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莹 《电信快报》1995,(11):24-26
阐述极轨卫星在轨运行期间,遥感图像数据传输系统的在轨测试和计算方法,给出测试数据,并对数据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欧洲下一代气象卫星及其红外遥感仪器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燕 《红外》2013,34(11):1-7
总结了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与欧空局(ESA)的气象卫星发展情况以及他们对下一代地球同步轨道和极轨气象卫星的规划.下一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计划为MTG系列,将以MTG-I(成像卫星)和MTG-S(探测卫星)双星运行,各自承载不同的探测仪器,计划发射6颗卫星(4颗MTG-I和2颗MTG-S).而极轨气象卫星MetOp-SG则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卫星系统联合.ESA当前的MetOp卫星和下一代MetOp-SG卫星在“上午”轨道上运行,NOAA/NASA的下一代JPSS卫星在“下午”轨道上运行,双方共享两个轨道卫星数据.  相似文献   

3.
《卫星与网络》2011,(6):19-19
数字地球公司完成"QuickBird"卫星轨道调升工作。"QuickBird"卫星自3月底开始接受轨道调升指令,目前已从原450km高度轨道进入现482km的轨道运行,并将继续向用户传输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及相关图像产品。数字地球公司希望通过轨道调升将"QuickBird"卫星在轨作业寿命延长至2014年  相似文献   

4.
红外地球敏感器地面标定试验的精度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卫星在轨道上的工作精度.地球模拟器是卫星姿态测量控制关键部件红外地球敏感器的一项重要地面模拟试验与精度标定设备.详细介绍了摆动扫描式红外地球敏感器整机电磁兼容性试验专用性能测试用的地球模拟器的组成和总体结构,针对用于同步和较低的轨道卫星地面测试,研究的地球模拟器针对卫星二个轨道高度35 786 km和21 500 km,采用可更换地球光阑的方案,能够提供两种地球张角(17.46°和26.54°),实现了地面上模拟卫星在太空中所看到的地球.该问题的研究对提高摆动扫描式红外地球敏感器卫星地面性能测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久龙  王锐  张鲁薇  陈新龙  陈维春  郭继唐  蔡盛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3,52(4):20220759-1-20220759-11
针对高轨抵近威胁在轨自主感知问题,总结归纳了地球同步轨道空间态势感知计划的发展历程、平台情况、轨道特性、任务操控、总体指标;分析了GSSAP (Geosynchronous 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 Program)卫星的抵近观测成像模式,提炼出绕飞成像、掠飞成像在轨运行模式,深入研究了近年来GSSAP卫星两行轨道数据,结合我国高轨卫星的轨道信息,挖掘出GSSAP对我国高轨卫星的数十次潜在的抵近侦察活动;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GSSAP-4抵近实践-20卫星的整个过程,计算出二者的相对距离、太阳相位角等信息,在距离为10~133 km、太阳相位角为44.67°~134.37°的条件下,对GSSAP的光电载荷进行了成像效果仿真。结果表明:GSSAP对我国GEO (Geosynchronous Orbit)卫星执行了多次抵近监视,在口径为500 mm,F数为10,像元间距为6.5μm,像素规模为1 024×1 024,积分时间为20 ms时,GSSAP在顺光观测条件下,可以对目标进行高分辨率的精细化成像,能够看清目标的细节信息,对我国GEO高价值资产带来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地球同步轨道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断增长的对地实时观测和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的急迫需求出发,提出了采用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的概念研究。通过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动轨迹的分析,验证了可以通过控制轨道倾角、偏心率和轨道高度误差以获得同步轨道卫星与地面之间的相对运动,构成了雷达运行在同步轨道实现合成孔径成像的基础。并研究和分析了同步轨道SAR卫星的观测性能,指出了对于要求重复观测周期短、实时应用强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大面积定点区域的连续观测来说,采用同步轨道SAR是一条理想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卫星骨干网络将向宽带与中继融合方向发展,为陆、海、空、天基用户提供全球骨干传输、宽带接入、全域通联等服务。该文针对全域用户通联的新需求,创新采用“卫星骨干网络/全域用户接入”模型,提出一种具有层内、层间星间链路的中高轨混合的多层卫星骨干网络架构(3GEO+3IGSO/24MEO)。对该架构的全域覆盖性计算分析,得出该多层卫星骨干网络能够实现地球表面到地球同步轨道高度(约36000 km)全域100%覆盖,并为全域用户提供多重接入能力。进一步对路径数、最少跳数、最小时延等关键网络性能指标分析比较,说明了该架构中轨卫星与高轨卫星之间存在层间星间链路的必要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架构能够满足全域宽带接入和全球骨干传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卫星与网络》2012,(1):47-47
美国ViaSat公司宣布,于2011年10月29日发射升空的“ViaSat-1”卫星已经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并将接受在轨测试。  相似文献   

9.
一种提高红外地平仪确定卫星姿态精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地平仪提供了卫星星体相对于地球的姿态测量信息.受它在星体上安装精度限制、测量系统噪声和在轨期间星体质量分布变化的影响,直接使用红外测量值进行姿态计算会引入上述误差.如果只采用红外测量的差分值进行姿态计算,再通过滤波,就可以消除上述误差后得到高精度卫星姿态,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地球同步在轨卫星位置定点和姿态指向特性,对在轨运行卫星进行长时间姿态确定和实际控制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姿态精度高于0.01°,显著提高了红外定姿精度.  相似文献   

