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3日,浙江龙泉墨香氤氲,瓷音萦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龙泉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名家写名瓷——中国书法家走进龙泉”活动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2.
原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翟翕武同志,在看到《中国陶瓷工业》2009年第6期刊登的"论龙泉青瓷的传承与创新"一文后,认为文中所叙述的"1959年由国家原轻工业部牵头组织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中央美院等单位组成龙泉青瓷恢复小组"和"专家组在李国桢先生的带领下,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寻找龙泉青瓷的技工和传人"这两点与当时龙泉青瓷的恢复历史不符,特向本刊寄送专稿要求发表。作者1958年曾任浙江省轻工业厅厅长,党组书记,亲自组织和领导了龙泉青瓷恢复与生产工作,文章就当时整个龙泉青瓷的恢复历史作了如实回忆,现将该文刊出,希望有助于读者全面认识龙泉青瓷的恢复历史。  相似文献   

3.
正龙泉青瓷是人类陶瓷文明的杰出代表,为加快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2017年龙泉市成立了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技艺研究会,并确定了"不灭窑火"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规划,一年多来,共计烧制传统龙窑30余窑次,总计烧制青瓷作品、产品2万余件,成为龙泉青瓷和旅游的品牌项目。此其  相似文献   

4.
古人对"豆青"釉色的记载过于抽象,使得今人对其釉色的理解见仁见智.通过梳理历代文献并从考古发掘、科技分析的角度对"豆青"釉色进行了探析."豆青"釉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豆青"为一类景德镇仿龙泉青瓷釉色,而广义的"豆青"为历代龙泉青瓷的代表性釉色.本文旨在将豆青从抽象的概念中剥离出来,让人们对豆青釉色有一个更...  相似文献   

5.
哥窑率先在宋代龙泉小梅烧制成功,至南宋及元明时期成为专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历代受到世人的追捧.本文就龙泉南宋哥窑青瓷之瓷釉特征、瓷釉配方研究及其烧制工艺进行探讨,提出了宋代哥窑瓷釉敦厚丰润、玉质感强,与其釉料中的萤石矿比例、氧化钙、氧化钾等元素比例的提高有关,与龙泉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关,与龙泉青瓷的传统烧制技...  相似文献   

6.
青瓷集金木水火土之精华,当代人也可以赋予龙泉青瓷品德化、人格化的内涵.文章从龙泉青瓷是高尚品德情操的象征,是清纯廉洁品格的象征两个角度阐述龙泉青瓷哲学上、美学意义上的含义.认为龙泉青瓷象征品德情操的伦理观和道德观,充满了人文精神和现实意义,这对龙泉青瓷美学和文化意蕴研究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10月16日,"一带一路"龙泉青瓷杭州展暨百名工艺师爱心拍卖剑瓷作品巡展在杭州"运河天地"拉开帷幕,百余件剑瓷精品亮相杭州大运河庙会。"人类非遗"龙泉青瓷、国家级"非遗"龙泉宝剑,邂逅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三者共同唱响"非遗"文化之歌。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又恰逢南宋建都  相似文献   

8.
龙泉青瓷艺术设计逐渐由无意识创作转变为有审美意蕴创作,是人类文化进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传统青瓷艺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现代龙泉青瓷艺术作品的构思和设计,以达到龙泉青瓷文化与现代人们高品质、深厚文化底蕴的生活情调更好的融合,突出龙泉青瓷独到的"形态美"审美意蕴,从而达到艺术性与寓意性,精神与物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12月19日下午,参加第四届中国龙泉青瓷节、龙泉置县1250周年庆典大会、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遗"庆祝大会的嘉宾,受邀参观了龙泉上(垶)镇木岱口村的百年龙窑--"曾芹记古窑坊".  相似文献   

10.
龙泉青瓷是中国瓷器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之一,在逾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烧制技艺,这项技艺已成功入选"人类非遗"。本文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对龙泉青瓷整个制瓷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探究,探讨了龙泉青瓷昔日辉煌及衰落的原因,旨在对当代龙泉青瓷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