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评析了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的三栋教育建筑:教育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敏纳尔特大楼。在这所1986年由OMA重新规划的大学校园中,汇集了诺特灵——里代克(Neutelings-- Riedijk)、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梅卡诺(MECANOO)的作品,也留下了荷兰建筑师思考现代建筑的印迹。  相似文献   

2.
张为平 《城市建筑》2009,(10):108-112
本次访谈基于以下两个主要目的:一方面,试图通过中国建筑师在荷兰的研究及设计经历来审视迥异的工作方式背后深层次的文化,行业及社会现实差异:另一方面,通过呈现以荷兰式的思考方式操作中国建筑项目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创新式,研究式设计思维可能带给国内建筑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现代建筑——结构的理性与激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武生 《华中建筑》2002,20(4):15-18
该文从现代主义的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的作品出发,在说明了结构的理性作为建筑理性内核的重要内容的同时,强调了激素所起的更为重要的作用,既人类思想观念的表达,只有将这种理性与激素融合于作品中,才能建构真正地时代精神的建筑精品。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26日~4月18日,北京方家胡同的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Studio-X Beijing)内,被策展人、建筑批评家史建称为贫穷的展览—人民的建筑:谢英俊建筑师巡回展以非常丰富的内容呈现给公众。  相似文献   

5.
《中国建设信息》2005,(2):13-17
2005年是国家推行的节能年,有专家预言:节能已经成为中央空调行业必须审视的一个问题,在目前能源紧张的情况下,能耗大的传统中央空调产品必将为节能型中央空调所代替。据权威部门统计: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用和商用空调的大量使用,电网的负荷较大,尤其是在发达城市的冬夏两季,空调耗电已经占夏季电力高峰期负荷的40%左右.这也是2004年全国2/3的省份出现“拉闸限电”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夏铸九 《新建筑》2007,(6):6-10
从理论与专业的角度,回顾过去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的教育目标和在知识上的主要发展线索,以及实际执行时遇到的困难。在教育目标上,面对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资源不足的现实,专业的通才教育是核心教师共同的目标,针对建筑、城市规划、地景建筑三者的共享知识,提供规划与设计的专业训练。由于教师职业多为台湾归国留学生中的一时之选,以及发扬开放而自由的台大学风,学生与教师适时地响应了当时台湾社会的变动,这主要表现在对一系列的都市运动的响应之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力。面对当前空间与社会的巨变,首先是学生们提出改革的要求,于是教师提出新的因应方向,响应他们的期望,推动机构本身在改革过程所急需的人事、教学与研究的再建构。这是建筑与城乡研究所面对的21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背景建筑?有哪些设计原则和手法?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初步探讨。同时,结合呼和浩特草原研究所的创作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设计》2010,(1):72-101
Monolab建于1999年,目标是高级建筑和城市规划的研究,简易和实验是Monolab的主题。Monolab致力于通过提供高效、清晰的概念和先进的分析手段,综合当代文化处理复杂的项目Monolab设计领域广泛:从家具设计到别墅,由住宅项目、城市计划从车站和城市中心到销售中心。  相似文献   

9.
国萃 《中外建筑》2010,(4):36-39
<正>生活在Delft,古老的中世纪教堂、幽静的荷兰式住区,房门外自由戏水的野鸭……荷兰的城市没有西班牙的美艳,却多着几许弥漫着烤面包香味的生活气息。终于有一天,这种心灵和视觉上的恬淡被一座看似"巨型心脏"的城市雕塑惊碎。D-tower,荷兰杜廷赫姆市交互感应式  相似文献   

