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朱浪 《新食品》2005,(18):21-22
白酒业的变局与悬念永远不会停止。广东白酒市场的13年,既是中国白酒发展历程中短暂的一瞬,也是凝固了白酒行业诸多变化与趋势的定格。我们将从市场演进、品牌演进以及操作演进的角度,重温广东白酒市场这13年,期望能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找到一些变革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朱浪 《新食品》2005,(14):19-19
变化是市场惟一不变的主题。在扛起了广东中低档白酒市场盟主大旗之后。古绵纯在广东市场的变化中开始失落。8年时间。古绵纯不但为我们演绎了成功的奇迹。也再一次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范本。  相似文献   

3.
汪歌 《新食品》2007,(2):8-8
“中国白酒的希望在广东”,这是我多年以前对广东白酒市场的评价。 比茅台、五粮液还贵的酒——水井坊是在广东首获成功的;皖酒王、占绵纯、泰山特曲和诸葛酿等“背井离乡”的品牌,也是在广东演绎了自己最辉煌的乐章。广东,不仅成为曾经备受磨难的白酒的避难所,而且也成为不屈不挠创新发展的白酒的圣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朱浪  郭斌 《新食品》2005,(21):28-29
广东白酒市场,尾“天堂”,也是“地狱”。在这个市场上,每个成功的品牌都有其成功的理由和值得借鉴的价值。不过,对于众多仍对广东市场寄予希望的白酒品牌来说,反思失败者或者说失误者的教调.也许更有价值一些。[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广东,不仅是白酒的广东,也是洋酒的广东。正是基于广东市场在整个白酒行业的战略意义,其发生的变化才值得我们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邹周 《新食品》2007,(16):18-19
通过对中国沿海市场的步步进逼,相继发起广东、福建、江浙沪三场侵袭白酒市场份额的“战役”.洋酒在事实上构成了对白酒的威胁。而在洋酒进攻的“炮火”中,许多经销商纷纷选择离开白酒,投向洋酒的怀抱,从而助推着洋酒的攻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郑小飞 《新食品》2012,(22):151-151
白酒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使得市场吸纳了大量的资金和企业参与到市场角逐中来,如联想控股、海航资本等,纷纷进入白酒产业,通过收购区域白酒参与市场竞争,而众多国际资本也开始布局中国白酒产业,如帝亚吉欧入主水井坊、轩尼诗集团注资文君酒,可以说中国白酒产业的竞争正在面临新的市场洗牌和竞争。  相似文献   

8.
《新食品》2007,(27):60-60
从某种意义上讲,白酒的财富,很大程度上来自技术上的持续进步. 笼统地看,白酒能够超越更古老的黄酒成为中国最大的酒种.根本原因在于白酒的技术创新不断。而建国后技术带来的白酒行业格局、企业利益的变化,尤为突出。在浓香天下之前,是清香天下.但随着浓香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持续创新.浓香型白酒的市场迅速做大.浓香型白酒企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
邹周 《新食品》2007,(18):18-19
“不在广东,就在去广东的路上”——在白酒圈子中,广东无疑是一个白酒的天堂,孕育着无限多的可能性。这个酒类消费总量高达150亿至200亿元的市场,为各种新思维、新模式提供了丰腴的成长土壤,不但成就了一批草根品牌,如古绵纯、泰山特曲、皖酒王、江口醇诸葛酿,也成就了一批高档酒新贵,如水井坊。因此,三分之二的白酒品牌都来自外省的广东,逐渐被塑造成为汇聚了整个白酒行业光荣与梦想的“圣地”,而在这个市场发生的丝毫变化,都有可能对国内其他区域市场产生战略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季克良 《新食品》2012,(22):144-148
过去10年,国酒茅台被誉为中国白酒的奇迹。 正是在茅台酒等名优白酒引领下.中国白酒迎来“黄金十年”,尤其是酱香型白酒成为市场追捧、资本追逐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柳剑华 《中国酒》2013,(10):30-33
今年的白酒行业市场尤其是中高端白酒市场远远不如往年,几乎已成定局。 新形势下,要研究分析中国白酒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诸多企业发展将向何处,市场该如何实现突破等等问题,首先我们就必需对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历史做个简单的回顾.熟知造成白酒市场步入拐点的深刻原因.然后才能真正找出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周新谟 《新食品》2009,(23):110-111
中国的白酒市场真是千变万化、日新月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被淘汰出局.有些脱颖而出,有些白酒品牌在一夜之间红遍全国,成为倍受行业关注的亮点。譬如说吉林大丰收酒业,就像飞向宇宙的一颗卫星,成为最近白酒市场上万众嘱目的热点白酒品牌。  相似文献   

