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州地处南海之滨,自古以来对外交流频密,佛教传播的历史也相当悠久。公元2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作为当时重要口岸的广州,成为佛教由海上传入中国的一大门户。此后,广州作为岭南地区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确立,更是促进了佛教在广州地区的流传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声景观一直以来在汉传佛教寺院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对佛寺声景进行定性研究,分析声景观的实用功能与美学功能,从时间、场所和内容三个方面总结了声景的特征,然后选择四个典型的汉传寺院作为案例,从声音、人的评价和声场三个角度定量分析佛寺声景观,以期对佛寺声景的设计和保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牛婷婷  谢丹 《华中建筑》2021,(1):123-127
佛教寺院建筑作为佛教传播与发展的物质载体,展现了建筑艺术与宗教文化的双重魅力.该文选取九华山现存的重点佛教寺院建筑为研究对象,从群体布局、方位朝向、接地方式、平面形制、立面形制五个方面整理分类,并挖掘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总结九华山佛教寺院建筑的普遍性特征及地域性特征,旨在把握该区佛教寺院建筑特征的规律,为相关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4.
在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中,佛教寺院作为物质载体,展现了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宗教文化相互融合的双重魅力。该文选取安徽滁州琅琊山佛教寺院琅琊寺为研究对象,琅琊寺是安徽地区能够反映传统建筑特点的重要历史遗存,从寺院选址、空间布局、接地方式、平面形制、立面构图、装饰艺术六个方面分别展开研究。在挖掘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地域文化影响下的琅琊山佛教建筑特征,并探究琅琊寺的建筑之美响应在群山、流水、殿落与亭廊之间,展示了空间组合所赋予的和谐与韵味,研究琅琊寺的建筑特征对于认识地区文化内涵和研究安徽地区历史进程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1 信仰活动的空间 小乘佛教寺院,是佛教信徒的活动场所,是教义的产物,它的选址、诞生、规模、发展,无不和小乘佛教的教义、信仰息息相关,同时受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影响。它是信仰幻化的空间。 小乘佛教最原本的主张,就是只强调人空(无我),不说法空,持自身解脱的自立独善立场,强调出世间,以出家作为超越苦难之途。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产生出以后的从内容上,方法上、最终目标上等各方面和大乘佛教、藏经佛教的差别。反映在寺院上,就自然有许多不同,下面以老挝寺院为例。 老挝的寺院,和大乘佛教的寺院及藏传佛教的寺庙不同,它不但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传播佛教文化和公共活动的场所。其实,静空法师认为,现代佛教的发展,和佛教的原始教义已有很大  相似文献   

6.
古老的寺院建筑往往形神兼具,有自身的地域文化和灵魂的印迹。当人们的生活缺乏正面信仰、心灵备受压力煎熬时,清幽的古寺能带给人平静、抚慰人们的心灵。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寺院建造的实践与不足,研究我国当前对现代寺院空间的建造模式和设计手法,对如何更好的建设符合现代需求的寺院空间进行了有力探索。  相似文献   

7.
8.
书院与寺院作为传播儒、释文化的建筑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用于弘法和传道的讲学空间,更是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精神教育和文化教育。该文以汉传佛教寺院与传统书院的“讲学空间”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空间布局、平面形制、空间营造三个方面比较分析。寺院的讲学空间位于建筑群的中后部,强调内外空间界面清晰,建筑形制较高,形成凝重且神秘的宗教氛围。书院的讲学空间在建筑群中心位置,注重内外空间的渗透,尺度适宜,整体空间庄严却不失亲切。两者空间特征的形成是受不同教育形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并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与自身文化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贝波再 《新建筑》2001,(6):79-81
通过对小乘佛教及老挝寺院的考察,探讨老挝寺院在总体布局及氛围营造方面是怎样体现小乘佛教之自身命运的维系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0.
姜继兴 《城乡建设》2010,(10):79-80
湛山寺位于青岛市区湛山南麓,依山面海,风景秀丽,是天台宗最年轻的名刹,建于20世纪30年代,系天台宗第44代传人倓虚主持兴建。第一期工程于1934年4月开工,同年9月落成,兴建了三圣殿、僧寮及围墙、放生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桂林市内四所佛教寺庙的分析,归纳了城市内佛教寺庙的类型、特点,总结了城市内佛寺建筑的几个关键的设计要素,提出只有综合分析并充分尊重每个地区独特的人文和环境,因地制宜,精心组织,才能设计出长盛不衰的佛寺建筑。  相似文献   

