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镁渣废弃物再利用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宪军  张树元  王芳芳 《混凝土》2011,(8):97-100,124
随着世界镁工业基地的大变迁,如何合理利用镁渣成为我国镁工业发展的一大主题.针对我国镁渣随意堆放、利用率低和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镁渣再利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分析,提出了镁渣再利用的新途径,总结了从源头上解决镁渣再利用的可操作性.认为:就地粉磨包装使镁渣粉半成品或成品化,实现镁渣零排放、变废为宝是切...  相似文献   

2.
文中对磷酸镁水泥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整理。系统描述了磷酸镁水泥的水化机理与微观结构,阐述了氧化镁、磷酸盐、镁磷比、外加剂、细骨料、掺合料等原材料对磷酸镁水泥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镁渣取代部分细骨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作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宁夏镁渣利用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镁渣消化时间t、镁渣取代率m和粉煤灰掺量f为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方案,试验研究了镁渣取代部分细骨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作用效应,揭示了作用规律,并进行了机理分析,为镁渣作为混凝土的细骨料提供了理论支持。试验结果表明:镁渣取代率适量时,镁渣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镁渣适当时间的消化是非常必要的,但消化时间不宜过久;镁渣取代率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的显著,各因素的最优组合为镁渣消化时间3 d,镁渣取代率30%,粉煤灰掺量20%。  相似文献   

4.
镁渣水化惰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镁渣中CaO和SiO2含量高,从化学成分判断应有很高的火山灰活性,但实际应用显示火山灰活性却很低。为提高镁渣水化活性,提供理论研究积累试验数据,对镁渣的成因、化学成分、颗粒、XRD等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胶砂强度试验,研究了镁渣水化惰性的机理。结果表明,镁渣的水化惰性是由于其生成温度低、出罐冷却速度慢、活性系数过小、颗粒较粗和吸水潮解等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5.
胡韬  姜伟 《建筑节能》2011,39(6):56-58
介绍了氯氧镁水泥的具有优缺点,通过采用GLS-L型耐水剂对氯氧镁水泥进行改性,利用松香发泡剂可以制成一种氯氧镁复合水泥板。通过试验证明了氯氧镁复合水泥板具有良好的保温性与耐水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6):763-771
为了尽可能的去除钢中大颗粒的夹杂物,在实验条件下通过向GCr15轴承钢中添加适量镁、稀土对夹杂物进行改性,并利用Aspex夹杂物自动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钢中改性后的夹杂物尺寸、类型、形貌等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了稀土-镁复合处理对夹杂物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轴承钢中加入微量镁处理,可将未进行镁处理钢中的MnS-Al_2O_3、MnS、Al_2O_3夹杂改性为以含硫、镁复合夹杂物为主,同时包含少量Al_2O_3、镁铝尖晶石夹杂.进一步采用稀土-镁复合处理后,钢中的夹杂物转变为主要以含Re-S-O夹杂物为主,Al_2O_3、MnS、镁铝尖晶石夹杂逐步消失,且夹杂物成球状分布,绝大多数夹杂物在5μm以下.稀土-镁复合处理轴承钢后,10μm以上的大颗粒夹杂物大大降低,钢中的夹杂物明显得到细化.钢中镁含量不变时,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大颗粒夹杂物比例明显下降.而在稀土含量相近的情况下,增加钢中的镁含量也有利于大颗粒夹杂物的去除.稀土-镁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夹杂物的细化.  相似文献   

7.
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锂镁分离提锂是一项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采用改进沉淀法进行锂镁分离,来解决我国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的工艺难题。配制高镁锂比卤水(ρ(Mg~(2+))=110 g/L,ρ(Li~+)=2.5 g/L,Mg/Li=44),加入氢氧化镁晶种;以氢氧化钠为主沉淀剂,以吐温-80、聚丙烯酰胺为辅助沉淀剂,进行沉淀除镁反应。结果表明,沉淀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易于过滤,锂损失率低于2%。通过对得到的沉淀进行SEM、LPSA表征,其沉淀的结构和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得到了颗粒大而完整的沉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装配式硫氧镁墙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装配式硫氧镁墙板变形是最主要的一种质量通病。针对装配式硫氧镁墙板的生产工艺和安装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硫氧镁基材饰面板在不同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变形情况,并探讨了其变形机制。同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抗变形措施,以解决硫氧镁基材饰面板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变形问题,为装配式硫氧镁墙板的使用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四川建材》2017,(1):26-27
运用新型锂镁分离沉淀剂从高镁锂比卤水中沉淀除镁而解决锂镁分离的难题。以对硝基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偶联反应得到对硝基偶氮苯酚,其与氢氧化钠复配构成新型锂镁分离沉淀剂。将该新型锂镁分离沉淀剂作用到模拟卤水中进行锂镁分离,其除镁率达到99.999%,锂损失率低于2%,是很好的锂镁分离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四种硫氧镁水泥改性添加剂进行平行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改性剂对硫氧镁水泥力学性能、耐水性能和体积稳定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四种改性剂均能大幅度提高硫氧镁水泥的强度和耐水性,并能改善硫氧镁水泥的体积稳定性能。同等条件下JM-4改性剂的改性效果最佳,尤其是在提高硫氧镁水泥强度、改善硫氧镁水泥体积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其他三种改性剂。  相似文献   

