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嵌岩地下连续墙的结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基础地下连续墙设计,设计并进行了嵌岩地下连续墙承载能力的室内结构模型试验,以验证地下连续墙极限承载能力和参数取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圆塔形锚垫板采用多级台阶的结构形式进行分散传递锚固力,进而提高锚垫板的承载能力。该文以OVM.M15-9D、OVM.M15-12D锚垫板为例,通过改变其结构形式,即去除末端二级台阶,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和荷载传递试验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其对锚垫板承载能力的影响,并分析了多级台阶在锚下混凝土中的传力形式。  相似文献   

3.
隧道式锚碇的楔形结构造成锚–岩系统在不同的加载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承载能力,其中极限承载力又因锚–岩系统的破坏类型不同发掘空间巨大。首先基于一般力学原理和方法,分析锚–岩系统可能的破坏类型和隧道锚承载的阶段性,提出不同阶段隧道锚的承载力估值公式。利用数值试验和自编的破坏面追踪程序,揭示锚–岩系统的破坏演化规律,同时探究锚体结构楔形角和埋深对隧道锚的破坏面形态、破裂角和承载力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破坏性数值试验追踪得到的锚–岩系统最终破坏形态为下窄上开口的倒喇叭形,室内2D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该破坏形态。(2)锚–岩系统的承载具有显著的三阶段特征,加载初期锚–岩界面无附加应力产生,中期界面压应力随工程荷载近似呈线性增长,加载后期界面压力随围岩破坏迅速降低。阶段承载的力学机制在于:隧道锚初始承载力仅依赖于锚体结构自身,由锚碇自重和由自重产生的界面挤压力、抗剪力两部分组成;而极限承载力取决于锚碇夹持岩体的范围,因而依赖于破坏面的位置、形态和破裂角等数据。数值试验揭示的锚–岩界面的应力随荷载变化曲线和锚–岩系统塑性区的扩展过程佐证了力学模型概化和阶段划分方法的合理性。(3)根据锚体楔形角和埋深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浅埋深、大楔形角情况下,破坏面倾向于圆台状;当埋深在35~45 m、楔形角为2°~6°时则破坏面呈喇叭状,埋深较大时倾向于界面破坏。喇叭形较窄段破裂角为2~3倍楔形角,较宽段破裂角则在20°~25°范围内,拐点位置距后锚面的距离稳定在1/2H处。(4)隧道锚的埋深不影响初始承载力,但极限承载力随埋深增加而增大;随楔形角的增加,初始承载力逐渐走低,但极限承载力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表明锚碇结构存在优势角。  相似文献   

4.
超深嵌岩地下连续墙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伟  刘玉涛  吕鹏 《建筑施工》2002,24(5):397-400
结合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基础工程地下连续墙设计工作,进行了超深嵌岩地下连续墙承载能力的室内试验,校核了该设计断面的安全程度,同时检测了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地下连续墙的工作性态,发现其内力和变形带有深梁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混凝土结构受剪状态下对后锚固群锚系统承载力进行分析,阐述了后锚固锚栓受剪连接破坏形式,进行了混凝土结构群锚系统抗剪承载力的试验及有限元分析,通过对比试验结果、有限元分析值及相关规范与技术手册推荐公式值,提出了进行后锚固群锚系统抗剪极限承载能力设计的若干建议,为群锚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下工程中岩锚吊车梁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现有岩锚吊车梁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基本假设中存在的缺陷;然后,对岩锚吊车梁的可能破坏形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受拉锚杆屈服是岩锚吊车梁破坏的开端,在设计计算中应作为重点;最后,对岩锚吊车梁结构改进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合理布置锚杆的条件下,可以将岩锚吊车梁和岩壁接触面整合成一个斜面,便于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某在役双曲拱结构桥梁为研究对象,系统综合评价了桥梁的荷载检测中常用的车辆荷载检测及常规方法检测,在基于真实荷载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出具了相应的荷载检测报告,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改造方案。为了确保双曲拱的加劲肋的抗变形能力及强度,采用外包混凝土增大截面配合喷锚技术进行综合补强和加固,并对桥梁结构的加固前后构件的应力-应变响应及承载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并为同类型桥梁结构加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复杂地质条件下岩锚吊车梁结构三维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岩锚吊车梁与围岩联合工作原理,提出了岩锚吊车梁与围岩联合受力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拉西瓦水电站地下厂房岩锚吊车梁的分析计算,给出了岩锚吊车梁的受力特性,说明了所选择的吊车梁结构参数和锚杆支护参数是基本可行的,论证了吊车梁结构的合理性,为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厂房岩锚吊车梁的结构受力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内81座悬索桥锚碇形式的统计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研究资料,分析了目前我国隧道锚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了目前隧道锚在承载变形特征、破坏模式及抗拔力计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课题组在软岩地层中开展的四次缩尺模型试验,验证了在软岩地层中修建隧道锚的可行性,明确了影响软岩隧道锚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认为以下4个方向是今后研究的重点:(1)研究软岩隧道锚传力机制,探讨软岩隧道锚的破坏形态和长期稳定性;(2)针对不同的破坏模式,研究相应的加固措施;(3)掌握破坏面上应力分布状态是计算锚碇系统承载能力的关键;(4)模型试验和离散元等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隧道锚在主缆拉力作用下的变形-破裂-失稳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高拉拔荷载作用下浅埋软岩(泥岩)隧道式锚碇的稳定性(强度特性、变形规律及长期稳定性),以某在建的长江大桥隧道式锚碇工程为依托,开展了缩尺比例为1∶10的浅埋软岩(泥岩)隧道式锚碇原位模型试验(蠕变试验、极限破坏试验)。