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絮凝剂加入量以及含氟聚合物生产中产生的废水组分过硫酸铵、全氟癸酸铵盐(全氟-2,6-二甲基-4,8-二氧杂癸酸铵)和NP-10乳化剂含量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过硫酸铵对PAC-PAM絮凝剂水处理没有影响;全氟癸酸铵盐会导致PAC-PAM絮凝剂絮凝沉淀,从而使得水处理效果降低;NP-10乳化剂大幅增大了废水黏度,加之NP-10乳化剂的分散性,导致PAC-PAM絮凝剂净水效果大幅度降低。PAC-PAM絮凝剂的加入量会直接影响废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唐仕  李嘉诚  牛迪  林强 《化工科技》2011,19(3):16-20
选用复配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生物柴油的乳化剂,考察了2种壬基酚聚氧乙烯醚m(NP-6)∶m(NP-10)、复配表面活性剂HLB值、m(油)∶m(表面活性剂)、水滴加速率以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纳米乳液乳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制取纳米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m(NP-6)∶m(NP-10)=6∶4,复配表面活性剂HLB值为11.88,m(油)∶m(表面活性剂)=1.6~1.8,水滴加速率在0.7mL/min以下,以及搅拌速度为700~800r/min时,在25℃下用乳化反转点法制得稳定的水包油纳米乳,此条件下纳米乳颗粒形貌为球形,粒径分布主要在20~30nm。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SBS的氯甲基化反应,考察了加料方式、反应温度、氯甲基化试剂、催化剂、溶剂、反应时间对SBS氯甲基化反应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18℃,SBS甲苯溶液的质量浓度O.025g/mL,n(SBS):n(SnC14):n(C1CH2OCH2CH2CH2CH2OCH2C1)=1.2:1.0:1.8时,SBS的氯甲基化程度达32.13%·通过红外光谱法与Volhard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与组成,测试了产物的溶解性能,并对SBS的氯甲基化反应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预聚物为助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十六醇为助乳化剂和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细乳液聚合反应速率.考察乳化剂浓度、助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预聚物浓度、预聚物分子量以及反应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速率RP随着乳化剂浓度或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加,随着助乳化剂浓度的提高而减小,引发剂浓度对RP影响不明显.在相同条件下,加入预聚物的细乳液体系聚合速率RP在聚合反应前期比常规细乳液有明显提高:PMMA(MH=520000)浓度为2×10-3mmol·L-1时,RP的最大峰值为1.84×10-2mol·L-1·min-1.预聚物PMMA在MMA细乳液聚合体系中,可以提高聚合速率和增加体系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提高乳聚丁苯橡胶转化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吉林石化公司生产的丁苯橡胶(1500)为研究对象,以12 h内聚合转化率达到(70±2)%、产品性能与转化率为(62±2)%者相当为目标,研究了引发剂、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电解质、单体配比与纯度及乳化剂等对丁苯橡胶聚合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转化率丁苯橡胶胶乳的机械稳定性及丁苯橡胶生胶和硫化胶的性能。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原材料品种和规格的前提下,于氧化剂用量110%(以标准配方所用质量为100%计,下同)、还原剂用量100%和助还原剂用量110%,硫醇初始量与补加量的质量比为100/20、补加时机在反应开始后2 h,电解质用量为110%~115%、初始时一次加入,丁二烯与苯乙烯的质量比为(72.0/28.0)~(72.5/27.5),乳化剂初始量与补加量的质量比为100/10、补加时机在反应开始后2 h的条件下,在12 h内可以使丁苯橡胶1500的聚合转化率提高到(70±2)%,并确保其产品性能全部达到国标优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6.
影响偶氨法常压氢化丁苯胶乳氢化度及凝胶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水合肼(N2H2·H2O)/H2O2/CuSO4使冷法聚合丁苯胶乳在常压下氢化的各种条件,包括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催化剂CuSO4的用量、N2H4·H2O及H2O2的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对氢化丁苯橡胶氢化度及凝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质量分数为0 8%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乳化剂,CuSO4催化剂用量为0.0025 mmol/g,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7h,N2H4/C=C之摩尔比为1.8,H2O2/N2H4之摩尔比为1.5时,可得到氢化度为98%。凝胶质量分数小于0.6%的氢化丁苯橡胶。  相似文献   