11.
稻草纤维/镁水泥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稻草纤维在不同掺量下对氯氧镁水泥抗压强度、弯曲强度以及干燥收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镁水泥的抗压强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粒径为2.5 mm的纤维掺入使镁水泥的抗压强度下降较大;稻草纤维的掺入使镁水泥的脆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降低了镁水泥的干燥收缩率。造成抗压强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纤维与基体结合较差,破坏了材料的致密性。通过1%NaOH溶液对稻草纤维进行处理,可以改善稻草纤维与镁水泥的界面结构,提高稻草纤维与镁水泥的黏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4种硫氧镁水泥改性添加剂进行平行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改性剂对硫氧镁水泥力学性能、耐水性能和体积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改性剂均能大幅度提高硫氧镁水泥强度和耐水性,并能改善硫氧镁水泥的体积稳定性。同等条件下JM-4改性剂改性效果最佳,尤其在提高硫氧镁水泥强度、改善硫氧镁水泥体积稳定性方面,是其它3种改性剂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硅镁装饰地板块和玻璃纤维增强氯氧镁水泥板为代表,对氯氧镁水泥装饰板块的生产技术与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介绍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可供有关生产厂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玻璃纤维增强氯氧镁水泥材料的长期强度,正确评价玻璃纤维增强氯氧镁水泥材料的耐久性能,采用SIC(Strand In Cement)试验方法,对玻璃纤维增强氯氧镁水泥材料进行了加速老化试验.利用反应动力学中的Arrhenius方程,预测出玻璃纤维增强氯氧镁水泥材料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服役寿命.  相似文献   

15.
磷酸镁水泥复合材料是建筑领域的新型材料之一,具有诸多性能优势,已经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此,文中主要针对多种磷酸镁水泥复合材料进行分析,并梳理其未来发展趋势,以进一步加快我国的磷酸镁水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氧化镁、硫酸镁、粉煤灰为主要材料,加入聚丙烯纤维、复合添加剂制备了镁基盐泡沫混凝土,试验研究了镁基盐泡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剪切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以及不同尺寸同一干密度镁基盐泡沫混凝土的尺寸效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利用FEMAP有限元软件对镁基盐泡沫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镁水泥混凝土在青海省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对镁水泥施工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前期准备、施工过程和养生及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施工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氯化镁的浓度,进而造成配合比波动,镁水泥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普通混凝土相差不大,但由于其独特性,需重点关注施工关键控制点,如最大运输时间、最长铺筑时间、脱模时间以及养生方式等。通过试验路铺筑,对氯化镁的现场浓度波动进行了修正;建议在正常室温下,镁水泥混凝土运输时间不宜超过42 min,到铺筑完成不宜超过1 h,镁水泥混凝土拆模时间在室温下为6 h左右;氯氧镁水泥混凝土的养生采用室外薄膜养护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氯氧镁水泥的交流阻抗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氯氧镁水泥(包括制造氯氧镁水泥的原材料及应用氯氧镁水泥制成的彩瓦)的交流阻抗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氧镁水泥原材料菱苦土的交流阻抗谱由多个不同直径的半圆弧所组成,呈典型的电介质谱;氯氧镁水泥的交流阻抗谱呈Randles状,由其制成的彩瓦的交流阻抗谱也呈Randles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抗水外加剂、活性混合材、减水剂、高分子聚合物以及轻骨料等几个方面对氯氧镁水泥进行改性,制成了改性氯氧镁水泥多孔混凝土墙体砌块、改性氯氧镁水泥陶粒泡沫混凝土墙体砌块以及改性氯氧镁水泥轻质隔墙板等墙体材料。  相似文献   

20.
磷酸钾镁水泥是由重烧氧化镁和磷酸二氢钾通过酸碱反应生成的磷酸镁盐类胶凝材料,具有凝结硬化快、早期强度高、低p H环境、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服役性能对磷酸钾镁水泥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影响,文中主要从磷酸钾镁水泥耐水性能、体积稳定性、耐化学侵蚀及其微观结构发展等方面对磷酸钾镁水泥的服役性能进行总结与探讨,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