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十二烷基苯为原料、乙酸酐为乙酰化试剂、无水三氯化铝为催化剂(三者摩尔比为1:3:2),在30℃反应5h后得到对十二烷基苯乙酮;对十二烷基苯乙酮在硼氢化钠(二者摩尔比为1:3)作为还原剂的条件下反应2h后生成1-甲基对十二烷基苯甲醇;1-甲基对十二烷基苯甲醇在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作催化剂(二者摩尔比为5:1)条件下于160℃冷凝回流反应2h,得到终产物对十二烷基苯乙烯。产物的红外,核磁共振谱分析表明合成产物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2.
以D-葡萄糖为原料经过丙酮保护、PDC氧化-硼氢化钠还原、酸选择性水解、高碘酸钠氧化降解、甲氧胺醛基保护、树脂完全水解-硼氢化钠还原及三氯化钛脱肟等九步反应合成了L-核糖,并用1HNMR对各步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利用斯摩尔公式分别计算了聚1-12烯、1-辛烯和1-12烯摩尔比为1∶4的共聚物的溶度参数,根据计算结果筛选了它们溶液聚合的良溶剂,通过实验考察了在反应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溶度参数不同的溶剂在溶液聚合过程中对聚合物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减阻率的影响,并对合成出来的减阻剂做了XRD表征。结果表明利用斯摩尔公式计算聚合物的溶度参数进而筛选合适的良溶剂是比较可靠的,可以用来指导今后减阻剂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泡沫塑料的降解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以用废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PU)和二甘醇(DEG)为主要原料制备低成本聚醚多元醇。温度、DEG与PU废泡沫摩尔比对粘度、表现密度和压缩强度有影响。试验表明:最佳反应温度为190~210℃,最佳摩尔比为0.78~1.06。再生料配制的聚醚组合料储存稳定期在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间硝基苯甲酰肼为原料,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二甲亚砜为溶剂,经还原反应合成了3,3′-偶氮二苯甲酰肼。考察了各反应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1.5 h,n(间硝基苯甲酰肼)∶n(硼氢化钠)=1∶5,产物收率为55.8%。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对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反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热力学分析,得到了不同反应温度下的标准摩尔焓变、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和标准平衡常数值,同时分析了温度、压力、氢/烃及惰性气/烃摩尔比对反应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异丁烷脱氢属强吸热反应,进料的反应吸热量高达122 kJ/mol;反应温度和压力是影响异丁烷脱氢过程的2个主要因素,提高反应温度、降低反应压力均可显著提高异丁烷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氢/烃摩尔比或提高惰性气/烃摩尔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异丁烷的平衡转化率。  相似文献   

7.
以732强酸性阳离子树脂为催化剂,己二酸和甲醇为原料采用反应精馏耦合工艺合成己二酸二甲酯。利用单因素法,以酯化率为指标,考察了醇酸物质的摩尔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的用量和催化剂的置放位置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到了较佳的工艺条件:醇酸物质的摩尔配比为10,反应时间为3h,催化剂的用量为35g,催化剂的置放位置为反应精馏塔的上部。在该工艺条件下,酯化率可以达到85%。  相似文献   

8.
采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苯、甲苯和乙苯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和绝对熵;并计算了不同反应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环己烷、甲基环己烷和乙基环己烷脱氢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和平衡常数。结果表明:环己烷、甲基环己烷和乙基环己烷脱氢反应均为吸热反应;3个脱氢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和平衡常数,随反应压力和温度变化趋势相近;在300~1 000 K和0.5~30.0 MPa的条件下,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脱氢反应进行,升高反应压力不利于脱氢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9.
以邻卤代苯胺和水合氯醛、盐酸羟胺为原料,通过Sandmeyer异亚硝基乙酰替苯胺合成法制备得7-卤代靛红,再经硼氢化钠/三氟化硼乙醚体系还原制备得7-卤代吲哚。考察了酰胺化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成环反应温度、还原体系种类及还原剂用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所有产物结构均通过~1H NMR、~(13) C NMR和元素分析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7-氟吲哚、7-溴吲哚、7-氯吲哚时,较佳的酰胺化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回流10min、80℃4h和80℃3h,较佳的成环反应温度分别为80℃、85℃和80℃,较优的还原体系为硼氢化钠/三氟化硼乙醚体系,较优的还原剂用量为n(硼氢化钠)∶n(三氟化硼乙醚)∶n(7-卤代靛红)=3.0∶2.25∶1。该工艺具有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收率较高,操作简便等优点,适合批量制备7-卤代吲哚。  相似文献   

10.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治理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针对化学降解过程中铁基活化材料降解效能不足的问题,以菲为代表性的污染物,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零价铁(nZVI)和硫改性纳米零价铁(S-nZVI),并通过降解动力学、活化材料表征和氧化剂配比试验优化降解工艺。结果表明:S-nZVI在S/Fe摩尔比为0.28时表现出最好的活性,活化过硫酸钠在90 min时对菲的降解率为88.44%。活化效果由高到低的顺序为S-nZVI>nZVI>Fe2+>不添加活化剂。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得到最适合的S-nZVI纳米活化材料表面的参考S/Fe摩尔比为0.08;在过硫酸盐/S-nZVI摩尔比为200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活化降解效能。  相似文献   

11.
二甲醚应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黎汉生  王金福 《石油化工》2003,32(4):343-347
二甲醚(DME)是一种重要的超清洁能源和环境友好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新近开发的DME应用领域,如用作车用燃料、民用燃料以及低碳烯烃、燃料电池、有机化学品原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同时提出了以DME为中心的未来能源化工系统。  相似文献   

