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屈殿奎 《烹调知识》2004,(12):36-36
郑板桥是个有名的美食家。相传他在山东潍县当知县时,当地发生“蟹灾”,蟹群糟踏农田,横行无忌。当时当地群众还无吃蟹习惯,你抓到螃蟹往我田里放;我捉下螃蟹往你田里扔,真是以邻为壑,百姓常闹纠纷打官司,郑板桥接到诉讼后,让原告和被告各捉一篓螃蟹来,放到大堂上,提笔宣判:  相似文献   

2.
本地烧籽蟹     
《美食与美酒》2014,(8):14-14
所谓本地烧籽蟹,指的是台州当地一种螃蟹的烧法。当地煮螃蟹的方法有很多种,蒸熟、清水中煮熟、酱油家烧等,此道烧籽蟹就是用酱油烧出来的,色泽绛红、蟹香扑鼻、入味非常,蟹肉好吃,汤汁更是米饭的绝配。东海籽蟹是抱籽的母蟹,肉质虽然不算厚实,但胜在鲜甜,是时节给予的美味。  相似文献   

3.
王祥初 《美食》2005,(5):23-23
从古至今,没有一种食物像螃蟹那样,可入诗、入画、写成专,甚至举办蟹会,这大概是螃蟹之味太美之故吧!毋怪宋徐似道在《游庐山得蟹》诗中云:“不识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章太炎夫人汤国黎也曾说:“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相似文献   

4.
食蟹三弄     
何京 《四川烹饪》2006,(10):3-3
螃蟹膏肥脂厚,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美味,但怎样去选蟹、烹蟹、吃蟹呢?这其实还是有讲究的。 选蟹 选择螃蟹,除了要观察蟹的大小外.还要求蟹体厚而坚实、肚脐凸出、蟹脚硬挺完整、外壳色正有光泽、动作灵活并能连续吐沫,只有这些条件都符合的,才是螃蟹中的佳品。另外,选蟹还要特别注意:一是要适时采购。食蟹的最佳时节在每年的九十月间,民间有“九月团脐十月尖”之说。二是要分清雌雄。食用螃蟹,九月要挑雌蟹,此时雌蟹黄多:而十月要挑雄蟹,这时雄蟹膏满。三是要辨清肥瘦。四是要识别老嫩。五是要弃死选活。因蟹死后其体内的蛋白质会很快分解、自溶,进而使肌肉变软而失去弹性;此外死蟹还容易被微生物污染而腐败变质;再则蟹肉内含有较多的组氨酸,蟹死后很快便会分解为有毒物质组胺。六是要选择品种,比如选阳澄湖大闸蟹。  相似文献   

5.
姜葱焗螃蟹     
正姜葱焗螃蟹是广式炒蟹的另外一种做法,它沿袭了广东人吃蟹手法的细腻,每只螃蟹都是在鲜活的时候就被大卸4块,蟹都经过仔细的清洗,然后在下锅炒。出锅后,螃蟹身上会被姜葱味糊糊包裹,而且螃蟹已经被切成小块,非常的入围。葱姜香与螃蟹鲜形成了很好的呼应。同时与大多数囫囵个蒸螃蟹的方法不同,这里清蒸螃蟹也是要把蟹分成4块后再蒸,为的是人们在吃螃蟹的时候更方便。  相似文献   

6.
邂逅在阳澄湖;缘起在大海;重遇在自家温馨的厨房里……,一而再的味觉神奇体验,谁不心动?肉食鲜美的,膏是肥腴的金秋,与这无常公子“邂逅”关系.注定会让你意乱情迷。这是一次与螃蟹的美味约会.品种繁多的螃蟹种类.风雅有趣吃蟹文化.且让爱蟹之人王秋霞女士一一道来。共同享受这一次华丽纷繁的“蟹”逅盛宴。  相似文献   

