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褶皱等地质构造造成的开采区域应力分布的非均匀性及局部应力集中对工作面回采时的微震活动有重要的影响。分析研究工作面经过褶皱时的微震活动规律有利于揭示矿山微震发生的机理和预防冲击矿压的发生。介绍了前人研究的褶皱区原岩应力场分布情况,并结合山寨煤矿1103工作面的地质概况简介其内部小褶皱的应力场分布情况,然后利用波兰SOS微震监测系统监测的微震数据,研究了以下3方面的内容:向斜、翼部和背斜部位的微震分布与褶皱区应力状态的关系;E4能级以下微震活动与褶皱区应力水平的对应关系;褶皱构造对微震超前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覆岩结构对冲击矿压的影响及其微震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覆岩结构对冲击矿压的影响,以关键层理论为基础对某煤矿上覆岩层结构进行了划分,并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对巨厚上覆岩层破断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对上覆岩层可根据岩性、厚度不同划分成不同级别的关键层结构,这些结构初次破断形成的"O-X"型破断结构有主亚之分.大尺度的覆岩结构在破断过程中释放巨大能量形成矿震,是冲击矿压...  相似文献   

3.
利用微震监测系统,对初期的冲击矿压倾向性评价进行再次评价,综合判定冲击危险区域,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切实杜绝或减少冲击矿压事故,真正做到有震无灾,为矿井冲击矿压防治工作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王静 《煤炭工程》2014,46(5):136-138
论文介绍了冲击矿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方案设计,从电源管理电路、显示电路、信号放大电路、Zigbee无线组网、Zigbee电路与单片机接口等方面对冲击矿压微震实时监测系统进行了硬件设计;从数据采集部分单片机的程序设计和上位机软件设计等方面对冲击矿压微震实时监测系统进行了软件设计。上位机数据处理软件采用VB2008编写,实现了微震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实时曲线显示及微震趋势分析、报表制作及打印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微震监测技术预报冲击矿压在三河尖煤矿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丁强  李德喜 《煤矿开采》2005,10(1):74-75
三河尖煤矿是我国有严重冲击矿压的矿井,主采煤层开采中先后发生严重冲击矿压30余起。近年来,该矿通过建立运行微震监测系统,预报冲击矿压,使冲击矿压的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系统总结了微震监测系统预报冲击矿压方法在9202工作面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微震监测冲击矿压技术成果及其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煤矿冲击矿压、矿震等煤岩动力现象,与岩体的微震事件有着必然联系。介绍了微震法预测冲击矿压危险的基本原理,综述了我国冲击矿压微震监测技术的初步研究成果,并对微震法需进一步研究和攻关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该技术成为我国冲击矿压等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乃至防灾减灾的最实用有效的监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冲击矿压危险的煤矿巷道掘进施工中,爆破作业是冲击矿压的主要诱发因素。通过对爆破诱发冲击矿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微震监测到的爆破诱发冲击矿压的事件对微震波形进行的频谱分析。认为对冲击起主要诱发因素的是爆破产生的应力波和地震波,其增加煤体的动应力和破裂面的应力反射诱发了冲击。爆破震动波相对于冲击矿压产生的震动波是高频、低能量、作用时间短的事件。爆破震动波本身不能产生冲击矿压,而是使处于极限应力平衡状态下的煤体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8.
冲击矿压的微震预测预报技术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微震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监测技术,并与传统的钻探法、近距离监测手段作了对比,指出了微震监测技术具有静态、实时和大范围监测的技术优势。对微震监测的监测结果作综合统计分析,参考矿井冲击矿压的历史统计资料,是冲击矿压冲击倾向性的基本技术手段;工程实践表明,用综合指标预测冲击矿压是可行、可靠的。随着各矿井采深的加大,微震监测技术将成为深部开采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重要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煤矿安全》2013,(11):50-52
通过对跃进煤矿ARAMIS微震监测系统监测到的微震波形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得到冲击矿压发生前后的功率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冲击前、后微震信号功率谱值较低,功率谱大值对应频率主要为50~150 Hz,单位频率段上功率谱变化量较大;冲击时功率谱在各频率段的分布较均匀,功率谱值增高,低频和高频段对应的功率谱值增幅较大,单位频率段上功率谱变化量较小。  相似文献   

10.
以某矿2102工作面回风巷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掘进过程中过煤柱宽度变化区的微震监测数据,研究矿震参量变化规律、分析强矿震前兆信息,并提出煤柱宽度变化区冲击矿压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保障了掘进面过煤柱变化区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