期争论不休,本文从布敦花花岗闪长岩和赋矿围岩(二叠纪地层)的成矿元素丰度及布敦花铜矿床赋矿围岩、岩体和变质基底中的Pb同位素...  相似文献   

12.
北祁连四段朱家大山-大长乾铜多金属成矿带,是北祁连重要的铜多金融成矿带,带内出露出层为奥陶系,火山岩十分发育,铜矿化和铜化探异常十分普遍,带内典型矿床九个泉铜矿床,产于奥陶系基性火山岩,凝灰岩中,矿区内断裂,节理构造发育,可分东,西2个矿带,共有地表及盲矿体11条,矿床成因属火山喷气(流)沉积改造型,其物质来源于上地幔。  相似文献   

13.
中条山是中国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拥有著名的晚太古代“变斑岩型”铜矿峪大型铜矿床和元古代“层控型”胡家峪—篦子沟铜矿床,近年来又在中条山西南段的涑水杂岩中发现以变基性火山岩(斜长角闪岩)为容矿岩石的桃花洞铜矿。为了弄清楚该铜矿的形成时代及其成矿地质背景,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MC-ICP-MS)方法对桃花洞铜矿容矿围岩—涑水杂岩中的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脉和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2 625±11)、(2 592±16)、(2 548±15)Ma; 岩石中古老继承性锆石的年龄分别为(2 790±15)、(2 773±24)、(2 782±34)Ma; 三种不同成生顺序的岩石中均有大于2 700 Ma的锆石存在,且年龄相当接近; 中条山地区涑水杂岩可能最初形成于太古代。涑水杂岩作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容矿围岩,其成岩时代可以间接指示成矿时代,由此得出赋存在变基性火山岩层中的古火山含矿原岩建造型铜矿有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铜矿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斑岩铜矿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目前斑岩铜矿研究内容中的几个重要进展,如斑岩铜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成矿环境;成矿斑岩岩浆源区及其侵位;岩浆-热液转换过程以及不同成矿阶段石英-硫化物矿脉时空分布等等。斑岩铜矿研究正朝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发展,宏观方面表现在斑岩铜矿形成的构造地质背景,微观方面表现在成矿过程的精细厘定。随着SEM—CL和LA—ICP—MS分析测试技术的运用,斑岩铜矿成矿过程中铜(钼)硫化物的沉淀聚集过程将逐步展示于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5.
新疆萨吾尔山阔尔真阔腊金矿区的深部找铜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阔尔真阔腊地区位于新疆准噶尔西北缘萨吾尔山东部,为晚古生代岛弧构造环境,中性,中酸性火山一次火山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火山角砾岩,隐爆角砾岩及火山机构十分发育,对次火山岩型铜(钴)成矿有利,阔尔真阔膜金矿与福建紫金山,台湾金瓜石铜金矿均属于酸性硫酸盐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化蚀变特征极为相似,研究表明阔尔真阔腊金矿深部具有形成铜矿体的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是中国东部大型斑岩铜矿,由朱砂红、铜厂及富家坞三大矿床组成。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德兴地区朱砂红斑岩铜矿含矿花岗闪长斑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和磷灰石ID-TI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71.3±1.7)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MSWD)为1.4;热液蚀变磷灰石ID-TIMS U-Pb年龄为(170.6±1.0)Ma,MSWD值为0.49。上述年龄数据表明:朱砂红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侵位和铜钼成矿作用均发生在中侏罗世,从岩浆侵位到热液成矿具有较短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阿左旗土木特陶勒盖金矿位于乌力吉一欧布拉格铜、金成矿带上,区域成矿条件优越.通过对其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的论述,初步研究认为其成矿类型属为构造蚀变岩型和含金黄铁矿型,与保格切东南巴盟金矿属同一类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大姚铜矿银的赋存状态与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产于白垩系上统长石石英砂岩中,为典型的砂岩型铜矿。对矿床的矿石物质成分,银、铜、金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和矿床成矿特征研究结果:该矿床的银矿物有辉银矿、自然银、硫铜银矿、硫砷铜银矿、硫铁铜银矿、角银矿、银辉铜矿和银砷黝铜矿8种,其中后5种为本次工作发现;与铜矿带相对应,矿体有银矿物相带,并发现两个不同成因的“高银带”——原生高银带与次生高银带;原生矿体中银的峰值位于铜峰值的东侧,两者相距80~120m,规律性显著;矿床成因类型为多次叠加的沉积热卤水改造矿床;指出了大雪山背斜东翼南部倾伏部位为矿区外围找矿远景区,并在已知铜矿床内提出了两个高银预测区。  相似文献   

19.
四川红卓铜矿是一个新发现的矿点,研究程度比较低.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及室内综合分析,重新划定了矿区地层顺序,认为矿区构造为脆韧性和脆性2个层次.脆韧性变形以顺层剪切为特征,构造序列可确定为脆韧性顺层剪切→褶皱、逆冲断层→断层正滑.红卓铜矿在成矿特点上受构造影响明显,断层将矿区分为南西、中央、北东3个带,以中央带岩浆成矿作用显示最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瓦庙坡铜矿床地质矿化特征的分析,指出矿化带均赋存于银鱼沟群赤山沟组上段黑色片岩系,矿体受控于多期变形变质所形成的构造滑脱带,矿床具有层控性和构控性双重控矿特征;通过反演瓦庙坡地区区域构造演化史,分析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并将成矿作用划分为成矿预备期、构造增容期、热液成矿期3个主要的矿化期次;指出瓦庙坡铜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多因素控矿的热液矿床,并预测了区内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