7.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和烯丙基聚乙氧基磺酸盐(SE-1ON)为复合乳化剂,水溶性低分子有机脲为链转移剂,乙酸乙烯(VAC)、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主要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塑料瓶用新型标签黏合剂.考察了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乳化剂...  相似文献   

8.
刘浪  杨顺利  李鸿波 《精细化工》2011,28(4):410-412
以糠酸为原料,经过酯化、氯甲基化、水解、氧化得到2,5-呋喃二甲酸,并对各步反应中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酯化反应时间为10 h,氯甲基化反应温度为35~40℃,水解反应原料摩尔比为n(氢氧化钠)∶n(5-氯甲基-2-呋喃甲酸甲酯)=2.1∶1,氧化反应体系pH=7~8,反应总收率47.5%。按该工艺顺利完成了3次20 L扩试反应,平均收率可达47.3%,产品HPLC纯度大于99.4%。  相似文献   

9.
选用型号为SBS-4303的丁苯橡胶作为反应原料,在反应釜中溶解到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为3. 5∶1的混合溶剂中;将质量比为溴素∶四乙基溴化铵∶丁苯橡胶为8∶6∶3的溴素和四乙基溴化铵按比例加入到水中混合反应制备三溴化四乙基铵固体。将三溴化四乙基铵溶解到二氯甲烷和甲醇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溶剂中;将反应釜的的温度控制在10℃,将上述的三溴化四乙基铵混合溶液滴加到反应釜中,使其缓慢的和SBS-4303发生反应。滴加结束保温反应3 h,后加入丁苯橡胶质量2%的四氯化锡催化反应,慢慢升温到39℃,继续保温反应10 h。反应结束后,蒸馏釜中加入足量的水,同时按照水质量的3%加入TXP-10分散乳化剂使其完全溶解,将釜的温度提升到90℃。搅拌下将反应结束的溶液慢慢滴加到提取釜中,滴加过程中产品析出的同时,反应溶剂同时从釜中蒸出,冷却回收后循环使用。析出的产品通过离心、干燥、化验后,按照1. 5%的比例加入马来酸二丁基锡对产品进行处理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最后对产品进行包装。离心液循环套用。  相似文献   

10.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合成了阳离子淀粉-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讨论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壳聚糖用量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AGU]=0.20 mol·L-1,mCTS/mCS=1/6,[AM]=1.0 mol·L-1,[Ce4 ]=5 mmol·L-1,T=60 ℃,t=3 h,转化率和接枝效率可分别达到88%和92%以上.壳聚糖与阳离子淀粉质量比增大,转化率增大,接枝效率则随着壳聚糖用量增大一直降低,说明壳聚糖的存在,丙烯酰胺均聚的几率增大.  相似文献   

11.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chloromethylation reaction of polystyrene and polysulfone for obtaining soluble chloromethylated polymers with a high degree of substitution. The mixture of paraformaldehyde/chlorotrimethylsilane as the chloromethylation agent, stannic tetrachloride as the catalyst, and chloroform as the solvent was used for the chloromethylation reaction of these polymers. The degree of substitution and the chlorine content depend on the [SnCl4]/[polymer structural unit], [Me3SiCl]/ [polymer structural unit] molar ratios and the reaction time.  相似文献   

12.
在炭黑填充型粉末丁苯橡胶的制备过程中,发现过量外加乳化剂的引入可造成胶乳凝聚颗粒较小甚至不能完全凝聚,说明外加乳化剂对原有胶乳体系的凝聚效果存在影响,而这方面却甚少报道。本文研究了外加乳化剂的类型和用量、凝聚剂类型等因素对丁苯(SBR)胶乳在凝聚前后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及凝聚物中成块物的比例等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外加乳化剂对SBR胶乳体系的影响和胶乳凝聚的微观机制,即:外加乳化剂只在胶乳体系凝聚过程中才对原有胶乳体系产生影响,非离子型乳化剂可以使胶乳体系重新稳定。  相似文献   

13.
曲茵  孙春福  李辉  李英超 《弹性体》2012,22(5):46-48
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适用于聚氯乙烯(PVC)改性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的种子胶乳,利用一步法工艺获得一定粒径的丁苯胶乳,研究了乳化剂加入量、加入方式,聚合温度,聚合反应时间对粒径的影响,合成了粒径在200~300nm的丁苯胶乳。  相似文献   