10.
潘玥 《建筑师》2021,(6):47-57
自工业社会起,现代建筑与风土世界之间的关系呈现从矛盾到融合的复杂演变.其中,建筑师考察、认知和转换风土世界中的设计资源,修正现代建筑自身进程的思维轨迹和操作方法值得深入探讨.文章聚焦于德国建筑师布鲁诺·陶特在德国、日本、土耳其等若干地区所对应的人生阶段当中,与风土建筑相关的文本著述与设计作品,分析其对风土建筑价值认知的发展动力和实践路径的相应改变,重拾风土建筑在现代建筑自身进程中的反思和镜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褚冬竹 《建筑师》2018,(1):81-89
荷兰作为建筑设计及创意产业强国,已形成了长期的世界性影响。这一切与荷兰的自然地理与社会历史有着密切的关联。在21世纪之初荷兰建筑被誉为\"超级荷兰\"之后,荷兰建筑与建筑师在近20年时间里不断调整变化,以更为广泛的介入性延展至社会与自然中的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追溯了二战后十年间《建造周刊》《论坛》《天主教建筑期刊》等重要期刊的创立(重建)与发展的历史,管窥战后荷兰专业建筑期刊业的全貌.文章讨论了展现在战后荷兰建筑期刊中的多元思想——米拉斯所代表的中间路线,J·B·巴克马、J·H·凡·登·布鲁克、A·E·凡·艾克代表的新一代先锋思潮,J·朗普雷·莫里哀领导下的战后传统主义...  相似文献   

13.
近代天津开埠以后,尤其北洋新政的推行,促进了城市博览事业的发展。文章梳理了近代天津自北洋新政至民国政府时期博览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探讨了近代天津博览建筑从沿用传统、效仿西法到走向现代三个不同阶段的特征,揭示了在政权更迭、文化冲击、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下近代天津博览建筑的产生与转型。  相似文献   

14.
建筑设计工具作为实现设计目标的技术载体,在发展进程中逐渐演化,如今已成为建筑设计本身的一部分,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明确建筑设计工具发展方向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本文以建筑设计工具发展的进程为基础,采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构建其发展逻辑,了解其本质属性与发展规律。以此得出,建筑设计工具正朝着更为完善的智慧工具发展,将对建筑设计带来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苏州现代建筑创作中需要对地域文化和地域环境的充分考虑,运用现代建筑的处理手法对传统建筑元素和构件进行提取和象征性处理,形成一定的形式法则和认知。在建筑创作中将这些符号和元素进行简单的几何处理,形成新建筑各个构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新建筑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6.
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艺术设计、电影、摄影和诗歌构成了艺术体系的核心,在形象表达和图像作用的类比方面,当代建筑与艺术具有共性,建筑是社会、城市空间和场所的艺术。建筑批评与艺术批评在意识形态批评、价值批评、符号批评及方法论上具有相似性,在许多情况下甚至具有同一性。由于建筑与艺术领域的扩展,建筑与诸多艺术领域的融合导致建筑批评必须从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汲取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17.
邹广天 《建筑师》2017,(6):109-115
哈雄文1927年在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国留学,1932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和艺术系,1958年由同济大学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筹建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他是我国第一代建筑与城市规划的留学生和前辈建筑师之一,是我国近现代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的设计大师、学术大家、政府高级行政官员、职业团体领导人、教育家。本文谨从富国利民心、建筑教育情等方面来叙述哈雄文先生所走过的建筑与城市规划人生路,谨以此来纪念其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18.
阎凤祥 《华中建筑》2007,25(4):7-18
通过对建筑学的危机及其归位、建筑美和生活美、建筑的艺术性、建筑艺术和实用艺术、建筑理论的贫困及其解脱这几个方面的论述,对建筑学的有关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思考,有助于人们深入地了解建筑学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相似文献   

19.
周剑云 《世界建筑》2003,(12):80-81
本文介绍了德国慕尼黑工业技术大学的托马斯·史密特教授的《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一书,探讨建筑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建筑形式的问题,为我们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人类建筑活动总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紧密地相联系的。一种建筑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复古主义思潮源于时代的错位,而模仿抄袭西方建筑的倾向则源于地域的错位。只有既不复古,又不模仿抄袭,才能走出一条创新的路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