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2.
冲击负荷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玉米杆纤维浆粕废水,研究了冲击负荷对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在进水COD浓度为4000mg/L,HRT由40h减少至18h,OLR由2.40kgCOD/m~3·d上升为5.35COD/m~3·d水力负荷冲击下,COD去除率仅由81.9%下降到75.7%;在HRT为24h,进水浓度由4002mg/L上升到6560mg/L,OLR由4.00kgCOD/m~3·d的有机负荷冲击下,COD去除率81.1%下降到75.1%。表明反应器对水力冲击负荷和有机冲击负荷均由较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4.
早期的厌氧消化,主要用以处理BOD浓度1万毫克/升以上的浓污泥水、粪尿以及固体含量为2%~7%的污水、污泥等。随着厌氧微生物和厌氧工艺的不断发展,在近20年,对各种低浓度污水以及有机固体含量高达40%的麦杆、作物残渣等,都可采用厌氧工艺。在当今能源紧张的情况下,世界上一些国家,对于利用消化沼气提供处理厂内部所需的部分能量,进行了积极的研究。 1 厌氧消化法的分类 1.1 化粪池 最早的厌氧生物处理构筑物是化粪池,流行于本世纪初,我国的一些城市至今仍在沿用。化粪池主要用于居住房屋及公用建筑的生活污水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5.
厌氧流化床生物膜形成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行设计的厌氧流化床反应器上地厌氧流化床生物膜的形成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影响反应器内生物滞留量的因素(接种污泥,温度,pH,基质特性,有机质负荷)和影响生物膜构成的因素(微生物的品种及性质,生物化学反应,载体,水力特性)简述了生物膜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6.
7.
8.
9.
造纸黑液厌氧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造纸黑液是一种最难处理的工业污水,其特点是色度深,COD值高,木质素多,碱性强,排放量大。针对此情况,确定采用厌氧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5℃左右,Nv为10.2kgCOD/m3·d,pH值为7.0左右,进水COD值为10000mg/L,HRT为48h的条件下,厌氧处理结果,COD去除率达到70%~85%。可为造纸黑液的处理工艺提供必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厌氧消化系统中三相分离器的各种结构形式及其特点,重点分析了影响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各种因素,并就分离器的关键尺寸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内外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应用于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从ABR的启动和进水方式、出水循环和增设填料、处理低浓度和高浓度废水等方面分析了ABR的特点和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ABR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产生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因其自身的性质、潜在危害性等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综述了国内外对厌氧SMP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厌氧SMP的性质及影响其产生的运行参数。对其生成与降解数学模型的发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今后厌氧SMP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以纤维素乙醇废水为研究对象,在底物COD与接种物VSS的质量比分别为0.13、0.27、0.40、0.54,初始COD分别为5、10、15、20 g/L的条件下进行了BMP测试。结果表明:厌氧发酵30 d后各样品的BMP测试结果分别为37.7、81.2、114.2、153.0 m L/g VSS,厌氧生物可降解率RA在80%以上。利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对累积产甲烷量进行非线性拟合,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出不同初始有机负荷下的最大产甲烷速率、厌氧启动延滞期以及合适的停留时间。BMP测试结束后,测得C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p H和碱度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Bingtao Wu Weili Zhou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Oxford, Oxfordshire : 1986)》2010,85(12):1597-1603
BACKGROUND: Anaerobic treatment of distillery wastewater, 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 (PTA) wastewater and synthetic glucose wastewater was conducted and the 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 (SMPs) in the anaerobic effluent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alysis showed that apart from the degradation residuals, the long chain alkanes, esters and acids totally accounted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MW) SMPs in the effluents. The sum of protein and polysaccharide SMPs in the effluent increased from 50 to 323 mg L?1 when organic loading rate (OLR) was increased from 2.5 to 10.5 kg m?3 d?1; when influent COD changed from 5000 to 10 000 mg L?1, the sum increased from 54 to 98 mg L?1 at about the same OLR of 5 kg m?3 d?1.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MPs made up an important propor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anaerobic effluents; the main low MW SMPs were long chain alkanes, esters and acids. The protein and polysaccharide SMP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LR, while higher influent concentrations led to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SMPs at the same OLR. From the variation of protein and polysaccharide SMPs along the height of the anaerobic reactors, it could be inferred that the methanogens might have contributed more in SMP consumption. Copyright © 201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