13.
肖竞  姚志斌 《新食品》2007,(36):58-59
2007年.轩尼诗在广东市场销售额突破10亿元,占其整个中国市场销售额的70%以上;同比增幅20%以上,如果把增长幅度换算成销售额就是同比增长两亿元左右。两亿元对于任何一家白酒企业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也是许多白酒、洋酒和本土葡萄酒品牌可望而不可及的数字。  相似文献   

14.
白酒文化生命周期表明:中国白酒市场仍然处在成长阶段;白酒的特殊文化属性和民族价值决定了其特殊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在多元化文化并存、发展的当今时代.吸收了其他行业文化精华和富集中华民族文化的白酒文化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白酒文化竞争经历了从大区域到小区域的过渡;白酒文化的竞争战略也经历了文化素质到标歧立异,再到核心竞争力树立的不断提升。文化竞争是一种独特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竞争,是非常重要的竞争手段;对此,白酒业的振兴需要白酒企业打出文化大旗,将白酒市场优势与白酒文化优势紧密相连,一方面积极建设良好的酒文化氛围.提升整个白酒行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产品竞争优势。(孙悟)  相似文献   

15.
钟杰 《新食品》2014,(3):32-32
从第三届中国白酒评酒开始便有了白酒香型的基础。但是至今为止,中国白酒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尽管白酒的香型存在很多年了,但是消费者能够说出四种以上香型的白酒却非常少,更不用说每种香型是什么滋味,享受什么样的优美感觉。从当前白酒市场的现状可以看出,白酒香型市场价值没有彰显。  相似文献   

16.
许广崇 《中国酒》2008,(4):68-71
广西白酒行业现状 广西米酒不仅在云南、湖南、广东、福建、河南、河北等地有市场,在东南亚等地也深受欢迎,而对于庞大的农村市场来说,米酒也有着巩固的地位,但此类品牌多以走中低线路为主;而对于高端市场来说,浓香型白酒相对酱香型白酒来说,则在量上占有优势。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被誉为“广西小茅台”的乳泉井酒在东北、北京、天津、唐山等地拥有良好的口碑;但从区域市场看来,酱香型白酒的销量则要盖过浓香型白酒的市场,随着高端品牌的崛起,广西的酱香型白酒也将逐渐引领市场。  相似文献   

17.
《新食品》2009,(17):38-39
产区应该是一个产业中心 《中国酒类报导》:我们认为,在白酒目前的产业链条上.产区这一块是缺失的,因此,只要有人开始做产区,就是对于中国白酒行业的巨大贡献.但也有一些人向我们表达,觉得对于白酒来说.产区可能形式大于内容,并不能给行业和市场带来特别巨大的价值.您怎么看?  相似文献   

