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使用该实验室拥有的全球最大的激光器——被称为“人造太阳”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向一个豆粒大小的燃料芯块发射激光,加热并压缩燃料直至核聚变反应发生,由此产生的能量首次超过了燃料所吸收的能量,从而实现了燃料增益.该研究成果于2014年2月12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是核聚变反应技术领域的一个巨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能源与环境》2009,(3):109-109
我国出资总额高达100亿元的“人造太阳”于2008年在法国的卡达拉舍动工。 “人造太阳”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建设工程,作为当今世界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核聚变实验项目,它旨在在地球上模拟太阳的核聚变.利用热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3.
国内首个“人造煤”企业——民营上海国翔科技公司,坚持科技领先,以城市废水处理中产生的粪便污泥为原料,生产“人造煤”,开辟了化废为“能”的新途径;同时在其生产过程中,通过创新的节能工艺,大幅度降低成本,使客户放心地用上了低成本的“人造煤”。最近在上海浦东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华东理工大学帮助下,该公司“以废水污泥造煤”有了地方性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4.
《能源工程》2007,(4):72-72
上海的多数生活废弃物有望变废为宝,实现循环经济目标。从“把粪便变成煤”的设想,到人造煤的投产,再到如今解决脱水难题、“通吃”垃圾,这一新型技术已越来越成熟。  相似文献   

5.
《能源》2011,(12):25-25
不久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丹尼尔·诺切拉的研究团队宣称,他们成功研制了一种功能稳定并具备一定推广前景的“人造树叶”。人工树叶,是用化学方法模拟光合作用,将通过光能从水中分解出氯气。  相似文献   

6.
何明 《能源工程》2007,(1):67-67
不久前,我国科学家通过给“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核聚变实验装置不断加热,使其内的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跃升”到5500万℃,朝聚变装置“点火”所需的上亿摄氏度高温迈进了一大步,成为迄今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装置达到的最高等离子体温度,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能源研究与信息》2007,23(1):61-61
中国科学院新闻办公室向媒体发布信息称,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俗称“人造太阳”实验装置的“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2007年3月1日在其所在地安徽合肥成功运行并顺利通过国家峻工验收。  相似文献   

8.
李忠东 《太阳能》2012,(12):37-38
用太阳能制造富含能量的化学燃料植物的叶片是大自然的杰作,科学家们从中受到启示的同时引发了无穷的遐想。经过多年的攻关,美国科技人员终于研发出能够进行太阳能转化的“人造树叶”,在利用太阳能合成化学燃料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能源研究与信息》2006,22(1):61-61
中国科学家历时8年,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有这方面的研究,建造了上百个实验装置,科研人员1.2万多人,每年经费超过2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广西节能》2011,(2):30-30
“吃进的是垃圾,吐出的却是煤”——6月11日,在桂林市“垃圾环保再生煤”生产示范基地车间再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幕:无需分拣的垃圾进入自动化生产线.经抓破、脱水、烘干、配料、搅拌等流程处理后,“脱胎换骨”变成具有高燃烧值的“人造煤”。  相似文献   

11.
《江西能源》2006,(4):F0004-F0004
近日,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原名HT-7U)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已成功完成首次工程调试。调试中,最受关注的低温调试和磁体通电测试获得通过,为年内运行及国家验收奠定了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朱成章 《能源》2011,(11):13-13
《能源》杂志2011年第10期在“书评”栏目刊登“石油枯竭的谎言”,介绍了著名作家威廉-恩道尔继《石油战争》之后的又一力作——《石油大棋局:下一个目标中国》。恩道尔认为,“1998年主权债务爆发,俄罗斯国力衰落,明显处于美国和北约的遏制之下,对美国的威胁也大大削弱。进入新世纪,美国战略界逐步把中国视为美国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3.
外媒     
《能源评论》2013,(1):14-15
美国“财政悬崖”将使经济陷入衰退 自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提出“财政悬崖”一词,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财政悬崖”的阴影已经影Ⅱ向到美国企业的投资,消费者的信心也开始动摇,  相似文献   

14.
新产品     
黄河 《太阳能》2011,(7):46
发电胜过太阳电池的人造树叶据麻省理工《技术评论》3月21日报道,由美国北卡罗莱那州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牵头的一个研究小组经试验证明,基于水凝胶的太阳能装置——"人造叶"——可以像太阳电池一样发电。这种发电方式可能会更便宜和环保,胜过当前的标准载体硅基太阳电池。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2014,(6):19-19
中国光伏行业反对美国第二次“双反”新闻发布会21日在上海举行,这是国内主要光伏行业协会首次联合光伏行业共同发声,一致反对美国“双反”。  相似文献   

16.
《节能与环保》2009,(8):9-9
随着美国两大华人部长访华,在低碳、能源领域,中美两国成为全球关注热点和聚焦“共同体”。BP最新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2009》显示,中国和美国各在其中占据了“带头”形象,其中水电发电量增长中国居首,风电装机容量、石油消费量下降率美国居首。  相似文献   

17.
机场用联合生产装置据“GasTurbineWorld”1993年7—8月号报道,日本正在建造世界上第一个海上机场一关西国际机场,该机场位于大皈和神户中间,建在离海岸约5km的一个人造岛上。该机场也将是日本第一个24h昼夜作业机场,将于1994年中期投...  相似文献   

18.
由页岩气引发的“能源革命”已席卷全球。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简称宾州)正是这场“能源革命”的发起地之一。实际上,除了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外,宾州蕴藏有丰富的煤、气、油等化石能源,这为美国现今的第一强国地位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1973年秋季,一个新的词组——“能源危机”进入了美国的英语词典。那年10月17日,欧佩克(OPEC)暂停了原油出口,希望惩罚在“六日战争”中支持以色列的美国。  相似文献   

20.
人造天体在太空的工作寿命主要取决于能源供应。举世瞩目的航天飞机每次在太空工作的时间不超过七天,也主要受自身携带燃料数量的限制。为了解决空间飞行器的能源供应问题,美国航宇局拟定在八十年代后期发射太阳动力卫星站。太阳动力卫星站有两个巨大的“翅膀”,上面布满了太阳电池,初期能够发出60千瓦的电功率。该站的主体是一个中心控制舱,其中设有通讯系统、遥测系统、遥控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姿态控制系统和生活保障系统等。它由航天飞机送入太空,进入轨道后能独立工作,展开的“翅膀”,可以源源不断地向航天飞机供电,从而使航天飞机在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