7.
姜葱焗螃蟹     
《餐饮世界》2015,(1):3
姜葱焗螃蟹是广式炒蟹的另外一种做法,它沿袭了广东人吃蟹手法的细腻,每只螃蟹都是在鲜活的时候就被大卸4块,蟹都经过仔细的清洗,然后在下锅炒。出锅后,螃蟹身上会被姜葱味糊糊包裹,而且螃蟹已经被切成小块,非常的入围。葱姜香与螃蟹鲜形成了很好的呼应。同时与大多数囫囵个蒸螃蟹的方法不同,这里清蒸螃蟹也是要把蟹分成4块后再蒸,为的是人们在吃螃蟹的时候更方便。  相似文献   

8.
螃蟹在甲壳类动物中,是最爱“唠叨”的一族,据科学家观察,螃蟹能发出30余种类似虫鸣的声音。令人惊骇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知什么原因触动了一群小蟹,它们一齐发出了同一种声音,引得德国人敷设的声学水雷突然爆炸而传为美谈。 记得小时候,我抓了一篓青蟹养在大木桶里,蟹们整夜沙沙声不断,提灯去看看,见它们口中吐着泡泡,沙沙作声,怡然自乐。蟹养在桶里,隔5天一个集市日,依然生龙活虎,我一直以为蟹与水的关系不那么密切。今夏消暑,回家参观乡邻给  相似文献   

9.
螃蟹,南北皆喜食,但有季节的限制.在没有螃蟹,却想尝蟹味的时候,您可按我设计的方法,做出鲜如蟹味的素点——素蟹粉小笼包.下面介绍具体作法.  相似文献   

10.
持蟹对酒     
正西风起,蟹正肥。故乡是江海平原上名副其实的水乡,河网纵横,虾兵蟹将遍布河道。每年橙黄橘绿时,河蟹也纷纷出洞,四处横行。秋夜,父亲常常带上我,去坝口听蟹。提起听蟹,我就想起守株待兔。人守在沟与沟之间的土坝中间的圆洞旁边,等待爬来的螃蟹。听蟹的地方叫坞,一个月前就要抢占坞子了。蹲人的地方用土填高,拍平,铺上厚厚的稻草,人可以躺在上面,最好能搭个塑料棚,就不怕下雨了,夜深也不会受凉。招引螃蟹的马灯放在洞口旁,用几块大红砖围成一条堰。螃蟹最喜向着灯光爬行,爬  相似文献   

11.
李文 《美食》2011,(10):2
假如没有螃蟹,整个秋季的餐饮界,将显得多么寂寥啊!螃蟹自古被誉为百鲜之首,最鲜的美味也比不上蟹的味道,故有"一蟹上桌百味淡"、"吃遍天下百样菜,不抵水中一只蟹"之说。好蟹之人不必自谦,为了螃蟹而痴狂的食客,自古而今大有人在。"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诗仙李白饮酒啖蟹,醉语也堪称经典。  相似文献   

12.
金秋品蟹诗     
“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中秋过后,金风送爽,菊黄蟹肥,正是人们啖蟹把酒,赏菊吟诗的大好时节。历代文人常于此时吟出脍炙人口的咏蟹诗篇,读之,意蕴丰厚,其味无穷。蟹是人间美味,曾有“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为第一”之说,“含黄伯”即指金秋的螃蟹。所以,古诗中有“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的吟咏。人类食蟹的历史至少已有3000年,最早记载食蟹是在周代,《周礼·天官》中有“青州之蟹胥”之语,而周天子的宴席上就有一种名“蟹胥”的食品,这其实是一种蟹酱。足见古人很早就于深秋之日“和露摘黄花,带霜烹…  相似文献   

13.
刊中报     
李瑞清年食螃蟹一百只 清代画家李瑞清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老师,有“李百蟹”之绰号,因其一生极嗜食蟹,每年必须吃够一百只螃蟹方能解馋,故得“李百蟹”之戏称。 某年金秋,硕大丰满的螃蟹已上市,李瑞清却苦于无钱财购买,便回府画一幅“百蟹图”。墨采湛然,  相似文献   