10.
1 现代卫星测控功能及组成   卫星测控的主要任务是对卫星从发射入轨到长期在轨运行,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跟踪测量与控制,包括对卫星进行跟踪、测轨、星历计算、轨道预报和保持及对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的参数、工作状态进行监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雷萍  邢晖  王娟锋  王冰  黄丽刚  王金锁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9):20210977-1-20210977-6
随着2021年5月第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完成部署,整个天基红外系统所有卫星接近部署完成,其对地的监视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文中在大量查阅有关文献和公开报道的基础上,对天基红外系统所有9颗在轨卫星的扫描相机进行了综合性能分析。首先,根据扫描相机的探测器体制以及飞行轨道特性,对其扫描成像体制进行分析,计算获得了所有9颗在轨卫星扫描相机的光学系统参数、探测器参数、地面分辨率、灵敏度等关键参数的估计值。其次,对天基红外系统大椭圆轨道卫星的飞行特性及其对地监视任务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其最优在轨运行方式为两两同步,且单个轨道两颗卫星相差1/4周期;对天基红外系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飞行特性及其对地监视任务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东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至少有两颗卫星处于优良对地观测位置。最后,根据弹道导弹尾焰辐射特性以及天基红外系统扫描相机的探测参数,计算分析了所有在轨卫星对导弹尾焰最低观测高度,结果表明:东半球北纬40°地区,可同时被4颗以上卫星监视,且部分星载相机具备弹道导弹的点火时刻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低轨卫星对同步轨道卫星定位时存在的可观测时间短等限制,结合同步轨道卫星轨道的特点,利用测角信息计算出距离信息。将距离信息与测角信息一起建立新的测量方程,进而提出一种新的基于J2000.0惯性系的单颗中低轨卫星对同步轨道卫星的扩展卡尔曼仅测角被动跟踪定轨方法,并对测量方程的变量和坐标转换给出了明确定义。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了单颗中低轨卫星对同步轨道卫星的仅测角被动跟踪定轨,若已获得被测星的先验知识,该算法收敛时间优于未引入距离信息的常规算法。  相似文献   

13.
空中通信走廊─—“铱”系统倍受青睐“铱”系统(IRIDUM),也称极轨卫星移动电话系统,它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于1990年着手申请研制并经营的一种“全球数字移动个人通信”卫星系统。话系统采用许多低地球轨道卫星在7个极地轨道运行(即离地球表面高度约770...  相似文献   

14.
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传播特性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是目前新兴的卫星通信系统,国内外对于其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目前均处于探索阶段,我们通过在轨运行的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铱系统)的部分传播特性进行了测试,摸索了对低轨道通信卫星电波特性测试的方法,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相关参数,这些参数对了解低轨道通信卫星的电波传播特性并对于我们进行低轨道卫星的设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轨卫星空间外热流分析对于微纳卫星热状态的仿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卫星温度场的分析提供了外在的热边界条件。在轨道运动的基础上,建立了在轨卫星瞬时空间外热流计算模型,快速、简便地计算了太阳辐照热流、地球红外辐照热流、地球反照热流的值。对其结果和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仿真结果较准确地反映出卫星在轨运行期间空间外热流变化规律,同时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帅平  陈定昌江涌 《导航》2003,39(4):35-40
首先提出GPS卫星空间可见性判断准则.然后,利用国际地球动力学服务(IGS)跟踪站提供的GPS卫星广播星历数据,统计分析0~40000km各个轨道高度层的卫星可见性.结果表明:在当前GPS卫星星座配置下,当飞行器轨道高度小于4000km时,完全能够保证同步跟踪6颗以上卫星,而且平均GDOP值小于2;当轨道高度达到12000km时,同步跟踪4颗以上卫星的时段也能达到50%。最后,给出沿设计弹道的GPS导航定位仿真结果,进一步展示了在中、低轨道的飞行器上使用GPS卫星资源进行导航定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胡娟  陈文全 《电子科技》2012,25(7):136-138,141
同步轨道卫星共位是指在一个地球同步轨道±0.1°的窗口上放置两颗或两颗以上的卫星。文中介绍了同步轨道卫星多星共位的必要性和连接端站干涉测量的原理。对同步轨道共位卫星位置测量精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连接端站干涉测量技术能够满足同步轨道共位卫星位置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姚静  易东云  聂鹏程 《导航》2008,44(1):1-5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对低轨卫星定位的动态观测几何问题,对于不同低轨卫星轨道高度、不同截止高度角和不同卫星导航系统的情形,进行了导航卫星可见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几何精度因子(GDOP)。低轨卫星高度在几百km内变化时对可见性与几何精度因子的影响很小,而不同截止高度角则影响较大;另外与采用单个GPS系统相比,采用GPS—Galileo组合卫星导航系统对低轨卫星定位时,可见导航卫星数目明显增加,GDOP数值减小,且即使在截止高度角较大时也能得到较好的GDOP。  相似文献   

19.
刘德彬 《信息通信》2015,(3):198-199
卫星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之下的产物,它是一种在外太空高速运行的科学仪器设备,具有通信、测量、遥感等多方面功能,是一个十分先进的高科技综合性仪器设备。卫星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固定轨道上与地球同步运行,能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通信、测量、遥感等工作。其中,通信技术是卫星众多技术当中的核心技术与功能,也是卫星其它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网络》2024,(2):67-69
<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造卫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可以通过卫星接收电视广播信号、接收导航定位信息、获取地球资源信息等。大多数情况下,卫星在发射后会被安置在地球周围的某个预定轨道上,因此,人们根据轨道高度(距离地球表面的距离)对卫星进行了分类:低地球轨道(LEO)卫星、中地球轨道(M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太阳同步轨道(SSO)卫星、地球静止转移轨道(GTO)卫星。目前,地球轨道上有成千上万颗卫星在运行,每颗卫星都有其独特的轨道和任务。但无论这些卫星的用途如何,它们都在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地球,连接世界各地的人们,缓解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并为人类开启新的技术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