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无线/有线混合网络中,无线误码丢包和网络拥塞丢包的区分问题,对丢失包对(Loss Pair)中探测包的ROD统计概率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Fuzzy模式识别的丢包区分算法,仿真验证表明,该算法较当前主要TCP版本及典型区分算法具有更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医疗设备监测系统中,因网络拥塞和储存速度缓慢,造成的网络丢包现象,设计并实现了数据传输改进方案,该方案采用TCP拥塞控制和多线程双缓存算法.TCP拥塞控制通过动态队列管理算法,设定最大丢弃概率,对TCP连接请求进行管控.多线程双缓存算法通过双线程缓存队列对数据包完成储存.实验在45、55、65台设备同时发送数据时...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的有线网络不同,无线多跳Ad hoc网络的拥塞主要表现在MAC层的介质竞争,MAC层与TCP层的跨层设计是提高网络性能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MAC层拥塞测度的TCP跨层设计方案,当拥塞指示信号超过设置的拥塞门限,对转发的数据包打上标记并通过ECN机制把拥塞信息经ACK捎回给发送端,发送端据此来调节TCP数据流的发送速率.仿真结果表明了RTS重传次数、帧服务延时和信道忙碌比这些MAC层拥塞测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且网络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TCP拥塞控制协议在有线/无线混合网络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通信系统加性噪声分析方法和信道容量理论,将端到端链路背景流量等效为加性噪声,建立了链路等效噪声模型。研究了基于等效噪声模型的端到端链路带宽估计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噪声模型的TCP拥塞控制算法(N-TCP)。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带宽估计方法准确有效,新的拥塞控制算法和传统的TCP协议兼容性好,具有良好的抗随机丢失能力和公平性,适宜于存在随机丢失的无线/有线混合网络。  相似文献   

5.
由于采用争用信道的方式 ,半双工无线局域网存在着潜在的不对称性 ,严重影响 TCP传输性能。在本文中采用 ACK滤除算法来改善该网络环境下 TCP的传输性能 ,并通过仿真方式获得在该网络环境下的性能比较。仿真结果表明 ,在该网络环境下 ,ACK滤除算法可以有效提高 TCP的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方案,通过对比各种嵌入式TCP/IP协议栈和分析TCP/IP协议栈各层的原理,开发了一种独立于操作系统的嵌入式TCP/IP协议栈,该协议栈适用于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在不同的平台上只需对其物理层进行极小的修改就能正常运行,且兼容已有的几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采用争用信道的方式,半双工无线局域网存在着潜在的不对称性,严重影响TCP传输性能。在本文中采用ACK滤除算法来改善该网络环境下TCP的传输性能,并通过仿真方式获得在该网络环境下的性能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该网络环境下,ACK滤除算法可以有效提高TCP的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TC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流的平均发送数率,减少发送数率的波动,提高网络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参数设置的AIMD(Additive Increase Multiplicative Decrease)算法(A-AIMD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网络处于稳态运行时,使用A-AIMD算法能提高TCP流的平均发送速率,减小发送速率的波动性;在网络中有可利用的链路资源时,使用A-AIMD算法能快速地对可用资源进行最大占用,同时与Reno算法保持一定的TCP友好性。  相似文献   

9.
网络拥塞已经成为制约因特网发展的瓶颈.在众多TCP拥塞控制算法中,TCP Vegas表现出比其他算法更为优越的性能,但是在特定环境下也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对网络拥塞策略的研究和Vegas性能的分析,验证了Vegas整体性能优于Reno的结论,并通过分析Vegas的特点,针对α和β的值对公平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在TCP V...  相似文献   