14.
石常 《美食》2007,(6):37
又到了吃蟹的时候,在全国的蟹市场上。都有那些名蟹呢?这些螃蟹产地哪里,有何特色,因何而出名?  相似文献   

15.
常州特色菜     
《美食》2018,(1)
正蟹粉豆腐煲由来"蟹粉豆腐"是一道平常的家常菜。只因为加了蟹粉,所以"高贵"起来。旧时,在常武地区麻利的家庭主妇,一到蟹季,都有熬"蟹油"、"蟹粉"的习惯。"蟹油"、"蟹粉"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加猪油"炼"成的,盛放在大海碗里,凝成蟹冻,久贮不坏,想吃取之,可吃一冬。熬制蟹油、蟹粉,做起来却很费时,除了要选用新鲜的大螃蟹外,还要去肉铺挑上一块上好的猪板油,在螃蟹蒸熟后,拆卸开螃蟹,用针(蟹八件)将蟹肉、蟹膏、蟹黄、蟹粉等依次挑出,做完这一切,再把洗净切块的猪板  相似文献   

16.
唐文  唐天德 《美食》2005,(6):9-10
目前已是菊黄蟹肥之时,喜食螃蟹的人们常听商贩叫卖自己的螃蟹是“正宗”的蟹,那么这就有不正宗的螃蟹了。哪些属“正宗”螃蟹,哪些属于“不正宗”的呢?“正宗”的生长在哪里?“不正宗”的又生长在哪里?有什么区别?现在就这小常识与大家讲讲。目前已是菊黄蟹肥之时,喜食螃蟹的人们常听商贩叫卖自己的螃蟹是“正宗”的蟹,那么这就有不正宗的螃蟹了。哪些属“正宗”螃蟹,哪些属于“不正宗”的呢?“正宗”的生长在哪里?“不正宗”的又生长在哪里?有什么区别?现在就这小常识与大家讲讲。  相似文献   

17.
“北风起,蟹脚痒”,又到了清水大闸蟹盛产期,正是持螯赏菊,大饱口福,享受生活美好时光。我自幼受母亲饮食生活的影响,爱食大闸蟹。那时常随母亲出去买蟹。我家弄堂穿过马路就是巨鹿路小菜场,在门口就有一蟹摊位,上方有一只马粪纸做的红色巨蟹,2只蟹眼是用大支光的电灯泡做成的,一到华灯初上,电灯一开,2只眼睛一眨一眨,颇为引人注目。灯光下一长龙摆着十几只大铁丝笼,里面装满了螃蟹,个头硕大,肚脐厚凸,青壳白肚,金爪黄毛。我母亲挑选蟹喜欢将蟹肚朝天,如能迅速翻身逃逸的就证明是身强力壮的好蟹。那时的摊主做生意十分诚实。断螯缺脚或不能爬动的“撑脚蟹”另外放在一边,削价处理,顾客决不必担心摊主会以次充好,让你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8.
《美食》2016,(10)
正今天,我们吃蟹,大都手剥嘴啃。要知道,把吃蟹作为一种享受的古人,是断然不会这样吃的。他们发明"蟹八件"(食蟹工具),把吃蟹吃成了一项文雅而潇洒的饮食文化。这种人生观、饮食观影响了许多人。从此,人们把吃蟹、饮酒、赏菊、赋诗,作为金秋的一项盛事,这就是"螃蟹宴"了。螃蟹的吃法很多,大多数采用清蒸的方法来享受其原汁原味的美味,"金秋阳澄蟹宴"不仅有清蒸大闸蟹,还有各种螃蟹料理。蟹宴上的原材料均取自苏州阳澄湖。因阳澄湖  相似文献   

19.
这个冬天不太冷,螃蟹也不贵,正适合热酒啖蟹侃蟹,说说中日美三国的招牌蟹。这三个国家都位于环太平洋沿岸,都盛产螃蟹,都有各自的招牌蟹。中国人推崇湖蟹,爱吃整蟹,吃的最好是阳澄湖的清水大闸蟹;日本人爱吃海蟹,喜欢产自北海道的根室蟹,吃的是8足2螯;美国人也爱吃海蟹,是佛罗里达州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蟹秋     
螃蟹,尤其是大闸蟹,对我来说文学意味更重于实际味道。我其实无法理解嗜蟹为命的境界。每常想:“蟹君啊蟹君,人们把你抬得那么高,可是你真有那么好吃吗?”想象自己小小地穿越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