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邹明 《中外建筑》2011,(2):57-58
遵循新农村居民点建设应达到"布局合理、用地经济、设施完善、生活方便、便于管理、环境优美"的要求,结合岳阳市平江县盘石寨规划设计实例,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它的设计原则和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2.
叶如海  吴骥良  衷菲 《规划师》2009,25(1):43-47
南京市钟山风景区琵琶湖景区规划设计经历了两轮规划设计演变,规划运用边界效应理论,将琵琶洲街道建设用地和琵琶湖及现有林地边缘作为市民休闲活动的促发点,有选择性地将供市民停留的道路、建筑、场地与小品布置在其周边,从而促发了市民休闲活动的产生,突出了景区的整体形象,丰富了休闲活动的空间层次和场景,提升了景区品质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正当代一系列的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带来了人类生存的危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去各地旅游,游客对景点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设计尊重自然的概念之中融入了生态的思想,景观规划设计也逐步与生态设计结合起来。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1.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和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②地方性原则:顺应基地的自然条件。③保留原生态性原则:充分应用  相似文献   

4.
首先指出景区旅游服务型城镇规划设计的核心在于建构魅力网(城镇旅游空间系统),接着研究总结了魅力网的旅游服务功能体系与空间景观体系及其十二要素,提出以功能-空间互动、十二要素耦合的网格法来建构魅力网,分析了其与规划设计体系对接的可行性策略,最后以重庆金佛山风景名胜区三泉镇的规划设计示例解析了网格法建构魅力网的组织逻辑。  相似文献   

5.
刘林涛 《安徽建筑》2022,(2):14-15+46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导致传统村落空心化、文脉断裂等问题。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重塑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寨卜昌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法,对寨卜昌村公共空间的价值、使用人群、使用特征、公共设施服务进行分析,并针对现在存在的问题,通过点、线、面状公共空间,分别提出满足村民需求,独具寨卜昌特色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塑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1)
文章以一个景区商业空间设计项目为依托,由小见大地从外观、布局、动线、风格等方面阐释了景区商业空间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8.
张兴国  张寒 《室内设计》2013,28(4):56-60
本文以南山风景区老君洞道观的保护规划设计为例,基于老君洞景区的自然和文化两大优势资源,坚持保护规划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发展对策,从旅游开发定位、原真性的保护与传承、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叠置、节点空间品质的优化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保护性规划设计的方法,以实现老君洞景区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于陕西省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区的规划设计研究,目的是将景区的开发力度转移到自然风景旅游区的门户空间中,探讨如何在保持其自然风貌格局的前提下增强景区入口的标志性,同时又使黎坪景区入口区形成能支撑主要人流客服的综合服务中心。在分析黎坪风景区的定位及其基地现状之后,提出构建“山、水、村、田、林”的自然村落要素景观格局的理念,并进行详细阐释。  相似文献   

10.
本案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整合城市环境要素,营造积极的空间形态。结构形态主导下的个性化建筑以地形拟态的设计策略构筑出与环境融合的地景建筑,最终强化了更深层面的生态博览园概念。  相似文献   

11.
王伟 《华中建筑》2010,28(4):97-99
以合肥市绿地系统建设这一典型代表为例,回顾了该市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城市空间格局变化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历程,分析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并初步探讨了应对这些问题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丹丹  李雄 《华中建筑》2012,(7):109-112
“绿地”是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空间体具有综合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灾害.绿地可在不同层面发挥避灾作用,从而完善整个城市的综合防灾体系。该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指出目前城市综合防灾体系规划中绿地避灾功能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从规划和建设两个层面探讨城市绿地避灾作用的实现途径,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协调。实践以承德市营子区绿地系统规划的避灾建设作为实例.从而达到理论对实践的综合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乔柳 《室内设计》2010,(2):58-61
在归纳总结山地城市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山地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的规划重点,综合用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建设适宜性评价和禁限建要素等分析了如何对规划区空间管制用地进行有效组织、进而制定空间管制用地分区和管制导引,并依托ArcGIS9.3的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提出了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山地城市空间管制研究方法,以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空间管制规划为例,探讨了此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14.
舒秋华  盂庆涛 《华中建筑》2005,23(5):103-105
该文主要阐述城市停车空间的含义及目前国内城市停车空间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在停车空间研究方面的情况;城市不同区域停车设施布局的配置原则,以及不同地点和不同类别停车设施的空间规划要点,明确城市停车空间设计研究问题的重要性,需要我们认真的加以对待。  相似文献   

15.
潮汕地区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阶段,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作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实践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文章以汕头市沟南村空间的生产为例,分析城镇化进程中村落空间的变化历程,探索居民、政府、市场在村庄空间再生产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提出自下而上的规划技术路线,尊重村落文化与行为习惯,引导多元化的空间生产,进而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城市中心区滨水空间概况的介绍,以滁州市清流河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与控制为例,从四大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即滁州市清流河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创建休闲、生态、复合型城市中心区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7.
胡明杰  赵静 《华中建筑》2012,(7):140-143
该文指出国内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城市特色消失、城市活力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并以新加坡为例,了解新加坡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过程及其最新的概念规划方案,同时从土地政策、住房建设、历史街区保护、城市捷运系统、花园城市规划五个方面探索新加坡公共空间的影响因素,希望对国内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刘滨谊  余露 《规划师》2003,19(10):99-104
风景旅游承载力是AVC三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风景旅游地的经济投入产出量、游客居民与社会文化容纳量、生态环境承受量三方面的承载接待容纳能力。它的内容可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分项标准。风景旅游承载力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规划的目的之一就是如何提高风景旅游地的承载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三效统一。  相似文献   

19.
风景旅游承载力是AVC三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风景旅游地的经济投入产出量、游客居民与社会文化容纳量、生态环境承受量三方面的承载接待容纳能力。它的内容可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分项标准。风景旅游承载力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规划的目的之一就是如何提高风景旅游地的承载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三效统一。  相似文献   

20.
人造景区作为新兴的旅游景区,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本文结合实例对人造景区规划方法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