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大学校园如同城市,在容纳大量不同的功能与场所的同时,随着教学研究与社会协作方式的迭代而不断变化生长。大学校园不仅是城市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多地区,大学校园甚至成为了城市的发源地和摇篮,由此可见大学校园在知识与科创经济时代的独特地位。传统工业与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城市和大学校园所辐射的社区均在不断扩张中相互融合,工业化所需的大尺度生产空间和大学校园(campus)的中小尺度建筑组团,往往形成某种"对立"的态势。随着产-学-研的互动日益频繁,有的大学校园充分融入城市环境成为"城市大学",有的大学在扩张中依然维持封闭化管理的"大学城市"。  相似文献   

2.
"大学的校园"三篇演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冰 《中外建筑》2004,(1):11-16
从三次参加的大学校园研讨会上发表的三篇演讲:"从‘University'走向‘大学'"、"中国大学的功能及空间形态"、"大学校园空间之意蕴"中,对比东西方文化和信息技术背景下,指出基于大学的功能在大学教育体制、大学的选址、大学空间形态和布局、建筑特征及与城市的发展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着眼于高校及其所在城市在空间上的同在性、功能上的互补性以及发展上的相关性,以贵州大学新校区与城市道路建设方案为例,分析了大学校园跨越交通干道之城市界面的构建,提出大学校园城市界面开放性是探求能体现当代大学地域文化精神的美好场所,促进大学校园与城市的共融共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一近年来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问题 近几年,国内掀起了大学新校区建设的热潮,全国各城市的大学在教学资源重新整合的同时,纷纷加速了新校区的规划建设.一时间,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成为专业界一个新兴的设计实跋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创新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而大学作为知识创新的场所也在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各类环大学校园产业区、产业带已经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生长点。而另一方面,随着大学校园的扩展,许多大学都在郊区建设更大规模的新校园,而留在城市中心地段的校园如何更好地利用高校科研资源,扮演好带动所在城区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活力的角色也成为城市设计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创新产业""知识城市""大学科技园"等方面的理论梳理及国内外优秀案例进行分析,以合肥工业大学位于市中心的北校区为例,阐述其对于促进城区创新发展的潜力,提出一套以注入创新产业为切入点,梳理城市空间脉络为手段,将校园城区化为特征的更新策略,以创建符合知识城市特征的具有创新活力的城市空间体系,以期对相关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盖世杰  戴林琳 《华中建筑》2009,27(2):132-135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新、老大学的校园城市界面也在不断演绎着与城市共融、共生的发展进程,并逐渐呈现出了“中心化”界面和“边缘化”界面这两个并存的空间形态。该文将对这两种空间形态形成的内在机制及其外化特征逐一阐述和剖析,以期从大学校园城市界面构建的角度寻求大学校园与城市发展的互适性规律,探索大学校园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循环。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和产城融合的发展,当代大学与城市、社会的关系经历了从封闭到逐步开放的过程。大学校园边界空间作为大学与城市融合交汇的地带,是两者互动开放的重要媒介和界面。本研究结合城市中心区特点,从城市和学校交流共享的角度出发,通过论述大学校园边界空间的组成和现状,提出边界空间的优化原则和优化策略,为提升大学校园边界空间的活跃度,促进校城空间互动融合提出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大学科技大楼及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校园作为城市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聚居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从城市发展的视角来看,大学建设寻求紧凑、多样的方式,采用集约化的发展思路,比较符合国情。近年来,大学校园建设将从增加"量"向提升"质"的方向转化,校园的发展将是由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决定的一种理性扩张模式。  相似文献   

9.
大学与城市的和谐共生—论组团式开放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刚 《新建筑》2009,(5):4-9
通过分析交往模式的变化对大学与城市关系演变的决定作用,归纳出当代开放式大学规划宏观上注重校园和城市的关系,微观上则注重校园交往空间营造的设计特点。在此基础上,着力分析当代中国开放式大学校园设计的特点,并结合实践提出了适宜我国国情的整体整体开放、局部封闭的组团式开放大学校园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以亚热带大学校园环境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迈阿密地区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若干理念,通过三个典型大学校园的案例研究,归纳了校园步行系统设计实践的特色。从早期"户外大学"意识的萌发开始,迈阿密的大学校园对高温多雨气候作了积极回应,鼓励户外交流活动,持续优化户外步行系统、遮盖空间网络及开放空间的品质,以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为手段实现校园步行系统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具有亚热带特色的校园环境,其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开放式大学的校园空间规划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奕 《山西建筑》2009,35(17):38-39
以常州工学院常澄路校区的规划设计为引子,针对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大学校园,在与城市、社区共享共建过程中,就如何打造依托城市建立校园,依托校园发展城市进行了论述,并且提出了一种适应校园面向社会开放的城市校园空间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2.
“和谐发展、共同繁荣”是当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大学城规划为载体,探讨中国大学城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和谐发展关系。文章从国内外大学校园规划发展沿革、大学城发展沿革入手,分析了大学与城市的关系;总结出大学城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发展的几个要素;最后基于实例具体探讨了大学城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前阶段国内大学校园建设热潮的总结以及对当前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实践和研究工作的初步整理,从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从功能、城市、文化与环境、技术管理等方面对大学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做出论述.  相似文献   

14.
陈晓恬  任磊 《规划师》2012,28(2):86-93
研究表明,影响中国近现代大学校园形态演变的主导因素是国家政治、教育理念、文化特性,以及建筑、规划思潮,在对中国大学校园形态演变的整体特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可知,未来中国大学校园形态的演变,上层政治政策结构的变革将成为大学整个宏观结构体系新一轮变迁的动力源,中央政府关于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的发展战略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树立为大学及大学校园形态生长确立了方向,中国大学多元管理、筹资渠道开辟和国家教育、土地等制度的变革等将为大学校园形态新的生长模式创造基础,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理论及实践的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将为未来大学校园形态演化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试谈香港城市性大学规划设计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中强调的是香港大学校园规划的独特性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结合科技整合。校园尽力从内而外地塑造以人为本的认知体系 ,同时也能因时代的快速变迁 ,去配合知识及信息的重组。香港城市性大学的全新特色 ,值得内地校园规划借鉴 ,有很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时期,如何在高校校园的快速规划中寻找到合适的思路和方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沈阳药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主要构思与特点,强调了一种整体设计的方法,从生态、开放、人文的规划理念出发,把握大学校园与自然、城市和文化的和谐关系。以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创造特色校园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已经进入到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需要新建大量的新校园。论文结合低碳城市理念,针对中国当前大学新校区建设的现状,从校园的用地规模角度入手,提出合理的大学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建议,为中国大学校园的可持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翠 《建筑与文化》2016,(5):129-131
以往有关大学与城市关系的论述多着眼于大学校园规划在城市新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而较少关注大学空间发展与城市旧区更新的互动。本文通过对米兰理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同济大学等三个案例由校园扩张所引发的空间发展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校园空间规划促进城市更新。通过比较这三个城市更新项目的诱因、大学的空间发展策略、项目运作模式、大学对城市更新的贡献,揭示了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权力结构的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9.
总结国内外有关大学校园规划建设规模的主要构成要素,分析研究大学校园规模控制的基本指标,结合盐城工学院希望大道新校区规划建设实际,提出新建大学校园规划建设规模控制的参考指标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超大规模的大学校园或者大学城市将高等教育从原有城市相对分散的区域中剥离出来,并重新聚集,迅速改变了城市郊区或城市边缘的生态面貌,引发了新一轮的城市扩张。本文结合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试图探讨校园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从中引发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