14.
MBS树脂合成技术的中试研究(Ⅰ)SBR胶乳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单体配比和SBR胶乳粒径对PVC/MBS合金抗冲性能和透光率的影响方面详细阐述了MBS接枝用SBR胶乳“粒子设计”的依据;在小试配方的基础上进行了SBR胶乳的中试试验,着重研究了SBR胶乳聚合过程和乳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搅拌速度等对SBR胶乳粒径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将SBR胶乳中试结果与小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确定了中试配方和工艺条件,为5000t/aMBS生产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影响丁苯胶乳粒径大小的因素:乳化剂、引发剂、固含量、电解质及单体加入方式。研究表明乳化剂浓度、固含量、电解质浓度及单体加入方式是控制丁苯胶乳粒径的关键性因素。通过适时补加乳化剂,选取适宜的电解质浓度,适当的固含量及采用种子半连续加料方式有利于增大丁苯胶乳(SBR)粒径。  相似文献   

16.
E10含水乙醇汽油微乳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E10含水乙醇汽油的相分离机理,用相分离温度表征含水乙醇汽油的稳定性,比较和优化乳化工艺,应用微乳化理论优选和复配乳化剂,对E10含水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微乳化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乳化剂的选择和复配在基于亲油亲水平衡(HLB)值理论的同时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HLB值理论复配的SPY乳化剂可以获得比单一乳化剂更好的乳化效能。使用超声波乳化,乳化时间为30 m in时,添加0.65%~0.85%SPY乳化剂的95%乙醇度E10微乳化含水乙醇汽油可以在0~40℃范围内保持稳定30 d以上;添加2%~2.5%SPY乳化剂的95%乙醇度E10微乳化含水乙醇汽油可以在-10~40℃范围内保持稳定30 d以上。  相似文献   

17.
杨磊  李凌  李玲 《弹性体》2013,23(4):28-32
以概率论中的大数法则和中心极限定理为基础,通过对成核阶段条件的简化,建立了丁二烯/苯乙烯乳液聚合成核阶段的Monte Carlo模型,模拟考察了乳化剂、引发剂浓度对丁苯乳液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对丁苯乳聚成核阶段模拟结果进行回归表明,乳胶粒数目N p与乳化剂浓度[S]和引发剂浓度[I]的关系为:N p=k[S]0.606 2[I]0.405 5,与Smith-Ewart经典理论相吻合。改善乳液聚合生成的乳胶粒径分布以及乳胶粒数目是提高乳液聚合中单体转化率最为有效的方法。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将单体转化率从62%提高到70%,引发剂浓度的增加量应在12.90%~34.89%(摩尔分数)之间,乳化剂浓度的增加量应在12.6%~22.16%(摩尔分数)之间。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数据吻合,验证了模拟计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以1-甲基咪唑和氯化苄为原料合成中间体氯化1-苄基-3-甲基咪唑([BzMim]Cl),而后与氟硼酸钠交换阴离子合成了一种新的离子液体[BzMim][BF4],并考察了该离子液体催化甲苯与盐酸和聚甲醛的氯甲基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BzMim][BF4]能够催化以浓盐酸为原料的氯甲基化反应,目标产物甲基苄基氯的产率与文献报道以离子液体C12mimBr催化干燥氯化氢为原料的相仿;对同为浓盐酸原料的氯甲基化反应,其单氯甲基化选择性远高于文献报道的以离子液体[emim]BF4为催化剂的35%;当[BzMim][BF4]与甲苯的摩尔比为0.3,多聚甲醛(PF)与甲苯的摩尔比为1.3,浓盐酸与甲苯的摩尔比为7.5,80 oC下反应8 h时,目标产物甲基苄基氯的产率达到88.5%,单氯甲基化选择性高于99%。  相似文献   

19.
The change in the porosity of styrene-divinylbenzene (S-DVB) copolymers during the chloromethylation reac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pparent densities and equilibrium swelling in toluene. Maximum porosity of S-DVB copolymers does not change appreciably with the chloromethylation reaction. Only a slight decrease in the maximum porosity was observed in rigid networks, probably due to the partial destruction of the pore structure. However, with the substitution by chloromethyl groups, the degree of swelling decreases, which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the stability of the porous structure in chloromethylated copolymers.  相似文献   

20.
简介了单体在聚丁二烯胶乳、丁苯胶乳上的接枝反应机理,并对影响该过程的各种因素,如引发体系、胶乳性质、单体加入方式、乳化剂、硫醇、聚合温度及搅拌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