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耐热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及该材料的制备、性能,以及存在和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颗粒增强耐热铝合金(HTDRA)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的介绍了耐热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及该材料的制备、性能,以及现在存在和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涂覆颗粒增强耐热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及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经真空热压、热挤压工艺制备的涂覆颗粒(化学涂层工艺)增强Al-Fe-V-Si耐热铝合金基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与摩擦磨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涤覆后的SiC_p与基体结合更加牢固,涂覆层(Ni)的加入降低了材料内部颗粒(SiC_p)与基体(Al-Fe-V-Si)之间的孔隙,10%SiC(Ni)/Al-Fe-V-Si(0812)复合材料在室温的断裂强度分别比基体和10%SiC_p/Al-Fe-V-Si(0812)复合材料增加了62.15%和2.82%,在400℃时分别增加了55.3%和28.6%.复合材料耐磨性能比增强体未涂覆复合材料大大提高,在载荷50N,转速0.63 m/s的工况下,经增强体涂覆的铝基复合材料在300℃时为以磨粒磨损为主的磨损机制;高于350℃时,为以粘着磨损为主的磨损机制.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优点及几种制备方法,包括搅拌法、浸渗法、喷射法、粉末冶金法和固液分离法;并对其后热变形加工参数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进行了论述;最后,展望了粉末冶金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曹阳  谢赞华 《稀有金属》1993,17(4):315-317
铝基复合材料质轻,性能优异,已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种。铝基颗粒复合材料作为复合材料的一个分支正在快速发展,目前采用的制备方法有粉末冶金和铸造等。制得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不仅重量轻、强度高,而且耐磨性能好,特别适于作为抗磨材料制造活塞、轴瓦等零件。本文研究了 SiC 颗粒增强铝基(ZL102)复合材料的真空热压工艺和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用真空热压  相似文献   

6.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干滑动摩擦性能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各国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干滑动摩擦性能的研究成果,对影响PRA耐磨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搅拌法、粉末冶金法、挤压铸造法、喷射沉积法、高能超声半固态复合法和高能球磨法等制备工艺的原理、特点、应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古宏伟  吴自勤 《稀有金属》1993,17(2):100-104
研究了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碳化硅颗粒(SiC_p)及晶须(SiC_w)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SiC_p 对基体流变应力的贡献高于 SiC_w,这是由于大部分 SiC_w 偏聚,未起到增强作用。估算发观,SiC_w 的偏聚量为全部加入量的3/4。SEM 观察发现,在断口表面的孔洞附近有大量的 SiC_w,而 SiC_p/Al 中类似孔洞很少。TEM 对其微观结构的观察发现 SiC_w、SiC_p 附近的位错密度很高,在较远的区域位错密度则低得多,对加工硬化贡献的不同是由于 SiC_w、SiC_p 加入后带来的位错密度增加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增强颗粒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ASHALBY等效夹杂理论分析复合材料受载时作用在增强体上的应力,并假设增强体的断裂符合WEIBULL分布,在综合考虑复合材料各种强化机制的基础上引入增强体断裂对材料屈服强度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模型,将其应用于SiC颗粒增强AJ基复合材料,发现在屈服状态下复合材料的颗粒断裂分数随着增强体的体积含量和粒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强体粒度变化对颗粒断裂影响更大。同时发现WEIBULL常数m取3时模型预测强度值与实测强度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了双尺度(纳米、微米)混杂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微观组织、密度、硬度及耐磨性。结果表明,微米SiC与基体界面结合较好,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团聚现象;当纳米SiC质量分数为3%,微米SiC质量分数在0~20%之间时,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硬度、耐磨性均先提高后降低;当微米SiC含量为15%,纳米SiC含量在0~4%之间变化时,复合材料的性能不断提高;微米纳米混杂颗粒增强、单一微米颗粒增强、单一纳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最大硬度分别是78.9 HV、70.7 HV、65.8 HV,比基体分别提高56.86%、40.56%、30.81%,耐磨性分别是基体的2.29倍、1.39倍、1.23倍。  相似文献   

11.
应用新型化学涂层工艺(置换法),成功地制备出结合紧密、光滑的Ni涂SiC粉末;分析对比了两种不同涂层工艺原理及涂层效果;分析了不同SiC增强Al-Fe-V-Si(0812)复合材料物理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由于涂覆SiC与基体的结合更加牢固,较软的基体合金与过渡层Ni的结合而降低了增强体与基体合金之间的孔隙率,从而使10%Si(Ni)/Al-Fe-V-Si(0812)复合材料在室温的断裂强度分别比基体和10%SiC_p/Al-Fe-V-Si(0812)复合材料增加了62.15%和2.82%,在400℃时分别增加了55.3%和78.6%.  相似文献   

12.
杨明  尹志民 《铝加工》2002,25(3):4-6,32
根据汽车热交换器用铝合金复合箔的生产过程中热轧焊合和冷轧所要求的不同变形条件,设计了不同的变形温度、应变、应变速率,进行热轧过程的模拟实验,分析了在不同热变形条件下的变形抗力及典型变形状态的显微组织,提出了提高复合箔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模锻制备7075铝合金导弹锥壳模拟试件,研究了锻后锻件各部位金相组织和硬度值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热模锻制务的导弹锥壳模拟件在成形过程中,金属流动比较均匀,锥壳具有较均匀的组织性能。  相似文献   

14.
新型Cr-Mo-V精铸热作模具钢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热作模具钢主要成分合金化原理的基础上,用250 kg中频感应炉熔炼研究新型精铸热作模具钢,并采用MG2000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试验钢进行400℃磨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V/C 3.0,C0.1%~0.2%,Cr/(Cr+Mo)0.68~0.85,Cr/C>16.6,Mo/C>16原则,设计的新型精铸热作模具钢(%:0.32C,3.54Cr,2.41Mo,1.02V)具有高的高温耐磨性,其400℃高温磨损率为H13钢(%:0.45C,5.3Cr,1.4Mo,0.83V)的30%,3Cr2W8V钢(%:0.37C,2.48Cr,7.82W,0.41V)的20%~25%。  相似文献   

15.
SiCp/Al复合材料的研究方法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iC颗粒(SiC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因其制备工艺灵活,热物理性能优异及可设计性等许多独特的优点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SiC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进展,阐述并比较了几种该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搅拌铸造法、压力铸造法、无压渗透法、喷雾沉积法、离心铸造法和粉末冶金法等。  相似文献   

16.
Ti60合金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近α型高温钛合金。研究了等温锻造温度对Ti60合金显微组织、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合金600℃热暴露前后的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等温锻造温度的升高,Ti60合金锻态组织中初生等轴α相含量逐渐减少,β转变组织所占比例增多;两相区低温锻造的合金塑性最好,而β锻造的合金强度和塑性均较低,近β锻造的合金具有最佳的热稳定性能;在600℃经100 h热暴露后,合金均表现出强度略有升高,而塑性大幅降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牟春  潘威 《铝加工》2001,24(3):13-15
7075模锻件横截面断口上有白色带状缺陷,表现形式为紊流状和小裂纹,这是心部强烈变形区组织薄弱点被拉断所致。产生裂纹与锻造温度不当和两次锻造变形量分配不合理有关。为了消除锻件心部裂纹,应控制好铸锭加热温度,合理分配两次锻造变形量。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