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抗震防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机理和过程是十分复杂的,目前对它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要进行精确的抗震计算是困难的,但是,在分析了地震为害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防范和构造措施,这就是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概念设计”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着眼于结构的总体地震反应,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即注意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又顾及关键部位的细节,从而达到全面,合理的解决结构抗震设计中基本问题的目的,根据大量的宏观调查和对各类建筑物震害分析的结果,为使建筑物具有较的抗震性能,建筑物的抗震“概念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有线随钻仪器在短半径水平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塔河油田短半径水平井对有线随钻测斜仪器的特殊要求。时仪器在应用中出现的高温抗震动、坐键、电缆磨损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技术对策。改进后的有线随钻仪器完全满足了该地区短半径水平井钻井的要求,可以部分替代无线随钻测斜仪,降低了钻井成本,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9度区多层砖房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9度区多层砖房抗震设计基本要求,采用PKPM系列软件进行砖混结构抗震验算,结合多层砖房抗震构造规定,对某具体工程进行抗震分析,采取相应抗震措施,达到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4.
抗震加固是工程抗震学科中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大庆市是全国13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尤其是大庆油田地面工程建设中,建筑物、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和抗震加固技术都是土建设计时经常要面对的问题。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日本在抗震加固技术方面的发展状况,重点阐述了六种抗震加固方法。分别论述了各抗震加固方法的适用范围与优、缺点以及如何进行选择。这对大庆乃至全国的抗震加固设计与施工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未考虑抗震设防的旧有房屋存在的抗震问题,在常用抗震鉴定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神经网络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房屋两级抗震鉴定法,其中一级鉴定主要对2的抗震性能作出鉴定,二级鉴定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鉴定实例表明,这种鉴定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活动断层区埋地管道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埋地管道在断层运动作用下的特性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按照我国现行规范给出的输油气埋地钢质管道抗震验算方法,对管线穿越角、管壁厚、埋深、土壤密度、管-土摩擦角等特性参数对管道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图形分析;对于给定的管线,通过改变其特性参数,利用计算机程序绘制的图形,可给出管线穿越断层区时满足抗震要求的各主要参数的限定值。此种分析计算对于管道的抗震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也把此种分析计算结果与Newmark-Hall、Kennedy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建筑抗震设计分概念设计、计算设计和构造设计三部分,一般设计人员往往一上手就进行计算和构造设计,但如果在计算设计之前先对建筑物的场地条件、构造选材及建筑结构的选型等概念方面进行认真研究,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地基基础、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布置三方面对建筑物概念设计的内容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8.
以欧美标准中的单包容与全包容低温储罐中的钢制储罐抗震设计方法为分析对象,从抗震设防水准与目标、抗震设计反应谱以及抗震设计准则如地震作用调整系数、阻尼比、载荷组合、抗震许用应力、抗倾覆与滑移、晃动波高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为欧美低温储罐抗震设计方法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为实现抗震设防目标以及与该国(区域)建筑抗震以及荷载标准体系协调,欧美低温储罐抗震各设计准则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工程设计时应合理应用以避免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胶粘钢筋锚固技术是一种后锚固技术。它具有操作简便、施工迅速、锚固强度高等特点。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有机胶结材料、无机胶结材料和混合胶结材料;常用的方法有玻璃管方法和注射方法。胶粘钢筋锚固技术的基本设计原则是以钢筋拉伸屈服的同时发生粘结破坏为临界状态。这种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水利、桥梁和道路等土木工程领域。特别适用于旧房改造工程,如增设楼层梁板和楼梯,增加阳台,补设抗震墙和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的固定等。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近年来正在广泛进行高压气体、有毒气体等危险物品贮槽的抗震安全性能的研究,而且在抗震性能万一不佳时,提高抗震性的技术措施,已部分被采用。本研究以提高塔槽类抗震性能为目的,将现已使用的粘弹性物质(Visco-Elastic Material,缩写成VEM)用于球罐上,以使其在已有球罐上也能简单地装上抗震器。  相似文献   

