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麦内源酶去除大豆植酸的正交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发芽大麦的植酸酶去除大豆中的植酸。实验表明,将发芽3d的大麦与浸泡1d的大豆以6∶4的比例混合粉碎后,在60℃,pH6.0条件下酶解3h,麦豆混合物中植酸去除率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2.
《食品工业科技》2006,(04):110-112
利用发芽大麦的植酸酶去除大豆中的植酸。实验表明,将发芽3d的大麦与浸泡1d的大豆以6∶4的比例混合粉碎后,在60℃,pH6.0条件下酶解3h,麦豆混合物中植酸去除率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3.
利用发芽大麦的植酸酶去除大豆中的植酸。试验表明:将发芽3d的大麦与浸泡1d的大豆以6:4的比例混合粉碎后,在55-60℃,pH=5,5条件下酶解3h,麦豆混合物中植酸去除率可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4.
大豆中植酸的酶法去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小麦浸泡萌发时其内部的植酸酶去除大豆中的植酸。将大豆与民芽小麦按4:6的比例(干基)混合,打浆后,在56 ̄58℃,pH5.0 ̄5.2条件下处理3h,植酸的去除率可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5.
酶法水解大豆中植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植酸酶在不同酶解条件(pH值、温度、时间、加酶量)下对大豆抗营养因子——植酸盐的水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酶解条件为:温度37℃,酶加量3750U/kg豆粉,酶解时间45min,pH值6.1。在此条件下,酶解后每克大豆粉游离无机磷的含量增加208μmol(约占总磷的66.4%);可溶性金属离子Zn2 、Ca2 、Mg2 和Fe2 的释放量分别达到73.0%、69.6%、62.9%和23.7%;植酸的降解率达到56.6%。结论:酶法水解大豆中植酸可以显著提高大豆的营养效价。  相似文献   

6.
《广西轻工业》2019,(11):1-4
目的:探究添加外源植酸酶去除大豆中植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降低大豆中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提高大豆中矿物质的利用率以及大豆制品的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大豆粉中添加植酸酶,使大豆中植酸酶解而降低其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得出最大去除率。结果:植酸酶去除大豆植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1.0%、酶解温度44.0℃、酶解时间2.28h、酶解pH5.0,在此条件下,酶处理后的大豆提取液中植酸含量最低,去除率达到95.97%。结论:用该方法去除大豆植酸,植酸酶使用量小,操作方便省时,对提高大豆营养物质利用率及改善大豆制品品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利用发芽的方法使大豆中的植酸含量下降,以植酸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大豆最佳发芽条件,同时测定大豆在温度30℃、发芽3 d过程中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和V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植酸的主要因素,时间次之;大豆发芽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0℃、时间3 d;此时植酸含量为2.68 g/L,降低率达62.8%.  相似文献   

8.
卢敏  牟莉  毕艳春 《西部粮油科技》2007,32(2):29-31,48
以糙米为研究对象,借助超声波强化传质过程,利用植酸酶降低糙米中植酸的含量,研究液料比、温度、pH值对植酸水解反应的影响,采用中心组合试验方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植酸水解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植酸水解工艺的优化条件为:pH值6.5,温度为53℃,液料比为10。  相似文献   

9.
大麦发芽过程中,发芽温度、浸麦水pH值及浸麦水中金属离子的种类和含量是影响大麦中植酸含量及植酸酶活力的重要因素。实验发现,当发芽温度为16℃时,植酸酶较高温和低温发芽更早的被激活,其活力达到4.032 8U/g(绝干),更加有利于植酸的分解;在浸麦水为中性条件下浸麦,植酸酶活力上升较快,植酸含量迅速下降;在浸麦期间添加Ca2+、Mg2和Fe3+等金属离子对植酸酶的活力有较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惠倩汝  王冕  周婷  王沛  顾振新  杨润强 《食品科学》2018,39(12):226-231
研究低浓度乳酸钙对大豆发芽过程中植酸降解以及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在大豆发芽4?d期间,施用0.27?mmol/L乳酸钙喷淋对大豆植酸降解效果显著,并且提高锌、铁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利于人体对其吸收。此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不断下降,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随着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而上升。总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总量基本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但氨基酸组成发生较大变化,在17?种氨基酸中,天冬氨酸和组氨酸含量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他氨基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乳酸钙处理条件下,促进了天冬氨酸和缬氨酸等氨基酸的累积和其他氨基酸含量的降低。乳酸钙作为优质钙元素补充剂,用低浓度喷淋处理可促进大豆发芽并大量降解抗营养因子植酸,提高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1.
以麦麸为实验材料,采用内源植酸酶降解麦麸中的植酸.以植酸的残余含量为指标,在研究温度、pH值、时间单因素对内源植酸酶降解植酸效果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内源植酸酶降解植酸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5℃,pH4.6,降解6 h,在此条件下植酸的残余含量为1.032 4%.并与蒸煮法降解植酸比较.蒸煮6 h后植酸含量为2.312 2%.说明内源植酸酶法较蒸煮法可较好地降解植酸.  相似文献   

