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今,我国校园规划建设需求不断上升,对土地需求量较大,而山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有效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问题,因此山地校园规划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四川省巴中市巴中光正科技学院校园规划方案设计为例,阐述了山地校园规划的理念和方法,探讨应对山地地形、山地生态、地域特点等的设计思路.即以山地环境和整体地形特征作为出发...  相似文献   

2.
戴利斌 《福建建筑》2022,(10):23-28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山地城市发展面临着耕地和生态保护、城镇发展建设、产业规划布局等多方面矛盾和挑战。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山地城市破解“保发展”和“保红线”双保困境的有利手段。为此,结合闽清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专题研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低丘缓坡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量化分级,识别可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和拓展城镇空间,有效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以期为山地城市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志红 《规划师》2011,27(6):64-71
山地风景旅游区依托其独特的山地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而成为旅游目的地,因其地形条件复杂、建设容量较小,再加上很多山地旅游区亦是生态保护区,因而对山地风景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及开发建设存在较大的限制作用.广西大明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充分挖掘大明山的山水资源和龙母文化潜力,秉承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理念,通过"一带八区"的功能区划定...  相似文献   

5.
山地滨水空间是山地滨水城市的重要发展空间和公共开放空间,具有典型的水陆结合部边缘性特征.文章针对当前山地滨水空间土地利用中出现的山地滨水生态敏感区被恣意占用、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土地超强度开发、山地滨水景观风貌受到破坏等现象,基于边缘视域的角度,在剖析山地滨水空间边缘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环境边缘区与建设边缘区内在生态关联的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着重从土地利用形态、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土地利用强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控制,并提出了基于"四线"管控的具体土地利用规划导引措施.  相似文献   

6.
山地城市用地矛盾突出,地下空间对于山地城市建设发展意义重大。山地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布局、开发强度、空间分布、功能赋予以及系统化利用等进行的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山地城市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在地下空间的开发中,理顺地下空间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强调地下空间规划的引导,实施生态化策略,能更好地发挥山地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职能,促进山地城市地下空间生态、节能及其与地域文化的和谐共生,为山地城市地下空间的科学开发、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推动山地城市的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骏  沈广哲 《室内设计》2015,(3):116-1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缓解 人多、地少、山地多、耕地少的矛盾,越来越 多的城市将山地开发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 本文针对山地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城市建设 开发用地、城市绿地、耕地、自然环境矛盾 突出的现实状况,在梳理国内外现有相关研 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效能优化为切入点,引 入“生态智慧”的理念及研究方法,探讨了基 于效能优化的山地城市绿地空间研究的目 的、意义及价值,建构了效能优化的山地城 市绿地空间研究的框架,明确了研究的关键 环节,提出以景观生态学的理念,结合城市 空间发展的动态趋势来认识山地城市绿地 的空间特征,系统性、层次性地建立山地城 市绿地效能评价体系,在城市空间的不同尺 度探索山地城市绿地空间效能优化的原则 和策略是山地城市绿地空间效能优化研究 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山地城市河流健康内涵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是实现山地城市河流可持续控制的重要工具。对河流健康内涵及山地城市河流特点进行了概要分析,认为山地城市河流健康应以山地河流生态系统为基本单元,并具有4个方面的内涵:河流内部的生态完整性、弹性和恢复力、河流与城市空间景观格局的安全性、河流与城市人群关系的和谐性,以及河流上述关系在时间上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地城市河流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作为山地城市河流健康评价的重要工具,并认为评价时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加强空间景观格局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须适应山地生态环境特点是山地城市规划第一原则,对山地城市进行自然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并整合城市发展与生态资源的时空格局是山地城市规划的第一基础,山地城市的非建设用地关系着城市的生态安全、控制着城市人居环境质量,需要科学规划,山地城市规划的工作方法是多学科合作交融、全方位思考总结、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以上内容构成已故黄光宇先生山地城市生态化规划的学术核心,并在其所完成的规划工程中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山地城市之魂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普遍加快,统筹协调好山地的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对于山地城市集约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龙岩主城为例,在龙岩山地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山地生态保护和可建设空间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山地城市建设方案和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与体会,从空间格局构建、生态红线划定、建设模式创新和政策实施保障四个方面提出龙岩山地城市建设与发展具体的对策思路,着力构建优美的山地城市。  相似文献   

