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对中心城区的三大燃煤电厂和63座大型燃煤锅炉房实施天然气改造,基本实现五环内供热无煤化。本文主要采用现场全面调研的方法,主要获取北京市中心城区40座燃煤锅炉房的供热范围、供热面积和锅炉房用地权属等相关信息。调查分析显示仍有45%的燃煤锅炉房未进行热源改造,改造的主要困难是燃煤锅炉房供热范围、供热面积等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2.
<正>可再生能源供热主要包括地热能供热、生物质能供热、太阳能热利用、清洁电力供热等。供热是人民生活和众多生产活动的基本能源需求,在全球终端能源消费中供热占到50%左右,可再生能源供热是供热消费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居民供暖以燃煤为主。截至2016年底,山西、山东、河南等省份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80%左右,其中,燃煤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供暖等占90%,可再生能源等清洁供暖占  相似文献   

3.
10月4日上午,吉林省住建厅厅长徐亮到长春市调研指导今冬供热准备工作. 长春市现有供热企业70家,在网总供热面积为32863万m2.全部在网面积中,热电联产供热面积17871万m2,占54.38%;区域锅炉房供热面积14318万m2,占43.57%;其它生物质、天然气、电、污水源等清洁能源供热面积674万m2,占2.05%.  相似文献   

4.
某城市新区分为3个供热区域,其中1个供热区域采用模块化燃气锅炉供热,其他两个供热区域分别采用区域燃煤锅炉房、分散小型燃煤锅炉房供热。综合考虑污染物排放和经济性,提出新建1座燃煤热电厂,新建1座燃气锅炉房,改造(煤改气)原有区域燃煤锅炉房,取缔分散小型燃煤锅炉房的热源改造方案。基于对新区现状、近期、远期热负荷的预测分析,提出形成以新建热电厂为基础热源,其他两座燃气锅炉房作为调峰热源的多热源联网供热系统。  相似文献   

5.
我国建筑供热采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建筑采暖现状1.供热采暖方式我国主要供热采暖方式为:(1)集中供热(热电厂、集中供热锅炉房)。(2)分散供热锅炉房。(3)其它(电采暖、燃气采暖及火炉采暖等)。(1)1997年全国设市城市668个,其中286个城市已具有集中供热设施(见表1)。(4)1998年全国集中供热面积86188万m2,比1997年增加5433万m2。而1998年全国城市房屋竣工面积为34527.6万m2 。从以上分析可知:1有集中供热设施的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43%,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该百分比还将下降。2热化率低,说明城市集中供热将来的发展任重道远。3各城市热化率发展不均衡,有…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成立于2007年,全系统有从业人员3.5万人。截止2013年12月,矿区事业部管理住宅小区186个,工业区68个。供热管理总面积为3363.37万平方米。管理住宅楼5651栋,各类设施14829栋。现有10座燃煤锅炉房,21座燃气锅炉房,232座热力站,在用锅炉218台,供热管网总长6759公里,供热区域辐射大庆五区,年供热能耗总量90万吨标煤。大庆地处北方高寒地区,冬季室外温度  相似文献   

7.
以一个500户(每户平均建筑面积为150 m2)的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对壁挂式燃气热水器分散供热、燃气锅炉房分散供热、燃煤锅炉房集中供热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壁挂式燃气热水器分散供热的经济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正> 能源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力节约能源已成为经济发展带有全局性的战略决策。建筑部门是消耗能源的主要部门之一。采暖耗热量主要由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构成,约占73%~77%。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传导耗热最,约占23%~27%。在传热耗热量中,通过外墙的约占23%~34%;通过窗户的约占23%~25%。如果把窗户的传热耗热量与通过缝隙的空气传导耗热量相加,则约占全部耗热量的一半左右。80年代发展到  相似文献   

9.
以北方某城市为例,分别从能耗、污染物排放量、经济性等方面,对7种供热方式(燃煤热电联供集中供热、燃煤锅炉房集中供热、燃气锅炉房分散供热、燃气壁挂炉分户供热、蓄热式电锅炉分散供热、电驱动空气源热泵分散供热、电热膜分户供热)进行比较。除因地制宜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工业余热供热外,应坚持发展满足超低排放的燃煤热电联供集中供热。天然气供热宜采用燃气壁挂炉分户供热。对于电供热方式,由于电驱动空气源热泵制热性能系数较高,可在气候适宜地区积极推广。由于现阶段电力获取途径以燃烧化石类燃料为主,一次能源利用率较低的蓄热式电锅炉分散供热、电热膜分户供热应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城市供热的发展方针——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方式相结合。我国城市供热的热源有城市热网供热、燃煤锅炉房供热、燃气锅炉房供热、燃油锅炉房供热、电锅炉房供热、分户燃气壁挂炉供热、热泵和蓄能式电采暖等。燃料有煤、天然气、油和电等。  相似文献   