11.
唐山大地震后,全国掀起了抗震加固的浪潮,当时作为应急措施,没有考虑长远规划和环境效果,加固方法是千篇一律的捆绑结构,影响了市容、厂容。国家抗震主管部门总结石化系统的经验后,提出抗震加固可以和大修、改造、装修结合进行,使抗震加固的局面大大改观。本文通过实例进一步说明抗震加固与大修、改造、装修相结合的优越性。l某校校教学楼的原始情况该教学楼处在6度地震区,1976年设计,1978年建成,设计未考虑抗震要求。主楼4层,付楼3层,均为砖混结构,无构造柱,无圈梁,不符合6度区抗震鉴定标准要求,需要加固。ZbD固与改造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新旧两个版本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列出了2001年规范与89规范之间的不同之处以有增加和删减的内容,以便与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工作当中共同学习、领会。  相似文献   

13.
钻井多参数软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丕华 《石油仪器》2000,14(5):17-20
文章介绍了一种用于监测油田钻井工程参数的钻井多参数系统,该系统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组成系统测量单元,把转盘转速、泵冲速、泥浆回流等参数以液晶显示,和原来的液压表盘(如指重、泵压)组成司钻显示部分;由计算机软件、电脑、打印机、通讯电缆组成队长办公室工作站部分,负责对数据进行显示、记录、查询、绘制曲线。整套系统测量准确,可靠性高,具有抗震、防爆、耐腐蚀的特点。文章就这一系统,详细描述了该软件的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6度区为什么抗震、有哪些震害、抗震鉴定的主要内容及抗震加固投资分析。抗震鉴定的主要原则:一是不进行抗震验算,只对抗震构造措施进行鉴定。二是把建(构)筑物分为三类:一类指石油企业生命线系统的重要建(构)筑物,其构造措施按7度进行鉴定;二类指一般性建(构)筑物,按6度进行鉴定;三类指次要建(构)筑物,不作抗震鉴定。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未考虑抗震设防的旧有房屋存在的抗震问题 ,在常用抗震鉴定方法的基础上 ,应用神经网络理论 ,提出了一种新的房屋两级抗震鉴定法。其中一级鉴定主要对房屋的抗震性能作出鉴定 ,二级鉴定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鉴定实例表明 ,这种鉴定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石油行业的抗震工作在近20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形成了完整的抗震防灾体系,为抗御未来大地震奠定了基础,但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抗震办公室未形成专人专职,设备抗震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生命线系统抗震研究不够等,为此,要按照“两个延伸一个倾斜”的九五抗震工作总体思路抓好今后的抗震工作,使抗震设计贯穿石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积极研究与开发隔震技术,编制和实施抗震防灾规划和对策,大力宣传抗震防灾知识,确保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油罐区的抗震设防和综合治理至关重要,提高综合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意义重大。独山子炼厂南油罐区的抗震防灾综合治理指导思想是多道防线,先防后疏。 1 一道防线——油罐的抗震加固根据SHJ1—86《石油化工设备抗震鉴定标准》对油罐逐一进行校核,在8度时,油罐全部满足抗震要求;在8度强时,有32座油罐(占该区油罐总数的30%)不满足抗震要求,这些罐大多为50年代或60年代初期建造的700~2000m~3小油罐,使用时间较长,罐体腐蚀较严重;5000m~3以上的油罐在9度地震时将出现震害。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地震的发生频率呈现上升趋势,而抗震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提高。作为新兴的抗震试验方法——子结构振动台试验方法,也日趋被人们所重视。采用4种方法对支架式球形储罐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合理的简化全模型。在全模型基础上进行子结构简化模型划分求解,对比分析出从结构下两层处划分结构为最合理的子结构简化模型形式。在支架式储罐子结构研究中,把下两层支架部分作为试验子结构,将整体划分成双质点体系进行后续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固定式平台抗震分析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式海洋石油平台结构分析必须考虑抗震问题,但目前我国海洋石油平台抗震分析尚没有适用的规范,使得抗震分析采用的标准不统一,同时分析结果也比较保守。文中对固定式平台抗震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平台分级、地震荷载重现期的选取,以及平台强度和韧性的计算方法、判断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建议尽快制定出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平台抗震标准。  相似文献   

20.
场地分类是城市抗震抗震防灾规划的一项基础研究工艺,也是抗震设计的一项前期研究项目。本文讨论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对原规范的改进和发展,介绍了应用新规范对大庆某场地的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