12.
植酸酶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较全面地对植酸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植酸酶在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以及今后植酸酶的开发研究趋势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以DEAE 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树脂为纯化介质的大豆植酸快速测定方法,主要对测定过程中植酸的纯化、消化方法进行了优化。在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料液比1∶50(质量体积比)),6 mL的树脂体积能够充分交换上样液中的植酸;用15 mL蒸馏水、15 mL 0.05 mol/L NaCl淋洗,能够较好达到除游离磷效果;植酸溶液经过消化炉300℃浓缩后,加入3 mL浓硫酸以400℃消化0.5 h,回收率达到90%以上。此方法的加标回收率达108.4%,3个大豆样品中植酸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91%、2.82%和1.24%。  相似文献   

14.
植酸能螯合豆类与谷物及其制品中对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如zn、Fc等),而使人体对多种矿物质的利用率降低。本文采用国产阴离子分离柱和自装离子色谱系统研究了植酸的离子色谱柱后衍生法分离与测定,并应用到大豆中植酸的测定。通过改变柱后反应液组成与加长柱后反应管长度,修改了Cilliers 1986年报道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改进后的植酸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及线性,消除了图谱基线噪音。  相似文献   

15.
大豆植酸分离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大豆植酸的浸提、离心和离子交换条件对其测定结果的影响。大豆经磨粉、过筛后 ,用 0 3 5mol/LHCl 0 7mol/LNa2 SO4溶液能充分提取出大豆的植酸 ;沸水浴后40 0 0r/min离心 10min可除去蛋白质 ;阴离子交换时 ,依次用 15mL蒸馏水、15mL 0 0 5mol/LNaCl淋洗 ,而后用 2 0mL 0 7mol/LNaCl以 1 0mL/min的速度洗脱 ,洗脱液的植酸加标回收率达到 98%以上 ;4个大豆样品中植酸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1 2 3 %、4 0 5 %、1 5 3 %和 1 83 %。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发新型大豆蛋白可食膜,将天然减菌剂乳酸链球菌素(Nisin)和植酸加入到大豆蛋白膜中,研究它们对膜的遮光、隔氧、阻湿功能及蛋白质交联度和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isin会引起大豆分离蛋白膜阻湿性和蛋白质交联度下降,但遮光性和隔氧性增强。植酸对膜的遮光性、阻湿性、隔氧性和蛋白质的交联度的影响与其添加量有关。电镜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膜表面平整光滑,添加了Nisin后,膜中出现复杂纹路,但仍然呈大理石状;继续加入植酸,膜的大理石状结构遭到了破坏。  相似文献   

17.
Phytic Acid Determination in Soybean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everal established methods of phytic acid determination in soybeans were evaluated. Iron analysis methods, which rely on a 4:6 molar ratio of Fe:P, were eliminated because this ratio was not dependable. Three assay methods relying on phosphorus analysis were then compared. The anion-exchange method was considered most accurate but not convenient for routine analysis. Analysis of the ferric phytate precipitate and a new method, analysis of the supernatant before and after ferric chloride precipitation, were judged against the anion-exchange method under different extraction conditions. Based upon good agreement with anion-exchange column results and acceptable reproducibility, the best methods were (1) precipitate analysis of phosphorus after extraction with 3% TCA + 10% sodium sulfate, or (2) the supernatant difference method after extraction with 1.2% HCl.  相似文献   

18.
霍虹  姚丽华 《中国油脂》2003,28(5):29-31
对影响大豆粕残油的浸出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单因素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原理对多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了较优的浸出工艺参数,在含水量为6%,浸出时间为80min,浸出温度为55℃时,可得到粕残油为0.6%的大豆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