11.
热改与节能     
北京市:区域"供暖锅炉房"改造2013年前完成日前,在北京国际节能环保技术展览会上,北京市供热办主任郭维圻透露,占全市供热面积7成的数千家区域供热锅炉房将在5年内完成节能改造,改造后将比目前节能30%左右。据悉,政府将为供热节能改造提供50%的财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燃煤锅炉房煤改气是在环保条件下生存发展的趋势。北京某小区燃煤锅炉房供热面积75万平方米,根据环保要求,对其进行煤改气改造,改造后为3台14MW的燃气热水锅炉。本文将对其改造后的运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根据北京市目前的清洁能源政策,改造后的燃气锅炉房将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亦给出了类似规模锅炉房煤改气的单位投资与单位运行成本,为此类锅炉房煤改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天津城市集中供热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截止2000年底,住宅供热面积为4225万m~2,市区住宅热化率为57.6%,其中集中供热面积为3911万m~2,集中供热率为53.28%。以前,我市在制定城市供热规划时以热电联产的热电厂的供热规划为主,以锅炉房供热作为调峰,在热电联产达不到的地区以锅炉房供热为主,缺少认真考虑远期热电联产和近期区域锅炉房如何相结合的过渡方案。当热电厂因种种因素建设缓慢而满足不了城市供热发展需要时,加上供热管理体制不完善,分散小锅炉房便大量兴建。针对燃煤小锅炉供热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由校园中的锅炉房改造而成.改造前的燃煤锅炉房,因供暖方式改变而被闲置.其主体为砖砌体结构,屋面为钢桁架+预制槽形板结构,屋盖整体性较好.改造部分建筑面积约为991 m2,改造后建筑面积为1951 m2.  相似文献   

15.
以沈阳市某小区的地下水地源热泵与燃煤锅炉房联合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热负荷延续时间图进行了能耗分析,采用费用年值法进行了经济性分析,获得了两种热源联合供热的最佳分配比例。结果表明,辅助系数为0.46时,地下水地源热泵与燃煤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的费用年值最低,节能效果较好,该种供热方式应在适宜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某分布式水源热泵区域供热项目近几年来的实际运行工况出发,对影响分布式水源热泵区域供热系统的能耗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同等容量的锅炉房供热系统相比,分布式水源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提高了82.6%.本文对影响分布式水源热泵区域供热系统的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输送半径在10公里之内的源水输配能耗约占系统总能耗的8%.二网水力不平衡问题可以造成能耗提高约20%.热泵机组的运行调节方案以及机组配置对能耗水平的影响约10%.  相似文献   

17.
供暖系统概况 北京某地区集中供热锅炉房,承担约160万m2建筑物的供热负荷。集中供热锅炉房为燃气锅炉房,产出压力为0.9MPa、温度约为230℃的过热蒸汽,供给1#、2#和6#换热站,其中4#、5#换热站为1#换热站的下属换热站,7#换热站为6#换热站的下属换热站,1#、2#、6#换热站为汽-水(130℃高温水)换热站,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热力公司集中供热系统2014-2015年供暖期热源、一次网、换热站的运行能效,采用现场调研的方法,结合(GB/T 50893-2013)《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技术规范》中的评价标准,对该供热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出该集中供热系统锅炉房单位供热量能耗、单位供热面积能耗、锅炉运行效率、一级管网的补水率及水力平衡度。结果表明:锅炉房单位面积能耗较高,其中供暖期单位面积耗电量3.36k Wh/m~2,标准值为2k Wh/m~2~3k Wh/m~2;单位面积耗热量0.404GJ/m~2,标准值为0.23GJ/m~2~0.35GJ/m~2;单位面积供热负荷43W/m~2,较实际需求负荷高10W/m~2;运行的6#锅炉处于"大流量小温差"低效运行状态。补水率为1.28%,标准值为0.5%;单位面积补水量为25kg/m~2,标准值为15kg/m~2;该供热系统36个换热站中统计了16个换热站的水力平衡度,其中11个换热站出现水力失调问题。该集中供热系统处于供过于求的运行状态,管网的运行能效也较低,因此节能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9.
正主持人:我国北方地区供暖主要采用哪几种方式?陈振楼:我国基本的供热方式大致有三种: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集中供热,家庭燃煤炉。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目前华北地区大中型城市均有一个或几个热电厂为热源的热网,如北京市随着高碑店热电厂的并网和城区管网的进一步扩建和改造,供热面积可进一步发展到  相似文献   

20.
正问题1:沈阳某工程供暖热源原为燃煤高压蒸汽锅炉,经换热站进行汽-水换热后的二次热水作为建筑物空调系统空气处理机组的热媒,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供暖,换热站和供暖建筑距离锅炉房约400m。现仅将热源改为燃气锅炉,供热对象为建筑面积约3 000m2的原有建筑,建设单位提出的供热负荷为930kW,新设置额定蒸发量1t/h的燃气高压蒸汽锅炉2台,锅炉额定工作压力1.3MPa,蒸汽系统设计压力为0.5 MPa,原有的换热和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