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国内大型高炉对原燃料质量的要求以及提高原燃料质量的技术措施,分析了国内主要钢铁企业的高炉强化冶炼技术措施,对大型高炉的强化冶炼技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高炉强化冶炼的基础,通过合理的上下部调剂,富氧和喷煤以友严格的操作管理和原燃料管理等,实现了高炉强化冶炼,指出了制约高炉进一步强化冶炼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田征文 《铁合金》1994,(2):8-13
论述了锰铁高炉冶炼强度与焦比,原燃料性能,高炉操作,高炉炉型等关系。根据生产实践,提出了提高冶炼,强化冶炼,改善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承钢炼铁厂1~#高炉通过对大修后开炉以来的经验进行总结。通过优化原燃料结构、调整送风制度、完善高炉操作及强化管理等措施,实现了进一步强化冶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5.
针对宣钢公司原燃料品质逐渐变差,仍要保持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有效地采取了高炉强化冶炼。并从高炉操作、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采取措施,以达到强化冶炼,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近年来攀钢高炉提高钒钛磁铁矿比例的强化冶炼技术,通过优化烧结原料结构和高炉炉料结构,强化高炉操作,提高焦炭质量等技术措施,有效改善了入炉原燃料质量和炉料的冶金性能,强化了高配比钒钛矿冶炼。在入炉品位50%左右,取得了较好的冶炼技术经济指标,年平均利用系数达到了2.4~2.5 t/(m3.d)。  相似文献   

7.
伏明  钟大鹏 《炼铁》2003,22(Z1):14-16
马钢2500m3高炉通过加强从原燃料的源头到原燃料入炉前槽下的管理和技术改造等措施,实现精料入炉,满足了高炉强化冶炼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伏明  钟大鹏 《炼铁》2003,22(5):14-16
马钢2500m^3高炉通过加强从原燃料的源头到原燃料入炉前槽下的管理和技术改造等措施,实现精料入炉,满足了高炉强化冶炼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结合大型高炉的特点,对大高炉日常操作的炉内操作参数、炉前工作、原燃料管理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高炉进一步强化冶炼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齐建国 《炼铁》1998,17(1):41-43
1 高炉强化冶炼的基本条件 本钢 铁厂现有两座380m~3高炉,所产的生铁是商品铁,每年都冶炼大量的铸造生铁,针对这一情况,经过实验,80年代初期一铁厂将炉料结构收为高碱度烧结矿(R=1.6~1.65)加硅石冶炼并沿用至今。随着高炉冶炼技术的进步,高炉强化冶炼对原燃料的要  相似文献   

11.
对唐钢1#高炉的强化冶炼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稳定原燃料质量,特别是减少粉末入炉、提高富氧率、严格热制度和造渣制度、加强上下部调剂以及炉前配合、加强人员培训和生产设备的管理等措施,实现了高炉强化冶炼,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王志堂 《河北冶金》2014,(1):24-27,73
对马钢2#(2500m3)高炉优化操作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在原燃料质量劣化的情况下,通过加强人炉料管理,优化高炉操作制度,做好炉型维护及抓好炉外出渣铁等措施,使高炉冶炼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3.
对2003年3月至5月份邯钢1#高炉由于原燃料发生变化、炉型不规则、操作制度没有及时有效调整引起炉况恶化并结瘤进行了分析,提出高炉操作制度必须与冶炼条件相适应,对炉况失常要早判断早调整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洪新  赵军 《河北冶金》2012,(9):52-55,40
唐钢1#高炉2009年大修开炉后采用低硅冶炼技术,使铁水含硅量由0.53%逐步降低到0.35%,并长期稳定在0.38%左右,炉况稳定顺行。结合唐钢1#高炉生产操作实践,分析了原燃料条件、高炉基本操作以及冶炼特点对低硅冶炼的影响,为高炉稳定铁水中硅含量在较低水平和保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总结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唐山建龙450m^3高炉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炉内操作,炉前管理,优化上下部调剂,采用高风温、高顶压、高富氧、大煤比等措施,高炉保持长期稳定顺行,实现了强化冶炼。  相似文献   

16.
 钢铁工业是国民支柱产业,炼铁高炉能耗和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在区域市场的竞争力。从现实条件出发,依靠装备技术进步和信息化手段,通过加强对高炉生产数据的在线跟踪、综合分析及研究,不断优化高炉冶炼标准化、精准化操作模式,合理地处理好具体技术装备、原燃料和高炉4大操作制度的关系,处理好不断上升的煤气流和不断下降的炉料的相关传质、传热关系,为生产管理、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寻求合理的高炉操作制度提供依据,成为实现高炉冶炼过程定量化、高效化的一条根本途径。基于炼铁基础理论,通过计算机信息化手段,研发了具有对高炉冶炼过程中煤气流在线诊断、量化评价、优化等功能的生产综合诊控模型并得到应用。通过对高炉冶炼过程中煤气流分布指数、布料矩阵、综合冶炼参数进行适时计算、跟踪及潜力分析,对渣铁成分和指标进行预测预控,得到在具体原燃料条件下高炉进一步挖掘潜力时对布料、送风及渣铁制度等与指标控制相关联复杂相互影响关系数据的量化处理。进而得出满足具体冶炼条件下改善技术指标的冶炼控制措施,并利用物料平衡、热平衡模型对冶炼因素调整进行效果检测。应用结果表明,系列模型的应用有利于形成在具体条件下新的更为匹配的煤气流分布,综合冶炼参数更为和谐,在客观条件改善较小的情况下,喷吹煤粉相对置换比大于1.0,实现了低w(Si)、稳w(Si)冶炼,获得了较高的高炉热量利用率。同比上一年入炉品位条件,实现利用系数、燃料比等指标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攀成钢炼铁厂3号高炉(335m^3)进行渣中TiO2含量分别为8%、10%、12%、15%四个阶段的工业性试验,通过在烧结和球团中配加一定比例的钒钛矿精粉,提高入炉原料中二氧化钛含量,通过加强原燃料的稳定,强化高炉操作和管理,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为攀成钢大规模进行钒钛矿冶炼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在现有的原燃料和设备条件下,针对济钢1 750m3高炉气流不稳,燃料消耗高的生产现状,根据布料规律,摸索出大矿批、高压操作的方法,为济钢1 750m3高炉强化冶炼、降低消耗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唐钢公司3#高炉扩容后,炉前出铁严重制约高炉强化冶炼的情况,通过对铁口灌浆、组合砖改造、优化炉前操作、调整装料制度、加强烟尘治理和管理,铁VI工作状况日趋稳定,从而保证渣铁能及时地排出,把炉前对炉内的影响降到最低。为高炉生产的持续稳定提供了条件,保证高炉的强化冶炼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0.
分析新钢1050m3高炉2012年5月份后的原燃料现状.通过加强原料管理、优化高炉操作制度、低硅冶炼、优化喷吹配煤结构等管理和技术措施,克服原料品质下降,高炉操作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实现了高炉长期顺行,燃料比逐步下降.2013年2月高炉入炉焦比为400 kg/t,煤比142 kg/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