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单孔喷油嘴直喷式燃烧系统的初步研究结果。该燃烧系统的特点是在普通轴针式喷油嘴头部附加一个喷注挡块,从而使其改变方向并在撞击挡块时产生油滴的二次雾化,以达到加大喷注在空气中的散布面积,提高油与气混合速率的目的。试验是在一台多孔喷油直喷式燃烧系统的单缸柴油机上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是可行的,并具有对燃油品质要求不高,工作可靠,起动性好等特点。与多孔喷油嘴式燃烧系统相比,目前该  相似文献   

2.
利用双像高速摄影研究柴油机燃油束撞击雾化及燃烧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双像高速摄影技术研究直喷式柴油机燃油束撞击雾化及燃烧过程。对轴针式喷油嘴在缸内的燃油束撞击挡块反弹雾化混合过程的火焰扩展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燃油束撞击反弹方向和喷油压力对油气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椭圆孔喷嘴的雾化特点和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圆孔喷嘴并非是柴油机燃烧系统最理想的选择。在一定长短轴比情况下,椭圆孔燃油雾化的混合特性明显好于圆孔喷嘴,如果与柴油机燃烧系统匹配适当,可以使柴油机性能大幅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4.
ω7油膜雾化燃烧系统已应用于6E150C型柴油机,并使该机性能大大改善,本文以实验研究为基础,详细分析了ω7油膜雾化燃烧系统的工作过程,其中包括油膜的形成,蒸发、扩散,与空气混合和燃烧。实验结果油膜面积和体积可以随发动机负荷变化而自动地调节,因此可以认为这使ω7燃烧系统在各种负荷范围内都获得较低的燃油消耗的较低的爆发压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形成碰撞式油束,其部加一挡块的轴针式喷油嘴在柴油机上应用的试验研究。该喷油嘴的特点是自喷同的燃油直接撞击在部挡块上,以其改变喷束的方向并产生油滴的二次雾化,从而达到加大喷束在空气中散布面积,提高燃民空气混合速率的目的。初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喷油嘴用于涡流室式柴油机,可以降低其燃油消耗率和排因度;用于直喷式柴油机,可以取代多孔喷油嘴使发动机良 地运转,但与多孔式油嘴的直式燃烧系统相比,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将燃烧室放在气缸盖上的新型油膜-雾化燃烧系统,并介绍它的结构原理和特性,在E160型单缸试验上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同时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柴油/甲醇的组合燃烧方式。在一台高速非增压直喷柴油机上采用组合燃烧方式进行了柴油机燃用甲醇的试验,对比了不同喷醇方式(单点喷醇和多点喷醇)对柴油机实行组合燃烧时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组合燃烧方式的柴油机燃用甲醇时,多点喷醇方式获得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品质等综合性能要优于单点喷醇方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低旋流进气直喷燃烧系统应用于195柴油机的试验结果,着重探讨了燃烧室结构尺寸和供油系统主要参数对柴油机性能和燃烧放热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这种燃烧系统应用于小缸径直喷柴油机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形成碰撞式油束,其头部加一挡块的轴针式喷油嘴在柴油机上应用的试验研究。该喷油嘴的特点是自喷孔喷出的燃油直接撞击在头部挡块上,以其改变喷束的方向并产生油滴的二次雾化,从而达到加大喷束在空气中的散布面积,提高燃油与空气混合速率的目的。初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喷油嘴用于涡流室式柴油机,可以降低其燃油消耗率和排气烟度;用于直喷式柴油机,可以取代多孔喷油嘴使发动机良好地运转,但与多孔式喷油嘴的直喷式燃烧系统相比,目前还存在油耗率和排气温度比较高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105系列直喷式柴油机新燃烧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出一种高性能柴油机燃烧系统,该系统完全是在燃烧理论和优化匹配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在缸径为105mm的柴油机上研究、试验所得。该燃烧系统在整机功率提高而耗油率减少的情况下对整机并无任何特殊的材料和加工等要求,使柴油机性能得到全面的提高,适合于大批量组织生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为基础,略去壁面区域复杂的传热、传质及蒸发等物理过程,在汽态喷雾的假设下,建立了以模拟直喷式柴油机喷雾碰壁燃烧过程的燃烧率、NO形成过程为目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验的比较证明,在汽态假设下,合适的构造子模型可以对该燃烧过程做出模拟.  相似文献   