11.
应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栖霞山风景区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框架,根据栖霞山风景区生态环境特点,按照层次分析法构建由32个指标组成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ESI(风景区生态安全度)=3.0998的结果。研究表明:栖霞山风景区的生态虽然处在比较安全的状态,但也存在生态用地递减、空气污染压力和土壤环境恶化等隐患。  相似文献   

12.
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压力,消耗资源、改变地形地貌,带来各种的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发展。如何发现山区高速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污染,并加以分析,进一步的解决污染问题,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是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绿色施工所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对公路绿色施工系统进行科学客观评价是公路施工系统研究的重要一环。针对以上问题,人们在施工领域中引入了“绿色施工”理念。分析建设期的山区高速公路生态环境,结合山区高速公路绿色施工的概念及特点,得出建设期公路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基于因子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结合实例分析进行了山区高速公路绿色施工的综合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该方法是可行的,可为山区高速公路绿色施工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贵阳市黔灵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24个植物景观单元。以生态适宜、景观适宜、社会适宜为准则层,建立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景观适宜性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克服以往植物景观评价赋权重的主观性,建立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景观适宜性评价模型,得到不同植物景观的景观适宜性指数。结果表明:黔灵山公园在适宜范围内的植物景观有10个,占评价单元总数的41.6%,适宜性较差的有14个,乔灌比(数量)在1:11.2~1.7:1之间的植物群落景观适宜性较好。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3点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策略,以期为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及营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城市重要的自然与景观资源的山体,在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与无序扩张中,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占。山体生态修复作为城市双修的重要内容,目前实践主要集中在单个破损山体修复工程技术与山体公园建设方面。本研究有别于传统生态修复手段,基于生态风险空间识别,从区域生态安全角度,构建了"风险诊断-空间识别-格局构建-分类保护"的山体生态修复的研究框架,对济南市西部新城山体进行生态风险动态评价与植被覆盖动态分析,识别区域内重要的高生态风险点,从生态过程完整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优化视角出发,构建"源-廊-战略点"的山体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体系,提出西部新城山体分类保护与生态修复策略,以期为城市山体相关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炎松  吕晓航 《华中建筑》2011,(10):125-127
该项研究意在通过分析传统山地村落选址和布局即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和处理,探索居住生态适宜性之间的某种关系和规律,建立科学的山水村落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作为传统村落聚落更新和新农村建设的技术参照和依据,尤其为新的村落规划和选址提供参考和指导.通过分析得出部分适宜的规律,指导更新的规划设计和新的选址.  相似文献   

16.
乔柳 《室内设计》2010,(2):58-61
在归纳总结山地城市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山地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的规划重点,综合用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建设适宜性评价和禁限建要素等分析了如何对规划区空间管制用地进行有效组织、进而制定空间管制用地分区和管制导引,并依托ArcGIS9.3的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提出了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山地城市空间管制研究方法,以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空间管制规划为例,探讨了此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代廷勋  邓奕 《中国园林》2005,21(6):32-34
为解决岩土边坡上的生态防护问题,介绍了四川九寨黄龙机场的绿化建设.对高原地域机场建设中的边坡生态防护法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生态防护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章榕  宋尧佳 《园林》2021,(5):74-82
重庆城郊四山管控条令制约下,其管控范围内的乡村建设行为受控,造成配套设施欠缺、产业发展低效、传统文化流失等现实问题,如何统筹四山保护要求和乡村发展诉求,成为四山保护的紧迫课题。旅游产业发展是四山地区村落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其适宜性建设途径和创新运营机制探索是协同四山生态保护与村落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北碚龙王村为例,提出生态保护格局建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生态化产业规划、乡土传统景观营建等景观规划路径,以期为四山保护背景下村落发展规划实践提供借鉴,为协调城郊乡村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适宜性方法提供理论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