18.
程万松 《中国酒》2006,(10):22-27
2006年上半年,白酒产业呈现暂时态势,总产量183.45,同比增长37.58%。主营业务收入440.82万元,同比增长24.4%,利润总额50.26亿元,同比增长51%,主营业务利润率11.4%,比去年同期高出0.5个百分点,资金利润率4.72%,跟去年同期相比,高出0.7个百分点。我们认为,白酒产量和消费量的回弹只是暂时现象,其发展态势能否持续,尚未可知。税收政策调整,合并薯类白酒15%和粮食白酒25%的从价税为20%,税收政策向优质白酒倾斜。我们认为,国家对白酒产业的打压政策调整为扶优限劣,宏观环境更加有利于名优白酒企业,市场份额和资源配置将向名优白酒企业转移。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西太平洋减少酒精危害计划》公布,酒精危害作为社会问题,引起业内人士高度关注。加之消费者对酒精危害意识的警醒,消费者对酒精饮料的质量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注重饮酒健康。我们认为,白酒作为烈性酒种,白酒消费结构也将继续向优质白酒转移,低劣白酒市场空间连续萎缩。白酒行业两极分化趋势更加明显,白酒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名优酒企市场份额稳步扩张。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剑南春、汾酒等前五强企业,销售收入占整个白酒市场39%的份额,销售利润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加之国家对白酒企业生产许可证的审查和复查越来越严格,不达标的企业几年内将退出市场,名优白酒品牌将处于绝对优势。白酒板块儿效应越来越明显,川酒、苏酒、鲁酒、豫酒、徽酒、黔酒、二锅头、东北酒开始成为行业的关键词,地方名酒从单打独斗转向集团作战。川黔名酒全国高端市场频频得手,各地方名酒画地而守,占据地方中低端市场,呈对峙状态。北京、广东、江浙等白酒消费大区,各知名品牌市场角逐趋于白热化。我们认为,地方名酒在完成站地市场目标只是白酒市场新一轮洗牌的序幕,而白酒市场的洗牌运动将从品牌产品特色的对抗,变为品牌整体实力的较量。高档白酒提价,成功释放市场风险,搅动白酒行业一池春水。名酒高档产品仍然是稀缺资源。但是小部分中间流通商为了规避提价导致利润缩水,冒险经营假酒,为名酒消费埋下隐患。我们认为,我国高档白酒价格,普遍高于国际通畅性烈酒,提价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经济和消费增长的速度。白酒品牌在市场运作方面更加务实,市场运作从盲目圈地向阵地战转变,品牌传播更加理性,不再盲目挖掘历史,挖掘文化,而是注重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参与。白酒的香型结构出现变化,产品有特色的企业突出白酒产品的香型特色,树立自有的香型,如酒鬼酒的馥郁香型,口子窑的兼香型。也有一些企业开发了口味和风格独特的个性化产品,如凤兼浓等。贴牌产品出现分化,全国性贴牌品牌锐减,区域性贴牌品牌增加。我们认为,新的全国性贴牌已经不可能出现,区域市场运作贴牌产品的京酒模式将成为贴牌产品的主流运作模式。2006年,中国白酒行业可谓风波骤起,好事连连。宏观政策环境改善,产业优化组合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消费环境相对稳定。2006年1—6月份,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累计183.45万千升,累计增长21.1%,主营业务收入440.82亿元,同比增长24.4%,利润总额50.26亿元,同此增长30.1%,营业费用37.61亿元,同比增长16.52,税金总额66.15亿元,同比增长21.76%,资金利润率11.4%,资产负债率48.45%。粮食白酒市场长势明显,薯类白酒大量萎缩。  相似文献   

19.
张茜  黎桃菱 《新食品》2011,(22):126-127
2010年,在中国白酒市场,茅台强劲的市场表现盖过了众多品牌的风头。在酱香鼻祖茅台的引领下,2010年也可以说是酱香年,优质酱香白酒的忠诚者和追随者逐渐多了起来.更加烘托出了茅台的稀缺和酱酒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20.
吴英  郭斌 《新食品》2005,(15):27-27
广东白酒市场似乎是一个永远不会降温的市场。今年6月,洋河、赊店、泸州国粹再度推出新品牌主攻广东,经过前三轮的激烈竞争后,广东中高档白酒市场进入了第四轮争夺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