研究发现:浅埋软岩(泥岩)隧道式锚碇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在设计荷载甚至在高于设计荷载几倍的荷载作用的情况下,其蠕变变形呈现出基本上趋于稳定的趋势,具有一定的长期稳定性。其破坏模式为锚塞体上方的岩体破裂成块体状,锚塞体下方沿与岩体接触面产生整体错动,破坏的下边界为锚塞体与岩体的接触带,锚塞体混凝土未发生破坏。此外,还探讨了在高拉拔荷载作用下,锚塞体地表围岩蠕变变形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锚塞体地表围岩、深部围岩各部位的变形规律。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柱间设置连续承台梁,并用锚杆静压桩对基础进行加固,使加固基础形成桩-承台梁托换结构;用断柱顶升法对上部结构进行整体纠偏,使建筑物回复垂直。因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产生整体倾斜时,采用该综合纠偏技术安全可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预应力锚索电隔离防护技术及其测试方法,进一步研究了锚索双层电隔离防护技术的主要结构特点和技术性能,进行了锚索室外长期电隔离防护性能监测和我国台湾现场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环氧喷涂钢绞线和锚索波纹管组合的OVM双层电隔离防护锚索在潮湿等恶劣工况下能有效实施电隔离防护,其永久防护的隔离电阻值满足欧洲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土层锚杆时间效应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炜  王雷  门玉明 《山西建筑》2010,36(30):83-85
利用土层锚杆模型试验研究了拉力型和压力型两种类型锚杆的应变随荷载和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对同列锚杆的锚固段末端、滑面处的应变分析和对比,得出了拉力型锚杆比压力型锚杆的“时间效应”更为明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锚固技术可以提高岩土边坡稳定性是解决岩土边坡工程复杂的工程问题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因此它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介绍了锚固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锚杆的锚固机理,对锚杆锚固质量优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获得了一些有益结论,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于浩 《山西建筑》2010,36(4):137-138
结合锚杆锚固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对锚固质量不同、长度不同的15根锚杆进行锚固质量的现场无损检测试验,进一步说明了锚杆锚固质量动测技术是一种方便易行、测试精度能满足现场技术要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万科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技术体系的发展思路、主要特点和工程应用实例,并重点阐述了预制复合夹芯保温外墙技术和新型水泥灌浆钢筋连接技术。结合技术特点,施工中采取了专项控制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以济南第五医院基坑为实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深基坑桩锚支护模拟模型。对支护结构进行开挖支护施工过程的三维动态模拟,得到深基坑水平位移、竖直位移和锚杆的内力、土体应力应变等数据,为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并对深入了解桩锚支护作用的机理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遇春  皋祥 《山西建筑》2010,36(7):354-355
根据泄洪隧洞加固的实用性、可行性、经济性的特点,选用注射式植筋胶作为锚筋结构胶进行加固处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以推广植筋工艺在结构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地铁接地电阻的检测工作是地铁各设备防雷及电气安全性能检测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准确性是确保检测数据公正科学的前提,但实际检测中受到检测环境和对象的限制,不能按规定要求布置接地棒或使用标准长度测量导线的情况经常发生,文中介绍地铁接地的含义并结合其特殊性论述接地电阻检测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无锡市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监督管理系统》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运用互联网平台,动态建立全市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信息数据库,为检测机构提供检测质量信息,对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实施动态监管的平台结合该系统在无锡市开展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监督管理的情况,介绍了其构成、主要功能和在加强检测机构基本信息管理、试验人员管理、检测仪器管理以及对检测机构实施检测行为管理、规范参建各方质量行为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