12.
直喷式柴油机燃烧系统发展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本研究室多年来对B2、WS和DS等三代燃烧系统的研究概况和经验,基本结构和匹配参数;分析了喷油模型试验的结果,并比较了三者在12150L多缸柴油机上的实验结果。研究表明第三代的DS燃烧系统取得了更佳效果。最后,介绍了DS系统在高增压单缸柴油机上的近期成果,指出DS系统为提高直喷柴油机性能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进气涡流比对直喷式柴油机油束碰壁过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采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了小型直喷式柴油机缸内空气运动对油束碰壁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型直喷式柴油机中,燃油壁面喷射的反溅作用是燃油雾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油束在碰壁过程中,其锥角及贯穿速度均发生变化。不同的进气涡流强度,壁面油束的形状及其发展速度均不同,顺涡流方向壁面油束的扩展速度较快,随着涡流强度的增加,壁面油束只出现在顺涡流方向。空气涡流对燃油与空气混合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油束与燃烧  相似文献   

14.
在壁面布置限流沿 (BUMP)后 ,撞壁射流从壁面被剥离 ,形成二次空间射流 ,可大大加快空气与流体的混合速率。基于此 ,设计了带有 BUMP的燃烧室 ,采用了可灵活控制喷油规律的 FIRCRI电控共轨式喷油系统进行了发动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BU MP燃烧系统能显著降低 NOx 和碳烟排放 ,在平均有效压力为 0 .6 6 MPa(原机 5 0 %负荷 )时 ,烟度只有 0 .1BSU,NOx 为 42 0× 10 - 6;由于在缸内能够形成较均匀的混合气 ,缸内平均过量空气系数在 1.3~ 2 .0的范围内时 ,烟度一直保持在 0 .3BSU以下。实验还发现 BUMP的位置以及喷油定时对排放有重要影响。BUMP燃烧系统在降低 NOx 和碳烟排放方面显示了极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小缸径柴油机燃烧系统直喷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但仍面临实现柔和运行及降低有害排放产物的难题,燃烧室周边混合式燃烧系统具有工作柔和,变速适应性好等优点。但由于形成较多的壁面面膜,而使燃烧速率低,HC和微粒排放品质差,为此,本研究了旋转流场中轴针喷嘴油束扩展与混合的特性,提出了利用油束撞壁效应加速混合,改善燃烧过程的概念。在S195涡流室柴油机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单孔直喷式燃烧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高速摄影,利用激光衰减法,研究了小型直喷式柴油机缸内燃油雾特民生,特别是在缸内空气运动对燃油喷雾特性影响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柴油机狭小的燃烧室内,自由喷雾得不到充分发展便得快与燃烧室壁面发生碰撞,故油束的锥角比较小,燃油的密集程度比较高,受空气涡流吹拂而发生弯曲的程度很小,较强的空气涡流会降低喷雾的贯穿速度。  相似文献   

17.
双成像高速摄影技术及其在柴油机燃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于柴油机燃烧过程研究的同步双成像高速摄影技术。这种摄影技术是将激光焦点光阑阴影光路和直接摄影光路耦合成一个高速摄影系统,在同一幅底片的各1/2幅面上,同时清晰地记录柴油机在同一个燃烧过程中的喷雾、着火和火焰扩展过程,从而把喷雾过程与燃烧过程的研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深入研究柴油机燃油喷雾、混合和燃烧过程提供有效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柴油机燃烧室内的残余废气中和壁面上,存在固态微小碳粒,使喷雾两相流变成了喷雾三相流。本文探讨了碳粒对燃油喷雾、油滴破碎与聚合、油滴着壁特性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直喷柴油机喷油油线与燃烧室匹配的新方法,采用VC++6.0平台下AutoCAD2000的开发工具ObjectARX开发出的通用程序,能够对各种不同的燃烧室与油嘴的配合进行油线长度,落点位置,油束容积分配等项分析,为直喷柴油机喷油与燃烧室匹配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预燃室式LPG发动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改变原柴油机缸盖结构的前提下,将小型直喷式柴油机改造成预燃室式火花点火LPG发动机。在此基础上,对预燃室喷嘴直径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预燃烧系统作为主室的点火能量放大器和扰动源,可提高燃烧速度,缩短燃烧持续期,达到了稀气快燃的目的,可获得较好的动力性和改善排放,尤其怠速工况下NO排放非常理想。为CNG或LPG发动机的改造、理论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