12.
佛寺作为构成中国古代城市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本文结合佛教史、城市史背景,以六朝到元代南京城市空间的发展、演变为基础,通过对南京主城范围内及中华门南至雨花台区域佛寺的文化考证、空间定位及分布特征分析,讨论其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沈阳地区汉传佛教寺院现状调研,选取6个重点寺院进行测绘及历史资料收集,分析这些寺院的环境选址、规划布局、建筑类型、建筑的尺寸比例等要素,并与其他地区典型的汉传佛教寺院进行对比,总结沈阳地区汉传佛教寺院的特征,最后运用Ecotect软件对寺院内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沈阳汉传佛教寺院的保护、修复、重建等工作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古时代佛教建筑空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春华  李静 《华中建筑》2010,28(4):182-184
中国中古时代的佛教建筑是在佛教文化体系上孕育发展的一种建筑空间。该文通过分析空间的特点、形成与发展,阐述了佛教建筑空间宗教意境的塑造方法,探讨了中国中古时代佛教建筑空间是佛教意识、审美观念、风俗习惯、建筑技术的集中体现,深受佛教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法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两晋至明清时期的湖北寺院为研究对象,通过湖北地方志等资料的爬梳整理,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该时期湖北寺院的时间分布进行分析,并探讨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结果表明:(1)从两晋至明清四个时间段来看,湖北寺庙修建数量从两晋至明清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2)早期湖北寺庙大多以新建为主,随时间后移,重修寺庙比重增加;(3)佛寺分布的时间特征受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影响,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牛婷婷  汪永平 《华中建筑》2010,28(12):159-162
寺庙作为宗教活动的物质载体,从佛教传入西藏到今天,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该文以藏传佛教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为阶段,分析在萌芽期、发展期和繁盛期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对史料和现存寺庙建筑相关数据的整理,总结在各个时期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李荟 《古建园林技术》2024,(172):100-115
从中心和场所、路径和序列、建成和修饰三个部分论述了佛教建筑空间的各要素及其构成形式。第一部分为佛教建筑中的两种图式,即宇宙空间图式和建筑原型图式;第二部分为佛教建筑路线及空间序列的安排;第三部分为建筑营造和装饰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宗教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作用。道教和佛教在 中国是主要宗教派别,二者的起源和核心思想有较大差异, 目前对道教和佛教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及其对树种的选择 偏好的研究有限。实地调查了我国最大的山地城市——重庆 主城区所有的道观(11个)和佛寺(39个)及其周围植被的树 种组成,对比了二者树种的组成特征与地理来源间的差异, 并分析了区域环境对寺观树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 1)重庆主城区寺观及其周围植被保存有树种82科193属329 种,包含32种珍稀濒危树种和214种乡土树种;2)道观及 其周围植被的宗教树种比例(16.0%±0.96)显著低于佛寺 (42.0%±0.17);3)道观宗教树种的地理来源热点区域为四 川、湖北和浙江,佛寺则为四川、贵州、云南和广东;4)道 观内部的树种相似性低于佛寺,但道观内外部的树种相似性显 著高于佛寺;5)道观树种多样性与城市化率为负相关关系, 佛寺树种多样性与佛寺面积和建成时间为正相关关系。以上结 果表明:1)重庆主城区寺观园林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价值;2)道教倾向于选择与周边植被相融合的树种,佛寺则 倾向于固定的(符合佛教教义的)佛教树种;3)道观树种多样 性主要与城市化率相关,佛寺则主要与其本身的面积和建成时 长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以摩崖造像和摩崖佛寺为主流的巴蜀摩崖石刻实地调研、历史文献资料分析等,指出巴蜀摩崖大佛窟分布规律及其形制特征,提出巴蜀摩崖大佛与山川、寺院交融,与环境共生所赋予的宗教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玄胜旭 《华中建筑》2013,(10):136-141
在佛教寺院中的经楼与钟楼是早期佛寺的重要布局要素之一.但是,由于中国早期佛教考古发掘资料的缺乏,我们尚不知道其具体布局情况如何.因此,该文基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有关佛教文献记载,以及敦煌莫高窟佛寺壁画和韩日早期佛寺遗址资料,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寺中的经楼与钟楼布局变化进行整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由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佛寺布局中的经楼与钟楼,由佛殿后边至佛殿前边、由中心院落以外至中心院落以内迁移,但其左右位置却无定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