12.
车用燃料电池的燃料选择及燃料转化制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为新型能源利用方式,燃料电池以其高效、洁净、低噪音、使用方便及供电连续稳定的特点,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燃料电池的燃料范围广泛,氢气、天然气、甲醇、轻油等均可做其原料。本文分别分析了氢气、甲醇、天然气、轻油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优缺点,介绍了甲醇、天然气、轻油转化制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未来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可能给炼油及天然气化工工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前景广阔,氢气气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供应系统的重要部件,开展定期检验是保障气瓶使用安全的主要方式.针对目前法规要求的检验方法无法有效应用于车用压缩氢气气瓶检验的现状,通过对相关标准进行的对比分析和替代试验研究,验证了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用于氢气气瓶检测的可行性,指出进行车用压缩氢气气瓶射线数字成像在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用氢燃料是连通氢能产业上游制氢环节和下游应用场景的核心介质,针对现行产品标准GB/T 37244-2018《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 氢气》中涉及的杂质含量限值和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探讨。 方法梳理国内氢燃料产品质量标准的演进历程,对比国外相关的氢气产品指标及分析方法标准,调研国内氢源现状衍生的杂质组分情况和实际分析需求现状。 结果氢燃料中关键杂质以及其他杂质的组成要求应根据实际研究结果完善限值指标。建议针对氢燃料来源多样导致引入杂质组分的不同,采用关键组分核查与型式检验、出厂检验相结合的检测方式。 结论在满足国内氢燃料质量要求和国际标准ISO 14687:2019《Hydrogen fuel quality-Product specification》的前提下修订现行的产品质量标准,完善健全氢燃料质量分析方法标准体系和溯源链条,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和提高分析效率。 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燃料电池氢资源紧缺问题,某炼化公司拓展了低温甲烷化技术的应用,将该技术用于脱除工业氢中碳氧化物,生产燃料电池氢,率先在国内通过该工艺产出燃料电池氢,解决了燃料电池氢资源“瓶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普遍使用的PSA法生产燃料电池氢相比,采用低温甲烷化技术可降低氢损失率约20%,节省投资70%,按产氢3 000 m3/h规模测算可降本增效490万元/a。在副产氢资源不足而需通过制氢来满足全厂氢气平衡的情况下,以制氢装置所产工业氢为原料,利用低温甲烷化技术生产燃料电池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չ����Ȼ��Ϊԭ�ϵ�ȼ�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燃料汽车及其氢源系统是当今国内外能源工业与汽车工业的共同课题,而优选制氢能源则是这一课题的关键。章介绍了利用能源、经济、环境(EEE)——生命周期评估(LCA)这一综合评估方法,针对以天然气、煤或石油作为制氢能源的多种燃料电池氢源供应方式以及配套的燃料电池汽车系统,从经济性、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和EEE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天然气作为发展燃料电池汽车氢源的一次能源,具有氢制取技术路线多样化、经济上竞争力强、能源利用效率高和环境效益好等诸多优势,应为燃料电池汽车的首选制氢能源。对这一评估模型的敏感性分析显示,即使在天然气价格波动较大时,天然气制甲醇--甲醇车载重整车和天然气制氢--纯氢车这两个方案仍然最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液相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乙酯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含氮有机物配合CuCl对乙醇液相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乙酯反应的影响,筛选出活性高、溶解性好、腐蚀性小的多功能催化体系。推导出该催化体系的动力学方程,得到相关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CuCl/phenathroline(phen)/N methylimidazole(NMI)络合催化体系的催化活性最高,当CuCl的浓度为0 2mol/L,c(N donor)/c(CuCl)=5/2,c(phen)/c(NMI)=1/1,反应温度为120℃,反应压力为2 4MPa,CO与O2的进气比为2/1时,乙醇转化率为14 2%,碳酸二乙酯的选择性大于98%。该催化体系的动力学方程为-dpCOCO,活化能为53 36kJ/mol。对氧化羰化反应机理也进行了讨论。dt=0 246p1 03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等离子体法制氢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传统的天然气蒸汽转化制氢方法在制取氢气的同时,伴随着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本文介绍了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在裂解天然气制氢气和炭黑方面的应用。由分析可知,高温下天然气裂解为氢气和炭黑是一个在热力学上有利的过程,该工艺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在产品成本和能耗方面也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为更准确高效地实现氢气中多种超痕量杂质的测定,将预浓缩技术、气相色谱(GC)搭载硫化学发光检测器(SCD)和质谱仪(MS)集成联用,同时测定氢燃料中的超痕量形态硫和甲醛。采用特制冷阱预浓缩捕集并排空样品基体,单毛细柱分离后经微流切割分流,实现了一次进样,分别在SCD和MS上同时测定氢气中的超痕量形态硫和甲醛。参照ISO 21087—2019的规范完成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进样500 mL时,硫化氢和甲醛的检出限分别低达0.011 nmol/mol和0.208 nmol/mol,均优于目前已报道的灵敏度水平。各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达0.995以上;重复精密度为1.60%~8.24%,加标回收率为92.96%~103.40%。该方法灵敏度及准确度高,集成高效,对中国燃料电池车用氢气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和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与发电联合的新型二甲醚生产流程设计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一种将二甲醚(DME)合成与发电结合的新型流程,它采用甲烷空气催化部分氧化造气、含氮合成气制DME、尾气发电等技术,通过化工生产过程和动力过程的整合,既省去了昂贵的空分设备,又成功地降低了大量氮气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用AspenPlus对该联产流程进行了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新流程的能量和整体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DME生产中使用甲烷空气造气并与发电联合是提高能量转换率和降低DME生产成本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