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朱怿  关瑞明 《华中建筑》2007,25(11):117-119
手巾寮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类型.它面宽狭窄,纵深修长,连片成街,可视为传统"街屋"和当代"店宅"的一种原型.该文对手巾寮的单体空间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和阐释,并指出了其群体组合在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上简明而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柴板厝与手巾寮分别是福州和泉州两地“窄面宽大进深”的传统沿街商住建筑。本文通过柴板厝与手巾寮的比较,透过外观的表象,探析传统沿街商住建筑生成的原因,沿街布局特点与单体特征,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以期对当代的建筑设计与历史街区改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邱光荣  胡英 《华中建筑》2010,28(6):58-61
该文从总体布局与建筑单体两方面分析了泉州"手巾寮"传统民居的生态理念,进而就如何在现代农村住宅建设中实现对传统民居的传承,提出局部更新和适宜技术两点思路及具体做法,探索了乡土民居与现代技术的相互结合点。  相似文献   

4.
被动节能自然通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被动节能自然通风的概念,将其分为加强自然通风型、被动预冷型、被动预热型3种类型,并根据建筑全年通风情况归纳各类型的适用范围,重点阐述被动节能自然通风的建筑策略。  相似文献   

5.
大体量建筑的单元分区自然通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体量建筑的特点提出单元分区的自然通风策略,根据大体量建筑的不同类型,提出平面单元竖井式、大空间单元热压式、竖向单元组合式3种自然通风模式,并对每种模式进行了类型归纳.  相似文献   

6.
自然通风的应用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现有的自然通风模拟核心技术和模拟软件的剖析,提出定量分析建筑物采用自然通风的整体节能效果的理念和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介绍耦合建筑能耗和空气流动模拟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厦门地区住宅自然通风节能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自然通风设计是结合气候的建筑设计,是实现建筑节能,创造健康人居环境的有效方法。厦门地区夏季炎热漫长且潮湿,本文在分析研究可借鉴厦门地区传统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经验等基础上,总结适应厦门地区住宅自然通风的技术措施。利用厦门地区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特点,在住宅设计中充分考虑利用海风自然通风的优越性,以自然通风为主,空调设计为辅的原则,以期对厦门地区住宅自然通风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泉州一典型手巾寮民居进行夏季热环境实测,分析其热环境特征,结果显示:天井和冷巷的被动降温以及加强自然通风的效果明显,而2楼为1楼提供热缓冲层的同时,本身热环境不佳。同时也论述了成因以及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朱怿  关瑞明 《建筑师》2005,(3):62-68
泉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传统民居地方特色显著,历史渊源深远,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体系的优秀范例。本文以古城泉州传统民居的两种基本形式——官式大厝和手巾寮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几何空间与存在空间的角度对其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探讨这些空间创作思维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户哲 《门窗》2013,(11):190+192
自然通风自古至今就是一项成熟、廉价的技术。现代空调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忽视了自然通风技术的应用,却用空调技术来控制室内环境,实现了室内舒适环境目的。这样会产生能源消耗严重、空气质量恶化等后续问题,传统的自然通风技术又重新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以节能为出发点,重新探讨了建筑通风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李晋  闫晓逢 《华中建筑》2010,28(2):86-90
该文针对三种形态体育馆形态,利用CFD模拟出各自的风环境,探讨对比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不同的体育馆形态对于室内风环境的耦合影响,进而为建筑师选择空间形态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自然通风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赵冉 《华中建筑》2008,26(7):42-44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引入自然风方式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并使人类与自然相近、相亲、相融。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ventilation on indoor radon (222Rn),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s of radon concentrations and air change rates were made in 117 Danish naturally ventilated slab-on-grade houses built during the period 1984–1989. Radon measurements (based on CR-39 alpha-track detectors) and air change rate measurements (based on the perfluorocarbon tracer technique; PFT) were in the ranges 12–620 Bq m?3 and 0.16?0.96 h?1, respectively. Estimates of radon entry rates on the basis of such time-averaged results are presented and the associated uncertainty is discussed. It was found that differences in radon concentrations from one house to another are primarily caused by differences in radon entry rates whereas differences in air change rates are much less important (accounting for only 80,0% of the house-to-house variation). In spite of the large house-to-house variability of radon entry rates it was demonstrated, however, that natural ventilation doe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ndoor radon concentration. Most importantly, it was found that the group of houses with an air change rate above the required level of 0.5 h?1 on average had an indoor radon concentration that was only 50% (0.5±0.1) of that of the group of houses with air change rates below 0.5 h?1. The reducing effect of increased natural ventilation on the indoor radon concentration was found to be due mainly to dilution of indoor air. No effect could be seen regarding reduced radon entry rates.  相似文献   

14.
长沙地区中庭自然通风建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地调查了长沙3处中庭建筑,并根据风压与热压原理,对其实际通风与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长沙等北亚热带城市,只要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正确运用控制策略,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通风。  相似文献   

15.
基于自然通风原理的通风窗智能控制系统构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一飞 《建筑电气》2007,26(11):27-30
针对建筑自然通风原理及特点,分析了电动开窗器的原理,讨论了风压和热压作用下的电动开窗控制系统流程,以及通风窗和电动开窗器的选型,并提出一种基于自然通风原理的楼宇智能通风窗控制系统,给出了构成要素,同时对系统底层、中间层、上层的特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居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形成了适应本地气候的地域特征,自然通风作为一种实用的被动式生态技术,一直被广泛的应用在传统民居中;本文从传统民居的选址布局、单体建造等方面分析了自然通风技术在传统民居中的应用,并总结了传统民居中常用的促进自然通风的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具有自然采光功能的自然通风装置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具有自然采光功能的自然通风装置研究现状,指出该装置的应用场合和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剑 《华中建筑》2011,29(8):50-53
开窗方式是办公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使用者开窗行为模式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有其研究意义。从开窗通风的角度考虑,不同建筑朝向和高度的外部条件不同。该项研究基于广州地区气候条件,集中分析上述因素对办公人员开窗通风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长大隧道中如何有效利用竖井自然通风辅助机械通风,提高通风效果、节约能耗,以锦州地下储油洞库群和官田隧道的施工通风为依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测试对竖井自然通风效应的影响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特定的气温条件下,竖井进行自然通风会对机械通风有辅助的效果;竖井的直径变化对通风的作用影响是比较有限,当竖井的深度在250 m以前时,竖井通风效应随竖井深度的增大而增强。当竖井深度达到250 m后,继续增加深度,其通风效应无显著变化。温差越大,竖井自然通风效果相对越好,冬季利用竖井出风的通风效果要好于夏季利用竖井进风的通风方式;该竖井进风方案的要点在于如何将新鲜的风引入到主洞室,在距竖井的中线5 m处布置风机比较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