10.
无线通信道不同于有线信道,其误码率可能高至10^-1,且变化范围很大,而目前联网的事实标准之一的基本以太网的TCP/IP协议,其适用于有线信道的帧格式在无线信道中则显得效率过低,在分析信道利用率与信道误码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信道数据传输的自适应帧长度算法,并在模拟无线环境下对上述理论和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互联网上的扫描行为进行观测,采用基于动态暗网的互联网背景辐射(IBR)流量实时采集算法实现对IBR流量的采集,并对采集到的IBR流量进行分析;设计算法过滤出扫描流量,进行面向端口的扫描行为观测. 该动态暗网是相对稳定且分散的,不易被定位,通过其获取到的IBR流量是进行扫描分析的可靠数据源. IBR流量主要由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ICMP)这3种协议组成,其中TCP流量占90%以上,与正常流量中3种协议的分布不同. IBR流量得到的TCP、UDP、ICMP流量都以扫描流量为主,且广泛采用水平扫描的形式. TCP、UDP的热门扫描端口都是危险端口,证明面向端口的扫描行为分析对于发现互联网中新出现的漏洞有重要作用. TCP端口扫描行为较分散,UDP端口扫描行为较集中.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开放系统互连协议(OSI)主机与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主机互联互通,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发环境(ISODE)建议方法为传输层网桥,但该方法要求重新编写主机传输层应用编程接口(API). 在对比分析TCP和4类传输协议(TP4)特性后,提出了一种具有TCP和TP4协议转换功能的传输层网关设计方法. 与网桥方法相比,此方法具有主机软件移植复杂度更低的优点. 此外,所设计的自适应算法通过动态调整TCP、TP4流控窗口实现了传输层网关的拥塞控制,并自动平滑2种网络速率差异. 经下一代航空电信网(ATN)试验网测试表明,该网关能有效实现异构主机互联并保证了传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动态门限变速增加的慢启动算法.将Vegas和TCP Westwood的关键技术应用到了TCP首次慢启动过程。并提出了动态设定慢启动门限和分段的窗口增加柱度的算法.动态门限麦速增加通过对链路可用带宽的估计来设置慢启动门限.使其不会出现多包丢失。从而过早地进入拥塞避免阶段,所以动态门限变速增加能够迅速到达稳态.利用Vegas瓶颈链路队列长度的值.对窗口增加粒度进行分段控制,能够根据瓶颈缓冲区的队列情况来调整窗口增加粒度.该算法能够在多种网络环境下。避免慢启动阶段的多包丢失。迅速到达稳态.提高了幔启动阶段的吞吐量.同时该算法对链路瓶颈缓冲有较好的鲁棒性,对WEB业务适应性强.对现有网络协议保持友好性,只需在发送端修改.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在8/16位低速处理器上实现传输控制协议(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 TCP)过于复杂的问题,通过对TCP协议进行简化,减轻了微处理器的运算负担,降低了对系统存储空间的要求,使得TCP协议能够在8/16位低速处理器上实现.嵌入式网络中大量使用长度很小的数据帧,使得网络带宽利用率极低,为此在协议中应用了Nagle算法,减少了协议所需带宽,提高了协议的吞吐率.采用NS-2(Network Simulator-2)进行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是有效的,现已经在普通8位处理器上实现,并通过了在多种宽带网络上进行的测试,在网络电能表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Kerberos是为TCP/IP网络设计的基于Client/Server模式的三方验证协议,广泛应用于Internet服务的访问,网络中的Kerberos服务起着可信仲裁者的作用。Kerberos基于对称密码体制,可提供安全的客体认证。本文针对结合Kerberos认证协议由对称算法所带来的局限性,在保持原有协议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公开密钥算法RSA对Kerberos协议进行一定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网络是由一系列网络通信协议组成的,其中的核心协议是传输层的TCP/IP和UDP协议。UDP是面向无连接的,通信双方都不保持对方的状态。UDP协议相对于TCP比较简单,并且有助于提高目前网络资源的利用率。UOP协议为一项非常实用和可行的网络传输层协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DSP的嵌入式TCP/IP协议的研究和实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将以太网通信技术应用于电力自动化系统当中,结合电力自动化系统实际详细分析了嵌入式TCP/IP协议的选取原则,采用DSP芯片和网卡接口控制芯片设计了以太网接口,介绍了DSP芯片对网卡接口控制芯片的控制过程和TCP/IP协议栈处理数据包的流程,完成了嵌入式TCP/IP系统的开发。该系统可以将数据按网络协议处理,实现数据的以太网传输。  相似文献   

18.
Ad Hoc网络的拓扑结构动态变化使得传统的TCP协议不再适用.文章首先介绍了TCP协议应用在Ad Hoc网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Ad Hoc网络中TCP协议的性能,并讨论了其改进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国内传统抄表方式效率低,耗费人力、物力大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基于GPRS的智能电表无线通信模块的设计,实现高效实时的远程抄表.该模块设计采用GPRS调制解调器MC35实现登陆GPRS网络,在微控制器中嵌入TCP/IP协议,实现数据的远程发送和接收.详细阐述了该模块设计的实现方法和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